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途径

【摘要】人口数量增长、素质提高和结构演进实际上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人类自身再生产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态。从人力资本观点看,教育是从事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形成的一个主导产业,其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一国兴衰存亡,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推动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最关键、最核心、最具有挑战的战略问题。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对策

1.教育是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拙工程

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的观点是: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提高10%,将诱导6%-7%的农村人口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他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农民进行中小学教育及化投资是最有利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对农民首先进行文化教育,才能使其掌科学技术。他说:“当农民是文盲时,农业杂志和报纸显然是不能起作用的。于一种新要素技术特征及其使用方法的教育是复杂的科学教育,其前提是具有高的知识,就农民而言,这种有用的知识是以他们的经验及其教育水平程度决定的。”一项研究发展中国家农业的资料,比较了低收入国家中上过学和未上过学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革新能力,说明当时在能提供诸如化肥、良种等投入以及改进耕作技术的条件下,上过4年学的农民的年产量比未上过学的农民的年产量高13%,即使没有这些投入,前者也比后者高8}0“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现代农业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传统的农业劳动,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产业,他不需要专业化的分工,也不需要专门的知识,人的劳动技能主要靠经验传授,而不是靠专门的教育培养。因此,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一些好像没多大影响,但现代农业的发展则要求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科学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始终,并且现代农业要求农业走出自给自足的狭隘天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向商品经济转换。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这样,靠简单体力劳动的农民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必须培养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的新型农民。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要实现增收致富,仅靠农业的发展不可能,必须使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向具有专门劳动技能的岗位转移,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是不能胜任的,所以发展和完善农村教育,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是我国农村发展一个长远的也是当前的瓶颈问题。现代农业实现的进程取决于农民的知

识化、农村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要依靠教育,做好农村教育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是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工程。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真实需要。因此,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全面振兴农村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也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基础。

2.加大宣传,营造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

宣传工作是一切群众工作的基础。在农村中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宣传促进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宣传新型农民典型及其先进事迹。倡导知识增长财富、学习改变命运的理念,促进农民树立勤劳创业光荣、懒散守成可耻的观念。在农村中形成“终身学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从而使农民自身有一种学习上进的意识,使他们实现自我开发,也为政府的各种教育和培训行为做好引导和铺垫。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寻求更多的支持,鼓励各方投资者,在人力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指导下,积极投资发展农村教育。

3.努力夯实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在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仍很严重,这种情况与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实现依法治教,增加农村教育经费,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不断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师待遇和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同时在基础教育中渗透农业技能教育,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特点。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紧密联系农村生活实际,把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培养知识型、技能型的后备力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农村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探索实施初中毕业生“双证”(毕业证和绿色证书)制度。即在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前提下,安排若干个月的“绿色证书”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农业知识,以适应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每年组织不能继续升学,农村中最年轻的一代农民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班”,务实的选择培训形式和内容,使其对“三农”问题和自身优势有正确地认识,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