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中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地理教学中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发布者:曾道麒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人们沉重的环境话题,而追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果没有人口的过快增长,没有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没有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也许两极冰川就不会消融,海平面就不会上升,海拔较低的岛国也不会出现面临消失的危险,更不会发生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因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和食物匮乏而出现吞噬幼崽惨痛场景。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除平时做好正确的环境保护宣传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增强强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牢固树立自己的环境意识,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素材,联系教学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在学习世界地理《巴西》一节时,针对该国主要的环
境问题“热带雨林的危机”,通过角色模拟、讨论、归纳总结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例如:在巴西的北部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有60℅分布在巴西境内,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肺”。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角色(1热带丛林土著居民;2外国开发商;3巴西政府官员;4世界环保组织成员)模拟扮演,讨论人类是如何对待这片宝贵的热带雨林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政府给他们生活补贴;政府加强法制管理;伐木与植树相结合,由专门机构监督和规划。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这片热带雨林虽然大部分在巴西境内,但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资源,不仅巴西人民要注意合理开发和保护,而且我们对地球上的所有资源和环境都要爱护,才能子子孙孙健康、幸福的生活在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上。
二、组织社会实践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环境道德教育。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农村,过去这里建设了许多小化工厂和小炼油厂,它们向大气中排放废气的情况比较严重,使当地空气
中经常散发着刺鼻的异味,当地的浅层地下水也有污染现象,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对排放不达标的小厂子坚决采取“关、停”等有效措施,环境污染现象得到很大控制。为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当地农村的环境状况,我组织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立社会实践小组,利用周六和周日时间,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实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85℅的受访者表示“当地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有80℅的受访者认为在保护环境问题上“政府与公民都有责任”,在调查中还发现,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村民都喝上了洁净的较深层地下水,95℅的受访者认为这一举措“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另外,有94℅的受访者还认为,“政府要加大对化工厂的治理力度,从根本上防止水污染的再次发生”。最后调查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当地农村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对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有了新的认识。
三、联系时事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教师要教育学生经常关心国内外时事,及时联系当前发生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 XX年12
月7日—19日,举世注目的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峰会,主要商讨XX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以共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尽管谈判过程中有些曲折,但经过各国共同努力,尤其是中国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得大会取得了成功,并最终达成了具有广泛共识的《哥本哈根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在这次大会上的作用,说:“中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给其它国家作出了榜样。”
四、利用相关纪念日,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例如,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目的在于鼓励人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是世界环保组织确定的纪念日,目的是提醒人们要关注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另外,还有地球日、无烟日、爱鸟周、土地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教师可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办手抄报和黑板报等,增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保护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在环境保护上首先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时刻
注意自身行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不在校园内焚烧树叶和垃圾,不使用塑料袋等。教育学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回家做好环保宣传员,如在植树节种一棵树,为大地增添绿色,对家长讲解不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好处,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贺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等因素影响,在环境道德教育中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让他们看到更多的是美好未来,懂得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的道理,不要过度渲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避免他们产生悲观消极的思想。
地理教学中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发布者:曾道麒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人们沉重的环境话题,而追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
动造成的。如果没有人口的过快增长,没有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没有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也许两极冰川就不会消融,海平面就不会上升,海拔较低的岛国也不会出现面临消失的危险,更不会发生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因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和食物匮乏而出现吞噬幼崽惨痛场景。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除平时做好正确的环境保护宣传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增强强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牢固树立自己的环境意识,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素材,联系教学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在学习世界地理《巴西》一节时,针对该国主要的环境问题“热带雨林的危机”,通过角色模拟、讨论、归纳总结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例如:在巴西的北部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有60℅分布在巴西境内,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肺”。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角色(1热带丛林土著居民;2外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