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7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 结构力学 本科期末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杆件体系的组成规律,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撑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中杆系结构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有关专业课程以及将来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力学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绪论(4学时)

(1)教学内容

1.1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1.2结构力学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1.3杆件结构的分类。

1.4荷载的分类。

(2)教学要求

了解结构力学的任务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正确理解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简化要点和条件,了解荷载的分类。

2.几何构造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2.1几何构造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2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2.3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2)教学要求

理解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自由度(静力自由度)约束及其类型等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和应用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两刚片法则、三刚片法则、二元体法则),会计算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3.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14学时)

(1)教学内容

3.1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

3.2静定多跨梁的组成、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

3.3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

3.4三铰拱的特点和内力计算。三铰拱的合理拱轴曲线。

3.5静定平面桁架的特点、组成及分类。用结点及截面法计算桁架的内力,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合应用。

3.6静定组合结构的特点、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

3.7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2)教学要求

巩固在材料力学中已经建立的截面法的概念与方法,并把它推广应用在结构计算上。熟练掌握杆件上的荷载与内力的微分关系、增量关系,并用以定性分析内力图的形状。熟练掌握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的方法。

正确、灵活选取和画出隔离体图,熟练掌握应用隔离体图和平衡条件计算结构支反力、内力的方法;熟练掌握静定梁、静定刚架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以及静定平面桁架内力的求解方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三铰拱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征。

4.影响线(8学时)

(1)教学内容

4.1移动荷载与影响线的概念。

4.2用静力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4.3用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4.4结点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4.5静力法作桁架的影响线。

4.6影响线的应用。

(2)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影响线的概念以及与内力图的区别;熟练掌握静力法作静定梁、刚架和桁架的内力影响线;了解用机动法作影响线;会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5.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12学时)

(1)教学内容

5.1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及其应用。虚位移原理与单位位移法;虚力原理与单位荷载法。

5.2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5.3荷载下结构的位移计算(积分法和图乘法)。

5.4广义位移的概念和计算。

5.5温度改度和支座移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

5.6互等定理。

(2)教学要求

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主要是图乘法);掌握静定结构由于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所引起的位移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6.力法(14学时)

(1)教学内容

6.1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6.2力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基本未知量和基本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6.3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超静定桁架和排架、超静定组合结构以及两铰拱的计算。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下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6.4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6.5超静定结构内力图的校核和特性。

(2)教学要求

充分理解和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梁、刚架、桁架、排架、组合结构和两铰拱)在荷载作用、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影响下的内力;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了解超静定结构内力图的校核方法和力学特征。

7.位移法(10学时)

(1)教学内容

7.1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未知量和基本方程。

7.2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

7.3用位移法计算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

7.4 支座移动下的计算。

7.5 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

(2)教学要求

充分理解和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充分理解转角位移方程中每一项的力学意义,正确判断结构的未知位移的数量,能够用位移法熟练计算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在荷载作用下及支座移动下的内力计算,会用对称性简化结构计算。

8.渐近法(10学时)

(1)教学内容

8.1力矩分配法的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8.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单结点无侧移刚架。

8.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8.4支座移动下的计算。

8.5对称性的利用。

(2)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的关系及力矩分配法的适用条件,能够正确计算转动刚度和分配系数,用力矩分配法熟练计算多结点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在荷载作用下及支座移动下的内力,会用对称性简化结构计算。

9 矩阵位移法(10学时)

(1)教学内容

9.1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9.2单元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坐标转换。

9.3单元集成法,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

9.4等效结点荷载。

9.5平面刚架计算实例。

(2)教学要求

理解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梁单元、桁架单元、平面架单元在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及其转换公式;理解结点位移分量编号的意义;熟练掌握利用单元定位向量集成整体刚度矩阵和形成等效结点荷载向量的方法。

10. 结构动力计算基础(20学时)

10.1 绪论

(1)教学内容

10.1.1 结构动力学的任务。

10.1.2 动力计算中结构的自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