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

(根据讲课内容整理,准确内容于12月28日下午复习才知道)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力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3)、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由于劳动力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还有自身的特性,表现在: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

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水平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和工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个重要非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工资差别,甚至职业差别。

论述题:

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

商品上的表现,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供求机制。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自身协调机制。完善的、原来意义上的供求机制,应该反映劳动力价格(工资)和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供求关系影响工资。当劳动力供给超过社会需要时,工资会下降,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工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供求。(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它反映劳动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互相选择,以及劳动力供应者之间、劳动力需求者之间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进行竞争的有机联系。

(3)、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和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市场经济中,工资是企业衡量人力投入、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工资还是劳动者个人提供劳动能力,按劳动贡献获取劳动报酬,从社会获得消费资料,借以谋生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利益驱动之下,工资水平影响着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也指示着劳动者的择业方向,激励其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劳动力市场是在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有序地运行。在三大基本机制的交互作用中,市场运动不断循环往复的进行。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需求: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2、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发生变动,将会引起劳动力需求量相应的变动,而此时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是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有两类:A和B,那么A类劳动力需求变动对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称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供给: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家庭或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称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2、社会劳动力供给:

是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适龄劳动人口、愿意工作的人所占社会总人数的比例、工资率和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等都将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总量。

3、劳动力参和率: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

4、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其类型?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家庭或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具体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因此,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我们必须按照不同的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个别劳动力供给,指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2)、家庭劳动力供给,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3)、社会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2、试分析在劳动工资率变化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和工作的选择具有双重影响。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本减少,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的替代效用;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着收入水平降低,从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工资率提高也具有收入效应。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暇。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如下表:

效用大小

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曲

线的斜率

工资率

增加

工资率

减少

替代效应大于

收入效应

增加减少正

替代效应小于

收入效应

减少增加负

替代效应等于

收入效应

不变不变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