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技能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主讲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一节 大学生活的特点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学习内容:基础性——专业性 学习方法:学什么——怎么学 学习态度:要我学——我要学
2、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方式:家庭生活——集体生活 学校管理:封闭型——松散型 自理方式:父母包办——自理自立
3、社会活动的变化
人际交往:一元化——多元化 社会实践:纯粹校园式——校园社会兼容
第一节 大学生活的特点
二、如何积极调试,适应大学生活
讨论:大学生活适应中常见的问题
1、树立独立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第二节 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人们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 的主要心理特征。
第三节 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一、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著名生涯理论大师舒伯(super)在1976年提出: “生涯就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它统 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一 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 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 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 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以及社会的现状,根据自己 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编制相 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 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二、能力的分类
1、倾向性: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智力, 特殊能力:音乐、美术、体育、数学、写作
2、参与性质:模仿能力和wk.baidu.com造能力
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
3、功能性质: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操作能力:操作、制作和运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组织管理、言语感染能力
2、舒伯生涯发展论
3、建立阶段(25岁-44岁) 该阶段的人较能确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
“位子”,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 个“位子”,并稳定下来。
发展的任务: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4、维持阶段(45岁-65岁)
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还 会面对新成员的挑战。 发展的任务: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量。它又是必须与某种活 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得到表现和发展。只有从一个 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了解他具有的能力水平。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展现出来, 一个人的交际才能只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显现。同时, 能力的大小也可以在活动中比较出来。
第二节 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3、常规型(C)
共同特点: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 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 务。典型职业: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 助理等。
1、霍兰德类型理论
4、现实型(R)
共同特征: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 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 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典型职业:技术性 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等。
5、研究型(E)
一、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职业发展理论
1、斯金伯格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2、舒伯生涯发展论
(二)职业选择理论
1、霍兰德类型理论 2、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1、斯金伯格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最早从生涯发展的角度研究人的职业行为。1956年 提出职业选择是从模糊的空想走向现实的过程。
1、空想阶段(11岁前)
处于小学时期,个体希望长大成人,对未来充满遐想,对 职业仅限于感性了解,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盲目,不稳定 性。
2、尝试阶段(11-17岁)
中学阶段,职业观形成关键期。初中阶段,根据兴趣来选 择职业,高中阶段,通过对社会的了解,对自己实力的衡 量,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价值观、职业观选择职业。
3、实践阶段(17岁以后)
第二节 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三、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目标
讨论:大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
1、学习能力 2、实践能力 3、沟通能力 4、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节 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
讨论:大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
1、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2、勇于参加社会实践 3、善于总结经验 4、参加技能培训活动 5、参加就业实习、见习等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初步实践自己选择的职业,考虑自己 的能力、兴趣、职业待遇、职业发展的空间等现实的因素, 注重主观因素与现实条件的结合。
这一阶段也分为探索、尝试和特定专业发展三个过程。
2、舒伯生涯发展论
舒伯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的研究结 果并参照布尔赫勒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 职业发展的生涯发展概念模式。 1、成长阶段(0-14岁)
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 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 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典 型职业: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
2、企业型(E)
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 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习惯以利益得失, 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典型职业:如项 目经理、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 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 发展的任务: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 和满足需求。
1、霍兰德类型理论
约翰·亨利·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 响的人业互择理论。此理论认为,在社会文化中,大 多数人的人格都可以分为六种类型: 1、社会型 (S)
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 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的不断尝试,修 饰自我角色。
发展的任务:发展自我形象,形成对“工作世界” 的正确态度,并理解“工作”的意义。
2、探索阶段(15岁-24岁)
该阶段的青少年,利用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 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定的探索, 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发展的任务: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加 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