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把握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审查判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和把握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审查判断【内容摘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在刑事诉讼中,要查清案件事实的惟一方式就是根据证据。

证据的真实、充分,是认定刑事犯罪的关键。

对于收集到的刑事证据,司法人员要按法定程度进行审查判断,明辩刑事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才能以特定的形式为司法人员所确认,从而客观地证实案情。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刑事证据审查判断
Contents summary According to 《code of criminal court 》 Article 53, all want to weigh evidence to the whole cases penalizings, weigh a survey research, don't believe lightly statement.Only the accused person makes a deposition, there are no other evidence of, can not affirm accused person guilty and impose penalty;Have no accused the person make a deposition, the evidence is definite, full, can affirm accused person guilty and impose penalty.In the pertaining to crime litigation, checking the only one way of pure case fact is according to the evidence.Evidence of true, full, affirm the key to pertaining to crime crime.For collect of pertaining to crime evidence, the judicial personnel wants to carry on investigating judgment according to the legal degree and argues the objectivity, connection and legitimacy of pertaining to crime evidence clearly, so as to take particular form as judicial personnel confirm, thus and objectively confirm details of case.The reviewing judgment of the pertaining to crime evidence is the important link in the pertaining to crime litigation. 【Keyword 】pertaining to crime evidence;The reviewing judges
目录一、刑事证据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作用 4 二、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含义5 三、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主要内容 5 四、在审查判断刑事证据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
正确理解和把握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审查判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在刑事诉讼中,要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做到准确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不放纵犯罪,不冤枉好人,正确地执行刑事法律,首先就要正确地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刑事诉讼中,从立案、侦查、起诉到审判,每一个诉讼阶段和诉讼程序都离不开证据。

刑事证据是正确认识案情的基础;是正确定罪量刑的依据;是迫使犯罪分子坦白交代、认罪悔罪的有力武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防止冤假错案发生的重要保证。

由此,刑事证据的真实、充分,是认定刑事犯罪的关键。

刑事证据的真实性必须通过对其审查判断才能得以保证,在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就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作如下探讨:一、刑事证据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作用刑事诉讼证明所依据的是刑事证据。

刑事案件事实是已经发生且不可能再现的客观事实,要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使案件得到公平处理,就必须运用证据,以证据为手段。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刑事证据的标准,就是证据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和属性: 1、客观性。

刑事证据的客观性,是指作为证据的客观物质痕迹和主观知觉痕迹,都是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

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刑事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它包括三个方面含义:其一、而不是主观想象、猜测或杜撰的;其二、作为证据事实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其三,证据反映的内容源于案件事实,具有真实性。

2、关联性。

刑事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从而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

刑事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紧密,则该证据的证明力就强,在诉讼中的作用就大。

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其一,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其二,证据与案件之间有因果关系。

3、合法性。

刑事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形式、收集和运用,都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证据必须是具备法定形式,具备合法来源。

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有七种形式,不属于这些法定证据形式的,不得采纳为证据。

第二、证据应当由法定人员依法定程序予以收集。

非法定人员或法定人员非法定程序收集得到的证据不具合法性。

第三、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

未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是刑事证据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成为定案依据。

刑事证据是刑事案件定案、判案的主要依据,刑事证据在整体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 1、刑事证据是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依据。

刑事案件的立案,需要根据证据确定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

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足够的证据,人民法院就不能受理。

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就不能适用逮捕。

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的程度,不能定罪判刑。

显而易见,离开证据,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就无法进行,刑事证据是刑事诉讼活动的依据。

2、刑事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主要手段。

司法工作人员要查明案件真实情况,证实犯罪,必须充分、全面地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如果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就不可能查明案情,证实犯罪,更谈不上对犯罪的打击。

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主要手段。

3、证据是促使犯罪人认罪服法的武器。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人
为了逃避或减轻法律制裁,总会百般抵赖,否认犯罪事实,只有在确实充分的证据面前才会承认犯罪事实。

运用证据可以促使犯罪人认罪服法。

证据是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

4、证据是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的法律保障。

刑事诉讼中,要坚持“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认定犯罪行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要证实犯罪事实,就要有充分证据。

只有充分运用证据,运用充分的证据才可能保证无罪人不受刑事追究,使有罪人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这样就可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5、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工具。

以确实、充分的证据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可以使广大公民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充分认识到只要有犯罪行为都逃不脱恢恢法网,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同时可以对已经实施犯罪的人或可能实施犯罪的人起到教育威慑作用。

二、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含义审查判断证据,就是指司法人员对已经收集到的各种刑事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审查判断,鉴别真伪,以确定各个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并对整个案件事实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其基本含义有三个方面。

1、审查判断刑事证据的目的在于鉴别刑事证据的真伪,以便查明事实真相,认定案件事实。

在收集到的刑事证据中,有的可能虚假的或无证明的证据,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甚至可能歪曲事实。

通过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就能够去伪存真,确保刑事证据的真实性。

2、审查判断刑事证据是司法人员为履行职责运用职权进行的一项重要诉讼活动。

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中的义务和权利,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各个证据及全案证据的证明力的有无和大小。

3、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不仅要对各个证据进行充分、科学的审查判断,同时要对整个案件中所有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刑事证据是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定案和判决的正确性,其意义在于: 1、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确保其客观真实性。

在刑事诉讼中,查清案件事实真相的惟一方式就是运用证据,只有运用客观真实的刑事证据,才能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认定,保证案件结论的准确性。

对于收集到的刑事证据,如果不进行审查判断,就不可能保证其客观真实性,也就不可能准确地确认案件事实。

2、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可以确定证据的相关性和证明力的大小,排除无关证据。

在刑事诉讼中,对案件事实认定所运用的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关联性并有证明力,而证据的关联性和证明力,必须通过审查判断才能确定。

司法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排除无关证据,确定与案件相关的客观真实的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3、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有利于正确适用法律,顺利完成刑事诉讼任务。

在刑事诉讼中,对刑事证据审查判断,能够为定案提供确定、充分的证据,保证适用法律的正确,有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三、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主要内容审查判断证据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确实证据的真伪,审查真实性和可造性。

在刑事诉讼中,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真有假。

通过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判断,确定为确实证据,就有利于认定犯罪事实,对犯罪人采取法律制裁;确定证据为假,就可以保证无罪人不受法律追究,从而可将有罪人绳之以法。

2、判断证据和案件事实的联系,确定证据的证明力。

在刑事诉讼中,收集到的证据,有的是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有的可能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

在审查判断过程中,确定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保留案件有关联性的证据,排除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的证据,这样就会使在刑事诉讼中采用的证据证明力大,说服力强。

如果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不强,证明力就小,对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价值就小,在诉讼中诉起的作用不大,就不可能起到证据的作用,不利于对犯罪事实的认定,不利于揭露犯罪、打击犯罪份子。

甚至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导致“枉判”现象的出
现。

3、判断证据的合法性。


刑事诉讼中,对刑事证据的合法性审查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刑事证据的形式是否合法。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证据种类有8种,即“(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七)视听材料、电子数据。

”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辩双方所举证据必须是上述8种类型,否则就不具备证据的法定形式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例如,控方出具的以单位、组织名义出具的说明、证明,侦查部门自己出具的发案经过、办案说明等,它既不是证人证言也不是鉴定结论,不是法定的证据种类。

二是刑事证据的收集主体是否合法。

刑事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法律规定的人员收集和运用,其他人员收集证据是非法。

例如:法律工作者在参与刑事诉讼的辩护与代理中,所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主体不合法,不能做证据使用。

再例如,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公安司法人员所做证言笔录、口供笔录、勘验检案笔录等、收集证据主体不合法。

三是刑事证据收集的程序是否合法。

刑事证据的收集,必须采取合法手段和方式,符合法定程序。

采用非法手段收集的刑事证据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例如:采用刑讯逼供收集的被告人的陈述;采用利益引诱、威胁、诱导得到的证人证言。

再例如,侦查人员在讯问证人时没有遵循刑事诉讼法第98条的规定,履行如实告之义务:“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点的法律责任。

”没有履行上述告知义务情况下所取得的证言,因收集的程序不合法,所收证言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四、在审查判断刑事证据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司法人员对收集的刑事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

由于司法人员思维能力的原因以及刑事证据来源的多样性,在审查判断刑事证据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情;1998年1月的一天晚上9时左右,某市居民黎某独自在家看电视。

突然一名蒙面陌生男子破门而入,持刀威胁,将黎某强奸。

犯罪后,该男子将黎某击昏,然后逃跑。

经侦查,现场有案犯留下的衬衫一件,该衬衫较旧,右下肘部有一个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天蓝色旧布补丁。

侦查人员很快查到了衬衫的主人沈某,并将其作为犯罪嫌疑人。

沈某提出,该衬衫的确是他的,但是在前几天洗过后晒在阳台上时丢失了,自己没有任何犯罪行为。

侦查人员经仔细分析认为,虽然沈某的话无人能证实,但结合案情来看,不可能是沈某作案。

理由是:案发时为1月份,是寒冬季节,这样一件衬衫不可能穿在外面,只能穿在里面。

再据被害人回忆,罪犯强奸她时没有脱上衣。

后经查证,沈某确实不是罪犯,真正的罪犯是陈某,陈某与沈某有仇,想栽赃陷害沈某。

从以上陈某强奸案来看,“衬衫”是案犯留在现场的物证,而衬衫又是沈某的,根据这一证据沈某很可能就是罪犯。

作案现场留下的“衬衫”是不是沈某作案时留下的?沈某是不是真正的罪犯必须对证据“衬衫”进行审查判断,确定其真实来源。

如果对“衬衫”这一证据不审查判断,很可能沈某就成了陈某的替罪羊,真正的罪犯陈某就会逍遥法外,得不到法律的制裁。

再看一个案例,1996年1月3日,云南财贸学院学生陈兴会被杀害,办案人员认定其男友、云南财贸学院学生孙万刚就是杀人凶手。

同年9月20日,孙万刚被昭通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行。

孙万刚不服判决,经上诉、重审、再上诉,最后于1998年11月12日由云南省高院改判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经过八年申诉,2004年1月15日,云南省高院经再审,认定孙万刚故意杀人罪的证据不足,撤消原判,宣告原审被告人孙万刚无罪。

在孙万刚申诉案复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种种疑点:供述与现场勘查笔
录、尸检报告、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等证据不相吻合;现场未发现孙血迹;孙有份很重要的有罪供述,不是本人签名;现场指认笔录手续不完备,没有证据的效力。

办案人员发现原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采信证据等方面存在问题,证据不足,不能定案。

笔者认为,孙万刚案中证据审查判断是不准确的,影响了证据的可靠性,导致结论不准确。

在审查判断证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查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

即审查证据的形式、取得和固定保全的过程,看是否有出现错误的环节,是否会影响到证据的真实和可靠性。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审查判断证据的来源,就是审查其来源是否合法、可靠。

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得的证据,要予以排除。

对一切来历不明的物品、痕迹,道听途说的言词或捕风捉影的议论等,只能作为侦查时的参考线索,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前述陈某强奸案中证据“衬衫”的来源是不可靠的,它不是来自案件的真正罪犯。

2、审查证据和案件的关联性。

证据必须是与案件有联系的客观事实,只有这样,才具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作用。

即查明证据和证明对象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能否证明待证事实,证明力的大小等问题。

如前述案例,物证“衬衫”与沈某不具有必然联系,要证明沈某是案犯的证明力不大。

3、审查证据和证据之间是否一致。

即看证据之间有无矛盾,如有矛盾,是否能够合理排除,如不能排除,则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确定具体证据自身前后一致,证据和案件事实一致,证据和证据一致。

在陈某强奸案中,证据“衬衫”与案件事实不一致,因为“衬衫”应穿在里面,而在作案中又未脱上衣,所以不可能留在现场,与案件事实不一致。

4、审查证据是否充分。

证据充分是定案的要求。

只有证据达到一定数量,才可能保证案件事实得到充分、详细地证明,保证案件事实清楚,才可能保证正确的结论。

在陈某强奸案中,仅凭一件“衬衫”就判断是沈某作案,证据是不充分的。

审查判断证据,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

证据的审查判断如果不准确,就可能“乱杀无辜”、放纵坏人,导致法律丧失严肃性。

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中,做好证据审查判断工作,就可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使司法更加公正。

参考文献: 1、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10月第4版。

3、《刑事诉讼法实例说》王远明、杨松才、刘胜兰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4、《刑事诉讼法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刘广三主编:《刑事证据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6、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7、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8、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8月 9、宫毅、姚健主编:《实用刑事证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叶青主编 10、《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颁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