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一些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1、有机质 林地>水田>农地 闽西北>闽东南 草甸土>黄壤>红壤>紫色土>赤红壤 2、氮素 分布规律基本与有机质相近,但从闽西北向闽东南递 减的差距不及有机质明显。 3、磷 与母质、生物积累和施磷水平有关。花岗岩、凝灰岩 等酸性岩发育的土壤<玄武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 风砂<冲积土<海积土
1、南亚热带地区土壤垂直分布 赤红壤(海拔<200—400米)—红壤(上限650—800米)—
黄红壤(上限1000—1200米)—黄壤(1000—1200米以
上)—山地草甸土(平坦山顶) 2、中亚热带地区土壤垂直分布 红壤(<600—700米)—黄红壤(上限800—1000米)—黄壤 (上限1800—1900米)—山地草甸土(洼平地段)
7、吸附性能 山地>水田>农地 8、质地 受母岩影响很大。花岗岩发育土壤粗粒较多。玄武岩发育土壤黏粒 较多。河床两侧质地较粗。
9、水分
山地—地下水位低易受旱 山垅和平原—地下水位高,易渍水
10、耕层
10cm占4%,10—15cm占51%,>15cm占45% 障碍层有青泥层,白鳝泥层,铁锰结盘层,砂砾层。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2、人为活动 熟化作用促进肥力提高或利用不当而引起退化,水稻 土广布各地,丘陵台地侵蚀占全省侵蚀的66%。 3、成土过程 (1)富铝化作用—硅和盐基元素强烈淋失和铁、铝、钛等氧 化物相对富集。 (2)生物物质的循环旺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旺盛 (3)淋溶作用强烈—盐基淋失,呈酸性反应 (4)氧化还原作用频繁—铁、锰氧化物的变化活跃。 (5)水耕熟化—有机质增加,结构改善,氧化还原作用加剧, 淋溶作用加强,复盐基过程明显。 (6)旱耕熟化—与水耕熟化作用对比,有机质分解快,氧化 还原作用与淋溶作用较弱。
4、钾 受母质生物气候的影响 山地土壤<农地<水田 玄武岩发育土壤<第四纪红土<紫色砂页岩发育的 土壤 5、微量元素 硼极低,钼有效性低,缺钼面积大,铁族元素(Fe, Mn,Cu,Zn)相对富集。酸性岩发育的土壤>基性 岩发育的土壤 6、pH pH3.4(磺酸田)→8.2(海泥土)。多数在4.5—6.5
土壤类型
1、红壤类:赤红壤、红壤、黄壤 主要鉴别指标:富铝化程度,以SiO2/Al2O3,
SiO2/R2O3为指标或以黏土矿物类型鉴别
2、水稻土类 (1)淹育水稻土 (2)渗育水稻土 (3)潴育水稻土 (4)潜育水稻土
(5)漂洗水稻土 (6)盐渍水稻土 (7)咸酸水稻土
Ap´—(P)—C (Ap´)—(P)—C Ap´—P—W—C Ap´—P—W—Bg—G Ap´—G Ap´—P—G Ap´—P—E—C Ap´—P—W—E—C Ap´—P—W—C Ap´—P—W—C
3、滨海平原土壤成带状分布 由滨海滩涂至平原台地 盐土—埭田—灰泥田或乌泥田—黄泥田—赤土—侵蚀性赤土
4、河谷盆地土壤呈环状分布
自山垄底至丘陵顶部 灰泥田—冷烂田—黄泥田—红壤或赤土 5、丘陵山地土壤呈枝状分布 自丘陵顶部向谷底,红壤(赤红壤)—黄泥田灰泥田—灰砂泥
田—潮砂田。
,粗骨土,紫色土,石灰土,新积土,风沙土,
潮土,山地草甸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
两种分类法的对比
诊断学分类法—以土壤的属性为主。
发生学分类法—以生物气候带为主。
赤红壤—老成土
红壤—老成土
黄壤—老成土、始成土 水稻土—人工土 紫色土—始成土、新成土 风沙土—新成土
土壤分布规律
福建土壤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1、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1)地形:多山起伏,垂直分异明显 (2)母质:残积、坡积、冲积、洪积、海积。 (3)气候:热量丰裕,雨量充沛,年均值17-21℃,≥10℃积温 5000-7800℃。年雨量1500-2000mm。
(4)植被: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年龄:以土壤剖面的完整性判断土壤相对年龄,陡坡多发育 幼年土,山麓、下坡多发育成熟土。
加强水肥基础建设,实施科学管理,克服不利因素。
土壤开发利用的战略
1、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环境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土壤肥力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植树种草控制土壤侵蚀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
2、发挥土壤资源优势,集约化经营,突出特色
红壤的深厚土层,水稻土熟化度高,生产潜力大,实施轮作,发展 牧草。提高地力,增加效益。
3、采取针对性措施,克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