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悲剧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楼》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悲剧风格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何骥平老师的舞台剧作品《天下第一楼》的悲剧风格展开论述。从古典时代的古希腊悲剧出发,一直到20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悲剧作品的风格发生了从“亚里斯多德的纯悲剧”到“静静流淌的哀歌”的转变。本文将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角度,结合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的作品――契诃夫的《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三姐妹》与易卜生的《玩偶夫人》、《群鬼》等,分析作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戏剧作品的《天下第一楼》与古希腊风大相径庭的悲剧风格。

关键词:天下第一楼何骥平契诃夫易卜生批判现实主义戏剧

一.概述

《天下第一楼》是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何骥平,于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的话剧作品。该作品以20世纪上叶老北京繁华的商业区――前门为背景,讲述了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在动荡岁月里沉浮的故事。虽然故事都发生在一家小小的饭店里,但是透过饭店与饭店中人物的命运,我们可以窥见整个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在那段岁月里命运的变迁。作品时代气息强烈,各种设定周全而细腻;所绘众生

也各具特色,活灵活现,那一口京白的台词非常生动;情节展开紧扣时代变迁,蕴含的思想意味深长,很能引发读者思考。

其实《天下第一楼》并不像传统意义上典型的悲剧。亚里斯多德在其论悲剧艺术的著作《诗学》中对于悲剧创作的论述,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悲剧艺术乃至戏剧艺术的圭臬。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描述的是“行动中的人”;悲剧要符合

时间地点和情节高度集中的规则;悲剧情节发展要出乎意料,急转直下,充分体现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奈,要有巨大的震撼力,让观众沉浸在怜悯与感动中,从而得到感情的升华[1]。亚里斯多德的这套理论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古典悲剧创作理论,并且深深影响着后来的创作者。到了文艺复兴时代,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悲剧打破了这种创作模式;但是,浪漫主义戏剧仍然力图刻画人物与命运的对抗,情节发展也非常激烈。

亚里斯多德的戏剧理论一直或明或暗地统治着西欧的

戏剧发展。直到四百多年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批判现

实主义戏剧诞生。批判现实主义戏剧以俄国的契诃夫和挪威的易卜生为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戏剧是完全不像悲剧的悲剧,但是同时也是真正的悲剧。在这里,我想用“哀歌”来描述这种悲剧形态。其实,这种称谓的思路来自今年9月所听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吕正惠先生的讲座。吕先生用“悲剧”

和“哀歌”来分别描述亚里斯多德式的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戚伤之音。当然,如果用戏剧结构来描述的话,就分别为为“纯戏剧结构”(亚里斯多德式)、“史诗式”(莎士比亚式)和“散文式”结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

《天下第一楼》虽然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它与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一样,许多地方体现出“哀歌”式的悲剧风范。接下来,本文将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角度,结合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的作品――契诃夫的《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三姐妹》与易卜生的《玩偶夫人》、《群鬼》等,分析作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戏剧作品的《天下第一楼》与古希腊风大相径庭的悲剧风格。

二.人物:不甘平庸但无能为力的凡人

《天下第一楼》的主角是福聚德掌柜卢孟实。他富有才干,但一直屈居人下。福聚德的老掌柜唐德源很赏识他,将他从旧老板处解救出来,并提拔他为福聚德的二掌柜。卢孟实不负重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与福聚德的堂头常贵、相好玉雏儿等人一道努力,不仅使福聚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存活下来,还越发蒸蒸日上,成了京城第一。可是卢孟实自己的处境却一直非常艰难。老掌柜唐德源的两个儿子自己只知唱戏和练武,却忌恨于外人卢孟实抢了他们的家业,并一直阻碍卢孟实的经营大业;破落的贵族子弟克五对于家道衰微破不甘心,妄图对福聚德进行敲诈;

他与警察相勾结,抓住了福聚德烤鸭师傅罗大头藏大烟的证据,卢孟实为了为罗大头作保只好丢了掌柜身份,最终放弃了十年事业而返乡。

批判现实主义的戏剧作品中,所描述的是一群“灰色的人”。从三姐妹、朗涅夫斯基太太、万尼斯基,到娜拉、阿尔芬夫人……大家都是热情善良、富有才华和理想的人,也都是凡人――即不再是古希腊悲剧中一出生就背负着沉重

命运的大英雄,也不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因此,这些凡人主角注定不可能像传统的悲剧主角那样,与惊涛骇浪般的命运做斗争;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惊涛骇浪,有的,只是默默蚕食人生的平庸与无奈。但是他们之所以从这群屈服于现实的人中间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并未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种不合理生活的秩序,而是拒绝平庸,选择反抗,想摆脱灰色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曾引用斯马特《悲剧》中的一段话:“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于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奔逃,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在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因此,对悲剧来说紧

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灾难的反抗,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2]。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主人公,承受着被称为“平庸”的苦难。他们对“平庸”的反抗所带来的情绪,正是一种哀歌式的无奈与凄凉。

在《三姐妹》中,三姐妹的兄长安德烈,一个庸碌的好人,曾感叹“唉,那些都在什么地方,我的过去的一切都到什么地方去了?当我的青春、愉快、聪明;当我的幻想和优美的思想;当我的希望照耀着现在和将来的时候,那些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我们刚刚登上人生的道路,就变成苦闷、凡庸、不快、懒惰、无用、不幸了……”(第三幕)。这是接受平庸与不正常的生活秩序的凡人无力的哀叹;结尾时三姐妹拥抱在一起,大姐娥尔加感慨“时光过去了,我们也死了,人们都把我们忘记了,忘记我们的面容,,我们的声音,我们的人数……我亲爱的姐妹们,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完,我们还要活着啊!……仿佛再过一会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痛苦!假使我们能够知道!”(第三幕)这,正是不甘于平庸的凡人英雄们所吟唱的哀歌。《天下第一楼》中,卢孟实这位凡人英雄,想在荒乱的时代步履维艰地发展福聚德,正是他反抗命运的方式,这部作品也因此闪耀着悲剧式光彩。三.情节:琐碎的生活与非正常的秩序黑格尔曾将不幸的来源分为三类。其中,所谓第三类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