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一、营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和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任意列举一个数,教师能快速判断出它是否能被2,5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增多,教师依然能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学具:教师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
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生1:我们将1升满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2: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3:我们把1升水倒回500毫升烧杯中,也是倒了两次,说明了1升=1000毫升。
生4:我用一升的水往500毫升的烧杯中倒,发现1升=1000毫升的关系。
生5:我知,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
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应用,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获得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学习能力。这就是有效的参与、主动的参与。
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背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理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三、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提供操作的机会。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
案例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橡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知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
《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为此,把教材陈述性的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教材,效果会更好。
采用小组合作制,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这样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因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在难点、重点时让学生讨论讨论,在建立概念、理解算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等方面的实践,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如在叫《年月日》一课中,在课前,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看一看,数一数,找出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各有几日?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失了,最后面对老师的同一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课堂上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课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口述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坚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定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