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塌在斜坡上的最大速度 V2gH 1K tg
崩塌滚动的动能
EmV2 1I2
22
大型山崩在崩塌过程中位移体附近的空气承受临 时性压缩而产生“气垫效应”,实际运动速度将会大
于理论计算值。
崩塌块体沿斜坡运动的轨迹呈抛物线形。可按向 下抛射物体的运动规律推导。
设崩塌块体在斜坡某处跳跃速度为v0,与水平面 夹角为γ
通常是较深层的破坏,滑移面深入坡体内部 以致坡脚以下;
质点位移方向水平方向较铅直方向大的多; 崩塌发生时有依附面; 滑移速度较慢,具有“整体性”
§4 崩 塌
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
1 、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
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类的碳
特征:
弯折倾倒程度由地面向深处逐渐减小,一般不会 低于坡脚高程;下部岩层往往折断,张裂隙发育。但 层序不乱,而岩层层面间位移明显;沿岩层面产生反 坡向陡坎。
弯折倾倒的机制,相当于悬臂梁在弯矩作用下 所发生的弯曲。
弯折倾倒发展下去,可形成崩塌、滑坡。
斜坡破坏
定义:斜坡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
第七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1 概述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按成因可分为:天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
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海岸、
河岸等)、人工边坡:是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的而开挖的,
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其特点是具有较规则的几何形态,(如路 堑、露天矿坑边帮、运河(渠道)边坡、露采边坡、基坑边 坡……)
按组成物质可分为:岩坡和土坡
斜坡要素
(1)坡面 (2)坡肩 (3)坡顶 (4)坡脚 (5)坡高 (6)坡角 (7)坡体
斜坡要素图
1989年7月,四川省华金山普降暴雨,遭致崩滑 1800余处.而其中的马鞍山岩崩物质被洪水冲下,使 溪口镇6个厂矿和3个村蒙难。
1980年6月,我国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岩崩酿 成的惨案,则是由于坡脚部位开拓水平采矿巷道,使 坡体的应力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而导致坡肩部位产生 多条拉裂缝所致。
坎地形,两侧有冲沟发育,前缘向前凸出,并略呈弧 形,形成“圈椅状”地形。
河流
斜坡表面往往具有若干个平台。后缘常有小型崩 塌发生。
滑坡还常使河流阶地产生变位,可通过阶地或夷平 面的高程对比加以识别。
地形地貌标志是识别滑坡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航 片解译现象的主要标志。
地质构造方面 滑坡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 滑体结构较周围岩石结构更为松散、破碎,岩层
1 、地震 地震引起坡体晃动,坡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
塌。一般烈度大于 7 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 、融雪、降雨
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 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 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
2.地面地质测绘是识别滑坡的最主要手段。因为 通过地面调查,可直接观察到滑坡各形态要素,并可 搜集到滑动的证据。
3.勘探手段包括钻探、坑探和物探,是为了了解 滑坡体的结构、岩石破碎程度、地下水位,确定滑动 面(带)的位置、形状以及对滑带物质进行物理力学 性质试验。
识别标志
地形地貌方面 滑坡部分较其它坡面低洼,滑坡后缘往往具有陡
滑坡活动的阶段性
滑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是一个累进性变形 破坏过程,而且往往具有多次周期性活动的特点。根 据每一期滑坡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蠕滑阶段:即为变形阶段。此阶段表现为斜坡坡 肩附近及坡体某些部位出现拉张裂缝;坡体内局部剪 切破坏面亦出现,并向贯通性的滑面方向发展。蠕滑 阶段的持续时间与斜坡中应力集中和分异的速度以及 外力作用的强度有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滑坡舌:滑坡体前部伸出如舌状的部位,前端往往 伸入沟谷河流。
滑坡裂隙: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 移动速度不同,受力不均匀而产生的裂隙系统。
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滑体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 线。
崩塌 滑坡
滑坡的识别
对于正在发展的滑坡,其识别是相对容易的,
意 而困难的是识别那些老滑坡。许多工程正是由于 义 没有充分进行地质调查,而误将厂址、坝址、线
② 坡体蠕滑:坡体沿缓倾软弱结构面向临空方向缓 慢移动变形。
两种深层蠕滑的区别:
① 不是沿一个统一的滑动面,受软弱基座控制
② 有统一滑动面,受软弱结构面控制
弯曲倾倒:由陡坡或直立 板状岩体组成的斜坡,当岩 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大致相同 时,在自重的长期作用下, 由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弯曲、 折裂,并逐渐向坡内发展的 变形。
路位置选在滑坡体上或其附近,并因不正确的开 挖或弃土等方式使滑坡再次启动,造成严重损失
识别方法
在实际滑坡调查工作中,主要是通过遥感信息、 地面地质测绘和勘探试验方法来进行。
1.应用遥感信息识别滑坡,主要采用航空遥感所 提供的大比例尺(1:10000-1:15000)黑白和彩红外像 片来进行。在航片上识别滑坡,实质就是识别滑坡的 形态要素,然后结合搜集研究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综 合分析,从而确认滑坡的存在。
与主应力迹线偏转联系,坡体内最大剪应力迹线 由原来的直线变成近似圆弧线,弧的下凹方向朝着临 空方向。
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趋于零,实际上处于两向受 力状态,而向坡内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态。
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岩体初始应力的影响
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使坡 体中主应力迹线的分布形式 有所不同,明显改变了各应 力值的大小,使应力分异现 象加剧,尤其对坡脚应力集 中带和张力带的影响最大。
蠕滑:斜坡岩土体沿软弱面局部向临空面方向的缓 慢剪切变形。
1. 表层蠕滑:斜坡浅层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 下,向临空面方向缓慢变形构成一个剪变带,其位移 由坡面向坡内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 深层蠕滑:主要发育在斜坡下部或坡体内部。
按其形成机制特点可分为两种:
① 软弱基座蠕滑:在上覆层重力作用下,基座部分 向临空面方向蠕动,引起上覆层的变形与解体。软弱 基座坡脚为向临空方向蠕动、挤出;上覆岩体软弱层 会出现“揉曲”,脆性层出现张性裂隙。
(1)坡脚附近最大主应力显著增高,且愈近表面 愈高;最小主应力显著降低,于表面处降为零,甚至 转化为拉应力。这一带是坡体中应力差和最大剪应力 的部位,形成最大剪应力增高带,往往产生与坡面或 坡底面平行的压致拉裂面。
(2)在坡顶面和坡面的某些部位,坡面的径向应 力和坡顶面的切向力可转化为拉应
力,形成张力带,易形成与坡面 平行的拉裂面。
3 、地形地貌
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 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 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 45 度的高陡斜 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统 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
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 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
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小 型坠落和剥落为主。
2 、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层 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 体(山体)的边界条件。
坡体中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 方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研究意义
斜坡的变形破坏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生命 财产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工程 建设的需要。
对斜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 为设计合理的人工边坡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 供依据。
§2 斜坡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斜坡中的应力特征决定了斜坡变形破坏的形式 和机制,对斜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措施有一定意义。
坡形的影响
坡高:坡高不改变应力等值线图像,但应力值随坡 高增大而线性增加。
坡角:坡角变化明显改变了 应力分布图象。
随坡角变陡,张力带的 范围有所扩大,坡脚应力集中 带最大剪应力值也随之增高。
坡底宽度:当W<0.8H时,坡脚最大剪应力随底宽 而剧增;当W>0.8H 时,则保持一常值(残余坡角应 力)。
斜坡中结构面周边应力集中特点,主要取决于 结构面的产状与主压应力的关系。
结构面与主压应力平行,在结构面端点部位或应力 阻滞部位出现拉应力和剪应力集中,使结构面两侧张 裂。
结构面与主压应力垂直,在平行结构面方向出现拉 应力,或在端点部位出现垂直结构面的压应力,有利 于结构面压密和斜坡稳定。
结构面与主压应力斜交,结构面周边主要为剪应力 集中,并于端点附近或应力阻滞部位出现拉应力。
则水平速度: v 0 z v 0 cy o v 0 c s 9 o 0 s
铅直速度: v 0 y v 0 sy i n v 0 s 9 i n 0
崩塌块体跳跃的轨迹方程为
yctg •x2v0 2•g si2 n •x2
§5 滑 坡
滑坡形态要素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经过 滑动的岩土体。
顺坡结构面与主压应力呈30°~40°交角,将 出现最大剪应力与拉应力,坡体易沿结构面发生剪切 滑移,同时也可能出现折线型蠕滑裂隙系统。
结构面相互交汇或转折处,形成很高的压应力 和拉应力集中区,其变形与破坏较剧烈。
§3 斜坡变形与破坏
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演化阶段:
斜坡变形:坡体中未出现贯通性破坏面。
斜坡破坏:坡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的破坏面。
崩 突然脱离母体而快速位移,翻滚、跳跃和坠落 塌 下来,堆于崖下。
按崩塌规模分:山崩 坠石 按物质成分分:岩崩 土崩
崩塌特征: 一般发生在高陡斜坡的坡肩部位; 质点位移方向铅直方向较水平方向大的多; 崩塌发生时无依附面; 突然发生,运动快速。
滑坡
定义:斜坡岩土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 现象。 滑坡特征:
坡面形态:平面上的凹 形坡,应力集中明显减缓。
圆形和椭圆形边坡, 坡脚最大剪应力仅为一般斜 坡的1/2。
岩土体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岩土体的变形模量对均质坡体的应力分布无明显 影响。
泊松比可改变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引起张力 带变化。随着泊松比增加,坡面和坡顶的张力带扩展, 而坡底则反之。
斜坡岩土体结构特征对坡体应力场影响复杂,它 使岩土体不均一和不连续,使沿结构面周边形成应力 集中或发生应力滞
滑坡床:滑坡体之下未经 滑动的岩土体。
滑动面: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的分解面,即滑体沿 之滑动而滑坡床相接触的面。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壁:滑坡后部滑下所形成的陡壁。 滑坡台地:滑体因各段下滑的速度和幅度不同而形 成的一些错台,常出现数个陡坎和高程不同的平缓 台面。
封闭洼地:滑坡体与滑坡壁之间常拉开成沟槽或陷 落成洼地。
破坏后的继续运动:稳定
变形
破坏
斜坡变形
拉ຫໍສະໝຸດ Baidu:
斜坡形成过程中,在坡面和坡顶形成的张力带, 拉应力集中形成拉张裂缝。
拉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上宽下窄,以至尖灭; 由坡面向坡里逐渐减少。
卸荷、初始应力释放
岩土体松动
产生张裂面
侧应力减弱
拉裂的危害性是:岩土体完整性遭到破坏;为风 化营力深入到坡体内部以及地表水、雨水下渗提供了 通道。它们对斜坡稳定均是不利的。
土体原始应力状态:
1 •H
3
1
•H
H
σ1
σ3
斜坡应力场特征
斜坡形成过程中,侧向临空面产生,坡面附近 岩土体卸荷回弹,引起应力重分布。
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 明显偏转:愈接近临空面, 最大主应力S1愈接近平行于 临空面,S3与之正交,向坡 内逐渐恢复到原始状态。
在临空面附近造成应力集中,但在坡脚区和坡顶及 坡肩附近情况有所不同:
产状出现明显不同。
水文地质方面
结构破碎
透水性
增高
地下水径流条件
改变
滑体表面出现积
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
植被方面
由于滑坡体上岩石更加破碎,比较潮湿,植被往 往更加茂盛,因滑动作用而出现“马刀树”、“醉汉 林”等现象。
滑动面的鉴别
滑动面的产状、位置及滑带物质特征是评价滑坡 的最根本性因素。确定滑动面可采用工程地质勘探的 方法。对于大型滑坡,滑动面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 崩塌。
4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
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差变化等, 也会诱发崩塌。
崩塌的运动学特征
崩塌跳跃的动能 自由崩塌的速度
E mV 2 2
V 2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