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媒介女性形象浅析

【摘要】“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塑造成的。”(波伏娃)现代大众媒介,就是在运用“男权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参照标准塑造女性的形象。许多电视、广告、等媒体不仅将女性自身作为描绘的重点,更倾向于把女性置于男性的审视之下。所谓大众媒介所传达出的大众意识,归根到底,不过是男权意识。女性形象在媒体中难以得到平等、公正、全面的展现。

【关键词】媒介;女性形象

近年来,女性在媒介中出现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展示。

一、中国媒介女性形象现状

以下将主要论述中国女性在报纸、文学作品、广告以及电影这四种媒介中的形象的现状。

(一)电影中女性形象分析(从电影导演的性别角度论述)

1、男导演

男导演的作品,很大部分将女性塑造为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和想象的女性形象。男性导演怀抱理想主义情怀和男性审美来塑造完美女性。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影片一开始便是七个呈现在男性欲望目光中巩俐的特写镜头。而女人的登场,不仅成功地解脱了女性悬置于历史父子场景之外的焦虑,同时,想象性地释放、缓解了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巨大张力。综观男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男导演是用镜头讲述着他们所梦想的中

国式“好女人”。善良、美丽、温柔只是男导演对于女性的一种想象,一种关于贤妻良母、爱情至上的女性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毁灭,也意味着男导演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蒙昧无知,对于女性刻板成见的破灭。

2、女导演

女导演是将自己的女性身份作为一种标志甚至优势。她们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创作之中,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表现女人的丰富世界以及她们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并将自己的性别优势融入创作之中,甚至对自身所在性别群体的关注以及自身的性别经验,创作了许多以女性为叙事核心的作品。

女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是弱小,卑微,甚至受损伤的。她们因其社会地位的底下而处于一种被观看的地位。比如,在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自始至终执着地爱着一个风流成性的作家,但他却在她怀孕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生存,她做了交际花,依附于一个年轻军官。

有些女导演为了争得女性话语权让女性直接面对镜头去讲述自

己的故事,比如宁瀛的《无穷动》就是一部“女人在说话”的影片。女性导演以她们特有的思维和情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和

话语环境,真正以女性的身份和视点去拍摄女人的电影,从这一点来说的确是创作的进步。戴锦华教授曾在文章中写道:“女导演群,是一种特定的花木兰式的角色,是一些成功地装扮为男人的女人;似乎她们愈深地隐藏起自己的性别特征与立场,她们就愈出色成

功。相反,‘暴露’了自己的性别身份,或选取了某些特定题材、表述某种特定的性别立场的女导演,则是等而下之者,自甘‘二,三流’的角色。于是,大部分女导演在其电影中选择并处理的,是‘重大’的社会,政治和题材;几乎无一例外的,当代女导演是主流电影或电影的制作者,而不是边缘的或反电影尝试着与挑战者。”

3、总结

不管是男性导演的还是女性创作的,以上呈现在电视叙事中的女性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女性,不是女性真实地位和生存状况的写照。尽管有些影片叙述的是女性的故事,但并没有真正站在女性的立场,或以女性的视角真实地反映她们的所思所想、她们的困境与希望,抗争与妥协;也未能反映出特定年代,特殊环境中各种女性的苦闷与困惑、挣扎于矛盾,以及她们在现实境遇中的无助与需求。至于女性的性别意识、女性的自救和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就更鲜有涉及。女性不能再电影中得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表现,这是一种遗憾和无奈。

(二)报纸中女性形象分析

有研究者对我国八家主导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文汇报》)新闻版新闻作品研究发明,男性新闻人物在出现频率,被引用频率和被拍摄频率等多方面都远远超过女性,其中在有言论被引述的新闻人物中,男性占91%,女性占9%。

(三)广告

一些研究者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表明,广告中的女性职业角色有51.6%为家庭妇女,而男性职业角色中科教文卫及领导管理者占47%。广告中女性出现的地点51.5%是在家庭,出现在工作场所的只占14.5%,而男性即使出现在家里,也多为娱乐,做家务的只有5.3%。

(四)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重要的反应社会现实的媒介。“菲勒斯中心主义”话语露骨地表现对男性的崇拜和对女性的贬抑。文学在当代扮演了一出为昔日的男权辉煌大唱挽歌的丑剧。苏童的《妻妾成群》、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废都》、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等,更有甚者直截写道《我为什么没有小蜜》。这些文本或编造一个男人天经地义玩弄、驾驭、控制一群女人,或表现女人为了获得一个男人的宠幸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故事。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妇女的命运不是发飙就是成为玩弄物。

二、造成媒介女性形象现状缘由

中国的女性群体,在经历了母系氏族时期短暂的“辉煌”之后的几千年间,都沦为了男性的附属物。中国的女性地位低下,对女性的传统贬抑是通过话语方式(如红颜祸水)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束胸、裹足),使女性不由自主地纳入父系社会秩序中,父系社会以“家”为核心对女性进行统治和监控。

中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女权运动,她们只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赐予”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实

际上,中国女性在女权意识、群体观念和主体精神等层次上依旧显得势弱,而这显然影响着她们对大众传播的解读体验与反应方式。女性自身尚且如此,更别提整个社会对女性地位长期形成的一种刻板成见:女性是弱势群体。所以说长期的历史文化队女性的歧视形成了一种根植于文化之树根部的集体无意识。

三、改观媒介女性形象现状之办法

由于女性媒介从业者对社会性别理论的接触有限,在理论把握上也存在困难,女性参与社会实践机会也相对有限。因此,要提高媒介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主要是通过改变媒介工作者的评价视角,促进媒介更多元、真实、均衡、全面地表现女性形象,从而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促进女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另外,大众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以及一定的社会文化系统中进行的,任何传播都无法逃脱这个窠臼。因此,整个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意识都会对传播的内容起一定作用。女性内容的传播也无法不受此左右。

四、结语

研究媒介中女性形象,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构建女性视角,用女性视角看问题,它所追求的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不被男权话语讲述和涂抹,而是以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生命感觉等潜在的话语对已成规范的男权社会文化体系证伪,使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更加公正和全面。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