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一、填空题
1.冯梦龙编著的________,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广笑府》
【解析】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广笑府》共13卷,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等14部,总计401条。因体制、内容和明乐天大笑生所纂《解愠编》大同小异,故推断此书可能是冯梦龙在《解愠编》之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全书总旨是针砭人情世态。
2.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它们或称“院本”,或称“杂剧”,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以歌舞演故事
【解析】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共同特点都是以歌舞演故事。
3.说书艺人________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王少堂
【解析】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王少堂是评话艺术家,“王派《水浒》”的代表人物。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代表作品《武松》《宋江》。
二、简答题
1.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和特点。
答:(1)民间说唱的源流
①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可以说是民间说唱最早的萌芽。
②汉代在保留滑稽表演的同时已逐步向说书艺术迈进。
③到了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寺庙里和尚用来宣讲佛法经文的“变文”,是民间说唱的直系祖先。
④说唱艺术至宋代进入了繁荣期。
⑤元代、明代有词话、弹词、鼓词等说唱形式兴起。
⑥清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型的鼓词讲唱逐渐为“摘唱”所代替,民间艺人出于生计所需,常将大部鼓词中的精华部分摘出单唱,这样,讲说部分压缩,成为纯粹的唱类曲种。
⑦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民间说唱发展的春天,它以其短小灵活、深刻有趣等特色吸引着广大观众。
⑧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曲艺团体走出国门,到不少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民间说唱正在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2)民间说唱的特点
①民间说唱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
叙述又称“说表”“表叙表唱”,即民间艺人以第三者的身份给观众说故事、唱故事、说笑话,同时要求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辅佐以适度的摹拟性的表演。
②民间说唱演唱简便、灵活,具有轻便性。
③民间说唱的语言朴素易懂,具有通俗性。
2.简要介绍民间小戏的系统。
答:(1)花灯戏系统
①流传地区:花灯戏主要流传在我国西南地区
②重要代表:四川川北花灯戏、贵州思南花灯戏和云南玉溪花灯戏。
③来源:来源于民间灯舞,最初是当地农民为庆贺丰收或春节期间演出的“跳灯”,也就是平地围灯,边歌边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后来逐渐发展成表演故事的灯戏。
④演出特点:其演出特点是以唱为主,说白很少,以旦、丑为主要角色,唱腔质朴明快。(2)花鼓戏系统
①流传地区: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
②重要代表: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
③演出特点:演唱时有人帮腔,有锣鼓伴奏。
(3)采茶戏系统
①流传地区:主要流传地是江西和两广(广东、广西)。
②起源:它是歌舞性很浓的民间小戏,起源于采茶灯,也叫茶篮灯,主要是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而形成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③演出特点: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
(4)秧歌戏系统
①流传地区:主要流传于北方,南方也有。
②起源:其起源有人认为,秧歌戏原本是南方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这种情形适合于南方。而在北方准确的称谓应是“阳歌”。
③演出特点:妆表演,重舞不重唱,动作很大,大扭大作,在表现民俗风情、生活情趣方面很有魅力。
④重要代表:陕南大秧歌、陕北秧歌、河北定州秧歌、山西祁太秧歌。
(5)道情戏系统
①流传地区:主要流传于山西、江西、甘肃、湖北等地。
②起源:据说,道情起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来吸收词牌、曲牌,演变为民间布道的演唱。
③演出特点:演唱时,主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击节说唱,并有五六人以竹笛、四胡、板胡等乐器伴奏和伴唱,内容主要是神话、史事,比较难懂,当然,也有表现日常生活的。
④重要代表:江西道情、山西道情、陕西道情、河南道情。
(6)道具戏系统
①主要特点:不通过演员直接扮演,而是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作的偶像、皮影或面具来表演的民间小戏。
②主要种类
a.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又称“傀儡戏”。
它常以对话为主,或兼有歌舞伴随,通过虚拟、幻想、夸张等手法表现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风趣而又简练,带有漫画化格调。其演出要求演手与木偶人之间在动作、语言、情感方面高度和谐统一。
b.皮影戏。由剪纸发展而来,起源于陕西西安。它用动物皮革做成道具,再用灯光照射在白色的方幕上,投影演出,观众在黑暗处观看。
c.傩戏。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