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因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因和措施
(兴平市陕柴中学赵敏)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通过教育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因此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领域,是一种真正的人道教育。其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自由和幸福负责,以及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
一、我国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因
当今世界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龃龉、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得不偿失频繁发生。基于此原因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生命教育。
近年来在我国,博士孟懿跳楼事件、“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马家爵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红领巾上吊自杀事件等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他们无视人类和动物生命存在价值的过激行为不断为我们敲响警钟。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意外伤害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原因。据教育部、公安部等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当前中小学生中自残、吸烟、酗酒、吸毒、网络成瘾、厌学等现象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也是对生命的漠视。同时,我们意识到,当前基础教育中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少灵魂,充斥着利己主义和实力主义,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对生命的关怀,存在把下一代教育成“有知识无智慧、有智商无情商、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潜在危险。第二,忽视生命教育,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上偏离了“生命”这一基点和核心,以粗暴和冷酷取代了爱心,以严格的管理取代了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只教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理性,但无爱心、无情感、无人情味、无品味,甚至心理问题严重等等。
事实上人的生命是完整的。生命是肉体与精神、知识、情感的统一体。然而,“应试教育”只是一种仅抓知识和技能的唯智教育,它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导致教育的畸形和扭曲。而生命教育要做到“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统一。因此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二、如何实施有效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学生、教师、社会和家庭等多种因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面我仅从教师这一因素出发,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生命教育。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教育理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卢梭曾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性,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生命教学。也务必坚持这一核心理念,教学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发展需求。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树立生命意识,尊重、重视每个学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生命特征,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教师的生命教育特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体现在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创造中,体现在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如果从教师的言语里感到其思想的停滞、僵化,就会不尊重教师,甚至像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只有教师拥有健康的教育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特征,尊重生命,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自信心、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无限热爱,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梦想,才能促进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最后,教师要挖掘生命的潜在性,构建“生命化”课堂。雅斯贝尔斯说:“生命教育不是堆积,而是一种‘唤醒’”。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也曾说:“教育绝非单纯地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可见,教育本身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思想激活另一种思想,一种智慧造就另一种智慧。因此生命化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告诉”,而应该是一种“探索”;不应该是一种“塑造”,而应该是一种“生成”。学生不应该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和消极被动的盲从者,而应是一个寻求生命灿烂展示的生成者。为此教师应该构建“生命化”课堂,充分引导学生挖掘生命的潜在性。教师不要充当“园丁”,而要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地围绕着三维目标进行,生命教学不仅是认知方面的,还要有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目标的体现。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教学进程中要引导学生达到生命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生命气息,能感悟生命真谛,提高生命质量。
总之,通过生命教育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生命教育不仅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