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思悟-2019年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思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
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石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条在一、
二、三学段都提到。
可见它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学生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就不可能有体验和收获。
本人认为这一条也是完成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本人把这一条分成两部分理解。
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步来完成这一目标。
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给与学生较多时间来读课文。
一节课是40分钟给学生15分钟来读课文。
如何实施?在班级中建立6人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强弱安排组对,强帮弱。
强的来指导监督,弱的来展示。
表现好的对子有相应的激励办法。
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因为有激励办法学生在准备时都很认真,较弱的学生在展示时表现也会尽力而为。
他们会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不读断句子。
这就轻而易举的解决读正确、读流利的目标。
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有些班级中学习较弱的学生会在家里先把课文读通,读顺。
这样字词教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完成了。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
这一举措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并且在读中可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这可是一举多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不仅仅是体会文章中心思想,提高个人素养和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方法,而且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可以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感。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之一。
它还是学习语文的的一块有力基石。
二、读中思是学习阅读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所以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本人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会提问题比会回答问题更重要。
现在很多试卷和练习册中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题:根据短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可见,提问能力是学生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讨论。
当然在教学中同样需要一些机制进行激励;还要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敢疑敢问;也要营造一定的氛围;教师要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辩证的去看问题。
三、读中悟是阅读的升华
“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如何实施?
学生在低中高段都可以有效实施。
可以采用批注的方式。
小学低段针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弱。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划、点、标这样的批注方式。
学生容易接纳,教师容易指导。
如果可以长期坚持下来到中高学段学生这种批注能力的培养会更为容易。
小学中段我们可以采用划、点、标、写。
这又加了一条“写”写的是是个人的感受。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对进教材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
读与理解。
”我们在上阅读课时可以让学生简短的写下自己感受,要求不用写太多只要有体会就可以。
要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给他们增加负担。
要让学生乐于去做。
小学高段:相信有了前期的铺垫,孩子会有一定的写批注的基础。
在这一学段应该不仅仅是划、点、标、写、谈。
在这一个段加了一个“谈”谈的是对文章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要有理有据,要以成文成段的形式呈现。
在这一学段中学生的思维、审美等各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除了跟年龄阶段有关系以外,如果要以这种方式去训练孩子的阅读,学生会在看问题方面有很大变化。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要相信学生他们可以写出自己独特感受。
读中悟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是教师更容易去教。
读中悟是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个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