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氧的供需与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临界氧浓度Ccr的定义
微生物的耗氧速率受发酵液中氧的浓度的影响, 各种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氧浓度有一个最低要求,即 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氧浓度, 以C临界表示。
5
一般对于微生物: CCr: =0.003~0.15(mmol/L) 微生物 临界氧浓度 温度(℃) 30 37
22


优点 氧溶解速度与亚硫酸盐浓度无关,且反应速度快, 不需特殊仪器。 缺点 不及极谱法准确; 只能评价发酵罐的传氧性能,且工作容积在4-80L 以内才较准确可靠; 不能对发酵过程实测,
23
(2)取样极谱法

原理 当电解电压为0.6~1.0V时,扩散电流的大小与液体中溶解氧 的浓度呈正比关系。 由式
包括表面张力σ ,密度ρ ,黏度μ ,离子浓度, 扩散系数等,这些会影响气泡的大小和稳定性和液 体的团流性以及界面活膜的阻力。
38
5、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由于消泡用的油脂是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 的表面活性物质,加入发酵液后,分布在气液 界面,会增大传递阻力,使kL下降。
39
6、 离子强度对KLa的影响
15
二、气液相间的氧传递和氧传质方程
气液界面附近的氧分压或溶解氧浓度变化
16

传质达到稳态时,总的传质速率与串联的各步传质速 率相等,则单位接触界面氧的传递速率为 :
推动力 P Pi Ci CL nO2 阻力 1 kG 1 kL
kmo nO2—单位接触界面的氧传递速率, lO2 (m2 h) P、Pi—气相中和气、液界面处氧的分压,MPa kmol m3 CL、Ci—液相中和气、液界面处氧的浓度, kmol (m2 h MPa) kG—气膜传质系数, kL—液膜传质系数,m/h
17
若改用总传质系数和总推动力,则在稳定状态时,
mol 2 KG—以氧分压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m s Pa)
no2=KG(P-P*)=KL(C*-CL)
KL —以氧浓度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m/s
P*—与液相中氧浓度C相平衡时氧的分压,Pa
C*—与气相中氧分压P达平衡时氧的浓度,mol/m3
31
二、影响体积溶氧系数KLa的因素
发酵罐的形状,结构(几何参数) 搅拌器,空气分布管(几何参数) 搅拌:转速N,搅拌功率PG ② 操作条件 通气:空气线速度 发酵液体积V,液柱高度HL ③发酵液的性质:如影响发酵液性质的表面活性剂、离子 强度、菌体量 ①设备参数
32
二、影响体积吸收系数KLa的因素
固氮菌 1.8-4.9×10-2 大肠杆菌 8.2×10-3 粘质沙雷氏菌 1.5×10-2 假单胞菌 9×10-3 酵母 4.6×10-3 产黄青霉 2.2×10-2 米曲霉 2.0×10-3
31
30 34.5 24 30
某些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
6
影响需氧的因素 r= QO2 .X
菌体浓度
QO2
阴极: Ag/Pt, O2+2H2O 阳极:Pb, Pb
复膜氧电极
4OH- Pb2++2e
电解质
透气的薄膜
氧从液相主体到阴极表面的推动力是氧分压。
则氧的扩散通量 J=K(PL-PC)
I=4FAJ=4FAKPL=K’PL
扩散电流和氧浓度之间有一个线性关系.
比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29
第四节 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
电解质溶液浓度↑,则气泡变小↓,a↑, KLa↑,发酵液中含有多种盐类,Kla随着离子 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40
7. 菌体浓度

细胞浓度 x↑,KLa↓
菌丝浓度对KLa的影响
41
第五节 发酵液中溶解氧的测定和控制 一、溶解氧连续检测的意义
溶解氧的大小是发酵过程控制的重要参数。 在发酵过程中连续测定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可随时 掌握发酵过程的供氧、需氧情况,为准确判断设备的通气效果提 供可靠数据,以便有效控制发酵过程,这实现发酵过程的自动化 控制创造条件。
1、搅拌
作用:
1)把从空气管中引入发酵罐的空气打成碎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 “a”,即a↑→KLa↑→溶氧↑ 。
2)使液体形成涡流,从而延长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 3)增加液体的湍流程度,降低气泡周围的液膜阻力和液体主流中的 流体阻力,即1/KL↓→KL↑→KLa↑→溶氧↑。 4) 减少菌丝结团现象,降低细胞壁表面的液膜阻力,改变细胞对氧 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降低细胞周围“废物”和“废气”的浓度, 有利于微生物的代谢。
3
一、微生物需氧量的表示方式
(1)呼吸强度(比耗氧速率) QO2 :单位质量干菌体在 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 单位:mmolO2/(kg干菌体· h)。 (2) 摄氧率γ (耗氧速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 内消耗氧的量。单位:mmolO (m3 h) 2
γ=QO2· x x——细胞浓度,kg(干重)/m3
据氧传质方程
OTR = KL · · - CL) a (C*
影响供氧的主要因素是推动力(C* - CL) 和体 积氧传递系数KLa。
30
一、 影响氧传递推动力(C* - CL)的因素
1、提高氧饱和浓度( C*) 要提高C*,可降低培养温度、提高氧分压和降低培养 基浓度等。 但这几方面局限性都很大 2、降低溶氧浓度 (CL) 降低CL可通过减少空气流量等方法来达到,但溶氧 浓度不能低于临解氧浓度。另外,减少空气流量本身 会使KLa下降。
微生物种类
菌龄
培养基的组成与浓度 培养条件 代谢类型
7
三、溶解氧控制的意义


溶解氧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可能是不同 的,所以必须了解长菌阶段和代谢产物形成阶段的最 适需氧量。 空气中的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大量经过净化 处理的无菌空气在给发酵液通气过程中因溶解少,而
1)气膜阻力( 1/kG):为气体主流及气-液界面的气膜阻力, 与空气情况有关。 2) 气液界面阻力(1/kI):与空气情况有关,只有具备高能 量的氧分子才能透到液相中去,而其余的则返回气相。 3)液膜阻力(1/kL ):为从气-液界面至液体主流间的液膜阻 力,与发酵液的成分和浓度有关。 4)液流阻力(1/kIB):液体主流中传递的阻力;也与发酵液 的成分和浓度有关。
12
供氧方面
由于氧很难溶于水,所以供氧方面的液膜阻力(1/kL ) 是氧溶于水时的限制因素。

良好的搅拌使气泡和液体充分混合而产生湍流,可减少 1/kL、1/kIB,加速氧的传递。

13
耗氧方面

在耗氧方面的主要阻力是1/kA、1/kW。
1/kR与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条件有关,若生长条 件合适,代谢产物能及时移去,则1/kR就会减少,否 则就会增大。

14
氧在传递过程中,需损失推动力以克服上述阻力,过程 中需克服的 总阻力等于供氧阻力和耗氧阻力之和,即:
1/kt = 1/kG + 1/kI + 1/kL + 1/kIB + 1/kIC + 1/kIS + 1/kA + 1/kW + 1/kR
1/k1 、1/k2与空气情况有关 1/k3 、1/k4 、1/k5与发酵液成分、浓度有关 1/k6 、1/k7 、1/k8与微生物的种类、特性、生理状态有关
6.7
500
700
1.0
1.0
169
219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720
864
6.7
6.7
34
KLa = K (P/V)(Vs)
K ---经验常数,与设备的形状、几何比例尺寸、通风装
置的型式等有关
P --- 通气时搅拌器的轴功率,
V---发酵罐中发酵液的体积,m3
Vs ---空气线速度, m/h
、为指数,与设备的规模有关,一般通过实验测得
1
本章内容
一、微生物细胞对氧的需求和溶解氧的控制
二、培养过程中氧的传质理论
三、溶氧传递系数的测定方法
四、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
五、发酵液中溶解氧的测定和控制
2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对氧的需求和溶解氧的控制
溶氧(DO)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在发酵过程 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是最易成为控制因 素。 在28℃,氧在发酵液中的100%的空气饱和浓度只 有0.25 mmol.L-1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7000倍。
20
第三节 溶氧传递系数的测定方法

亚硫酸盐氧化法 取样极谱法 物料衡算法 动态法 排气法 复膜电极法
21
(1) 亚硫酸盐氧化法

原理 利用亚硫酸根在铜或镁离子作为催化剂时被氧迅速 氧化的特性来测定发酵设备的氧传递系数。 3 当亚硫酸钠浓度为0.018~0.5kmol/m 、温度在20~ 45℃之间,反应速度与亚硫酸钠浓度无关。 用碘量法测定Na2SO3 消耗的速率,即可求得氧传递 速率OTR, 再由式OTR=KLaC*求出 KLa 。 2Na2SO3+O2→2Na2SO4 H2O+Na2SO3+I2→Na2SO4+2HI 2Na2S2O3+ I2→Na2S4O6+2NaI
18
根据亨利定律,可以推导下式
H表示气体溶解于相应溶液的难度(亨利常数)
19
氧传质方程

在单位体积培养液中,氧的传质速率(气液传质的基 本方程式)为
OTR = KL a ( C* -CL )
OTR — 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氧传递速率, mol/(m3· s)
a — 比表面积, m2/m3
KL —以氧浓度为推动力的传递系数,m/s
* *
ln
(C i C L )
*
(C o C L )
*
25
(4)动态法
发酵过程中停止通气片刻,人为制造一个不稳定状态来求KLa。
dCL/dt=KLa(C* -CL )-r 可改写为: CL=(-1/KLa)( dCL/dt+r)+ C*
26
将CL对( dC L ) 作图可得一直线,斜率为-1/KLa, 在CL
35
2、空气线速度
KLa随空气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若空气速度过大,将使叶轮发生“过载”,即叶轮不能 分散空气,此时气流形成大气泡在轴的周围逸出。

当空气速度超过“过载”速度后,K La 并不随之而增加。
36
3、空气分布管 分布管的形式、喷口直径、管口与罐底的相 对距离对氧传递系数有影响。
37
4、发酵液的物理性质
dt 轴上截距为C*.
利用动态过程测得的数据求出KLa和C*
27

优点:可以测定真实培养状态下发酵液中溶解
氧浓度,并可计算出溶氧系数。

缺点:人为停止通气后的情况与在发酵罐中连
续通气的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停止
通气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因而存在一定 的误差。
28
(5)复膜电极法
金属电极2个
11
2、耗氧方面的阻力
1)细胞周围液膜阻力(1/kIC) 与发酵液的成分和浓度有关。 2)固液界面的传递阻力1/kIS 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有关。 3)菌丝丛或细胞团内的扩散阻力(1/kA) 与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特性状态有关。 4)细胞壁的阻力(1/kW): 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有关。 5)细胞内反应阻力(1/kR): 与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特性有关。
33
几种微生物在不同搅拌转速下发酵时的KLa、r和C*值 微生物
搅拌器转速 r/min 空气流速 L/L· min
KLa
1/h
r
mg/L· h
C*
mg/L
Ps.ovalis
300 500
1.0 1.0
95 153
288 360
5.9 5.9
700
1.0
216
432
5.9
啤酒酵母
300
1.0
90
576
KLa

C * CL

QO 2 X 斜率 * C * CL C CL
求得KLa

优点:可以测定培养状态下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进而可计算 出溶氧系数。

缺点:样品取出发酵罐后,外压自罐压降至大气压,测得的
氧浓度已不准确,且在静止条件下所测得的QO2与在发酵 罐中的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因而误差较大。
被浪费掉。因此必须设法提高传氧效率。
8
第二节 培养过程中氧的传质理论
一、氧的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 在好氧发酵中,对微生物的供氧过程,首先是气相中 的氧溶解在发酵液中,然后传递到细胞内的呼吸酶位置上 而被利用。
◆ 传递过程又可分为供氧及耗氧两个方面。
9
供氧阻力
耗氧阻力
氧传递的各种阻力示意图
10
1、供氧方面的阻力
24
(3)物料衡算法

对发酵液中的氧进行物料衡算
dC L K L a (C * C L ) dt
稳态时
dC L 0 dt
于是
K L a /(C* CL )
*
对大型发酵罐,可用平均推动力 (C C L ) m
(C i C L ) (C o C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