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 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为主,教师激励学生演示、引导迁移 为辅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二)、活动探究
(三)、反馈提高
(四)、生活运用
(五)、拓展延伸
(六)、小结反思
(一)课前活动
上课前一周开展“爱卫生、讲环 保”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 集废弃饮料瓶,并按相应数量到老 师这里换取糖果。
(二)活动研究
我身高140厘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
冬冬
单位:吨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35 24 21 16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1)(16+24+35+21)÷365
个数 9 8 5 6
比一比哪个小组获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小组
姓名 个数 9 齐 奇 8 王梦瑶 5 吴子豪 6 周泽文
第三小组 姓名 吴俊辉 易 鹏 吴洁玲 钱 欣 钱豪杰 个数 9 5 4 8 4
再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获胜?
(三)、反馈提高
算一算,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1)哪个队踢的个数多? (2)哪个队的成绩好?
1、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 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 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 意义
三、教法分析
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分析
四、教学流程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 统计量,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数平均数,既可以用它直观、简明的来反映一 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 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在日 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平均身高、平均成 绩等等。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已经
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了平均分,理解 了平均分的概念。
生活经验:他们对于平均数有认识,但是认 识不深,听说过平均数,但不理解平均数的 含义,更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 作用。 思维特点:四年级的学生仍处在以形象思 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教学目标
单位:吨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35 24 21 16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1)(16+24+35+21)÷365
(五)、拓展延伸
调查本组同学的体重并填入下表:
姓名
第 组 填表人
体重∕千克
(2) 问爸爸、妈妈自己家1-3月份电费情况,计 算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获胜! 电费可能是多少元?
(六)、小结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 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移多补少 先求和再平分 9+8+5+6=28(个) 28÷4=7(个)
男生队:
(19+15+16+20+15)÷5 =85 ÷5 =17(个)
女生队:
(18+20+19+19)÷4 =76 ÷4 =19(个)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
四、生活运用
我国每人平均住房面积:城镇 24平方米;农村28平方米。
我国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约为208升。
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用电量约为 1080千瓦时。
活动一
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第一小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小亮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个
活动一
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9个 8个
5个 6个
帮第一小组的同学分得一样的糖果
活动二 第一小组 姓名 齐 奇 王梦瑶 吴子豪 周泽文
晒晒我们的收获 第二小组 姓名 李 东 张 婷 周佳怡 乌江松 个数 4 6 10 4
19+15+16+20+15=85(个) 18+20+19+19=76(个) 85÷5=17(个) 76÷4=19(个)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二)、活动探究
(三)、反馈提高
(四)、生活运用
(五)、拓展延伸
(六)、小结反思
(一)课前活动
上课前一周开展“爱卫生、讲环 保”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 集废弃饮料瓶,并按相应数量到老 师这里换取糖果。
(二)活动研究
我身高140厘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
冬冬
单位:吨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35 24 21 16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1)(16+24+35+21)÷365
个数 9 8 5 6
比一比哪个小组获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小组
姓名 个数 9 齐 奇 8 王梦瑶 5 吴子豪 6 周泽文
第三小组 姓名 吴俊辉 易 鹏 吴洁玲 钱 欣 钱豪杰 个数 9 5 4 8 4
再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获胜?
(三)、反馈提高
算一算,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1)哪个队踢的个数多? (2)哪个队的成绩好?
1、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 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 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 意义
三、教法分析
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分析
四、教学流程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 统计量,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数平均数,既可以用它直观、简明的来反映一 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 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在日 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平均身高、平均成 绩等等。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已经
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了平均分,理解 了平均分的概念。
生活经验:他们对于平均数有认识,但是认 识不深,听说过平均数,但不理解平均数的 含义,更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 作用。 思维特点:四年级的学生仍处在以形象思 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教学目标
单位:吨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35 24 21 16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1)(16+24+35+21)÷365
(五)、拓展延伸
调查本组同学的体重并填入下表:
姓名
第 组 填表人
体重∕千克
(2) 问爸爸、妈妈自己家1-3月份电费情况,计 算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获胜! 电费可能是多少元?
(六)、小结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 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移多补少 先求和再平分 9+8+5+6=28(个) 28÷4=7(个)
男生队:
(19+15+16+20+15)÷5 =85 ÷5 =17(个)
女生队:
(18+20+19+19)÷4 =76 ÷4 =19(个)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
四、生活运用
我国每人平均住房面积:城镇 24平方米;农村28平方米。
我国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约为208升。
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用电量约为 1080千瓦时。
活动一
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第一小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小亮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个
活动一
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9个 8个
5个 6个
帮第一小组的同学分得一样的糖果
活动二 第一小组 姓名 齐 奇 王梦瑶 吴子豪 周泽文
晒晒我们的收获 第二小组 姓名 李 东 张 婷 周佳怡 乌江松 个数 4 6 10 4
19+15+16+20+15=85(个) 18+20+19+19=76(个) 85÷5=17(个) 76÷4=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