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时期的欧洲

要点一中古时期的西欧

材料 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探究】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封君封臣制。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一)西欧封建庄园

1. 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2.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政治表现)

①产生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改革,封君封臣制度逐渐与封土联系起来。

②内容

③结果

a.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b.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利,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实质

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⑤从属关系

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2)庄园与农奴制度(经济基础)

①地位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

(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

③特点

a. 经济上自给自足,相对封闭;

b.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没有人身自由;

c. 等级森严。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这要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 王权的强化

(1)背景

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割据势力严重),但也孕育着统一。

(2)表现

①法国:从11世纪开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英国“议会”开始逐渐发展)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3. 西欧城市的发展

(1)兴起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10—11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和曼彻斯特)

(2)封建主与市民的矛盾

西欧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土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加紧了对城市市民的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3)争取自治权

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①主要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暴动(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

(4)市民阶级的形成

在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迅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其中的富裕商人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例题1有学者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这一时期所发展的一套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是()

A. 城邦

B. 封建等级制度和庄园生活

C. 市民政治

D. 议会政治

答案:B

思路分析: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封君封臣制度,它的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这也是欧洲中世纪的政治表现,同时当时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庄园经济,故选B项;A、C、D 与题意不相符。

考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记忆的能力。

例题 2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A.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答案:C

思路分析:由材料可知西欧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一个经济体,庄园内的各

种设施与作坊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经济体的运行,故选C项;庄园是一个封闭式经济体,故A错误;庄园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故B错误;D选项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考点:西欧的庄园经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

例题3

材料“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利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壮大……。”

——房龙《人类的故事》请回答:在欧洲中世纪,“权利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

答案:中世纪城市的自治斗争。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来实现。

思路分析:西欧城市刚开始是受封建主的剥削与压迫的,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经营,城市开始了取得自治权的斗争,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逐渐实现了“权利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

考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要点二中古时期的东欧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随着罗马的扩张和人口增多,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也不断膨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囯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在新的法律文献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

【探究】

(1)材料一中的罗马“成文法”是指什么?该成文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法律文献”指的是什么?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查士丁尼法典》。

原因: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不断膨胀;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

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一)拜占庭帝国

1. 建立背景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故称为拜占庭帝国。

2. 《查士丁尼法典》

(1)编订者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设立法学委员会编纂而成的。

(2)目的

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3)完善

《查士丁尼法典》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繤》《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4)影响

①国内:稳固了社会秩序,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②国际: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知识延伸: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习惯法: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在国家形成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被一般人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规则的习惯法。未经政府明确承认,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对固有的习惯法的汇编,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遏制贵族垄断法律,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公民法(市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使用范围只限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万民法:公元3世纪初期,罗马对外征服的地区扩大,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的各种复杂问题,之后逐渐诞生了普遍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罗马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设立编纂委员会,汇编成《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 灭亡

(1)过程

①拜占庭帝国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资源消耗严重。

②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③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原因

①国内因素:

a. 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b. 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c. 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②国际因素:

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二)俄罗斯

1. 兴起过程

(1)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2)在13世纪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莫斯科公国。

(3)16世纪初,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2. 伊凡四世改革(第一位沙皇)

对内:1547年,正式加冕为沙皇,之后他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对外:积极进行侵略扩张。

3. 结果

17世纪末,俄罗斯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例题1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B. 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

C. 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D. 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灭亡

答案:D

思路分析: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所以它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的,故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罗马帝国在中国大唐时期就有了来往,故B项的说法正确;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也是西欧后来文艺复兴的文化源泉。故C选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拜占庭文化并没有因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灭亡,故D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拜占庭帝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与运用的能力。

例题2 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在法制建设方面比他们前辈提供

了新的东西的人物是()

A. 查士丁尼

B. 克洛维

C. 查理曼

D. 君士坦丁

答案:A

思路分析:查士丁尼在位期间设立编纂委员会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故A正确;克洛维统一了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君士坦丁是君士坦丁王朝的开朝皇帝,不符合题中材料法制建设的要求,故错误。

考点:《查士丁尼法典》

点评:考查学士史料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题3“拜占庭帝国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材料表明()

①拜占庭帝国灭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②拜占庭帝国诞生于罗马帝国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④封闭保守导致落伍

A.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思路分析:拜占庭并没有灭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是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故选A 项。

考点: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点评: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材分析】 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欧洲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历史最基本基础知识的普及,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个模块。它是采取通史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学习专题的形式呈现历史的进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有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内容,属于世界史中的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社会)部分,它是世界史中欧洲的历史由古代史向近代史过渡的桥梁,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史部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必须对本课设计主题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初中学段向高中学段的转折期,属于青年期初期阶段,处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学习目的性强,思维的独立性强、自觉性高,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还不丰富,已有的只是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同时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因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其主动作用,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十分关键。为此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师生一道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改变以往知识中心、单纯记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二、在消退中寻找精神:中古拜占庭 三、在分裂中寻求统一:中古俄罗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 课: 1.通过介绍何为中古欧洲引入新课: 2.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三大主题:在黑暗中追 寻光明:中古西欧的社会、在消退中寻找精神:中古拜 占庭、在分裂中寻求统一:中古俄罗斯。通过老师讲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学习要点。 二、在黑暗中追寻光明:中古西欧的社会(一)社会秩序的纽带: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 以讲授、图片和材料的形式,向学生说明西欧封建 社会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促进了 社会的大重塑和进步。 “尽管我们可以将中世纪西方混乱的根源追溯至罗马3 世纪的危机,但若将5世纪蛮族入侵看做是促成变化、 加速灾难、彻底改变面貌的事件,那么这种观点无疑是 正确的。” ——雅克·勒高夫著《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 2.让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亚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的影 响是什么?借助于学生的答案引入西欧封建社会特征 的学习。 观看视频并且思考 问题 通过教师的讲 授以及文字材 料,使学生了 解历史背景知 识 培养学生观 察、归纳与思 考的能力

3.让学生阅读和思考材料一、二所提及的封建制度相关 内容,指出采邑、附庸关系、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统一等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然后,以分叉图的形式先向学生介绍基本特征之一的“封君封臣制”,说明它的形成背景、内涵、特点与影响。 4.设置两个课外延伸:首先,让学生阅读材料,比较欧洲大陆和英格兰封建制度的不同之处,指出封建制度的特征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比较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异同,指出西周与西欧的制度的异同点。 5.以讲授的方式引入基本特征之二“庄园制”,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内容、基本特点。 6.让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并指出农奴和奴隶的不同之处 及中世纪庄园农奴生活。 7.以两张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说明庄园内的生产活动。(二)社会之基:中古西欧王权与秩序 8.以讲授以及结合地图的形式向学生说明西欧王权的 演变,指出其背景、代表国家及意义。另外,设置课外延伸,让学生结合所学,比较西欧各国王权加强的异同。 (三)社会之财:中古西欧城市与财富 9.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条件 及时间。 10.让学生阅读材料五、六,分析西欧贸易的特点及其影响,指出贸易促进了商业的复兴,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复兴。阅读材料及思考、 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并比较 知道,记忆 阅读材料并回答 观看图片 分析、比较 知道,了解 阅读材料及观察图 片 培养学生提取 和解读材料信 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 读、分析、比 较材料信息的 能力。 掌握必备基础 知识 培养提取、归 纳材料信息的 能力 考察学生的记 忆力,并培养 其辩证分析的 能力 掌握必备基础 知识 培养材料信息 提取能力和观 察、归纳能力

高中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 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 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②都过着自给自足

高中历史必修下 第0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答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 A. 农场 B. 农庄 C. 庄园 D. 种植园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庄园里。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 进行审理。这说明( ) A.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权益 B. 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 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 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答案】B 【解析】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随时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在森林树下,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佃户之间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故选B。 3.下列说法符合西欧封建社会特点的是() ①政治上形成了具有严格等级性的封君封臣制度; ②经济上农村盛行庄园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商品经济形态; ③思想上人们信仰基督教,忍受生活的种种苦难,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上帝安排的;

第二单元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古时期的欧洲 要点一中古时期的西欧 材料 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探究】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封君封臣制。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一)西欧封建庄园 1. 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2.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政治表现) ①产生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改革,封君封臣制度逐渐与封土联系起来。 ②内容 ③结果 a.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b.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利,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实质 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⑤从属关系 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2)庄园与农奴制度(经济基础) ①地位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 (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

③特点 a. 经济上自给自足,相对封闭; b.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没有人身自由; c. 等级森严。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这要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 王权的强化 (1)背景 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割据势力严重),但也孕育着统一。 (2)表现 ①法国:从11世纪开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英国“议会”开始逐渐发展)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说课稿

(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 欧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是世界史的中古时期内容。其要点包括两个: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二是要求学生“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城文明的多元面貌”。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它们之间大的逻辑关系是:欧亚大陆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心区城。欧洲和亚洲文明各有自己的特点:非洲和美洲相对孤立,但非洲受阿拉伯文明影响较深,美洲则完全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并且创建了独特的国家制度。欧洲部分,西欧是重点;亚洲部分,阿拉伯文明影响较大:美洲的农业生产与随后的两课联系密切,应作为重点处理。本单元比较具体地展现了中古世界区域文明发展的多元面貌。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1.16 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立意在于揭示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一般特征,并通过与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比较,说明即使在欧洲内部,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彰显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性。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西欧封建社会”,第二子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第三子日是“拜占庭与俄罗斯”。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思维,首先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随后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一城市的兴起和王权的加强。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作为补充,丰富和完善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是本课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认识城市和王权的关系,认识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 2.了解东欧部分的拜占庭与俄罗斯,认识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 四、说教学重难点 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五、说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时空较远,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地图和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多方面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同时,教师可通过课文的叙述,引导学生查找更多的材料,了解更多知识。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本单元课标16.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要点学纲 一、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一)封君封臣制度 1.形成原因; 2.基本特征; 3.历史影响。 (二)封建庄园 1.性质; 2.庄园耕地的组成; 3.庄园剥削方式; 4.庄园法庭。(三)农奴制度(略) (四)▲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政治、思想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一)▲王权强化与新兴王权集中国家 1.王权强化背景; 2.英、法、西、葡的王权强化(方式)及意义; 3.《大宪章》和英国议会起源(第一次议会和“模范议会”、议会构成、议会在中古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二)城市兴起与自治斗争 1.西欧城市的兴起; 2.△城市自治斗争:背景、方式、影响 (三)基督教会(略)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 1.▲拜占庭帝国的强大; 2.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 (二)俄罗斯 1.基辅罗斯; 2.俄罗斯帝国:⑴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与统一;⑵▲伊凡四世改革;⑶16—17世纪沙俄的扩张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⑴封君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⑵层层分封,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它一方面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对农民和农奴份地,封建领主主要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领主或其管家还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5.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笔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封君封臣制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1)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2)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1)封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 (2)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15世纪晚期,王权得到强化的国家: (1)英国: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2)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击败各个封建主,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3)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些国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 (1)兴起时间:10-11世纪 (2)主要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3)赢得自治权: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4)发展:兴办大学;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 (1)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2)控制人民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的发展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1)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2)6世纪查世丁尼在位时编订《查世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查世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3)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4)奥斯们土耳其兴起后,继续蚕食,1453年,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宇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前476-1453)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罗马灭亡之后,从此欧洲社会进入中世纪,日耳曼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故称蛮族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实力最强大(国王:克洛维创立、查理曼全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封君封臣制。) 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政治) (1)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帝国灭亡、蛮族入侵) 经济:自然经济(生产有限,封建主无法利用全部土地) 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 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权力:层层分封,占有土地,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3)特点: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②依次主臣关系(逐级保护和负责,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③以契约为纽带; ④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国家权力具有分散性) (4)影响:使国王与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封建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易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封君封臣制度与分封制的不同: 联系纽带不同: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统治;而西欧则以契约、土地为纽 带靠效忠来维系统治; 社会性质:西周:奴隶社会;西欧:封建社会; 3. 庄园制度(经济)(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王国) (1)庄园制度含义: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是中古西欧基本的经济组织。) (2)耕地类型: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4)庄园制度特点: 经济上:自给自足。 政治上:相对独立。在各自的领地独立行使权利。(主持庄园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4.、农奴制(经济) (1)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需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自由农民法律上自由,需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3)农奴和自由民还要向领主交纳地租; 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权力和义务 领主自营地领主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农民份地自由民自由农⑴交纳地租,服劳役;(2)法律上自由 农奴农奴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封君: 授予土地者 封臣: 领取土地者 土 地 + 保 护 军队 + 效忠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科历史学段:高中一年级下 教材分 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欧洲析 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历史最基本基础知识的普及,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个模块。它是采取通史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学习专题的形式呈现历史的进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有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内容,属于世界史中的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社会)部分,它是世界史中欧洲的历史由古代史向近代史过渡的桥梁,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史部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必须对本课设计主题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授 课时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课件制作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学生了解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与王权兴起关系,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基础。通过与东欧的拜占庭和俄罗斯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即使在欧洲内部,历史的发展也存在很大不同,理解中古时期欧洲文明发展的多元特性。 【教学重点】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社会特点;城市兴起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城市与王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史料研读法、情境体验法、导引法等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2】

《中外历史纲要》下(必修) 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内容范围】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主题】 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引领学生对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发展,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负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2.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判断的理念。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述,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判断中。通过引领学生对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习,使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3.核心素养的理念。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新要求。通过引领学生对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古时期的欧洲简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逐步具有求真精神、贯通意识和批判思维。同时培养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说明、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等 4.面向世界开放性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体现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在引领学生对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过程中,为适应信息时代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发展需求,尽可能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交互功能,使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历史教师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使评价具有即时性、互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教材分析】 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欧洲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历史最基本基础知识的普及,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个

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线索综述】 一个时间: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两种社会形态: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三种经济类型: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的发展。 五大帝国: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中华帝国(秦汉隋唐)。 【知识框架】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主干知识】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形成: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 (1)内容:国王以下各级贵族层层分封,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3)义务和权力: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形成国王⟷封君⟷封臣⟷农奴的等级关系。 (4)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契约意识,相互尽义务。 (5)影响: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分裂割据。 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内容 ①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③劳役地租: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庄园法庭:由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后期:15世纪晚期,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民族国家形成,王权强化。 (3)影响 ①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有利于结束混乱和割据。 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控制,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 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2、中世纪西欧的城市 (1)兴起:10—11世纪起,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2)自治: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方式,众封建主手中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学的建立,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支持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市民阶级形成,其中的富裕商人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政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等级(教阶)制度、鼓吹神权高于王权。 (2)经济: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等。 (3)文化:教会垄断教育,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4)影响:成为西欧社会最大的封建势力集团,阻碍社会进步。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叙述了5—15世纪欧洲社会的变迁。本课一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是本课重点。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君、封臣通过土地联系在一起,大小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领主独立行使权力的结果是西欧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庄园也是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随着封君封臣制度而产生的。作为个生产单位,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中古中后期,随着城市在西欧的兴起,国王利用城市的支持开始建立统一的王权国家。在宗教上,中古西欧形成了教会和世俗政权并立的格局。东欧部分主要谈了拜占庭帝国早期幸存的原因和《罗马民法大全》的编订;俄罗斯部分重在说明近代俄罗斯国家是在反抗蒙古统治以及随后的扩张过程中形成的。 仔细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变化”和“多元”这两个关键词是本课的关键。作为起始课,这里的“多元”不仅仅是指欧洲文明内部是多元的(西欧、东欧),而且,从世界各区域来看,欧洲文明也是当时世界“多元面貌”的具体“一元”。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变迁和《查士丁尼法典》已有基本了解,对教会的发展演变和俄罗斯不甚了解。总体而言,学生对于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只停留在知识识记层面,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缺乏深入认知,需要通过某一因素构建起中古时期欧洲社会发展的逻辑框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对中世纪的欧洲面貌有整体认知。 2.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补充材料,提取信息,具体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形成的条件与特征,理解其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3.通过图片和材料,认识教权的兴衰更替,理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二元制社会中的地位。 4.根据地图和材料,综合探究中世纪欧洲社会所隐藏的生机与活力。 5.根据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历史大事件时间轴,认识两者的共同点,理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通,彰显中古时期欧洲文明发展的多元特性。 6.正确认识人类交往的基本范式,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地区文明的发展演变,认识文明演变的复杂性及文明本身的多元与多样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和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变迁。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中古时期欧洲的多元文明面貌。 五、教学过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教学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课程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1课,是继上一单元后继续探究中古时期的欧洲。从单元角度来看,本单元属于世界古代史,一共有三课,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本节课为此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整个古代史最为典型的欧洲,影响了后几课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要明了不同国家的不同特点,明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不是普遍现象。本课包括三个字母,第一个子目是“西欧封建社会”,第二个子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第三个子目是“拜占庭和俄罗斯”,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思维,首先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与农奴制,随后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城市的兴起和王权的加强。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作为补充,丰富和完善了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和《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世界古代历史这部分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知道西欧封建社会,但是对于西欧封建社会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对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不理解。对东罗马和基辅罗斯也比较陌生。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观察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对西欧社会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对欧洲整体的认识,理解欧洲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和时间轴,对中世纪欧洲的整体面貌有整体认知。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理解封君封臣制的产生原因以及特点。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梳理庄园制的基本内容,理解西欧农奴制与奴隶制的区别。 2.通过分析材料,观察图片,从王权加强、经济发展、城市兴起三个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3.通过观察拜占庭帝国领土变迁情况,认识拜占庭帝国有兴盛走向衰亡的过程了解拜占庭的地理位置及文明影响,知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通过比较拜占庭和俄罗斯的纹章,理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互鉴。五、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