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1.个体差异方面: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其中

包括遗传差异和环境差异。遗传差异是指个体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在心理方

面的表现不同;环境差异则是指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个体心理特征的

影响不同。个体差异在个性心理学中被认为是稳定的特征,它通过测量和

比较个体的心理特征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2.行为特征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在行为上的差异。行为特征

是指个体在行为、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方式。个性心理学通过观察和

测量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研究个体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异。例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紧张和焦虑,而有些人则更具冷静和应对

能力。这些行为特征不仅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内心理机制

的调节。

3.心理机制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揭示

人们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心理机制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应对问

题和形成认知决策等方面所具有的方式和模式。个体的心理机制包括思维、情绪、动机、价值观等,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对个体

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个性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机制来揭示不同个

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和个性特征。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个体差异、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三个

方面。这些特征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稳定特征,它们反映了个体在思维、

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差异。个性心理学

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以及这些特征和机制对

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影响,从而为人类行为和心理调适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个性及其特征

个性及其特征 什么是个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人之不同,各如其面”,这只是对人的个性的某些侧面的通俗表达。由于个性是个多视觉的概念,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个性都各自有一整套解释。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个性指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它使事物具有各自的特点。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的统一。各事物内不但包含个性,而且还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并丰富了共性。可见,哲学意义上的“个性”,强调 的是共性的对立面及其辩证关系,是从认识论的高度来把握个性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有时也称人格。个性是多层次、多侧面、复杂的完整系统,它包含三个子系统:一是个性倾向性系统,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它们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和积极性,集中表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二是自我意识系统,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为中心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调节,如,自我观念、自评、自尊、自信、自律等,它充分反映了个性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是人的心理能动作用的体现。三是心理特征系统,表现为一个人稳定的典型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它是个性个别性的集中表现。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个性是遗传素质的自然实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转化为社会实体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发展起来,又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个性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以上诸提法都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然而,教育学是把“人”作为复杂的整体来研究的,人的个性的构成,实际上不仅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教育上的个性发展问题打开了视野。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已有研究者从教育学的角度给个性下过不同的定义,其中,被 认为较为确切的是所谓个性应被看作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 深入研究教育上个性的内涵,我们发现有如下特点: (1)个性是在已有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经主体内化后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目录1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 3气质 4性格 1个性心理特征编辑个性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形成一个人脾气暴躁、性格外向,其含义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看到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表现,才产生这样的评价,所以,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例如,能力和性格是在动机、理想等推动作用下形成、稳定或者再变化,也需要依赖于动机和理想等动力机制才表现出来。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个体表现出时间上和情景中的中一贯性,体现个体行为。 2能力编辑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与气质和性格的不同表现在:能力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当然活动中也会体现出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差异,但完成该项活动所必须和必备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例如,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的活动需要具备色彩鉴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不同能力的有机组合。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并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解一道数学题时,所用的定义和公式属于知识,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和严密性则属于能力。学会骑自行车是一种技能,而掌握该技能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灵活性、身体平衡性则是一种能力。 通常能力有四种分类 1.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指的是,对于既有行为模式模仿复制的能力。创造能力是与发散思维有关的能力,是新的思维组织产生的能力 2.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 3.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一个人在普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记忆力。特殊能力是人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的能力如演讲能力。 4.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的认知相关的能力,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等。操作能力是一个人控制肢体运动的能力。社交能力是指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运用的综合社会能力。 3气质编辑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以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也可以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映倾向。 1、气质是与生俱来的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人的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其中最明显、最主要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个性心理尤其是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个性特征理论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正确理解个性心理特征,以下各节将对气质、性格、能力等要素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节 气 质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源于拉丁语,愿意是混合、掺和的意思,后被用于描述人们的兴奋、激动、喜怒无常等心理特征。气质一词应用的领域较多,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内涵。心理学中的气质概念内涵较窄,它与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脾气”、“秉性”、“性情”等意义近似。现代心理学把气质定义为: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理解此定义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征 气质的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如一般把知觉速度、情绪和动作反映的快慢归结为速度方面的特点,把注意持续的时间长短、情绪起伏变化等则归结为稳定性方面的特点,而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归结为指向性方面的特点。 (二)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 人的气质特点,几乎在初生后不久就能看到。在儿童生命最初几星期内,对刺激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就有明显的差异,如有的婴儿好哭、好动,有的婴儿安静、很少哭闹;就是同为哭叫,在声音大小、急缓和持续时间上也各有不同。研究表明,年龄越小气质的表现越明显,气质的特征也越清楚。由于气质较多地依赖于先天因素,因此,气质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人们通常所说的“秉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稳定性与难以改变。有人对20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在某些气质特征方面比异卵双生子表现出更大的相似性。 (三)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气质虽然具有先天性,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起变化,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性格的掩盖下,气质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例如,生活的坎坷或事业的挫折,可能会使一个活泼好动的青年变成一个沉默寡言、行动拘谨的人。 人的气质不仅随环境、教育、职业、主观努力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少年时期兴奋性较强,抑制性较弱,表现为好动、敏捷、热情、积极、急躁轻浮;壮年兴奋与抑制平衡,表现为坚毅、深沉;老年兴奋性弱,抑制性强,表现为沉着、冷静、动作缓慢、不灵活。 (四)气质无好坏之分 气质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相同的气质类型,既可能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可能成为道德败坏、有害于社会的人。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既可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二、气质学说

心理学个性心理

心理学个性心理 人是一个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学角度上的“个性心理”所决定的。个性心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人格特质、认知方式、情感体验、动机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人格特质是心理学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格特质可以分为多个维度,如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情感体验和应对压力的方式。 认知方式也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偏好和习惯。有些人倾向于分析细节,而有些人则更注重整体把握。这种认知方式的差异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决策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体验和动机也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因素。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感受和反应,而动机则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动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反应,同时也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价值观也是心理学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 心理学个性心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人格特质、认知方式、情感体验、动机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并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反应。了解个性心理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是为了培养专业的个性心理学家而设立的。考试涵盖了个性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理论、人格测评、人格形成与发展、人格障碍与治疗等。通过本考试,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个性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人格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从事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的结构、类型、发展阶段、形成因素、影响因素等。 人格测评:包括自陈量表、投射测验、行为评定等测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人格测评和结果解释。

心理学第九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九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类。 2、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4、需要:是指生理的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的基本特征是动力性,它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是个性倾向的基础、源泉。 5、动机:是指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活动的动力和方向。需要和诱因刺激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6、兴趣:是指人对一定事物和对象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其中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是由新奇的事物直接符合个体的需要所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指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兴趣。 7、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填空题 1、个性的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个性发展中二者的作用是难以分开的。 3、一般认为,个性的任何一种特征都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有些特征受遗传影响大些,有些特征受环境影响大些。 4、个性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 5、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行)的动力系统,它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所有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

个性心理学重点问题

第一章个性概念 1、个性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个性的规律性有如下三种表现第一,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第二,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 第三,个人行动的规律性。 3、个性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第一,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心理的差异性研究。第二,个性心理学家更重视综合的“整体”。第三,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对人的内部世界的稳定性的研究。 4、个性的特性 1)个性的整体性 2)个性的个别性和共同性 3)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第二章个性心理结构 1、个性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首先,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 其次,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再次,个性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后,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2、广义的个性结构的五个方面第一,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第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性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三,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第四,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 层中进行的兴奋和抑制的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第五,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调节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3、弗洛伊德无意识假说的三个层次 1)无意识;2)前意识;3)意识。 4、弗洛伊德个性结构的三种成分 1)本我;2)自我;3)超我。 5、卢特卡尔人格结构的五个层次 一为生命层;二为植物层;三为情绪层;四为人格层;五为自我层。 6、构建及其特点 所谓构建既包含有对事物进行整理分类,记下行为过程的意思,也有解释世界,预测事 件的意思。 1) 凯利的构建概念是以能动性为特点的 2) 凯利的构建概念是具有理性特点的。 3) 凯利的构建理论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第三章个性心理学的发展(略) 第四章 动机 1、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定势 所谓定势是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借助这种活动可以满足某种需要。 3、人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首先,某种行为明显的受一种动机支配。 其次,表现在某种行为同时受多种动机影响。 再次,表现在一种动机也可以影响多种行为。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还表现在动机和行为的后果的不一致方面。 7、构建的原则 1)解释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5)组织行为原则 7)范围原则 9)社会性原则 2)个别性原则 4)两分法原则 6)选择原则 8)调整原则

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一、个性心理的意思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个独特的思想过程,从中演变出个人不同的处事风格,进而成为个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只有在经过了一般的心理过程后,才会有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至定性。以致生活处事和思维有所差距,这就是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和心理活动都看作是个性的表现,向和个人特征的综合。二、个性心理内容: 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倾向性,一是个性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兴趣、信念….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一)个性倾向性与个性特征 个性倾向性: 需要、兴趣、信念….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个人倾向,不同的需要、兴趣、信念… 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需求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了生活社会的丰富多彩。由于个性的倾向需要的差异、生理的差异、精神的需求不同、、、由于需要不一样,所以带来的就是生活的不同和个性的不同。个性倾向性中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因此,了解个性倾向性的各成分很重要. 个性特征: 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 气质:气质是个性的本质。 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人的个性心理就是这两部分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最终形成了具有自我独特的个性。 (二)发生、发展及形成 发生:每个人几乎全都相似,刚出生并没有什么个性可言。 发展:随着身体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接触,知到的信息不断的增加,慢慢的个性就一点点的形成了,所以个性是后天形成的。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处在不同的环境下就能发展出不同的个性。 形成:由于后天通过环境中的学习、、、人的需要、兴趣、爱好、、、逐渐潜移默化、培育形成的。人的能力、品质、性格同样是后天培育形成的。 (三)如何培养个性 个性,是人执行一种行为的理念常态化,经常性的使用这种理念处理同类、同样的事情。自我个性,是基于自我本身的个性。个性,往往是相对表现出来,是相对其他人来识别你的行为理念或行为处理效果差异性。而培养个性,其实也是强化这种行为的理念,即经常性使用这种行为理念方案来处理事情。人处理事情,本身最终受到精神上控制、决定。决定(用这样的行为理念)这样做,而达到一种自己期待的效果,而达到效果会产生快感。所以想培养个性,首先你选择的个性(行为处理理念),是你喜欢(喜欢本身就是接触到,或是使用这个行为理念,会给你精神上带来快感,所以形成心理喜欢的心态~)即兴趣可以增强个性(增强使用这种行为理念)。 人做什么,都是一个目的效果,广义上是追求快感和平掉痛感~而形成快感,是由自我识别到他人或是自己认可的使用行为理念,来处理某事的效果,是良好,就会形成快感,反之就会形成痛感。即认可(使用行为理念及实际行为形成的效果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质和心理特点。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稳定模式,它们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情感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 1.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需求和偏好程度。外向性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有很高的适应能力。 2.内向性:内向性是指个体对内部反思和思考的需求和偏好程度。内向性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独自思考和反思,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有较高的敏感性。 3.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情绪反应。高神经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焦虑、紧张和敏感,而低神经质的人则更容易保持冷静和镇定。 4.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和卓越。完美主义的人注重细节,追求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成果。 5.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鲜事物和新体验的接受程度。开放性的人对于新观念和新体验持开放态度,喜欢探索、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 6.责任感: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程度。人们的责任感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事情的投入和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程度。

7.外倾性:外倾性是指个体对外界的关注和感知程度。外倾性的人更 关注外部的刺激和环境,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关系。 8.性格稳定性:性格稳定性是指个体情绪和情绪反应的稳定性。高稳 定性的人情绪比较稳定,对压力和挫折的适应能力较强,而低稳定性的人 情绪波动性大,对压力和挫折的应对较困难。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发展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它们不仅影响个体与 他人的关系和互动方式,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和认识个性心理特征对于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提高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个性的心理特征

个性的心理特征 (1)能力 能力是指那么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人的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和每个人的个性相联系。人的能力总是表现在人的活动当中。离开活动很难辨别人的能力的高低,离开社会活动也很难形成人的能力。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素质只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要有其它条件的作用。如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 (2)气质 气质,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某种气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它使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自己独特的色彩和风貌。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它很早就表露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和交往活动中。但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气质也会发生变化。当然,较之于其它的心理特征,它的变化要缓慢得多。 按照传统的划分,个人气质可分为以下四种典型类型。多血质(活泼型):敏捷好动,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容易适应环境。其特点是热情并有显著的工作效能,反应迅速,适应性强,注意力好转移,具有明显的外倾性。胆汁质(兴奋型):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过程。因此,在行为上表现不均衡性,这种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脾气暴躁、情绪易冲动,好挑衅,心境变化强烈,具有外倾性。粘液质(安静型):他们的神经过程均衡,灵活性差,反应比较迟缓;他们的突出特点是安静、稳重、均衡、坚强,他们能较好地克制自己,遵守秩序,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抑郁质(弱型):其神经过程是弱的,不能忍受太大或太小的神经紧张。情绪体验丰富,他们敏感,细腻,具有内向性。 实际上典型气质类型的人占少数,多数人是属于中间型的或以某种气质为主,兼有其他气质类型。如多血质加粘液质,或胆汁质加多血质、或多血质加胆汁质加粘液质等等。我们判定一个的气质时,主要是观察和测定他的气质特点。气质在童年期表现得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的某种气质特点常常为其他一些个性所掩盖。 了解气质类型,在教育工作,培养人才、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例如教育工作者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因才施教。气质在人的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却影响一个人对某种职业的适合性。因此,在挑选和培训工作人员时,应该测定气质,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浪费人才。如在挑选无线电通讯专业人员时,注意测定他们的感受能力;挑选消防人员、飞行人员时,注意测试他们的耐受性;挑选公安、侦察人员时,注意测试他们的灵敏性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气质,限制自己气质的消极方面,发挥积极的方面,使自己成为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人。 (3)性格 心理学把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性格就是由各种特征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讲到人的个性,实际上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性格贯穿着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调节着整个行为方式。思格斯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它有着多个测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态度特征。即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的人意志坚强,契而不舍;有的人意志薄弱、容易动摇。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如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则喜怒无常。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谈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和实验方法的发展,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3、人的心理活动内容。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4、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可得的行为,其神经联系时暂时的。 5、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6、学习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1)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 (2)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个办法好的师生关系 (3)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可以促进我们的职业成熟 第二章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七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支配着人们的行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大。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3)马斯洛虽然看到了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认为高级需要发展的比较晚一些,而且是在低级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被满足,但他并没有把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完全对立起来。也就是说,高级需要并非绝对的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前提。 2、动机。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7、引起动机条件。 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斯认为成就动机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需要高,对失败恐惧低者,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而成就需要高,对失败恐惧强者,只对容易的任务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一个成就需要高的的人,并不是在所有任务面前都表现出高的成就动机。事实上,当面临的任务难度很大时,高成就需要的人会很快放弃。 5、三维归因理论。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3、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附五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中最稳定的特征因素,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最突出表现,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能力 一、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一位画家所具有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等,都叫能力,这些能力是保证一位画家顺利完成绘画活动的心理条件。 能力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已经发展出或表现出的实际能力。例如,某人能讲三种外语,会开汽车等等。其二是指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研究表明,潜在能力是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是通过学习或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它只是各种实际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潜在能力被认为是实际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密切地联系着。 能力和活动密切相关。一方面,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并表现在活动之中。如我们只有在一部文艺作品中才能看出作者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作者的创作能力也只有在他的创作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能力存在于活动之中,离开了活动也就无所谓能力。另一方面,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某种能力为前提。如进行学习研究活动,必须以记忆力、注意力、感知及抽象概括能力为前提,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所以,能力是完成某一活动必备的心理条件。 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的高度发展和有机结合,就能保证某种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例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而流畅的言语表达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处理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等。这些能力的结合就是教师的才能。同样,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结合起来,就组成数学才能。 各种能力最完备地结合和最高度发展称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往往结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一个天才人物往往同时是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政治家等。天才不是天生的,它离不开社会历史的要求、时代的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常常会涌现出许多具有特定能力的天才人物。天才并不是什么天赋之才,是在先天良好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经过良好的环境影响和教育作用,再加上个人的勤奋努力而逐渐形成的。正如爱迪生所说的“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二)能力的分类 人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能力进行分类:

自考个性心理学知识点2

名词解释 第一章—第五章 1、个性倾向性 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是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 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 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保证着人和客观现实的联系。包括认知、情感、意 志等心理活动。 4、心理状态 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他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 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5、自我调节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6、本我 是个性结构的基本因素,是最原始的,雨与生俱来的非理性因素,是一些本能、欲望,如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 7、建构 既包含对事物进行整理分类,记下行为过程的意思,也有解释世界,预测事件的意思。 8、动机 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9、定势 是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借助这种活动可以满足某种需要。 10、诱因 激发和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或情景都称之为诱因。诱因有明显的激发行动的作用。11、外加动机 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外力诱发出来的。 12、内在动机 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发,由于做某种事能引起兴趣,令人愉快,做这 种事情无须外力推动它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

13、成就需要 是指个人要积极活动并追求完美的自认为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工作的一种心理历程。14、挫折 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 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5、心理冲突 个体常常面对几种同样向往的情况,也可能面对同样厌弃的情况,它要求个体必须在其中作出一种选择。 16、兴趣 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17、直接兴趣 是对活动本身发送的兴趣。 18、间接兴趣 由活动后果的意思引起的兴趣。 第六章—第十章 1、理想 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 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根底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与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比照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历;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个性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按照其形式的不同,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知(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 心理过程{ 情 意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职能 ☐描述行为 ☐解释行为 ☐预测行为 ☐控制行为 ☐改善行为 (一)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 映。感觉反映的是当前存在的,并 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 去的、间接的事物。如眼睛看到物 体的形状、大小,耳朵听到的声音 等,这就是感觉。 几种主要的感觉 ☐1、视觉 ☐2、听觉 ☐3、肤觉 ☐4、味觉与嗅觉 ☐5、动觉、平衡觉与内脏觉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会把感觉到的事物的不同属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比如,看到一只小白兔时,会把小白兔的毛、红色的眼睛、长长的耳朵等特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小白兔形象 知觉的特点 ☐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将外来刺激物中的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以进行组织加工的过 程。 ☐理解性:是指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人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 予说明的过程,从而可以获得对知觉的对象的最佳解 释。 ☐恒常性:是指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 程。知觉恒常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知觉恒常性中,人的知识经验起到重要作用。 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方面。 记忆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18-30岁为黄金时代,35岁以后开始衰退。 在信息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在保持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学习后,便成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便会遗忘,而经过及时的复习后,便成为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得出遗忘的原因: 1、消退,即原来的学习在大脑皮层留下的兴奋痕迹,因不复习,不再学习而逐渐消退。 艾宾浩斯通过研究他发现记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为此他提出了一条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是先快后慢的。学得的东西在一天后,如果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2、干扰,成人遗忘的原因主要是干扰,干扰主要有情绪干扰和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等。 思维 人们认识事物时,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这种思考活动就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或理性阶段,思维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居核心地位。 思维的基本单位:表象、概念和命题。 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六个方面。 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和自觉性程度,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新形象的创造性、新颖性和独立性,有意想象又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