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②奉:俸禄。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④宴如:平静的样子。⑤数:多次。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信念。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________(朝代)家、文学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朝晖夕阴________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4)当代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一篇评论本文的文章中说:“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你认为文中哪“一言”成为了“天下法”?结合文章谈一谈作者何以能成为“百世师”?4.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谓:________ ②时: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乐亦无穷也”中的“乐”指何而言?“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太守又为何而乐呢?5.课外阅读

富人之子

苏轼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当:担当,承担。③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家累千金(________)②他日曷能克其家(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好书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自真草①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动,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尝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草,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②,登御床③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太宗笑曰:“昔闻婕妤④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竟不加罪。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真草:书体名称,下文“飞白草”亦同。②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③御床:皇帝用的坐卧之具。④婕妤:指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

(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2)从选文看,“自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操笔作飞白草”可以看出唐太宗________;从“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可以看出唐太宗________。

7.课内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求二石兽于水中(________)

②湮于沙上(________)

③转转不已(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描写。讲学家议论时“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目中无人、“不亦颠乎”的自以为是;老河兵分析时“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胸有成竹以及“不更颠乎”的反唇相讥,都尽显人物性格。

B.本文层次清晰,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极力渲染打捞石兽的神奇过程,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的哲理。

C.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也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D.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注]甲午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3)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

B.“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C.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D.“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

(4)赏析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作用。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二十日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冈脊中,下瞰则石淙在望矣。余入自大梁,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难。近嵩始睹蜿蜒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

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雌犀牛,为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估计崖之隔,以寻八尺为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2)下列(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亭举行的宴会上,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歌舞音乐以及无穷的快乐。

B.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本质上都是山水之乐。

C.(乙)文中石淙之所以被作者赞美是因为这里水石交融,景物变化万端。

D.(乙)文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赞美了嵩山附近的“陆海”美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4)读(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描写的顺序不同:(甲)文第①节运用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而(乙)文则是以顺序为主。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但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所不同,请简述。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去国怀乡去:到,往

B. 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D. 吾谁与归归:归依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

B.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

D. 感极而悲者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⑥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________

②三月卒官________

③安人怜之________

④病以属公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越明年 1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B

解析:(1)B

(2)B

(3)C

2.(1)曾经

(2)上书请择郡守的事例,是“先忧”的思想的体现。范仲淹上万字书请求朝廷慎重选举官吏,安抚将帅。

3.(1)北宋;记

(2)通“嘱”,嘱托;日光

(3)交代了滕子京的政绩,表现滕子京被贬后奋发有为的胸襟,并为后文劝勉归箴友人学习古仁人胸襟旷达,抱负远大作了铺垫。

(4)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身遭贬谪仍心怀国家,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这种胸襟和抱负是百世的榜样。4.(1)称作,命名;季,季节。

(2)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青山绿水的美景。②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

澈美酒芳香。

(3)欣赏山间(四季)美景的乐趣;太守为自己能与民同乐而乐。

5.(1)累:积攒、拥有;克:胜任

(2)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

(3)①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②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③孩子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成长不利。

6.(1)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2)热爱书法;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宽容)

7.B

解析:(1)寻找;埋没;停止

(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②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B

8.C

解析:(1)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2)①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②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

(3)C

(4)三个“与”字叠用,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一片的雪景。

(5)张岱的“痴”是痴爱西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张岱的梦是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念,是故土之念,是故国之思。

9.C

解析:(1)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2)C

(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就是太守。

②想不到茅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

(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甲文作者把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的同时,也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详细地记录了游嵩山的过程以及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嵩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10.A

解析:(1)A

(2)C

(3)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D

11.(1)于是,就(因此);死,去世;怜惜,怜爱;同“嘱”,嘱咐,嘱托

(2)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

(3)①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②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4)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

12.(1)到了;景象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贞元末,王叔文①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②,必歌俚辞。禹锡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幼安大惊。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①以济乏。幼安如数与焉。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 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众不敢异。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原,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臣以为不发兵便。”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①将之以往。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安酒酣 ________ ②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________ ③则徒劳往返耳 ________(2)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断2处),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 (3)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链接资料: 《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②大父:祖父。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⑤竦然:恭敬的样子。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用四字词概括) 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 ②或曰或: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 (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于是母予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1)下面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传先生居乡里/面山而居 B.食贫自给/自非亭午夜分 C.具淡巴菰一包/渔人具答之 D.故笔法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3)简要说说蒲留仙先生怎样写成《聊斋志异》? 2.课内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拥毳衣炉火:鸟的细毛 B.余拏一小舟:撑(船) C.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宋濂,字景濂,号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家。 (2)下列各项与“负箧曳屣”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 B.如释重负 C.忘恩负义 D.胜负兵家事不期 (3)选文写了作者求学路上的“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有何用意? (4)作者用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5)宋濂身上具有成功者必备的哪些品格,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回答。 2.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材料二) 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蒲松龄《聊斋志异》(1)给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 王经少 ________贫苦某益窘 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 ②或曰或: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 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A】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事:________ ②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 ③皆铠以习之铠:________ ④秋毫无犯犯: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伛偻提携________ ②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 ③孟子对曰________ ④乐民之乐者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________。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作为滁州的父母官,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欧阳修。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C.山之僧智仙也山间之朝暮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二段写了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春天的草,夏天的树,秋天的风霜,冬天的水石。 C.太守的宴席有肥美的鱼、清冽的酒、野味野菜,宴饮的活动有下棋,射箭。 D.文中写滁人出游的场面,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可见政治清明。 (4)“醉翁之意不在酒”,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2.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群众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 乙文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②上:皇上。③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 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D.太守谓谁(对……说)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 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潞公,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宴,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贴,惊曰:“此贴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墙进,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乃知身孤寒。” (1)选出加下划线词意相同的一项( ) A.一日,潞公会客/是金陵人,客此 B.出书画/与朱元思书 C.具以白潞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急令人归/男有分,女有归 (2)用三条“/”在下列句子应该加标点地方划开。 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潞 (3)你怎样评价文中,“坐客”的行为? 2.阅读古文(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林壑尤美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________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甲)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周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5)(乙)段中“________”和“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为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④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②眠觉:睡醒。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④经宿:经过一夜。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 ②吾本乘兴而行________ (2)从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弈者胜________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山中四季景色描写的语句紧扣季节特征,语言精妙,刻画传神。 B.太守自号“醉翁”,而其“醉酒”只是表象,实则是为人、为景、为情而醉。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于是母予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母问其故(________)②向所以退(________) (2)范元琰家贫,以园蔬为业,是家里生计的根本。但是看见有人偷自己家东西时候,他采取了什么态度?请你用原文回答。 (3)你怎么评价范元琰面对偷盗者的态度。 2.阅读选文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小大之狱(________)③公将驰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鲁庄公面对曹刿“何以战”的问题,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第②段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远谋”与后者的“鄙”形成鲜明对比。 C.文章剪裁别具匠心,紧扣“论战”来写,详写了曹刿战前、战中和战后的言论,略写了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