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对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有孟母迁居,早已传为佳话;今有择邻而居,可谓用心良苦

古有孟母迁居,早已传为佳话;今有择邻而居,可谓用心良苦。

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心灵史上深刻的一笔,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生存环境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表明对良好居住环境的向往,它是人类恒久不灭的美好愿望。

敢为人先愿望比较美好

不久前,深圳的港湾丽都创造性地将素质人居概念提了出来。即把邻居看做是一种资源,将择邻作为择居的条件之一,并以素质作为选择邻居的标准,通过人文居住参考指数测试,选择具有相同素质的人做自己的邻居。素质邻居推出几个月来,业界内外众说纷纭。

把素质人居引入房地产业,应该说是一种很美好的设想。这是因为多少年来,邻居一直无法选择。现在,开发商把这种命题提出来,到底能不能推行?值得探讨。

有人说,素质人居属于特区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能接通我们民族悠久的人居文化传统,而且对未来中国人居工程开拓了崭新的空间。也有人说,素质人居虽然是一个楼盘的行销概念,但它是一次冒险性销售。如果发展商对自己的产品没有足够的自信,无异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自杀。当然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炒作。

特别是素质人居的实施是否具有法律依据,发展商有没有不卖权?持不同观点的人说,既然非教师买不到教师公寓、非专家买不到专家公寓,还有未成年孩子不能看成人电影、不能买烟喝酒,为什么就不能允许提倡素质人居的商家有不卖的权力?

素质人居不同于其他社区,在于它的邻里文化是以素质为平台而构建的生活氛围和居住环境,无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冲击性。素质人居这种构想,可使入住者彼此之间产生认同感、亲近感,容易畅快地交流,就连聊天也会便捷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容易形成一种融洽的人际氛围。

素质人居概念,将人居的含义已经大大拓宽了。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去可能更多强调单体建筑,而现在则加入了对整个邻里关系和社区环境的要求;二是过去可能更多强调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强调自然环境的营造;而现在则可能更进一步强调人文环境的营造,要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国住宅业的发展背后是民族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的整体提升。

能否做到现实困难不小

拿简易楼来说,在文革结束时,上海房荒特别严重。当时新建楼房的住户,大都经过严格的行政挑选,基本上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但是,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文明程度就不差上下吗?有专家感慨,也不尽然。

近年来,上海高楼林立,房型日新月异。但高级知识分子并非都是最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收入和他们的贡献并不等值,所以大部分还留在那些破旧的楼房里。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在商品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一切都是商品,在这里,金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小区住户全都是某一个人精选出来的,很快也会被金钱所打乱。人能做到的就是暂时集聚那些财富相当的人群,至于决定着人格优劣的财富来源,你就毫无了解了。在一些发达而又比较稳定的国家里,他们不同区域居民群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往往都经过一百年或几百年自然筛选的漫长过程。特别是整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先被权利、后被金钱所腐蚀之后,显得非常之浮躁和空虚。很多人长期偏执地把权利和金钱当作生命之舟的风帆,人类数千年所积累的精神财富也就理所当然地弃之不顾了。孟母如果活在今天,即使是十迁,也未必能找到合意的芳邻,那么孟轲也就不会成为圣贤,而永远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凡人了。

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与其学历、职业、财富不能直接划等号,但素质的形成和体现总有基本的规律供我们把握。素质人居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将会给小区的物业管理、治安保卫、儿童教育等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一个现代社区的居民,他与邻居可以互不串门,但无法避免不与邻居通过色彩、气味和声音等产生某种联系,这些都会对他的家居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人们住得密了,迁徙度大了,邻居问题也越来越重要,成了买房置业过程中不容忽略的一环。邻居问题似乎可分为两层意思,一层是大邻居概念,与住所周围的交通、商业、文教、绿化等环境资源相关;一层是小邻居概念,指的就是周围住的什么人。大邻居的好坏比较容易判断,买房子之前在周围走一圈即可做到心中有数。小邻居的可心与否事先则很难猜测。

素质人居明确要求业主素质达标,正好能够弥补这一不足。现在,有人把它提出来并加以实施,可以说,这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表现。

选邻择伴而居,实际上是家庭模式的一种外延。邻居虽然不是和自己同处一个穹顶,但也是门户可见、楼道可听、上下左右、时时碰面。邻居的选取是重要的,尤其在社会精神文明还没有空前提升的时候。

素质人居最大的好处是能让邻里之间产生认同感、亲近感,使人感情容易达到畅快的交流,容易形成一种非常融洽的人际氛围。但是,素质人居这种住宅新概念,也容易人为地被划分为相对封闭的群体,反过来可能造成相互隔膜与疏远,对别的群体产生排斥性。这是不少人的担忧,也是对素质人居提出的更高要求。

由群体聚落而形成的住宅区,彼此之间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打破封闭性,防止排他性,造成一种既有交流又有各自个性的格局,这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推进来说,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素质人居发展动向待观

素质人居概念既凸现了住宅业发展的动向,同时又对住宅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文努力,素质人居的概念可能会再次成为泡沫,成为促销的幌子。如何使这一概念物化为一种小区开发的现实,有专家指出两个出路:一是社区价值的营造。用素质概念将社区人群进行整合,关键还在价值层面,它是社区整合的内在动力;二是人文指标的建立。人文的概念特别容易被虚化,因此必须要以指标来加以量化,使之成为一套可考核的体系。只要动用这套指标体系,就可以对一个社区的邻里关系及人文环境做出相对准确的测评。既可以用来监管,也有助于择居。当然,素质人居的概念提出,还仅仅是开始,相信在未来住宅开发实践中会有更为积极的拓展。

素质人居概念的提出,不仅接通了我们民族悠久的人居文化的传统,而且对未来中国人居工程开拓了崭新的想象空间。从对住宅建设的文化意念的追求,到对住宅小区的人文环境的构造,住宅消费的文化含量已大大提升。素质人居概念既体现了住宅业发展的动向,同时又对住宅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不妨把素质人居看做是文化卖房的一种手段,因为这里灌注了文化的成分,浓厚的商业气氛被彻底调和了。不过,我们更应倾向于把素质指标当作是象征性的一种引领性尺度、一种有益的呼唤,因此它可以被调节、被重写,而不应该只是门槛。

住宅业的发展已经使原有的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理想向前推进了一步。从对住宅建设的文化意念的追求,到对住宅小区的人文环境的构造,住宅消费的文化含量大大提升了。物理的建筑被附加了诸多的人文涵义,显示出居住需求的特性。

过去,主要是单位集体分房,而现在更多的是个人自由选购,对建筑空间、社区环境、邻里资源的选择,必然包含其间,住宅业已越来越凸显出其人文性和综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