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

珍惜时间(time thrift)的概念在16世纪就开始在西方流行。当19世纪钟表大规模生产以后,时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有了更深入的影响。虽然时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有的认知概念,但分属不同文化的人们的社会实践不同,历史地理环境不同,各自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人们赋予时间的意义和利用时间的方式也就不可能没有差异。因此当中国人和美国人(美国人是西方国家中制定时间表最严格细致的,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中美间的差异)进行交际时,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向导,就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使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一、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渊源

二、时间观念差异的体现

上面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渊源,下面将用实例进一步阐述部分理论。

1.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最后的期限(deadline)

最后期限这个词语之所以能在美国出现,完全是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在作怪。由于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条长线,人有出生就会有结尾,不像中国人所想,今生用完还有来生,今天过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所以他们就有一种“时间危机”,好像如果不和时间赛跑,时间就会飞快流逝,永不再回。因为珍惜时间,在美国现代企业的生产调控领域中首先出现了“最后期限”一词。美国人对这个词相当重视,如果逾期,双方都不会愉快。

2.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谁是时间的奴隶

一个初入美国社团的中国人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每个美国人手中都有一个schedule book或者叫diary book。当你要和他(她)约定某个时间出去吃饭时,他(她)会打开这个本子确认一下那个时间是否有空。制定近期(几周到一两个月)计划是美国人未来时间取向的典型体现。

近年来中国人虽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开始制定计划,工作手册的出版与发行量证明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养成这种工作习惯。中国人参加社交活动出于谦卑的传统是比较守时的,但是活动的时间往往是没有限制的。例如,人们在约定见面时,只定开始的时间,却从来不提结束的时间。人们认为工作或者活动超过时限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人们说,中国人是时间的主人,美国人是时间的奴隶。另外,与讲英语的国家相比,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要慢得多。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刚刚向西方开放时,在中国工作的西方人对这里的慢节奏感到烦躁不安。相反,到说英语国家去的中国人对那里的快节奏感到无比难受、疲惫不堪甚至恼火。

3.多向活动型时间习惯和单向活动型时间习惯——美国人时间安排

抱有多向时间观的中国人认为时间根本不是稀缺商品,时间似乎源源不断,很易获得。所以在做商业决定的时候,不论多么紧急,中国人也要慢条斯理,要从长远眼光考虑问题,要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把过去的经验一条条摆到桌面,即使是延迟决定,误了大事也再所不惜。

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美国人来说,中国人一定是难以忍受的。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也容不得你悠哉游哉地畅谈家史,必须分秒必争,如果不挣钱,你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分中被计划赚一定数目的美元,如果你约会迟到,他会用金钱来度量自己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