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酒文化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酒文化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摘要: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从“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等政治观念出发,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或官场政治现象相联系;通过禁酒禁饮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或通过驰禁赐饮施惠示恩笼络民心,形成专制王朝或张或驰的酒政管理措施;用“礼”的政治原则框架社会饮酒行为,形成“以酒成礼”即借助饮酒活动强化社会尊卑贵贱、等级有序的“礼治”政治秩序等等。(信息由宝丰酒提供)
“酒与成礼”,是中华酒文化的固有传统,它规范人们的饮酒范围和饮酒模式。而酒与礼的结合是从早期社会的祭祀开始的。“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是历代统治者供认不讳的。统治者祭祀活动离不开酒,就是下层百姓的祭祀活动也少不了酒。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民间的祭祀活动已经少多了,但即使如此,只要有祭祀,就仍然见到酒,可见酒与祭祀已经分不开了;古代饮宴礼仪莫过于酒;而君臣之礼,只要一句“一国之政观于酒”,就写出了君与臣的酒礼关系。
酒文化对中国古代政治有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有十大著名的酒局,其中有六局就与政治相关,东晋新亭会、北宋杯酒释兵权、乾隆千叟宴、三国江东群英会、青梅煮酒论英雄,还有汉初鸿门宴,在这些酒局中酒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酒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越来越丰富,形态越来越多样化,酒政的具体实施形式在各朝各代也有所不同,但是,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时代,酒对我们的生活以及政治的影响都一样的重大。
酒可维权。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可以说众所周知。宋朝初建,为国家长治久安,赵匡胤设专宴招待各重兵在握的藩镇将领,席间对众将谓:“尔等何不交出兵权,多置田产姬妾,歌酒欢度,君臣之间由上下相安,岂不快哉!”竟不废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收了地方的兵权,平息了社会动乱的根源,维护了封建皇权。在秦国,吕不韦借酒施计,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这也是一种夺权的表现。
鸿门宴,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让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将玉斗撞碎。
历代的君王们不可能离开酒:他们离不开酒的美味,更离不开酒在实现自己政治目的中的作用。酒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其政治化的过程,形成了酒政治或政治酒。酒能误国。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嗜酒、酗酒之徒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商纣王原是聪敏、勇力过人的君王。早年,他率兵平定东夷,将商朝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后来,他只知道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只听信费仲、尤浑的谗言,自纳冀州妲己为妃之后,荒淫无度,整天沉迷酒色之后。最后纣王眼看爱妃被杀头,大臣逃散,宫女离宫,悔不当初!煮酒论英雄,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恰逢煮酒正熟,故邀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古人对饮酒漫无节制,不仅有害于饮酒者自己,而且还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古人对此早有认识,因此,禁酒的历史与造酒、饮酒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原因有三:
其一,以国君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集团,生怕纵酒会导致政治腐败,君臣之间因酒失礼,大臣之间会饮酒失和,从而危及政权之巩固;也害怕平民百姓酗酒闹事,引发争斗,不利于社会安定,影响政权的稳定。
其二,古代农业生产常因频繁的天灾人祸而遭到破坏,粮食减产时有发生,而酿酒要消耗大批粮食,特别是遇上饥荒之年,政局不稳,若将粮食用于造酒就会加剧政局的不稳定。
其三,是为了防止百姓造酒卖酒获得厚利,而有官府专卖,可使国家垄断酿酒利润。
纵观历代禁酒历史,都是从节约粮食的经济角度入手,为了解决缺粮与酿酒的矛盾,抓住了酒害这一实质,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酒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想禁酒也不容易禁绝。因此,除非不得已,历代禁酒都未把酒禁死,而是在于提倡节饮。当然禁酒不力也在于酿酒业已颇具规模,饮酒习俗难以改变;统治者更离不开酒,祭祀、宴乐、节日都得用酒;从汉代以后,酒税是王朝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总之,无论禁酒还是弛禁,均与官方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都是为了维护王朝政权。
考察酒文化的历代发展史,不难发现,酒与礼的结合是酒文化在发展的历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把酒与礼联系在一起,使酒文化中的礼,既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的反映,又是伦理秩序的表现。
古时,宴席上的座次与方位是非常讲究的,因他最能反映上下尊卑的差别。《礼记》规定:“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的酒席坐次位置为:“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古人以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又次之,西向为卑。这样,通过宴饮坐席的不同座位朝向,鸿门宴饮者的不同政治身份地位,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