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3-05-14T09:17:14.81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4月供稿作者:李运贺[导读]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学校(137200)李运贺 1 认识预习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要想学生能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首先得让他们明白预习是什么?为什么要预习?实践最初,我在教学中用两篇课文的教学来让学生真实感受。第一篇文章教学时,我什么也没做,就叫学生自己回去看看课文,准备明天上课。另一篇,我则用一节课专门指导从生字,到课文,到资料的收集进行了系统的指导,两堂课下来,再让学生谈自己两节课的收获,并记录下了学生课堂表现的情况,向全班进行了公示,结果学生们都觉得通过预习的课文自己上课特别自信,特别积极。借此,我不用任何理论的讲解便让孩子们明白了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我的预习实践才有了生存的空间。

2 实施预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有具体的要求,如具体的目标,具体的内容,有针对性的作业。要想学生的预习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首先得领路。一开始的预习,我都用了课堂的时间来指导,并检查。采用版块式的预习。

第一版块:朗读的预习要求。①读课文,我明确让学生读至少读三遍以上,标出自然段,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课文和段落可以让学生先行背诵,如诗歌(古诗、现代诗)可让学生熟读成诵。②读题目和提示,明确题目和课文内容的关系。如《桂林山水》一课,从题目中便知道了课文主要是在写桂林的山和水,那么山和水有什么特点呢?预习时在课文中去找答案。③读课后练习,思考某些自己可以处理的问题。把能够做的用铅笔答出来,或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第二版块:对字词学习的要求。我个人认为,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低年级学习字词的经验,那么就可以在字词一块上先放手实施自主的成分。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指导方法:①哪些字词要查工具书,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并查找其音、组词,能自己理解的就理解,并找出你所能知晓的词语的一部分近、反义词。②明确要抄写的字词。如预习课文时摘抄15 个好词,5 个佳句在积累本上。③造句。用文章中你觉得好的可以积累的词语造句。

第三版块:对查阅资料的要求。有很多的课文,学生查阅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班上孩子的条件并不一样,有电脑的多,但上网的不多,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没办法,我以前下的禁令只有解禁了,同意让学生购买字词句等工具书,但不能带到课堂上翻阅。具体做法是:①要查找的具体内容,如课文的作者,相关背景资料、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格言、故事等)。②查找的途径和方法,如书籍的名称、网址。③对资料的记录整理分析等。④所有资料必须要熟悉,不能出现在交流时不认得字读不过去的现象。

第四版块:质疑提问的要求。我对学生要求,质疑首先从课题入手,再从课文内容与文中人物入手提问。开始时我准备一些问题,或是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课文后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问题,并特别提醒孩子要记下那些不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版块:勾画批注的要求。相对于整个预习来说,这一版块要复杂一些,在指导上我用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总是不佳。

我是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和不同体裁指导学生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再根据主要内容,从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中去勾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分别用不同符号画出,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哪些段落读懂的?批注在旁边。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还有哪些没读懂?做好简单的批注笔记等等。

3 加强管理形成习惯

对于预习,最关键的是要加强监督、管理,长期坚持,使之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首先一定要形成作业机制,做到有课必预,有预必查,有查必严。这是有效预习的必要保证。其次,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对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有针对的调整预习安排,能保证预习的有效性、科学性。然后可以分层布置预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能够做的事,找到自己的乐趣。最后,应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发小红花、书面批语等,做到不断评价鼓励学生。一月一小比,一学期一大比,多做正面引导,多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从班上实践的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时有一部分后进生并不能及时完成预习,加上自己的监管没能一直坚持,在实践中还有很多的困惑,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帮助与指导。

叶圣陶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预习习惯的形成,不仅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背的能力,而且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信息收集与选择能力,认识、理解、概括、联想等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如果学生人人都能主动课前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这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学习型团体。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班级的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终生学习理念的贯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