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道德思维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道德思维实验

心理引言:假定一个场景:其中只有兄妹二人,在一个小木屋中度假,决定体验性生活。彼此都采取了避孕措施,不可能怀孕生小孩,也就不会付出近亲繁殖的遗传代价。从那以后,兄妹俩再也不进行性接触,跟以前一样正常生活,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心理学上的不良反应。很多人指责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但当要求他们指出这种行为为什么不对时,他们却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我们道德判断依据从何而来?——心灵咖啡网

我们正确和错误的意识从何而来?也许这与推理的关系不大,却与个人的思维方式关系更密切。

两难抉择

一列火车失去了控制,呼啸而来,这轨道上有五个人。如不采取行动,这五个人必死。你可以选择按下开关,火车就能转到另一条轨道上去,但那个轨道上也站着一个人。你将会怎样做?也许,和大多数人一样,正确的做法是最

大限度地减少流血,你会采取理性的措施,按下开关。

但是,如果情况稍有不同,你又会怎么办?这时,你正站在过街天桥上俯瞰着铁道,火车疾驰而来,铁轨上仍有五人,但没有一条可让火车改道的铁轨,更没有开关。在你的面前站着一个魁梧的家伙。如果将他推下去,横在铁轨上,他硕大的身躯足以拦住失控的火车。你这样做,可以牺牲他一人,换来其他五条人命。你将如何做?大多数人都不会将壮汉推到铁道上送死,人们认为,主动杀死一个人,即使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也是完全错误的。

为什么两个在逻辑上完全一样的情形,却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20多年以来,这一思维实验使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感到困惑。人们分成了两大阵营,一个阵营认为,道德判断来自理性的思维;另一个阵营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情感性的。但是,上述火车失控所招致的两难选择,并不适合这种黑白分明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当道德这个题目从哲学家的思考课题转移到了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时,二分法的错误就变得更显而易见了。在研究道德的心理学基础时,研究人员发现,推理因素和情感因素都起作用。

脑成像研究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找到了生物学基础。实验表明,环境对两者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牵扯到个人的处世方式和公共政策。

1777年,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姆(David Hume)指出:“最近

人们开始争论道德从哪里来的问题,是从推理还是从情感而来?”休姆本人倾向于后者,而他的“情感主义”的观点挑起了他与伊莫纽尔· 康德(Immanuel Kant)等理性主义者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持续了两个世纪。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康德学派的心理学家罗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提出了一个理论,他的理论建立在认知学派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派格特强调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理性成分的重要作用。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来源于其推理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抽象推理能力会增强,所产生的道德判断也就更加敏锐。

早年,进化生物学家率先揭示道德的起源、目的及生物学意义。现在,学者们已达成共识:道德惯例在某种程度上是进化而来的。道德的成分也出现在一些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特别是灵长类动物的种群内。很多动物都具有公平意识,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加强了它们的社会相互作用,进而发展出该物种的相应策略,用于帮助个体之间的合作,也用于处理相互之间的冲突。这些事实,否定了道德只能是高级推理的论点。

内在直觉

心理学家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一系列快速、下意识的反应对直观推断等心理活动过程的重要性。拿厌恶情绪举例,当你得到一块发霉的食物或者腐烂的肉时,你不会想到:“它可能被细菌污染了,所以是危险的,我得离它远一点。”而是立即想到:“讨厌!”并赶快随手扔掉。

直观判断是从哪里来的呢?弗吉尼亚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认为:如“谋杀自己孩子的行为是错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类似厌恶行为的本能进化。其他如西方社会的“实行死刑不对”的情形,可能是社会化的文化使然,也许与特定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有关。

海德特的研究,支持反射性思想在很多道德判断中只起有限作用的主张。他们假定了一个特定场景:其中只有兄妹二人,在一个小木屋中度假,决定体验性生活。彼此都采取了避孕措施,不可能怀孕生小孩,也就不会付出近亲繁殖的遗传代价。从那以后,兄妹俩再也不进行性接触,跟以前一样正常生活,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心理学上的不良反应。

很多人并不回避讨论这个问题,而是进而指责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但当要求他们指出这种行为为什么不对时,他们却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给你解释,但我就是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耶鲁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保罗·伯龙(Paul Bloom)说:不管是

先天拥有的还是后天经过社会化获得的,我们的一些道德直觉并非是什么推理的产物。他还指出,道德直觉肯定不是道德的全部,推理即使不是道德决策的主要因素,也可能在道德决策中起重要作用。他说:“例如,人们在性生活上花的时间,要比每天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上花的时间少得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写一本有关人类属性的书时,可以将性描述为无足轻重和仅仅满足好奇心的内容。”

推理的重要作用在于,人们对道德的思考,可以成为道德观念转变的催化剂。伯龙说:“人们通过思索得出结论:奴隶制度是错误的,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男人和女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对道德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可形成新的道德规范,并将作为社会道德构架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未来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道德推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重要作用。伯龙说:“我们都得决定怎样过日子,怎样分配花在家庭生活上和工作上的时间,我们对朋友和同事具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是否向慈善事业捐赠,是否关注街头无家可归的人。这些问题没有真正的答案,但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

既然道德既具有生物学起源,又具有文化起源。伯龙和其他发展心理学家们就试图找出哪些人类的道德知识是从进

化而来,具有先天性。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给12个月大的婴儿播放一个动画片,片中,一个球正在一个山坡上往上爬,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正方形在帮助这个球爬坡,还有一个三角形在阻碍这个球爬坡。后来,球与正方形靠在一起,而三角形仍是单独的。

根据婴儿的眼睛在动画片上停留的时间,得出结论:婴儿更喜欢球与正方形在一起的片子。这表明,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能注意到,那些帮助我们的人是朋友,而那些不帮助我们的人不是朋友。伯龙说:这就是人类道德的基本方面。

决定时刻

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家兼认知学家约瑟华·格林纳(Joshua Greene)和同事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了解人们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的大脑变化。研究表明,不同的情形下不同的大脑反应不同。如果选择按下开关,大脑中与做“执行”决策有关的大脑前区则变得活跃而行使功能。当决定是否将人推下铁轨送死的时候,与快速情感反应有关的脑区出现大量的活动。格林纳解释道:大脑中与死亡相关的脑区已经进化得相当完善,按照这一脑区处理的指令,将一个人推去送死,显然是违背个人道德意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