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及其解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3、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遥感图像解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 程,对一个目标的识别,往往需要 经历几次反复判读才能得到正确结 果。概括来说,遥感图像的认知过 程包括了自下向上的信息获取、特 征提取与识别证据积累过程和自上 向下的特征匹配、提出假设与目标 辨识过程。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上向下过程
图像辨识:图像辨识是一个分析、选择、决策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目视解译者往往受到 主观期望心理作用的影响,利用大脑记忆中存 储的图像模式来积极地认识大脑给出的不同“假 设”,主动地把待识别目标地物具有的颜色、形 状和空间位置等特征与“假设”的地物类型比 较、匹配,选择一种最相似的图像模式作为一 个参考系,当记忆中的地物“样本”模式与知觉 中的目标地物特征完全匹配时,大脑会释放出 联接的信息,指明目标地物归属的地物“样本” 类型。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纹理(Texture)
即图像的细部结构,指图像上色调变化 的频率 以群体的色调、形状重复所构成 一般以平滑/粗糙度划分不同层次 纹理不仅依赖于表面特征,还与光照角 度有关 对于光谱特征相似的物体往往通过纹理 差异加以识别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位置(Site)
指地理位置,反映地物所处的地点 与环境 如:菜地多分布于居民点周围及河 流两侧;河漫滩与阶地在河谷两侧 高低、远近不同部位等。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二、卫片解译
1、目标地物的特征 2、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3、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4、解译标志 5、目视解译原则、方法 6、目视解译步骤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阴影(Shadow)
指因倾斜照射,地物自身遮挡能源而造 成影像上的暗色调 阴影不仅增强了立体感,而且它的形状 和轮廓显示了地物的高度和侧面形状, 有助于地物识别,如铁塔、高楼等 阴影也会掩盖一些信息,给解译工作带 来困难。 阴影是太阳高度角的函数
相关布局(association)
指景观各要素间、或地物与地物之间一 定的依存关系,这种相关性反映在影像 上形成平面布局 如:山地、山前洪积扇,再往下为冲积 洪积平原、河流阶地、河漫滩等 如:砖场由砖窑的高烟囱、取土坑、堆 砖厂等组合而成;军事目标可能有雷达 站、军营及周围配套的军事设备等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4、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 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 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判读者识别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1)直接解译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的,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助 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在地 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物 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差 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1)遥感影像所显示的主要是地物顶部或平面形状,而平常是 在地面从侧面观察地物 2)遥感影像为中心投影,物体的形状在影像边缘产生变形。同 一形状地物,在影像上的形状因位置变化。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大小(Size)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形状(Shape)
指地物的外形、轮廓 不少地物可以直接根据其特殊的形状加以判定, 如河曲、冲洪积扇、火山锥等 形状细节显示能力与比例尺有很大关系 遥感影像上的形状与地面所见地物形状的差异: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对于有经验的判读者来说,在遥感图像上直接证据 不足的情况下,他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层次的背景 知识与专业知识作为证据信息,对提出的假设进行 推理分析,验证其真伪。对初学判读的人来说,识 别“图像上无法识别的地物”最好的办法是到实地 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这类地物的解译特征, 并完成对这类地物的识别。 实践证明:解译专家判读经验越丰富,对判读区域 越熟悉,他识别图像上各种地物的能力越强。因 此,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必需重视图像解译实践和判 读知识的积累,这是提高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质量的 必经之路。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下向上过程
特征提取:大脑皮层特定的功能区负责选择 性知觉的加工,进行图像特征提取,遥感图 像各种目标地物特征信息会转换成各种模式 的神经冲动而被记录下来,从而完成各种信 息的抽取。试验证明,判读者熟悉的遥感图 像,无论从什么方向去辨识目标地物,都可 以将它识别,这是因为判读者掌握了图像上 不同地物特征的缘故。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下向上过程
识别证据选取:从多种特征中选取识别证据是一个复杂 的认知过程,其中的认知机制有待心理学家阐明。但试 验表明,经常阅读汉字的人,熟悉并掌握汉字的全局特 征,就会把它作为一个单元来区别,而不再注意它的局 部细节特征。碰到潦草手写体汉字,即使少掉一个笔 画,一般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确阅读。这说明,人类认 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选取识别证据的过程。当碰到复杂 的目标地物时,人类知觉会对多个特征进行选择,区分 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把全局特征作为识别证据来指 导图像中目标地物的识别。在识别证据不足时,人类也 会利 用各种背景知识与专业知识作为证据,指导目标地 物的识别。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存 在着不同的色、形、位的差异,构 成了可供识别的目标地物特征。目 视解译人员依据目标地物的特征, 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 图像的基础。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2、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色调完全均一或颜色完全相同的图像是 不能产生图像知觉的,目视判读遥感图 像时,只有在遥感图像上存在着颜色差 异或者色调差异时,并且这种差异能为 判读者视觉所感受,才有可能将目标地 物与背景区别开。这是图像知觉形成的 客观条件。
上节回顾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 遥感数字图像复原 遥感数字图像分类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第九节 卫星影像的基本特征及其解译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本节主要内容
一、卫片的基本特征 二、卫片解译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一、卫片的基本特征
1、几何特征 2、光学物理特征 3、符号及注记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上向下过程
提出假设: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大脑会根据以往 解译实践经验和学习中得到的解译知识,从记忆的 模式库中给出相似性最大的一种或几种地物“样本” 作为假设,作为目标地物可能归属的类型。 应当指出,特征匹配、提出假设时,应注意视觉表 象空间的影响,这因为遥感图像中地物的认知是在 目视解译者内部的视觉表象空间进行定位的,并按 照视觉表象空间的坐标来辨认图像。因此,视觉表 象空间参照体系对特征匹配具有重要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下向上过程
图像信息获取:图像判读过程中,人眼感受到遥感 图像中颜色、色调、形状和纹理等信息,视网膜的 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接受这些信息并转换为神经冲 动,由视神经传导到各视觉中枢。在信息传输过程 中,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信息沿着三条独 立通道在神经系统中传输,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功 能,实现图像信息的空间与时间精确的配位,构成 图像的知觉。
指地物尺寸、面积、体积在图像上 的记录 大小取决于成像比例尺 解译时,往往从熟悉的地物入手, 建立起直观的大小概念,再推知那 些不太熟悉的目标大小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Landsat MSS (80m)
Landsat TM (30m)
SPOT 全色 (10m)
IKONOS 多光谱 (4m)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图形 (Pattern)
指个体目标重复排列的空间形式 如住宅区的建筑群、水田与旱地的 不同垄块等; 如平原农田呈栅状近长方形排列, 山区农田则呈现弧形长条纹形 图形常用点状、斑状、块状、线 状、环状等描述
自上向下过程
特征匹配:指人脑利用记忆存储中的地物类 型模式与地物特征匹配的过程。地物类型模 式(由地物波谱特性、纹理、形状、大小、 空间分布位置等特征构成的地物“样本”)是 判读者根据长期解译实践和判读知识学习而 获得的。在特征匹配过程中,地物类型模式 与目标地物全局特征进行相似性测量,判别 其相容性或不相容性。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上向下过程
当记忆的模式库中“样本”无法与目标地物 特征匹配时,大脑会要求视觉器官提供更多 的信息,以便提取更多特征作为证据,进行 识别,这是新一轮目标地物识别的过程。遥 感图像解译,往往经历多次自下向上和自上 向下的认知过程,每次循环,都会加深对遥 感图像的理解与认识。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色调或颜色(Tone or Color)
指图像的相对明暗程度(相对亮度) 地物的属性、几何形状、分布范围和规律都通过 色调差异反映在遥感图像上 色调的差异多用灰阶表示 色调仅能在同一像片上进行比较,对于多张像片 的比较,色调不能作为稳定而可靠的解译标志 解译者需了解该影像图像中影像色调的支配因 素:影像色调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受目标本身 的影响,还受成像高度、成像时间等的影响。 目标本身的影像因素包括:物体本身的颜色,物 体表面的平滑和光泽程度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遥感图像上颜色差异或者色调差异达到一定程度 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形状 和纹理。遥感图像中,不同目标地物往往表现出 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色调,呈现出形状与纹理的 差异。目视判读过程中,图形知觉的持续性取决 于目标地物与背景的对比度。对比度高,地物目 标的边界清晰,视网膜细胞感受的光刺激强,视 神经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构成图像知觉稳定。反 之,图形知觉易于消失。为了提高目视判读效 果,人们经常使用图像增强技术来扩大地物之间 的对比差异,以便于判读。
1、目标地物的特征
(1)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 色,包括色调、颜色和阴影。 (2)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形 状,包括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等。 (3)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 位置,包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位置、 相关布局等。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① ② ③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颜色color: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阴影shadow: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 判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纹理texture: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 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大小size: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图型pattern: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位置site: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相关布局association: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3、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遥感图像解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 程,对一个目标的识别,往往需要 经历几次反复判读才能得到正确结 果。概括来说,遥感图像的认知过 程包括了自下向上的信息获取、特 征提取与识别证据积累过程和自上 向下的特征匹配、提出假设与目标 辨识过程。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上向下过程
图像辨识:图像辨识是一个分析、选择、决策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目视解译者往往受到 主观期望心理作用的影响,利用大脑记忆中存 储的图像模式来积极地认识大脑给出的不同“假 设”,主动地把待识别目标地物具有的颜色、形 状和空间位置等特征与“假设”的地物类型比 较、匹配,选择一种最相似的图像模式作为一 个参考系,当记忆中的地物“样本”模式与知觉 中的目标地物特征完全匹配时,大脑会释放出 联接的信息,指明目标地物归属的地物“样本” 类型。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纹理(Texture)
即图像的细部结构,指图像上色调变化 的频率 以群体的色调、形状重复所构成 一般以平滑/粗糙度划分不同层次 纹理不仅依赖于表面特征,还与光照角 度有关 对于光谱特征相似的物体往往通过纹理 差异加以识别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位置(Site)
指地理位置,反映地物所处的地点 与环境 如:菜地多分布于居民点周围及河 流两侧;河漫滩与阶地在河谷两侧 高低、远近不同部位等。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二、卫片解译
1、目标地物的特征 2、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3、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4、解译标志 5、目视解译原则、方法 6、目视解译步骤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阴影(Shadow)
指因倾斜照射,地物自身遮挡能源而造 成影像上的暗色调 阴影不仅增强了立体感,而且它的形状 和轮廓显示了地物的高度和侧面形状, 有助于地物识别,如铁塔、高楼等 阴影也会掩盖一些信息,给解译工作带 来困难。 阴影是太阳高度角的函数
相关布局(association)
指景观各要素间、或地物与地物之间一 定的依存关系,这种相关性反映在影像 上形成平面布局 如:山地、山前洪积扇,再往下为冲积 洪积平原、河流阶地、河漫滩等 如:砖场由砖窑的高烟囱、取土坑、堆 砖厂等组合而成;军事目标可能有雷达 站、军营及周围配套的军事设备等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4、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 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 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判读者识别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1)直接解译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的,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助 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在地 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物 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差 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1)遥感影像所显示的主要是地物顶部或平面形状,而平常是 在地面从侧面观察地物 2)遥感影像为中心投影,物体的形状在影像边缘产生变形。同 一形状地物,在影像上的形状因位置变化。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大小(Size)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形状(Shape)
指地物的外形、轮廓 不少地物可以直接根据其特殊的形状加以判定, 如河曲、冲洪积扇、火山锥等 形状细节显示能力与比例尺有很大关系 遥感影像上的形状与地面所见地物形状的差异: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对于有经验的判读者来说,在遥感图像上直接证据 不足的情况下,他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层次的背景 知识与专业知识作为证据信息,对提出的假设进行 推理分析,验证其真伪。对初学判读的人来说,识 别“图像上无法识别的地物”最好的办法是到实地 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这类地物的解译特征, 并完成对这类地物的识别。 实践证明:解译专家判读经验越丰富,对判读区域 越熟悉,他识别图像上各种地物的能力越强。因 此,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必需重视图像解译实践和判 读知识的积累,这是提高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质量的 必经之路。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下向上过程
特征提取:大脑皮层特定的功能区负责选择 性知觉的加工,进行图像特征提取,遥感图 像各种目标地物特征信息会转换成各种模式 的神经冲动而被记录下来,从而完成各种信 息的抽取。试验证明,判读者熟悉的遥感图 像,无论从什么方向去辨识目标地物,都可 以将它识别,这是因为判读者掌握了图像上 不同地物特征的缘故。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下向上过程
识别证据选取:从多种特征中选取识别证据是一个复杂 的认知过程,其中的认知机制有待心理学家阐明。但试 验表明,经常阅读汉字的人,熟悉并掌握汉字的全局特 征,就会把它作为一个单元来区别,而不再注意它的局 部细节特征。碰到潦草手写体汉字,即使少掉一个笔 画,一般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确阅读。这说明,人类认 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选取识别证据的过程。当碰到复杂 的目标地物时,人类知觉会对多个特征进行选择,区分 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把全局特征作为识别证据来指 导图像中目标地物的识别。在识别证据不足时,人类也 会利 用各种背景知识与专业知识作为证据,指导目标地 物的识别。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存 在着不同的色、形、位的差异,构 成了可供识别的目标地物特征。目 视解译人员依据目标地物的特征, 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 图像的基础。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2、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色调完全均一或颜色完全相同的图像是 不能产生图像知觉的,目视判读遥感图 像时,只有在遥感图像上存在着颜色差 异或者色调差异时,并且这种差异能为 判读者视觉所感受,才有可能将目标地 物与背景区别开。这是图像知觉形成的 客观条件。
上节回顾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 遥感数字图像复原 遥感数字图像分类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第九节 卫星影像的基本特征及其解译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本节主要内容
一、卫片的基本特征 二、卫片解译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一、卫片的基本特征
1、几何特征 2、光学物理特征 3、符号及注记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上向下过程
提出假设: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大脑会根据以往 解译实践经验和学习中得到的解译知识,从记忆的 模式库中给出相似性最大的一种或几种地物“样本” 作为假设,作为目标地物可能归属的类型。 应当指出,特征匹配、提出假设时,应注意视觉表 象空间的影响,这因为遥感图像中地物的认知是在 目视解译者内部的视觉表象空间进行定位的,并按 照视觉表象空间的坐标来辨认图像。因此,视觉表 象空间参照体系对特征匹配具有重要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下向上过程
图像信息获取:图像判读过程中,人眼感受到遥感 图像中颜色、色调、形状和纹理等信息,视网膜的 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接受这些信息并转换为神经冲 动,由视神经传导到各视觉中枢。在信息传输过程 中,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信息沿着三条独 立通道在神经系统中传输,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功 能,实现图像信息的空间与时间精确的配位,构成 图像的知觉。
指地物尺寸、面积、体积在图像上 的记录 大小取决于成像比例尺 解译时,往往从熟悉的地物入手, 建立起直观的大小概念,再推知那 些不太熟悉的目标大小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Landsat MSS (80m)
Landsat TM (30m)
SPOT 全色 (10m)
IKONOS 多光谱 (4m)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图形 (Pattern)
指个体目标重复排列的空间形式 如住宅区的建筑群、水田与旱地的 不同垄块等; 如平原农田呈栅状近长方形排列, 山区农田则呈现弧形长条纹形 图形常用点状、斑状、块状、线 状、环状等描述
自上向下过程
特征匹配:指人脑利用记忆存储中的地物类 型模式与地物特征匹配的过程。地物类型模 式(由地物波谱特性、纹理、形状、大小、 空间分布位置等特征构成的地物“样本”)是 判读者根据长期解译实践和判读知识学习而 获得的。在特征匹配过程中,地物类型模式 与目标地物全局特征进行相似性测量,判别 其相容性或不相容性。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自上向下过程
当记忆的模式库中“样本”无法与目标地物 特征匹配时,大脑会要求视觉器官提供更多 的信息,以便提取更多特征作为证据,进行 识别,这是新一轮目标地物识别的过程。遥 感图像解译,往往经历多次自下向上和自上 向下的认知过程,每次循环,都会加深对遥 感图像的理解与认识。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色调或颜色(Tone or Color)
指图像的相对明暗程度(相对亮度) 地物的属性、几何形状、分布范围和规律都通过 色调差异反映在遥感图像上 色调的差异多用灰阶表示 色调仅能在同一像片上进行比较,对于多张像片 的比较,色调不能作为稳定而可靠的解译标志 解译者需了解该影像图像中影像色调的支配因 素:影像色调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受目标本身 的影响,还受成像高度、成像时间等的影响。 目标本身的影像因素包括:物体本身的颜色,物 体表面的平滑和光泽程度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遥感图像上颜色差异或者色调差异达到一定程度 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形状 和纹理。遥感图像中,不同目标地物往往表现出 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色调,呈现出形状与纹理的 差异。目视判读过程中,图形知觉的持续性取决 于目标地物与背景的对比度。对比度高,地物目 标的边界清晰,视网膜细胞感受的光刺激强,视 神经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构成图像知觉稳定。反 之,图形知觉易于消失。为了提高目视判读效 果,人们经常使用图像增强技术来扩大地物之间 的对比差异,以便于判读。
1、目标地物的特征
(1)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 色,包括色调、颜色和阴影。 (2)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形 状,包括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等。 (3)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 位置,包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位置、 相关布局等。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冯新伟
① ② ③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颜色color: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阴影shadow: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 判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纹理texture: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 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大小size: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图型pattern: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位置site: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相关布局association: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