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 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邹韬 奋如愿以偿,得以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出版工 作了。从此,他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邹韬 奋决定根据社会和读者需要,从内容到形式,对 《生活》周刊进行一次大幅度的革新。他确定该刊 的宗旨源自文库“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 会改造”①。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周刊从单 纯讨论“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转而讨论社会 问题。
1921年7月,邹韬奋在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文学 学士学位。他想进入新闻界,但一时得不到机会。 恰逢上海厚生纱布交易所需要英文秘书,邹韬奋走 马上任,成为工商界的一名职员。这以后,邹韬奋 又在上海职业教育机关兼职,做些写作、翻译之类 的事情。 1922年,邹韬奋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部 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他参与该社发起 的职业指导运动,曾和同事一起先后去宁波、南京、 武汉、济南等地考察。这是邹韬奋第一次深入社会 进行调查研究。亲身的实践和感受,加深了他对于 社会和现实的了解与认识,逐渐窥探到中国政治的 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联合抗日
1936年7月31日,邹韬奋和沈钧儒、陶行知、章乃器等 四人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的公开信,进一步阐发了救国会的抗敌救国主张。文中 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国难当头之际,全国各党派各方 面,应该停止纷争,“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他们 特别对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表示 赞同和支持,呼吁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应该赶快起 来促成救亡联合阵线的建立,应该赶快消灭过去的成见, 联合各党各派,为抗日救国而共同奋斗。”该信对抗日 救亡联合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8月份, 移至上海的《生活日报》,因国民党政府的种种干涉而 未能复刊。邹韬奋便根据实际情况,将该刊副刊“星期 增刊”复刊,并加以扩充,更名为《生活星期刊》,继 续在上海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支持各地的抗日爱国运 动。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充满一腔爱国热情的邹韬奋,按捺不住心中的忿懑和 悲痛,接连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陈国事, 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 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他积极 支持各地的爱国运动,并以实际行动为十九路军等爱 国志士筹集资金,奔走呼喊。此外,他还以犀厉的笔 锋,对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及其卖国行径进行 猛烈抨击。《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 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 论阵地。1933年初,邹韬奋加入宋庆龄、蔡元培等发 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委,之后,他 便积极投入到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
邹韬奋一生正是抱着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 执著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 尽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弥留之际, 邹韬奋口授遗嘱,郑重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的申请:“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 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表 达了他一生不懈的政治追求和诚挚愿望。
1944年7月24日,因病去世,享年48岁。
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风 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的有广大影响的刊 物”;发行量最高达到15.5万份,“创造了 当时期刊发行的新纪录”。为满足日益扩大 的读者需求量,1930年,邹韬奋又在原来 经营规模的基础上,成立了“书报代办部”, 专办读者服务业务,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在全 国拥有分支店及办事处达五六十处之多的生 活书店。
邹韬奋的爱国民主言行,引起了国民党当局 的仇视和忌恨,邹韬奋及《生活》周刊遭遇 的迫害接踵而至。 1933年7月14日,邹韬 奋乘坐意大利油轮“佛尔第号”离开上海, 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1935年8月,邹韬奋回到中国。看到祖国已 是满目疮痍,不禁感慨万千,凄然泪下,决 心以更顽强的战斗姿态,为中国的民族解放 事业尽献绵薄之力。从此,邹韬奋全身心地 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中。是年11月16日,他 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
“竭诚为读者服务” ----邹韬奋
人物影响
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国团体, 力争民主,痛掊独裁,哪怕冤狱摧残,宵小 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历史终须前进,开 国事会议,建联合政权,准备反攻,驱除日 寇,正待吾曹努力,哲人今竟逝,倍令后死 神伤。――周恩来、邓颖超挽邹韬奋
邹韬奋简介
邹韬奋 (1895.11.51944.7.24),中 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 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 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 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 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 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 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 雄模范之一。
1942年,邹韬奋不幸患耳癌 ,患病期间, 他忍受耳癌袭来的阵阵刻骨的疼痛,伏在床 上,赶写了《患难余生记》一书(未完成的 遗著)和《对国事的呼吁》一文。谈到关于 考察苏北根据地的印象时,邹韬奋在书中由 衷地写到:
:“当我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亲眼看到 民主政治鼓舞人民向上精神,发挥抗战力量, 坚持最残酷的敌后斗争,并团结各阶层以解 决一切困难的情形,我的精神极度兴奋,我 变得年轻了。我对于伟大祖国更看出了前途 光明。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 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 。”
这些说法都是概括了韬奋一生所从事的事业, 自然都是对的,但是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 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 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 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 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 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这种 为真理而战斗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要永远 学习和记取的韬奋精神。
《大众生活》因此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销售量达到20万份,超过原来的《生活》周 刊,创造出我国杂志发行的最高纪录。12月, 邹韬奋又与沈钧儒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 化界救国会,邹韬奋当选为执行委员。次年 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邹韬 奋又被选为执委。《大众生活》实际上成为 救国会的会刊,它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救亡运 动的发展,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实现作出了重 大贡献。
邹韬奋,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伟大 的爱国民主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邹 韬奋“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枝笔为革命利益 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放映完毕 谢谢观看
韬奋精神
人们常说的要学习韬奋精神,究竟什么是韬 奋精神?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 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 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 神便是韬奋精神。
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 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 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
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 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 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 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 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
《生活》周刊自邹韬奋接办的那一天起,就 敢于同邪恶、黑暗势力作斗争,力图“求有 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对于社会上的贪 污腐化等现象,不免要迎头痛击,予以无情 的揭露和批判,久而久之,在邹韬奋的经营 下,它渐渐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因而,邹韬奋为黑暗势力所不容,经常受到 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和恐吓。
社会影响
邹韬奋逝世的消息传出之后,举国哀痛。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纷纷举 行追悼大会,隆重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活动 家和新闻记者。10月7日,《解放日报》发 表了中共中央9月28日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 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对其一生及其 从事的伟大事业,给予了崇高的赞誉和评价。
邹韬奋在办刊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联系群 众。他总是抽出时间,仔细阅读、答复读者 的每一封来信,认真倾听读者呼声,反馈读 者信息。由于《生活》周刊文字朴实、亲切 自然、贴近生活,又敢于面对现实、伸张正 义,成为群众倾诉衷肠的热心伙伴,很快, 它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热爱。在邹韬 奋主持该刊的七年里,《生活》周刊
邹韬奋及《大众生活》的正义言行,再度激起国民 党政府的惶恐。他们又使出种种计谋,扼杀《大众 生活》。一方面,对邹韬奋本人进行人身攻击,四 处散布谣言,诬陷、诽谤邹韬奋;另一方面,严格 限制《大众生活》,禁止它在各地发售及从邮局邮 寄。国民党政府还接连派出政坛说客,拉拢、利诱 邹韬奋屈从就范。对于这些软硬相施的卑劣行径, 邹韬奋义正辞严,予以了无情反击。他明确表示: “不参加救亡运动则已,既参加救亡运动,必尽力 站在最前线,个人生死早置度外。”1936年2月 29日,《大众生活》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政府 查封。邹韬奋决定暂避锋芒,于1936年2月出走上 海,前往香港 。
在《创刊词》中明确提出,“力求民族解放 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 三大目标,从而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个人主 义,将自身事业融进国家和民族解放的时代 洪流中来。
一二九运动爆发,《大众生活》以其鲜明的 政治立场和无畏的战斗风格,对这场如火如 荼的抗日救亡运动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援 助。邹韬奋在报刊上接连发表评论,痛斥国 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并对学生的爱国救亡 运动,进行大力宣传和热情支持。他高度赞 扬了学生救亡运动,认为“这是大众运动的 急先锋,民族解放前途的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