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选择食用油与人体健康说课材料

科学选择食用油与人体健康说课材料
科学选择食用油与人体健康说课材料

科学选择食用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食用油主要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的混合物。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性的把油、盐、酱、醋放在同一个范畴之中,把“油”当作一种调味品或者配料。因此,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食用油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食用油是人体吸收脂肪成分的主要渠道。人体每天所需的脂肪成分大部分来自于食用油。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均与油脂摄入状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油分为植物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等)和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等)两大类。这两种油最大的区别在于所含的脂肪酸不同:动物油(鱼油除外)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椰子油、棕榈油除外)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以前,动物类油脂在食用油的使用中占很大比例。但饱和脂肪酸(SFA)摄入过多容易形成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动物类油脂退居二线,植物油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用油。然而,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亚麻油、橄榄油等,它们和人体的健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老百姓应如何科学的选择食用油,是接下来需要我们探讨的。

一、在了解如何科学的选择食用油之前,首先应掌握不同的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1、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按其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所含碳碳双键的数目 ,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1.1 饱和脂肪酸(SFA)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中,如猪油、羊油等。植物中的棕榈油、椰子油也属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特征十分明显,即在常温之下会凝固,呈脂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1.2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种。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等。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

1.2.1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以含油酸为代表的

ω-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西方的“橄榄油”和我国的“山茶油”中,都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膳食脂肪酸中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的油酸较易在体内氧化被吸收,营养价值高。能降低人体内高血脂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又不影响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会使体内胆固醇增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能降低胆固醇,高胆固醇和脂肪在体内过多沉积是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和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生活中适当的摄入橄榄油或者山茶油,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1.2.2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以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等所含的亚油酸为代表的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以深海鱼油、亚麻油、紫苏油等所含α-亚麻酸为代表的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又必需的一种脂肪酸。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研究发现,胆固醇必须与亚油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如果缺乏亚油酸,胆固醇就会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α-亚麻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亚麻油、紫苏油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α-亚麻酸具有抗血栓、抗过敏、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有利于体内脂肪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肝细胞再生。人体一旦缺乏,即会引起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发生。α-亚麻酸在体内可转化为DHA、EPA等,婴幼儿、青少年如果缺乏亚麻酸,就

会影响其智力及视力正常发育。

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在关于居民日常膳食中食用油营养结构方

面提出,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与ω-6的比值为1∶4-6比较好。但多数食用油中含有较多的ω-6系列的脂肪酸,缺少ω-3系列的脂肪酸,比例严重失衡。ω-3与ω-6摄取比例不科学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过敏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因子。因此,膳食中的ω-3与ω-6的摄取平衡对于防治现代生活习惯病至关重要。

二、食用油与健康。

1、了解常见的食用油

1.1 花生油

花生油,色泽清亮透明,气味芬芳可口。花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且易于消化吸收。此外,花生油中还含有磷脂、甾醇、维生素E、麦胚酚、胆碱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成份。常吃花生油,不仅可以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可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花生油中的油酸可降低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而对有益胆固醇没有影响,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用油脂。

1.2 大豆油

大豆油一般色泽较深,有轻微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易产生泡沫。大豆油口感舒适度比不上花生油、葵花籽油,但亚油酸含量丰富,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大豆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大豆油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用油。

1.3 菜籽油

菜籽油,深黄色或棕色,吸收率高达99%。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菜籽油是一种芥酸含量特别高的油,芥酸是否会引起心肌脂肪沉积和使心脏受损目前尚有争议,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还是应当注意少吃。

1.4 玉米胚芽油

玉米胚芽油所含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总含量为86%,

其中亚油酸含量为53%。玉米胚芽油含有的亚油酸和谷胱肝肽,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对改善视力、促进儿童骨骼发育有很好的作用;含有的维生素E,具有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玉米胚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是其他食用油不能比拟的,具有直接、有效、快速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玉米油口感好,不易变质,因而深受人们欢迎。在欧美国家,玉米油是高级食用油,享有“健康油”、“长寿油”的美称。

1.5 橄榄油

橄榄油胜产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膳食结构中的重要食用油品。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等。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能力强,消化吸收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除能供给人体热能外,还能增加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从而能防止人体内胆固醇过量。因此,对于习惯摄食肉类食物而导致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摄入过多的人,选择橄榄油做食用油,便能有效的发挥其降血脂的功能,从而可以防止发生高血脂症、脂肪肝和保护心脏,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等富贵病的发生风险。

1.6 葵花籽油

精炼葵花籽油清亮透明,呈青黄或淡黄色,气味芬芳纯正。不同品种的葵花籽提炼出来的油,成分差别较大。市面上常见到的有高亚油酸,低油酸和高油酸,低亚油酸的葵花籽油两种。为了不干扰体内ω-3与ω-6的比例,最好选择高油酸的那种。有研究指出,高油酸的葵花籽油能影响血液中的脂肪,降低LDL-C的水平,效果可媲美橄榄油。所以,葵花籽油也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1.7 亚麻油

亚麻油又被称作“陆地上的鱼油”。现代营养学对油脂的营养生理功能分析表明,其中的ω-3系列的α-亚麻酸是维系人类脑进化的生命核心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它是维系人体进化,保持身体健康的人体必须脂肪酸。在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代谢、转化为人体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α-亚麻酸具有很强的增长

智力,保护视力,降低血脂、胆固醇,延缓衰老,抗过敏,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的功效。然而,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人体一旦长期缺乏α-亚麻酸,将会导致脑器官、视觉器官的功能衰退和老年性痴呆症发生,并会引起高血压、癌症等现代病的发生率上升。目前,含ω-3系列脂肪酸的食用油是目前家庭中最缺乏的,这和它的认知度、高昂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1.8 调和油

调和油主要是根据使用的需要,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我们生活中一些极为常见的调和油多半是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技术调和之后而成。虽然调和油的营养价值依原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大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且价格合理,比较适宜普通人家日常炒菜使用。但是一些价格异常偏低的劣质调和油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有些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在调和油里添加的是低价油、劣质油。而且,目前大多数的调和油使用的原料是转基因的菜子和大豆,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以来未有定论。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吃含转基因产品的食用油。

2、科学选择食用油

2.1 定期更换食用油种类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中国居民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至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摄入比例应接近,三种脂肪酸比例大概在1:1:1左右。但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植物油能够达到这个比例,要靠油脂企业合理调配不同品种的调和油,或是消费者搭配食用不同品种的油脂,才能保持脂肪摄入量的平衡。从这个角度讲,消费者吃油的品种应该尽可能多元化,不能“太专一”,不要长期食用同一种食用油。因为各种油里脂肪酸的构成、胆固醇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不相同,只有定期更换食用油种类,才能使营养吸收更为均衡。

2.2 根据烹饪方法选择合适的食用油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道:“到底哪种食用油最健康?”其实这个

问题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因为,以上提到的食用油,不管是哪一种,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用油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要看你如何使用他们。比如,被称为“陆地鱼油”的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十分的不耐高温,只适合凉拌;一般的热炒可用烟点相对较高的花生油、精练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等;在进行煎炸时,则考虑使用棕榈油、猪油等热稳定性较好的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大部分家庭里常备的食用油种类不超过2种。也就是说,更多的人在凉拌、热调、炒菜、煎炸的时候选用的几乎是同一种油。而常备的两种食用油中又很少会有橄榄油和亚麻油。这会造成人体内脂肪酸的比例不平衡,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备几种食用油,以满足人体对不同油脂和烹饪方法的需求。

2.3 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食用油

许多居民选择食用油受到了电视广告或者个人味觉喜好的影响

较大。而家庭食用油的选择,最好是根据身体的健康状况来决定,不同的身体素质应该选择不一样的食用油品种。动物性食用油含饱和脂肪酸的量比较大,摄入过多会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假如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橄榄油和山茶油;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比较适合孩子和老人来食用,对孩子智力和视力发育有良好的功效,在预防老年痴呆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食用油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油脂与人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食用油的作用和影响,做到根据身体的情况和烹饪的方法科学的选用,做到用油“不专一”,合理科学膳食,才能充分发挥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使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材料科学基础》经典习题及答案全解

材料科学与基础习题集和答案 第七章回复再结晶,还有相图的内容。 第一章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421,210,123晶面及[][][]346,112,021晶向。 2.在六方晶体中,绘出以下常见晶向[][][][][]0121,0211,0110,0112,0001 等。 3.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110},{111},{112}等所包括的等价晶面。 4.镁的原子堆积密度和所有hcp 金属一样,为0.74。试求镁单位晶胞的体积。已知Mg 的密度3 Mg/m 74.1=m g 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原子半径r=0.161nm 。 5.当CN=6时+Na 离子半径为0.097nm ,试问: 1) 当CN=4时,其半径为多少?2) 当CN=8时,其半径为多少? 6. 试问:在铜(fcc,a=0.361nm )的<100>方向及铁(bcc,a=0.286nm)的<100>方向,原子的线密度为多少? 7.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nm 1246.0=Ni r 。试确定在镍的 (100),(110)及(111)平面上12mm 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8. 石英()2SiO 的密度为2.653Mg/m 。试问: 1) 13 m 中有多少个硅原子(与氧原子)? 2) 当硅与氧的半径分别为0.038nm 与0.114nm 时,其堆积密度为多少(假设原子是球形的)? 9.在800℃时1010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可在固体内移 动,而在900℃时910个原子中则只有一个原子,试求其激活能(J/ 原子)。 10.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速冷却到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 )。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带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 一、概念辨析题(说明下列各组概念的异同。任选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 热加工与冷加工 3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 4 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 5 相与组织 6 交滑移与多滑移 7 金属键与共价键 8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 9 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 二、画图题(任选两题。每题6分,共12分) 1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010]、[120]、[210]晶向和(110)、(112)晶面。 2 画出成分过冷形成原理示意图(至少画出三个图)。 3 综合画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和晶粒大小、内应力、强度和塑性变化趋势图。 4 以“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作用”为主线,用框图法建立与其相关的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简答题(任选6题,回答要点。每题5分,共30 分) 1 在点阵中选取晶胞的原则有哪些? 2 简述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 3 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 4 如何根据三元相图中的垂直截面图和液相单变量线判断四相反应类型? 5 材料结晶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6 细化材料铸态晶粒的措施有哪些? 7 简述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冷却组织及其形成条件。 8 晶体中的滑移系与其塑性有何关系? 9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哪一种晶体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为什么? 四、分析题(任选1题。10分) 1 计算含碳量w=0.0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 2 由扩散第二定律推导出第一定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 3 试分析液固转变、固态相变、扩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及可能对应的工艺条件。 五、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11) [110].(15分) (1) 指出引起滑移的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2) 如果滑移由纯刃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3) 如果滑移由纯螺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4) 在(2),(3)两种情况下,位错线的滑移方向如何? (5) 如果在该滑移系上作用一大小为0.7MPa的切应力,试确定单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点阵常数a=0.2nm)。 六、论述题(任选1题,15分) 1 试论材料强化的主要方法、原理及工艺实现途径。 2 试论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 3 试论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代发展的标志 二、各种材料概况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和超导材料 三、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原子结构、结合键、原子的排列方式、显微组织 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五、材料科学的意义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泡利不相容原理 最低能量原理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1-2 原子结合键 一、一次键 1.离子键 2.共价键 3.金属键 二、二次键 1.范德瓦尔斯键 2.氢键 三、混合键 四、结合键的本质及原子间距 双原子模型 五、结合键与性能 §1-3 原子排列方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1-4 晶体材料的组织 一、组织的显示与观察

二、单相组织 等轴晶、柱状晶 三、多相组织 §1-5 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 稳态结构 亚稳态结构阿累尼乌斯方程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2-1 晶体学基础 一、空间点阵和晶胞 空间点阵,阵点(结点)晶格、晶胞 坐标系 二、晶系和布拉菲点阵 7 个晶系 14 个布拉菲点阵 表2-1 三、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1.晶向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2.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3.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换算 4.晶面间距

密排面间距大 5.晶带 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晶带 定律:hu+kv+lw=0 ?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确定练习,例题 §2-2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bcc 面心立方fcc 密排六方hcp 1.原子的堆垛方式 面心立方:ABCABCAB—C— 密排六方:ABABA—B — 2.点阵常数 3.晶胞中的原子数 4.配位数和致密度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5.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 二、多晶型性 :-Fe, :-Fe, :-Fe 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2. (2分)把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水会浮在食用油上。() 3. (2分)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4. (2分)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5. (2分)胶头滴管取完了油以后接着取水。 6. (2分)胶头滴管用完了直接放到桌子上。 7. (2分)实验室里用剩下的液体倒回原来的瓶子里。 8. (2分)水和食用油都是没有固定形态,会流动的液体。 9. (2分)用鼻子闻,我们会发现水没有气味,食用油有香味。 10. (2分)闻液体的气味,应该把盛液体的瓶子放到鼻子附近,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辨别气味。 二、综合题 (共3题;共9分) 11. (2分)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点是()

A . 都是固体 B . 都是液体 C . 都是气体 12. (2分)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油和水重量间的关系是()。 A . 油比水重 B . 油比水轻 C . 一样重 13. (5分)比较食用油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综合题 (共3题;共9分) 11-1、 12-1、

运动人体科学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 --以抗阻练习为主线 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广大高校开展,各大高校也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阵地,自1998年正式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迅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以体育训练中的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抗阻练习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运动人体显微形态学方面的部分方向为主,谈谈抗阻练习与它们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阻练习对人体的骨、自主神经功能、肥胖和糖尿病的影响。关键词:抗阻练习;骨密度;自主神经功能;肥胖;糖尿病 1前沿 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性功能,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指明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是集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要从人体科学、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运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历史沿革 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就得先清楚它的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3]。它是经过专家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于 1998 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提到运动人体科学这个专业的起源,从体育学和非体育学方面都有它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发展初期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的学习专业,体育学、生物学等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复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原子结合键包括物理键和化学键, 下述结合键中属于化学键的是. (A) 金属键(B) 离子键(C) 分子键(D) 共价键 2. 原子结合键包括物理键和化学键, 下述结合键中属于物理键的是. (A) 氢键(B) 离子键(C) 分子键(D) 共价键 3. 工业用硅酸盐属于. (A) 金属材料(B) 陶瓷材料(C) 复合材料(D) 高分子材料 4. 布拉菲点阵共有中. (A) 8 (B) 10 (C) 12 (D) 14 5. BCC、FCC和HCP等三种典型晶体结构中, 单位晶胞的原子数分别为. (A) 2, 4, 6 (B) 4, 2, 6 (C) 3, 4, 5 (D) 6, 2, 4 6. 晶面间距表示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其大小反映了晶面上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一般规律是. (A) 在简单立方点阵中, 低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 (B) 在简单立方点阵中, 高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 (C) 晶面间距越大, 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紧密 (D) 晶面间距越大, 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稀疏 7. BCC、FCC和HCP等三种典型晶体结构中, 原子配位数依次为. (A) 8, 12, 8 (B) 8, 12, 10 (C) 12, 8, 6 (D) 8, 12, 12 8. 密堆积结构的致密度为. (A) 0.68 (B) 0.74 (C) 0.82 (D) 1.0 9. MgO陶瓷晶体具有NaCl型结构, 单位晶胞的离子数为. (A) 4 (B) 6 (C) 8 (D) 10 10. SiC陶瓷晶体具有金刚石型结构, 该结构一般特征是. (A) 原子结合键为共价键 (B) 原子配位数为4 (C) 单位晶胞包含8个原子 (D) 属于面心立方点阵, 为密堆积结构 11.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点缺陷的是. (A) 空位(B) 位错(C) 相界面(D) 间隙原子 12.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线缺陷的是. (A) 空位(B) 位错(C) 晶界(D) 间隙原子 13.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面缺陷的是. (A) 表面(B) 位错(C) 相界面(D) 空位 14. 下述界面中界面能最小的是. (A) 完全共格界面(B) 共格界面(C) 非共格界面(D) 半共格界面 15. 下述界面中界面能最大的是. (A) 完全共格界面(B) 共格界面(C) 非共格界面(D) 半共格界面 16. 理想密排六方金属的c/a为. (A) 1.6 (B)(C) (D) 1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 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代发展的标志 二、各种材料概况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和超导材料 三、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原子结构、结合键、原子的排列方式、显微组织 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五、材料科学的意义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泡利不相容原理 最低能量原理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 §1-2 原子结合键 一、一次键 1.离子键 2.共价键 3.金属键 二、二次键 1.范德瓦尔斯键 2.氢键 三、混合键 四、结合键的本质及原子间距 双原子模型 五、结合键与性能 §1-3 原子排列方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1-4 晶体材料的组织 一、组织的显示与观察 二、单相组织 等轴晶、柱状晶 三、多相组织 §1-5 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 亚稳态结构 阿累尼乌斯方程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2-1 晶体学基础 一、空间点阵和晶胞 空间点阵,阵点(结点) 晶格、晶胞 坐标系 二、晶系和布拉菲点阵 7个晶系 14个布拉菲点阵 表2-1 三、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1.晶向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2.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3.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换算 4.晶面间距 密排面间距大 5.晶带 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 晶带定律:hu+kv+lw=0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确定练习,例题 §2-2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bcc 面心立方fcc 密排六方hcp 1.原子的堆垛方式 面心立方:ABCABCABC—— 密排六方:ABABAB—— 2.点阵常数 3.晶胞中的原子数 4.配位数和致密度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5.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 二、多晶型性 α-Fe, γ-Fe, δ-Fe 例: 碳在γ-Fe 中比在α-Fe中溶解度大

人体科学结业论文

姓名:李亮亮 学号:2012213917 院系:物理学院

人体健康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一方面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大的竞争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压力。这都导致了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面临了更多多种多样的疾病的威胁。因此我们要了解身体健康和疾病是什么,如何去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对于人体健康与疾病本身含义的考察不难发现,人体的健康实际上意味着人体正常生存状态的维持;相反,人体对的疾病则意味着人体正常组织状态的破坏。我简单的谈了几个关于人体健康和所相关的疾病,如:生理系统方面的、身体内物质元素方面的、心理因素方面的。 关键词:疾病、健康、身体因素、心理因素 正文: 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的身体健康与我们人体的各个部分是否正常、良好息息相关。当初选修人体科学这门课,就是希望能够对我们的人体有更多的了解,人体的奥秘像苍穹一样广阔,人类已经对人体有了诸多的了解,不过仍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并不觉得生病有什么,但一到身体的某些机能发生病变的时候就会觉得身体健康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了解和掌握我们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良好,预防疾病。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人体研究最基本内容之一。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存在着许多争论。对健康最具有权威的定义还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对于疾病的争论也同样如此,目前对于疾病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但没有一种能概括疾病的本质而得到人们的公认,在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中医学倒独具特色。按中医学的观点,疾病是人体阴阳双方协调统一关系的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而且一个人也正是处于不断的健康与矛盾运动中。① 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1.药物疗法,它是临床中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2.手术疗法,也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的适应范围主要是器质性病变,如组织器官的损伤修补,组织增生的切除等。3. 针灸按摩疗法,主要是作用于人体信息层次的治疗方法。4.心理(精神)疗法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精神层次的一种治疗法①。 人体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每天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人体生理系统可分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不同生理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生理过程。例如,心脏是循环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但同时心脏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典题目doc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 典题目

16.简述金属固态扩散的条件。 答:⑴扩散要有驱动力——热力学条件,化学势梯度、温度、应力、电场等。 ⑵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前提条件;⑶足够高温度——动力学条件;⑷足够长的时间——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7. 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液相的凝固点,此时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形成在液固界面前沿产生了类似负温度梯度的区域,使液固界面变得不稳定。当成分过冷区较窄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小,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只能稍微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不规则胞状、伸长胞状或规则胞状;当成分过冷区较宽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大,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较快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胞状树枝或树枝状。所以成分过冷是造成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按胞状或树枝状生长的主要原因。 18.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答:这是因为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后,会使溶剂产生点阵畸变,引起点阵畸变能增加,体系能量升高。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产生的点阵畸变大,体系能量升高得多;随着溶质溶入量的增加,体系能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溶剂点阵就会变得不稳定,于是溶质原子便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点阵的阵点上,产生的点阵畸变较小;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越小,点阵畸变越小,固溶度就越大;如果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接近,同时晶体结构相同,电子浓度和电负性都有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9.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 条件下,单相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分析原因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汇总

1、极化会对晶体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可使键性由( B )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A: 共价键向离子键B: 离子键向共价键 C: 金属键向共价键D: 键金属向离子键 2、离子晶体中,由于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使正负离子间的距离( B ),离子配位数()。 A: 增大,降低B: 减小,降低 C: 减小,增大D: 增大,增大 3、氯化钠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分子数是(C )。 A: 5 B: 6 C: 4 D: 3 4、Na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Na+填充在Cl-所构成的( B )空隙中。 A: 全部四面体B: 全部八面体 C: 1/2四面体D: 1/2八面体 5、Cs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1,Cs+填充在Cl-所构成的( C )空隙中。 A: 全部四面体B: 全部八面体 C: 全部立方体D: 1/2八面体 6、MgO晶体属NaCl型结构,由一套Mg的面心立方格子和一套O的面心立方格子组成,其一个单位晶胞中有( B )个MgO分子。 A: 2 B: 4 C: 6 D: 8 7、萤石晶体可以看作是Ca2+作面心立方堆积,F-填充了( D )。 A: 八面体空隙的半数B: 四面体空隙的半数 C: 全部八面体空隙D: 全部四面体空隙 8、萤石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配位数为( B )。 A: 2 B: 4 C: 6 D: 8 9、CsCl晶体中Cs+的配位数为8,Cl-的配位数为( D )。 A: 2 B: 4 C: 6 D: 8 10、硅酸盐晶体的分类原则是(B )。 A: 正负离子的个数B: 结构中的硅氧比 C:化学组成D:离子半径 11、锆英石Zr[SiO4]是( A )。 A: 岛状结构B: 层状结构 C: 链状结构D: 架状结构 12、硅酸盐晶体中常有少量Si4+被Al3+取代,这种现象称为( C )。 A: 同质多晶B: 有序—无序转变 C: 同晶置换D: 马氏体转变 13. 镁橄榄石Mg2[SiO4]是( A )。 A: 岛状结构B: 层状结构 C: 链状结构D: 架状结构 14、对沸石、萤石、MgO三类晶体具有的空隙体积相比较,其由大到小的顺序

科学选择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科学选择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食用油,发挥食用油对健康的有益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众多食物元素中,油对健康的影响最大,亦是最令人费解的,原因是一些油能够预防疾病,一些却能导致疾病。目前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脂肪中,约50%来自食用油脂,中国营养学会提倡人们每天进食约25?30g的优质食用油[1]。每克油可产生热量9kca1 ,油不仅是机体重要的产能物质,同时提供了人体必需而又无法自身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 a -亚麻酸),而且还提供了脂溶性维生素,人体缺少这些物质将会产生多种疾病从而危害身体健康。油脂又属于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着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食用油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存在的营养问题 [2] 。 1 食用油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1.1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1.1.1食用油是供给人体所需脂肪的重要膳食成份,是人体生命活动重要的组成成分和能源物质之一。日常饮食中,粮谷、蔬菜、鱼、肉等食物虽然都含有脂肪,但远不能满足人体需求,必须添加食用油进行烹调佐食。 1.1.2不同品种的食用油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构成它们的脂肪酸

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它带来了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这是我们自身不能合成的一些营养物质。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仅是构成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的重要成分,还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前提并参与体内胆固醇代谢,此外,必需脂肪酸还参与人体精子形成,维持正常的视力[8] 。它们对人体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1.1.3食用油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解在食用油中,才能被人体很好的吸收利用,许多天然的食用油脂,如动物肝脏脂肪含丰富的维生素A,麦胚油富含维生素E,膳食缺乏脂肪时,会引起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不足或缺乏[3] 。 1.2 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消极作用食用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双键的存在可出现顺反异构体,天然的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是以不稳定的顺式异构体形式存在。反式脂肪酸不是天然产物,它是氢化脂肪产生的,如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中就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食过多时可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下降,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4]。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饱和脂肪酸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膳食中摄入饱和脂肪酸越多,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越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就越高,几乎没有例外。长期过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上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案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绪论 1、材料的发展动向及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2、本课程的特色及基本要求。 3、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科学内涵 4、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5、参考文献 第一章结晶学基础 §1-1—§1-6内容在结晶学课程中讲授 §1-7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 一、结晶化学定律(Goldschmidt——哥希密特定律) 1、数量关系 2、大小关系 3、极化性能 二、决定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 (一)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二)球体紧密堆积原理 1、等径球的最紧密堆积及其空隙 (1)六方最紧密堆积 1)六方最紧密堆积方式 2)六方最紧密堆积特点 (2)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 1)立方最紧密堆积方法 2)立方最紧密堆积特点 (a)最紧密堆积的堆积系数 (b)紧密堆积中的空隙类型与数目 2、不等径球的堆积 一、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1、配位数(CN) 2、配位多面体 二、离子极化 三、电负性(X) 四、鲍林规则(L.Pauling) (一)第一规则——配位多面体规则 1、第一规则的意义 2、配位数与临界半径比(极限半径比) (二)第二规则——电价规则(最重要的规则) 1、电价规则的意义——可确定负离子的CN或电价 2、可分析晶体结构是否稳定并分析结构中配位多面体的连接方式(三)第三规则—共顶、共面、共棱规则 (四)第四规则——岛式规则 (五)第五规则——节约规则

作业:P37 1-10 四面体键角109.28; 思考题: P37 1-7; 1-9; 第二章 晶体结构与结构缺陷 §2-1 典型结构类型 一、金刚石结构与石墨结构 (一)描述晶体结构的方法 1.点坐标法—描述结构基元的位置 2.投影法—也叫标高法。 3、球体紧密堆积法—反映质点的堆积特点和充填情况; 4.多面体的连接方式——对复杂的晶体结构,其质点数目多,用其他方法表示不易找出特点,而用此法则简单明了地描述其结构特点。 (二)金刚石结构 (三)石墨结构 金刚石是目前硬度最大的材料,石墨则是最软的材料。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结构上的差异。 二、NaCl 型结构 NaCl 从化学式上说是属于AX 型化合物: (一)NaCl 型结构分析 NaC 晶体的空间群:Fm3m F ——表示布拉格点阵类型(面心立方) m ——表示对称面[在(001)面上有一对称面]; 3——对称轴[在(111)面上有一个三次轴; m ——表示倒转轴[在垂直于(110)方向有对称面) [2- =m] 1、从堆积方式上分析 2、Na +、Cl -在晶体中的位置分布规律 (二)具有NaCl 型结构的物质有32种 氧化物:MgO 、CaO 、SrO 、BaO 、MnO 、FeO 、CoO 、NiO 氮化物:TiN 、LaN 、TiC 、ScN 、CrN 、ZrN 这些物质其晶系、堆积方式、正负离子配位数、点阵类型均相同,仅晶格常数不同。 三、闪锌矿型结构——(ZnS -β) 1、立方型ZnS 结构分析 2、具有闪锌矿结构的晶体——有27种 四、纤锌矿型结构——(ZnS -α) 1、六方ZnS 结构分析 2、具有六方ZnS 结构的晶体——有23种如: BeO 、ZnO 、AlN 五、萤石型(CaF 2)结构 (一)萤石结构 1、萤石结构分析 2、结构特点 (1)内部空隙较大——1/2有立方体空隙是空的 (2)可看作是正离子作面心立方堆积,F-离子充填在四面体中;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典题目教学内容

16.简述金属固态扩散的条件。 答:⑴扩散要有驱动力——热力学条件,化学势梯度、温度、应力、电场等。 ⑵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前提条件;⑶足够高温度——动力学条件;⑷足够长的时间——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7. 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液相的凝固点,此时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形成在液固界面前沿产生了类似负温度梯度的区域,使液固界面变得不稳定。当成分过冷区较窄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小,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只能稍微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不规则胞状、伸长胞状或规则胞状;当成分过冷区较宽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大,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较快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胞状树枝或树枝状。所以成分过冷是造成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按胞状或树枝状生长的主要原因。 18. 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答:这是因为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后,会使溶剂产生点阵畸变,引起点阵畸变能增加,体系能量升高。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产生的点阵畸变大,体系能量升高得多;随着溶质溶入量的增加,体系能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溶剂点阵就会变得不稳定,于是溶质原子便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点阵的阵点上,产生的点阵畸变较小;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越小,点阵畸变越小,固溶度就越大;如果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接近,同时晶体结构相同,电子浓度和电负性都有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9. 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条件下,单相 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分析原因 答:正的温度梯度指的是随着离开液—固界面的距离Z 的增大,液相温度T 随之升高的情况,即0>dZ dT 。在这种条件下,纯金属晶体的生长以接近平面状向前推移,这是由于温度梯度是正的,当界面上偶尔有凸起部分而伸入温度较高的液体中时,它的生长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周围部分的过冷度较凸起部分大,从而赶上来,使凸起部分消失,这种过程使液—固界面保持稳定的平面形状。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会产生成分过冷,在液体处于正的温度梯度下,相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区呈现月牙形,其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此时,成分过冷区的特性与纯金属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的热过冷非常相似。可以按液固相界面前沿过冷区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讨论:⑴当无成分过冷区或成分过冷区较小时,界面不可能出现较大的凸起,此时平界面是稳定的,合金以平面状生长,形成平面晶。⑵当成分过冷区稍大时,这时界面上凸起的尖部将获得一定的过冷度,从而促进了凸起进一步向液体深处生长,考虑到界面的力学平衡关系,平界面变得不稳定,合金以胞状生长,形成胞状晶或胞状组织。⑶当成分过冷区较大时,平界面变得更加不稳定,界面上的凸起将以较快速度向液体深处生长,形成一次轴,同时在一次轴的侧向形成二次轴,以此类推,因此合金以树枝状生长,最终形成树枝晶。 20. 纯金属晶体中主要的点缺陷类型是什么?试述它们可能产生的途径? 答:纯金属晶体中,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是空位、间隙原子、空位对及空位与间隙原子对等。产生的途径:⑴依靠热振动使原子脱离正常点阵位置而产生。空位、间隙原子或空位与间隙原子对都可由热激活而形成。这种缺陷受热的控制,它的浓度依赖于温度,随温度升高,其平衡态的浓度亦增高。⑵冷加工时由于位错间有交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位错交互作用的结果能产生点缺陷,如带割阶的位错运动会放出空位。⑶辐照。高能粒子(中子、α粒子、高速电子)轰击金属晶体时,点阵中的原子由于粒子轰击而离开原来位置,产生空位或间隙原子。 21. 简述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如何区分冷热加工?动态再结晶与静态再结晶后的组 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基体的弹性畸变能,而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来自界面能的降低。再结晶温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案.doc

川大学教案【理、工科】

掌握疲劳 强度的概 念 4.1.8.3疲劳极限和疲劳强度

图 4-49 难点 了解并理 解疲劳断 裂机理 高分了材料宏观疲劳断裂过程:

2()

DTA ——差热分析 Fig 17.2 图 4-51 难点 (2)与温度T 相关 T —Tg Cp 发生突变 DSC ——示差扫描量热仪 测 试原 理示意图。 比热容与温度 比热容与相变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3. 比热容(C P )或Cv 定义:IKg 质量的固体(或液体)升高(或降低)PC 时,所增加 (或减 少)的(振动能量)热量。固体多用Cp 。单位: J - mol'1 - K 」。 Cp 〉 Cv 。 比热=热容/原子量,单位J ?Kg-I ?K 1 比热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化学结构 等容热容 内能对温度的曲线上的斜率等压热容:嬉对温度的曲线 上的斜率 同体热容理论 经典理论 量了理论 原子的振动---晶格的振动 谐振了 随机振动 德拜模型 金属C P <1, 容易加热、容易冷却。单原子 晶体24.9;银24.3;铝 25.1。 银 C P =0.25 Fe C P =0.50 热容小,很快冷 要点 区分:热 容和比热 Fig 17.1 高分子 C P 1.0?2.0 例 / HDPE LDPE PS 天然橡胶 PVC 环氧树脂 热容大 2.31 1.90 1.20 1.92 1.05 1.05 影响高分了比热容Cp 的因素 (1)分了链柔顺性 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分子过 其间内摩擦引起的,柔性 链,运动单元小内摩擦小, 反上升慢,热高量大,热 能动能 难点:理解 热容的宏 观效应,及 影响因素

科学饮食——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七种食用油

科学饮食——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七种食用油 目前,常见的食用油多数为植物油,包括橄榄油、大豆油、粟米油、花生油、棕榈油、芥花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米糠油、葡萄籽油等。动物油则包括猪油、牛油、奶油、鱼肝油等。橄榄油似乎是人们固定用来烹调的首选,但是似乎各种类型的食用油看起来又都差不多,到底哪一种食用油更适合用来煎、炒、烘焙或是凉拌呢?这要综合健康和味道来考虑。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7种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食用油: 橄榄油 橄榄油是从刚成熟或熟透的油橄榄鲜果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果汁,味道清香,颜色黄中透绿,炒菜的时候有一种蔬果香味,并且不会破坏蔬菜的颜色。 相比起炒菜,橄榄油更适合用作沙拉酱料。 橄榄油富含单一不饱和油脂,可以降低胆固醇和预防癌症的植物素,以及抗氧化剂,保质期比一般食用油长;可以冷冻(冷冻情况下仍旧可以保存原有的营养)。食用橄榄油也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根据美国《临床心脏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橄榄油患冠心病的机率可以减少50%。 橄榄油在受热时会失去原有的味道,这是因为高温加热会蒸发掉一些醇类和脂类。另外,长期食用橄榄油,会对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食用方法: 橄榄油是地中海沿岸国家最常用的食用油,比如意大利面中,橄榄油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由于初榨橄榄油在高温下会产生一种怪味,一般适合用来做沙拉酱料,精炼橄榄油可用于煎炸食品,此外橄榄油也用于制作蛋糕等食品。 大豆油 大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物之一,许多研究表明食用大豆可以调节血糖、降低血压、也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还可以延缓衰老,所以向来被人们所喜爱。大豆油作为一种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植物油,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人们对它也钟爱有加。 大豆豆浆也是喜爱健康食品的现代都市人的最爱。 同其它植物油一样,大豆油不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卵磷脂,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另外,人体对大豆油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8%。 在加工的过程中,大豆油要被氢化以增加它的保质期,在这个过程中,不健康的反式脂肪酸的产生会增加食用者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心脏病的风

材料科学基础精彩试题库(内附部分自己整理问题详解)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选择 1、在柯肯达尔效应中,标记漂移主要原因是扩散偶中 __C___。 A、两组元的原子尺寸不同 B、仅一组元的扩散 C、两组元的扩散速率不同 2、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只能用于 __B___。 A、单相区中 B、两相区中 C、三相平平线上 3、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 _A____。 A、莱氏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4、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_B____。 A、组元的浓度梯度 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C、温度梯度 5、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 __C___。 A、原子互换机制 B、间隙机制 C、空位机制 6、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_B____。 A、肖脱基缺陷 B、弗兰克尔缺陷 C、线缺陷 7、理想密排六方结构金属的c/a为 __A___。 A、1.6 B、2×√(2/3) C、√(2/3) 8、在三元系相图中,三相区的等温截面都是一个连接的三角形,其顶点触及 __A___。 A、单相区 B、两相区 C、三相区 9、有效分配系数K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围是 _____。(其中Ko是平衡分配系数) A、1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版

材料科学基础选择题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极化会对晶体结构产生显着影响,可使键性由(B)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A)共价键向离子键(B)离子键向共价键 (C)金属键向共价键(D)键金属向离子键 2、离子晶体中,由于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使正负离子间的距离(B),离子配位数()。 (A)增大,降低(B)减小,降低(C)减小,增大(D)增大,增大 3、氯化钠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分子数是(C)。 (A)5 (B)6 (C)4 (D)3 4、Na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Na+填充在Cl-所构成的(B)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1/2四面体(D)1/2八面体 5、CsCl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1,Cs+填充在Cl-所构成的(C)空隙中。 (A)全部四面体(B)全部八面体(C)全部立方体(D)1/2八面体 6、MgO晶体属NaCl型结构,由一套Mg的面心立方格子和一套O的面心立方格子组成,其一个单位晶胞中有(B)个MgO分子。 (A)2 (B)4 (C)6 (D)8 7、萤石晶体可以看作是Ca2+作面心立方堆积,F-填充了(D)。 (A)八面体空隙的半数(B)四面体空隙的半数 (C)全部八面体空隙(D)全部四面体空隙 8、萤石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配位数为(B)。 (A)2 (B)4 (C)6 (D)8 9、CsCl晶体中Cs+的配位数为8,Cl-的配位数为(D)。 (A)2 (B)4 (C)6 (D)8 10、硅酸盐晶体的分类原则是(B)。 (A)正负离子的个数(B)结构中的硅氧比 (C)化学组成(D)离子半径 11、锆英石Zr[SiO4]是(A)。 (A)岛状结构(B)层状结构(C)链状结构(D)架状结构 12、硅酸盐晶体中常有少量Si4+被Al3+取代,这种现象称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