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水化学与水污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是把酸碱的概念局限于水 溶液系统内,难于解释非水系统 进行的反应。例如,
NH3与 HCl在气相或者在苯中 反应也生成NH4Cl,电离理论就 不能解释。
阿仑尼乌斯
酸碱的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J.N.Brönsted 和英国Lowry提出)
(1)要点 ● 反应中任何能给出质子的分子 或离子,即质子给予体叫做酸. ● 反应中任何能接受质子的分子 或离子,即质子接受体叫做碱. ● 酸碱反应是质子由质子给予体 向质子接受体的转移过程.
第三章 水化学和 水污染
目录
3-1 溶液的通性 3-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 酸碱性
3-3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 3-4 沉淀反应
第一节 溶液的通性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质量摩尔浓度:
mB = 溶质的物质量 / 溶剂的质量 (mol·kg-1 ()2)物质的量浓度:
CB= nB/V = 溶质的物质量/溶液体积(mol·dm-3 )(3)质量分数:w = m溶质 / m溶液 (4)摩尔分数:
XB= nB / n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1
(5)体积分数:φB= VB / V总
3.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Δp
(1)溶剂的蒸气压:
H2O(l) H2O(g)
液-气平衡时蒸气的 压力:
K=p(H2O)/p
p(H2O)称为水的(饱和)蒸气压,其值受
温度影响。
(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酸是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阳离子只是H+的 化合物; 碱是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阴离子只是OH的化合物;
酸碱的相对强弱可根据在水溶液中解离 的H+和OH-程度来衡量
●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H+ + OH- = H2O
(2)优缺点: Arrhenius电离理论简单,是
第一个电解质溶液理论,对溶液 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酸 ⇔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Ac-的共轭酸是HAc,
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
⑴ 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如Ac-是离子碱, NH是4离子酸;
(2) 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HCl N3HN4 H Cl 酸 (1) 碱 (2) 酸 (2) 碱 (1)
为使溶液
的蒸汽压
与外压相 为使溶液的蒸等气,必须 压必与须固降相低的温相度提同高温所度降低的温度
就是凝固点下降溶液的
蒸汽压
总是低
所提高的温度
于溶剂
就是沸点上升
3 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仅允许溶剂分子而不允许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子通过的薄膜。
渗透压:被半透膜隔开的溶液,溶剂会 通过膜而进入较浓的溶液一侧。浓溶液 变稀,液面上升,直至渗透平衡。
(2)液体的凝固点(冰点):
固-液平衡时的温度,如:
H2O
H2O(l)
(S)
0℃时,p(H2O,l)=610.6Pa=p(H2O,s)
(3)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
ΔTbp=Kbp·mB ΔTfp=Kfp·mB
Kbp、Kfp 分别称为沸点上升常数、凝
固点下降常数,是仅与溶剂有关的常数。
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可以由 水、水溶液、冰的蒸气压曲线予以说明: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的通性(依数性定理)。熟悉溶液浓度的表 示方法;重点掌握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着重 理解渗透压中半透膜的作用;了解溶液的通 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练习:P157 4
作业:P157 6
第二节 水的解离反应 和溶液的酸碱性
3-2-1 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认为:
酸碱电子理论
1923年,Lewis提出 (1)理论要点: 凡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离子为酸 (electron pair acceptor); 凡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为碱(electron pair donor)。
3-2-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解离反应
纯水或稀溶液中 H2O(l) →H+(aq) + OH-(aq) {c(H+)/c }{c(OH-)/c }=Kw Kw——水的离子积
(分子或离子)浓度。
糖为非电解质,不解离;醋酸为弱电解质,
部分解离;氯化钠为强电解质,100%解离。 各溶液中实际粒子浓度bNaCl > bHAC > b糖 , bB越大,Tfp越低。 因此,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2)>(3)
5、应用
1.通过溶液的P、Tbp、Tfp、Π:测定高分子化合
物的分子量; 2.应用凝固点下降原理:汽车水箱防冻剂;北方 冬季消雪剂(除雪剂) 3.金属加工过程:热处理、盐浴(防止金属氧化 脱碳); 4.利用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静脉注射、 等渗溶液; 5.利用反渗透原理:溶液的浓缩、海水淡化、水 处理。
浓溶液一侧由于 液面升高而增加 的压力即为渗透
压Π 。
范特霍夫公式:
Π=cBRT 或 ΠV=nBRT
反渗透: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 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依此可实 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P
渗透
反渗透
4 依数定律(稀溶液定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 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是与一 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与溶 质的粒子数成正比。
布朗斯特
(2)质子理论的特点 ▲ 该定义不涉及发生质子转移的环境,故而在气 相和任何溶剂中均通用. ▲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 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NH4Cl中的 NH4+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 得失质子的物质组成共轭酸碱对
HB = H+ + B- 酸=质子+共轭碱
按此定律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
稀溶液的Tbp、Tfp;可以近似判断一般溶液的 p、Tbp、Tfp、 Π的相对高低。
例题1:下列溶液凝固点的高低顺序: ⑴ 0.1mol.kg-1糖的水溶液; ⑵ 0.1mol.kg-1醋酸的水溶液; ⑶ 0.1mol.kg-1氯化钠的水溶液;
解:溶液的凝固点决定于:溶剂(Kfp)和粒子
溶剂的蒸气压为po,溶液的蒸气压为p。
实验表明p < po
其差值 Δp=po-p
为溶液的蒸气压下
降。
其规律反映于
拉乌尔定律:
Δp = po ·x B
适用范围: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2 溶液的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
(1)液体的沸点: 液-气平衡时的温度,如:
H2O(l)
H2O(g)
100℃时,p(H2O,l)=P(外)=101325Pa
NH3与 HCl在气相或者在苯中 反应也生成NH4Cl,电离理论就 不能解释。
阿仑尼乌斯
酸碱的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J.N.Brönsted 和英国Lowry提出)
(1)要点 ● 反应中任何能给出质子的分子 或离子,即质子给予体叫做酸. ● 反应中任何能接受质子的分子 或离子,即质子接受体叫做碱. ● 酸碱反应是质子由质子给予体 向质子接受体的转移过程.
第三章 水化学和 水污染
目录
3-1 溶液的通性 3-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 酸碱性
3-3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 3-4 沉淀反应
第一节 溶液的通性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质量摩尔浓度:
mB = 溶质的物质量 / 溶剂的质量 (mol·kg-1 ()2)物质的量浓度:
CB= nB/V = 溶质的物质量/溶液体积(mol·dm-3 )(3)质量分数:w = m溶质 / m溶液 (4)摩尔分数:
XB= nB / n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1
(5)体积分数:φB= VB / V总
3.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Δp
(1)溶剂的蒸气压:
H2O(l) H2O(g)
液-气平衡时蒸气的 压力:
K=p(H2O)/p
p(H2O)称为水的(饱和)蒸气压,其值受
温度影响。
(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酸是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阳离子只是H+的 化合物; 碱是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阴离子只是OH的化合物;
酸碱的相对强弱可根据在水溶液中解离 的H+和OH-程度来衡量
●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H+ + OH- = H2O
(2)优缺点: Arrhenius电离理论简单,是
第一个电解质溶液理论,对溶液 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酸 ⇔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Ac-的共轭酸是HAc,
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
⑴ 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如Ac-是离子碱, NH是4离子酸;
(2) 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HCl N3HN4 H Cl 酸 (1) 碱 (2) 酸 (2) 碱 (1)
为使溶液
的蒸汽压
与外压相 为使溶液的蒸等气,必须 压必与须固降相低的温相度提同高温所度降低的温度
就是凝固点下降溶液的
蒸汽压
总是低
所提高的温度
于溶剂
就是沸点上升
3 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仅允许溶剂分子而不允许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子通过的薄膜。
渗透压:被半透膜隔开的溶液,溶剂会 通过膜而进入较浓的溶液一侧。浓溶液 变稀,液面上升,直至渗透平衡。
(2)液体的凝固点(冰点):
固-液平衡时的温度,如:
H2O
H2O(l)
(S)
0℃时,p(H2O,l)=610.6Pa=p(H2O,s)
(3)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
ΔTbp=Kbp·mB ΔTfp=Kfp·mB
Kbp、Kfp 分别称为沸点上升常数、凝
固点下降常数,是仅与溶剂有关的常数。
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可以由 水、水溶液、冰的蒸气压曲线予以说明:
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的通性(依数性定理)。熟悉溶液浓度的表 示方法;重点掌握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着重 理解渗透压中半透膜的作用;了解溶液的通 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练习:P157 4
作业:P157 6
第二节 水的解离反应 和溶液的酸碱性
3-2-1 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认为:
酸碱电子理论
1923年,Lewis提出 (1)理论要点: 凡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离子为酸 (electron pair acceptor); 凡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为碱(electron pair donor)。
3-2-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解离反应
纯水或稀溶液中 H2O(l) →H+(aq) + OH-(aq) {c(H+)/c }{c(OH-)/c }=Kw Kw——水的离子积
(分子或离子)浓度。
糖为非电解质,不解离;醋酸为弱电解质,
部分解离;氯化钠为强电解质,100%解离。 各溶液中实际粒子浓度bNaCl > bHAC > b糖 , bB越大,Tfp越低。 因此,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2)>(3)
5、应用
1.通过溶液的P、Tbp、Tfp、Π:测定高分子化合
物的分子量; 2.应用凝固点下降原理:汽车水箱防冻剂;北方 冬季消雪剂(除雪剂) 3.金属加工过程:热处理、盐浴(防止金属氧化 脱碳); 4.利用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静脉注射、 等渗溶液; 5.利用反渗透原理:溶液的浓缩、海水淡化、水 处理。
浓溶液一侧由于 液面升高而增加 的压力即为渗透
压Π 。
范特霍夫公式:
Π=cBRT 或 ΠV=nBRT
反渗透: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 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依此可实 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P
渗透
反渗透
4 依数定律(稀溶液定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 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是与一 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与溶 质的粒子数成正比。
布朗斯特
(2)质子理论的特点 ▲ 该定义不涉及发生质子转移的环境,故而在气 相和任何溶剂中均通用. ▲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 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NH4Cl中的 NH4+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 得失质子的物质组成共轭酸碱对
HB = H+ + B- 酸=质子+共轭碱
按此定律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
稀溶液的Tbp、Tfp;可以近似判断一般溶液的 p、Tbp、Tfp、 Π的相对高低。
例题1:下列溶液凝固点的高低顺序: ⑴ 0.1mol.kg-1糖的水溶液; ⑵ 0.1mol.kg-1醋酸的水溶液; ⑶ 0.1mol.kg-1氯化钠的水溶液;
解:溶液的凝固点决定于:溶剂(Kfp)和粒子
溶剂的蒸气压为po,溶液的蒸气压为p。
实验表明p < po
其差值 Δp=po-p
为溶液的蒸气压下
降。
其规律反映于
拉乌尔定律:
Δp = po ·x B
适用范围: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2 溶液的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
(1)液体的沸点: 液-气平衡时的温度,如:
H2O(l)
H2O(g)
100℃时,p(H2O,l)=P(外)=101325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