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3.庐山的云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庐山的云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流连忘返”一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知庐山云雾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庐山)认识吗? 齐读“庐山”。
2.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
3.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4.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
5.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
6.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7.板书:的云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哪些想知道的吗?
生1: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呢?
生2: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而不写其他景物呢?
……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在欣赏云雾美景中解开你们心中的疑惑吧!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
2.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词语的意思。
3、交流反馈。
a.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
瀑布笼罩幽谷游览遮挡
漂浮一缕弥漫似乎系在
①指名读,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多音字“漂”、“似”、“系”以及“弥”等生字的读音)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插图,理解“游览”、“弥漫”的意思。
③齐读。
(2)出示第二组生字词。
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千姿百态云遮雾罩
瞬息万变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流连忘返
①指名读,相机正音。
②重点理解“流连忘返”,练习用“流连忘返”造句。
③齐读。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1.请四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可以用文中相关语句进行归纳,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4、思考:课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从这个自然段的叙述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1)庐山的美景奇观很多,如高峰、幽谷、瀑布、溪流等。
(2)在众多景物之中,作者最喜欢的是庐山的云雾。
(3)庐山的云雾不但美丽迷人,还十分神奇。
3.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很神奇?
(1)指名交流,结合理解“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
(2)读好句子。
4.小结: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庐山的云雾。
五、学习生字
1.提出注意点。
(1)“幻”的第四笔。
(2)“系”的第一笔。
(3)“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
(4)“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
2.学生写习字册,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布置。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思考:课文重点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适时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 引导学生在朗读品悟中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3. 进一步学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
2.庐山的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里寻找到答案的呢?
(1)指名交流,出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①点明:在第二自然的开头,作者用一句话概括性地点明了庐山云雾的一大特点——千姿百态,这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②明确并板书:千姿百态。
2.课文介绍了几种云雾?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交流。
3.现在,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4.作者描写云雾由山头写到山腰再到山谷最后到山峰,可见作者的观察是有序的!那么“笼罩”、“缠绕”、“弥漫”、“遮挡”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够随意交换吗?为什么?(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
5.细细读读这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的呢?
(1)感受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2)了解本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式写法。
(本段先用一句话概括性地总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对不同姿态的云雾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生动而形象,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与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同样的描写手法也出现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
2.自读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本段中心句,圈出本段突出描写的云雾特点。
3.交流。
(1)指名说,相机板书:瞬息万变。
(2)理解“瞬息万变”。
①指导学生通过拆字法理解:你们看这个“瞬”字是“目”字旁,跟眼睛有关,一眨眼的时间,而“息”就是喘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眨眼,一喘气的功夫,云雾就发生了上万种的变化。
②变化快不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品出云雾变化之快呢?
(“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3)那么,庐山的云雾在这瞬息之间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指名朗读相关语句)
变化多: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思考: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4)引读:庐山的云雾真是瞬息万变啊!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
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5)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6)指名分析介绍本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式写法。
四、总结
1.过渡:庐山的云雾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它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是那么的美丽迷人,难怪作者在课文结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齐读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