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限公司
201×年×月×日
目录
1.总论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足球场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学校内。
建设期限:个月
建设内容:本项目规划足球场 m2、天然草坪 m2及围墙 m、排水暗沟 m。
报告编制依据
1、《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含修正案);
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6、《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7、《全民健身条例》;
10、《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2号);
1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规划方案等有关资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场址选择、设计方案、环保安全、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中学一直注重培养学生“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展示形象,针对×中学现有操场无法满足全校师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中学拟建设足球场 m2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学校硬件环境。
针对该项目学校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工作组,并对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了解,征求了×县第三中学全校教职工、在校生意见,结合学生食宿、生源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和特点,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前提下,结合今后发展需要制定了建设方案,对该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了合理估算,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可行性方案总结了结论意见。项目概况
拟建地点
本项目场地位于×中学内
项目建设周期
该项目建设工期为个月。自201 年月-201 年月。
具体进度安排:201 年月份前完成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报批工作;201 年月份完成勘察设计;201 年月份完成招投标;201 年月份进行建设施工;201 年月份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主要建设条件
一是位置优越。
二是资金来源可靠。该项目总投资万元,由县财政城市教育费附加或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教育经费。
三是本项目学校区,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到位。
四是政策环境良好。×县政府大力支持中学的建设,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项目建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
资金来源为:由县财政城市教育费附加或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教育经费。
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属社会事业性项目,也是衡量辖区内教育事业发展
的重要标志之一。项目建成后,可使某×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便于校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对促进×县第三中学向更深层次迈进奠定了基础。社会效益显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2.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县概况
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北纬27°03′-27°32′,东经 118°33′-119°17′。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总面积173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2006年)。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资源丰富。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全境中低山面积占%,丘陵占%,河谷盆地占%。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等。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西部℃,中部℃,东部℃。年平均无霜期:西部262天,中部252天,东部212天。平均年降水量:中西部1609毫米,东部1926毫米。平均年日照1907小时。
、综合经济实力
(1)经济总量: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603万元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377万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39万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180387万元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调整为一产提高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下降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
2011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和%。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868元增长%折合4882美元按照12月31日1美元对人民币元。
全年完成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4451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0016万元下降%其中完成县级公共财政收入3223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同期减收2389万元下降%完成上划中央收入1227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5061万元下降%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同口径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全县公共财政总支出15221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支23835万元下降%。
全县税务部门共组织入库各项收入4652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3159万减少%其中国税税收收入162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686万元增长%完成全年收入任务14900万元的%地税税收收入1869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5656万元减少%其他收入116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810
万元增长%。全县财政税性收入3304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3303万元减少%完成全年收入任务49190万元的%其中中央级完成1246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4877万元减少%完成全年任务18730万元的%县级收入完成2039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8623万元减少%完成全年收入任务30460万元的%。
(2)人口总数:新中国建立前×县人口再生产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素质的状态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人口发展呈现波浪式起伏。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出生率逐步提高死亡率逐步降低。1949年至1975年间除年暂时困难时期较低外其余年份的出生率在2944‰之间。人口增长未加控制出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呈高自然增长型。1962年1975年出现持续14年生育高峰期平均年出生率为‰自然增长率为‰14年间净增人口48614人年均增加3475人。
1975年后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有计划地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人口增长逐步转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低自然增长型。到1980年人口出生率降到‰比1975年的‰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199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回升至‰自然增长率也随之增长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千分点和千分点[7]。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县常住总人口193169人其中熊山镇32502人、东平镇23392人、石屯镇18558人、铁山镇19026人、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