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

摘要: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尚处于发掘和培育阶段,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少,管理经验缺乏,企业文化缺失等不利因素。引进适用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自立;积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团队精神,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等是培育和提升中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轿车业迅速发展,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亮点,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我们在为中国汽车企业快速发展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在各方面尤其是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轿车企业还不大,不强,不精,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还是品牌、企业文化与管理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国际水平。不但无法与欧美等汽车强国竞争,就是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也相距甚远。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1、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规模效益和很强的与其他产

业的关联度,使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我国也一直将汽车产业

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我国的汽车产业起步十建国初期,1953年7月15口,第一

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然}fu,到1978年我国的汽车产量也还只有14. 91万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如下:

①产业规模的扩大:

经过50多年的发展,198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2. 23万辆,1992年汽车产

量突破了100万辆,2000年汽车产量突破了200万辆,2002年汽车产量突破了

300万辆,另据最新统计,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 6%,

已超过德国,仅次十美国、口本,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

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体制,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国产汽车市场占有

率超过95%0截止到2005年,汽车保有量3180万辆,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生产和

消费国家,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 56%,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工

业总产值11930亿兀,汽车行业拥有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6315家,从业人员216

万人,总资产11631亿兀。…。

②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结构,客车、货车、轿车均得到迅速发展,产品结构趋

十合理,国内各种类型的汽车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目前在客车以

及载重货车方面,我国的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研发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相

当的竞争力,只有在最关键的轿车生产方面,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还与发达国家

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产业的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

资本集中度明显提高,由于汽车业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产业,所以这一点

也标志着我国的汽车产业逐步向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多年来,通过与国外汽车企业的合作,我国共引进了1000多项技术,从整车技术到零部件技术,我国汽车工业引进技术的数量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如商用汽车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基本缩短到5-}-10年;“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工作,对某些产品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一些联合设计。尽管尚不具备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

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方面的开发能力也不断提

高,并实现一定规模的出口。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

的发动机已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先进水平。

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资,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制造工艺、装备水平都有

了较大提高,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在产品质量、工艺、管理制度等方

面逐步与国际接轨,由此导致的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产品开始有国内

一个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汽车出口数量迅速提高,2005年出口汽车

数量是2001年的5. 38倍。

由上可见,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

备的汽车工业体系,汽车企业的质量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提高,特别是近几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汽车开始慢慢进入家庭,我国汽车

业迎来了一个最有利的发展时机。但与此同时,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一系列承诺

的兑现,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夹缝中的中国汽车企业要提高

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2、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①汽车企业数目过多,经济规模太小,市场集中度低,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

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呈现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一般认为,单个企业的整车产量

在40-60万辆、零部件100-200万件为起始的经济规模,但在我国现有的120多家

整车生产厂中,年产量超过50万辆的企业仅两家,而不足一万辆的多达95家,我

国全部整车企业之和只相当十国际汽车巨头“6+3”集团的一个组成企业的规模…2。

生产规模和市场集中度是竞争力的基础,是产业优化的体现。根据国际汽车产业

发展现状,年销量100万辆以下的汽车企业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

面临重组的局面。2001年,国际6家大型汽车集团年产量都超过400万辆,产销量

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各汽车大国二大汽车公司的市场集中度为:口本80%,美

国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0 2002年我国一汽、上汽、东风3家汽车企业的

市场集中度仅为49.14%, 2003年我国轿车前二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由2000年的

70%降至不足50%。我国全部整车产量只相当十一个中等国际汽车集团的规模,Ifu

这其中还包括了近四成的资产与超过五成的利润为国际汽车集团所有。

②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引进多、模仿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虽发展很快,但国内生产的汽车大部

分都是“戴着洋帽子的中国造”,以2002年为例,上市的数十款新车大部分是

合资公司通过CKD(全散件组装)和S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快速推向市场的,

属十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占新汽车品种数量的32%,其中轿车仅占10. 5%。大部分新

型轿车都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

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中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目前,

我国汽车工业除了在载货汽车方面还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外,在客车上也具有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