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课堂文化的研究 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课堂文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中的文化主要是由课堂与课堂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和学生来决定的。课堂文化往往是内隐的,深层次的。其凝聚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之中,凝结在人及关系之中。具体来说,课堂文化包括支撑着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取向,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它是课堂教学的内核。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传统的育人目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新课堂文化也随之出现。新课堂文化否定了那些“过时”、“陈旧”的传统课堂文化因素,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认识、去探究,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促使其生命的发展。新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者认为,课堂文化主要包含以下三点特征:第一,生命化的课堂文化。生命化课堂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赋予学生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生命的意义。即首先必须承认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把学校里的学习与社会密切联系,使个人的发展真实地与社会进步紧密相关;第二,智慧型的课堂文化。
其中包括学习内容的智力挑战与充实,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创造性、自然生成性和智慧;第三,有效性的课堂文化。有效性,是课堂文化的技术标准。有效性的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差异性,即不求人人都会,但求人人理解;不求个个全对,但求人人进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课堂文化,课堂教学之所以是一种文化,是因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新课堂文化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呼唤生机和活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体现出重思维过程,重学习方法变革,重性格品德的塑造;体现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主体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主体得到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所以要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以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文化的研究,并努力探索总结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课堂文化: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创
设真实情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整合和主动地进行意义的建构。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是相统一。
3、崔教授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教师教学行为对和谐课堂文化构成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有:
1、教师语言幽默、有趣、生动,富有意境;体态语言美。
2、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与张扬学生的个性,课堂气氛和谐。
3、公平客观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袒护。
4、学会自我控制,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学会忍耐。
5、提炼备课内容,立足课文备课又能脱离课文执教,在大脑中形成清晰教学框架,能抓住目标
与要点。
6、教学方法有效、多变、新颖,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讲究评价艺术,及时、适可、有针对性、有效刺激,能促进知识的生成。
8、富有教学机智,及时捕捉教学资源,处理好课堂生成知识。
9、合理调控“听、读(看)、思、说、练(用)”过程,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自主建构。
10、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会自己面对问题。
(二)、英语课堂文化和谐性的特点
1、体验性
2、生成性
3、互动性
4、多元性
5、协商性
6、情意性
7、激励性
五、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思路。我们将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刻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探求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实现高效课堂。
2、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了解、交谈、现场观察等形式,对研究前、中、后期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现状进行对比,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②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高效课堂教师有效行为的研究,不断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形成教师高效的教学行为。
③文献研究法:阅读、研究、分析关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指导课题的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