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足类 概述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季节分布 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种群结构与数量 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而且这些变 化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并与环境因子,特 别是温度、光照和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 关。
• 几种赤潮藻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产卵和孵 化的影响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04 • 春秋季黄海海洋锋对中华哲水蚤分布的影 响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年11期
一、 桡足类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发育特点
(一)外部形态
•
身体分段和分节
桡足类身体有明显的分 节,由16-17个体节组成, 但由于愈合的结果,一般 不超过11节。身体分为前 体部(metasome)和后 体部(urosome),二者 之间有1个活动关节,其 位置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前体部:
头部:由头节(5个体节 愈合而成)和第一胸节 愈合而成。 胸部:胸部由3-5节组成, 每节均有1 对附肢,最
三、桡足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一)分布 1. 平面分布 海洋桡足类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布世 界各大洋,而且栖息在不同的水层。但是, 不同的种类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其 分布范围也不同。浮游桡足类的平面分布 也有广温、广盐和狭温、狭盐种类之分。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2. 垂直分布 无论是不同的种类组成或在不同的发 育期,桡足类的垂直分布是较明显的。桡足 类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而且是影响其垂 直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 这种昼夜垂直移动的现象,在海洋中的 纺锤哲水蚤和湖泊中的中 剑水蚤都颇为明 显。移栖的幅度,纺锤哲水蚤可达300一 400m。
主要区别特征比较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特征
(一)哲水蚤目
哲水蚤目的前体部比后体部显著宽大,活动 关节位于末胸节和第一腹节之间。
第一触角通常比身体长,雌性的左右对称, 雄性的对称或一边形成执握触角。 我国有21个科,其中较常见的有11科。
• 前体部(即头胸部)显著宽于后体部(腹部),活动关节位于最末 胸节与第一腹节之间。头 部与第一胸节、第四与第五胸节常 愈合。腹部雌体4节,雄体5节。雌体生殖节大,腹面有l对 生殖孔。雄体生殖孔1个,位于左侧。 • 第五胸足雌体与前四对不同,退化或全缺;雄性常呈钳 状, 其结构随种类而异,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2. 附肢:桡足类有11对附肢,包括2种类型
(1)第一触角(Antennule)
又称小触角,是一对 单肢型的、细长的、 分节的附肢,位于头 部前端两侧,是最长 的一对附肢,一般具 有雌雄区别。雄性具 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 觉棒(aesthetasc), 并常特化为执握触角 或执握器(grasping organ)。
发育
直接发育:指幼虫发育成成虫,身体结构不变,生活习性 不变. 间接发育:指幼虫发育成成虫,要经过变态. 桡足类的发育是间接发育。
桡足类的两个幼体期。 无节幼虫 桡足幼体
无节幼虫:
分为6期,,第一龄 无幼体.也叫六 肢幼体。即第一、 二触角,大颚。 经过6次蜕皮后变态 发育为桡足幼体
桡足幼体(copepoditestage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宽水蚤科(Temoridae)宽水蚤属(Temora)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
胸刺水蚤科(Centropagidae)胸刺水蚤属(Centropages)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伪镖水蚤科(Pseudodiaptomidae)伪镖水蚤属(Pseudodiaptomus)海洋伪镖水蚤 (Pseudodiaptomus marinus)
二、桡足类的分类
在浮游动物组成中较为重要的是前3个目的 种类,此3个目主要营自由生活,海洋桡足 类已鉴定的约4500种,大多数属猛水蚤目 (2800种)和哲水蚤目(2300种)。我国约有 451种。
• 小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 <<海洋与湖沼 >>2002年05期 左涛 , 王克 , 张鸿雁 , 王荣
浮 游 甲 壳 动 tenuiremis) 物
来自百度文库
平头水蚤科(Candaciidae)平头水蚤属(Candacia)伯氏平头水蚤(Candacia bradyi) 角水蚤科(Pontellidae)唇角水蚤属(Labidocer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 纺锤水蚤科(Acartiidae)纺锤水蚤属(Acarti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 歪水蚤科(Tortanidae)歪水蚤属(Tortanus)捷氏歪水蚤(Tortanus derjugini) 长腹剑水蚤科(Oithonidae)长腹剑水蚤属(Oithona)大同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 大眼剑水蚤科(Corycaeidae)大眼剑水蚤属(Corycaeus)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 长猛水蚤科(Ectinosomidae)小毛猛水蚤属(Microsetella)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
附肢逐渐生长,分节现象 逐渐明显,基本具备了成 体的特征,但身体较小, 体节和胸节的数目较少。 第一桡足幼体体节6节,第 二桡足幼体分7节,即前体 部6节,后体部l节,胸足4 对… …到第6期性成熟, 最后一次蜕皮,即变为成 体,雄性腹部增至5节,有 雌雄区别。
二、桡足类的分类
• • • • • • • 哲水蚤目(Calanoida) 剑水蚤目(Cyclopoida) 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 怪水蚤目(Monstrilloida) 背卵囊水蚤目(Notodelphyoida) 颚虱目(Lernacopodoida) 鱼虱目(Caligoida)。
普通波水蚤(Undinula vulgaris)
• 雄性第五胸足左足 内肢几乎消失,外 肢第二节的片状突 末端有8个等大的 细刺。 • 暖水表层种 类, 东海、南海有分布。
(二)剑水蚤目
前体部比后体部 宽大,活动关节位于 第四和第五胸节之间, 第五胸节为后体部的 第一节。第一触角较 短,雄性左右触角都 改变为执握触角。第 二触角单肢型。第五 胸足退化,左右对称。 无心脏,有两个卵囊。 我国有4个科,较常 见的有2科。
(4)第一小颚(maxillula)
是一对很小的附肢,位
于口的下方。 双肢型,构造复杂,随
种类和食性而异。一
般,基肢分4节,第一 至第四节分布称为基 前节、基节、第一底 节和第二底节。
(5)第二小颚(maxilla)
• 是一对较小的附肢,位于第一 小颚后方,是头节的最后一对 附肢。单肢型,由发达的基肢 和简单的内肢构成, • 外肢退化。基肢分2节,内侧突 起,称为小叶,一般有5个。 • 内肢短小,一般不超过5节,都 具有刚毛。刚毛能形成网状,
(2)第二触角(antenna)
是一对双肢型附肢,位 于第一触角后方。一般 由2节基节、2节内肢和 5-7节外肢组成。各节的 内缘和内、外肢末节的 远端都有刚毛。内、外 肢的结构及其长短比例 是分类的依据之一。这 对附肢与桡足类的食性 有关。
(3)大颚(mandibula
是第1对口器附肢,位于第二 触角后方的上唇之下。 一般为双肢型,基节2节,为 几丁质板,面向口的一端呈 锯齿状,称为口缘或咀嚼缘。 在咀嚼缘上有不同形状、大 小和数目的缘齿:腹齿、中 央齿和背齿。齿的形状和数 目与食性有关。
末胸节的后侧角形状在
哲水蚤目的种类鉴定上 具一定意义。
后体部:
腹部或末胸节;腹部或末2胸 节。腹部无附肢,一般由35节组成,节数有雌雄区别, 雄性比雌性多1节。
第一腹节称为生殖节,具有生 殖孔,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最后一个腹节称为肛节或尾节, 肛门位于其背面末端,尾 节末端有1对尾叉(caudal fruca),尾叉的形状、长 度、刚毛数,随种类而异。
以搜集食饵。小叶和刚毛的形 状、数目及长度随种类而异。
(6)颚足(maxilliped)
• 是胸部的第1对附肢。
单肢型,基节2节, 较长,具刚毛。内肢
分5节,各具刚毛。
颚足的结构随种类和 食性而异。滤食者多 具羽状刚毛,捕食者 具刺
(7)胸足(pereiopod)
位于胸节的腹面,5对。
第一至第四胸足为游 泳器官,都是双肢型, 结构基本相似,没有 雌雄区别。其基本结 构为基节2节,内、 外至各3节。胸足只 作同方向的摆动。
第五胸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是分类的 依据之一。
• 雌性的第五胸足可分为3类:双肢型、单肢
型和完全消失。 • 雄性的第五胸足比雌性发达,结构也更复杂, 有双肢型和单肢型两类。
(二)内部形态
• 自学
二、生殖与发育
桡足类 一般行两性生殖。
有些哲水蚤在交配时,用执握触角迅速地抓住雌体的后体部, 第五胸足夹住雌体生殖节,接着精荚从雄孔射出,由第五 左胸足的钳形左外肢摄取下精荚,把它固着在雌孔旁。 在剑水蚤类,雄性的两个执握触角捉住雌体,将精荚黏附在雌 体的纳精囊孔上。 猛水蚤类的交配时间较长,雄体执握触角抓住雌体的尾叉后, 成对地游动。成熟的卵从雌体输卵管排出时受精。
• 哲水蚤类多数生活在海洋小,是浮游动物的最重要类群之一。
问题
• 鉴定一个标本到科,假设这个标本已经解 剖好了,应该注意哪些特征? 请按先后顺 序排列。
• 雄性右足外肢3节, 第二节刺突自内 缘中部伸出与第 三 节形成钳状。 广布于我国沿岸 水域,一般栖息 表层。春 夏之交, 大量出现在福建 近海。
在敞水带,桡足类在水层中呈现垂直分 布,可分为三类:
• 一是上层种类,如海洋中的小型拟 哲水蚤 分布水的上层,上下垂直移动的幅度不大; • 二为深水种类、如拟 真刺水蚤分布于深层, 甚至幼体也很少到上层; • 三是季节垂直移动的种类,如纺 锤哲水蚤, 因季节不同而分布于不同的水层,在夏季, 成体分布于很深的下层,到冬季则移至接 近于上层。
桡足类的产卵方式:
(1)自由产卵于海水中,如大多数哲水蚤类。
(2)带卵囊,由输卵管分泌物把卵集聚成卵 囊,悬挂于雌体的腹面,两个输卵管孔靠近的 只形成1个卵囊(如真刺水蚤和猛水蚤类),也 有的在生殖节两侧形成2个卵囊(如许水蚤、剑 水蚤等),有些种类(如大眼剑水蚤)的卵囊位于 背面。 (3)黏性卵,有些桡足类(如拟哲水蚤)产黏性 卵,黏附在胸足上 。
桡足类概述
By:云中渔夫
桡足类
一、 桡足类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发育特点 二、桡足类的分类 三、桡足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 桡足类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是一类小型、低等的甲壳动物。 • 分节明显。一般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愈合原 因.一般不超过11节。体分前体部(metasome)和后体部 (urosome),在两者之限 具一活动关行。 • 第—触角比较发达,为运动和执握的器官。躯干肢6对, 第一对鄂足,后五对为步足,又称游泳足,其中前四对构 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是核 足类 的重要分类依据。 • 腹部无附肢,末端具l对尾叉。 • 发育经过变态,即有无节幼体期和桡足幼体期
(二)生长与个体大小
桡足类的生长受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 共同影响。内在因素主要是代谢率,外界因 素主要是温度和饵料。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同一种桡足类的个体大小常与纬度、深度 和季节有关。越靠近热带,其个体越小;栖 息深度越大,个体越大;高温季节个体较小, 低温季节个体较大。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三)猛水蚤目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六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常见种类
哲水蚤科(Calanidae)哲水蚤属(Calanu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真哲水蚤科(Eucalanidae)真哲水蚤属(Eucalanus)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crassus) 拟哲水蚤科(Paracalanidae)拟哲水蚤属(Paracalan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真刺水蚤科(Euchaetidae)真刺水蚤属(Euchae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