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4年,我校申报的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研究》经层层审核,最终获得了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14年5月,我们设计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调查(学生卷)”和“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全体教学人员和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调查所用的两份学生问卷和一份学生问卷都是由我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研究》课题组领题人穆超颖老师负责制作。
2014年5月,我们分别对全校113名教学人员和全校二、三年级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113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学生问卷632份,涉及到“机电技术与应用”、“幼儿教育”、“旅游”、“汽车维修”“城市轨道交通”、“化学工艺”、“平面设计”等七个专业,11个班级,共收回有效问卷632份。
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设计了调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问卷,为了使采集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较大的可信度,我们在设计的问卷时,采取了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注重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用选择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判断,尽量避免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直接评价,从而得到比较真实的数
据。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的基础上,我们又对问卷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归纳,并针对数据中反映的重要因素做了综合分析。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数据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之后,能够比较全面的描绘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为第二阶段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找到方向和提供依据,以便为我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
下面是我们对数据分析的归纳和总结。
二、问卷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在调查学生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时,我们发现有35.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前景,38.7%的学生是因为兴趣使然,还有18.2%;而在入学后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比例下降为23.8%。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他们对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还是愿意学习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模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的价值,这也给我们敲响警钟,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挖掘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及价值所在。
2、关于上课形式,34.71%的学生选择小组合作、37.15%的学生选择师生互动,46.18%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38.43%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
由此可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一味地集中讲授的方法已不足取;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做到所讲容有价值,教学难度符合学生实际,还要以学生认可的教学组织形式。
3、对于课堂组织活动,67%的学生肯定了课堂上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60.8%的学生认为小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
这些数据有力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照本宣科早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教学永远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而以“组”的方式进行学
习,既可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可以保持“班级教学”的规模效益。
4、关于课堂氛围,58.81%的学生回答喜欢课堂气氛活跃,对师生合作的问题,52.34%的学生选择了愿意配合的,教学氛围受到了超过半数学生的肯定。
很明显,学生希望和老师是平等的,可以成为朋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倦的状态,从而保持课堂的活力。
5、问卷的最后一道题为开放题,意在了解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的意见归纳如下:
①希望教师讲课要突出重点,精讲难点,总结出普遍性的规律,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
②偏喜欢年轻教师,因为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风趣、幽默,有活力,与学生互动多,活跃课堂气氛,组织的讨论更有效;
③希望教师不仅是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还能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少些批评,多些赏识。
综上所述,以学法指导作为转变教学观念的突破口,用学法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从厌学、弃学向愿学、会学的过程转变,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二)教师层面
1、课前准备情况:绝大部分教师对于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学习过,也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制订教学计划,但仍有10.9%的教师较为敷衍,只是因为学校的要求才不得不制订;62%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但超过1/3的教师对教学目标考虑不多,更关注的只是上课程序和教学任务;93,8%的教师都会在
课前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区别在于只有34.2%的教师总是这样做,另外59,6%的教师则是有时会告诉学生。
此项调查说明部分教师仍然是传统教学的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
2、基于中职学生的学情,100%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学习意愿的原因在于其惰性太大,同时,由于职业学校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98.9%的教师将原因归之于课程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89.1%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明确所学课程的作用;另有63%的教师认为原因是教学目标与学生基础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
由此可见,中职课堂教学亟待改革,尤其是针对性强、简便实用的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势在必行。
3、教师在备课时,58.7%最关注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和教材的重、难点,只有29.3%的教师最关注学习目标的设定,12%最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
在学习容的选择上,47.8%的教师是照搬教材,基本不作改变,另有32.61%的教师会根据学生情况整合、重组教学容,19.57%的教师会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增删。
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的关注点还是停留在教材上,学习容的选择还没有做到顺应学情,还没有做到“以生为本”,。
4、在教学中,只有10.87%的教师能自创、整合资源,其余采用的教学资源均来自课本、媒体、网络等;在教学过程中,53.3%的教师最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只有8.26%的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时注重调控反馈,这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缺少自主开发的动力,这种不关注学生只关注教材的思想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
5、课堂组织教学方式的调查中,38%的教师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62%的教师是有时安排;78.3%的教师选择让学生参与课堂讨
论,而对于课堂上安排讨论的目的,5.43%的教师是出于调节课堂气氛的需要,68.48%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在设计课堂提问时,53.3%的教师是心中有数,但谈不上精心;只有32.5%的教师是精心设计。
结果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做得不够,大部分教师还是在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自动“生成”。
6、教师教学策略的使用已经有所突破,运用最多的是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占85.9%,其次是分组活动、鼓励探究,占69.6%,所有教师都有使用电脑上网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但只有39.1%的教师付诸实践。
数据说明教师备课过程中,有意愿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能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备课,但由于缺少动力,或出于惰性,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7、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我校83.7%的教师认为教学后的反思很有必要,可以促进教学。
但在实际操作中,56.5%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表述,33.7%的教师认为没有人能指导,9.8%的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
其实,“教学反思”的核心,就在于“针对教学事件并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活动”。
所以,教师要加强“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或者“反思性实践者”。
就整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仍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再加一嘴的教学时代,现代化程度不高。
即使有的教师上课也使用投影仪等电教手段,但由于教师自身的“软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也只能成为观摩教学的点缀、展示学校实力的“摆设”。
还有就是真正具有专业经验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极为
匮乏,中等职业学校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室、专业教室,尤其是实训基地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
三、归纳我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和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将来缺少长远的规划,课堂上没有活力。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厌学现象十分普遍,课堂上经常是老师讲的声嘶力竭,筋疲力尽,而听讲者却是廖若星晨;就连组织其它活动,也是问了好多遍都无人应声,他们毫无参与的欲望,没有丝毫的热情,一切事情似乎都与他们无关,弄得教师好不尴尬。
尽管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不得不坐在教室里,但他们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看小说、玩游戏、发短信、QQ聊天。
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学后都采取了为新生补课的做法,但也收效甚微。
毕竟多年知识的积累,不是一个月二个月的时间就能给补回的,况且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不是仅靠补课就能补回的。
2、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不能形成职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要。
当下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容,缺乏地方特色。
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有距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据企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许多中职生到企业后因为对工资待遇不满意而频繁跳槽,这已经成为令企业十分头疼的问题。
就业后,顶岗能力差,技能提升的后劲不足,这也是制
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职教学生,表现为:
(1)教师总跳不出灌输式教学的框子。
调查发现,我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书的时间大多不超过10分钟,学生讨论的时间大多不超过5分钟。
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能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2)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教师较少考虑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推导来得出结论,只求学生能按照一定模式得出预期结果就行。
(3)课堂提问或者表扬的方式都过于模式化、机械化。
4、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缺失,职业实践学习场所缺失。
目前大多职业学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校企合作又大都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虽然许多学生毕业后都有双证,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却与证书上的等级标准相去甚远。
四、思考与建议
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以希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要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授完所有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现有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与时具进,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为学生树立
终身学习的理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再说,现在我们不担心中职生的就业率,而是就业质量,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与农民工一样靠体力劳动获取工资。
而要提高就业质量,就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因材施教,着力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
(1)让企业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学校可以让想经常到联合办学单位参观实习,让他们感受企业文化;并定期录制“企业访谈”节目,作为职业指导的材料,让学生熟悉企业用人的一些标准。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了解了企业发展思路、企业对人才要求和对优秀员工的培训条件。
这种把“说”道理变为“看”场景的德育方法,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学生自然会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规划倍感兴趣,积极上进。
(2)让历届毕业生的优秀事迹引领学生的成长。
今天的在校生,明天的实习生,后天的毕业生,这是每一名中职生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在德育教学中,学校把优秀毕业生的经验变成“活”的德育素材,用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德育更具有感召力。
让这些优秀的事迹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理解“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真正涵。
2、改革教学容,灵活处理教材。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招考试成绩极差的学生,家长也都没对孩子们有过多过高的期望,大多数的家庭教育氛围和重视程度不够。
再就是学生本身知识底子薄、能力差,面对中职的课程在适应和接受的层次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我们没办法改变学生来源,只能改变教学容。
现有课程的学习容与一部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
平相差很远,现行中职教材有些容太深太难,而且好多容根本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所以在处理教材时需要解决学生“学得了”和“喜欢学”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就是以素质为根,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以技能为本,深化专业技能课程改革,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⑴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要成立由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参照行业标准,根据企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包括“必需实用”的文化基础课程、“提升学生修养”的职业素养课程和构建岗位能力需求的专业技能课程三部分。
⑵加强工学结合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建设。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本着“整合、实用、开放、发展”的原则,对企业、行业开展“企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与行业专家、企业骨干进行研讨,根据专业特点和职场需求,编写出符合我们的学生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
以校“一体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确定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3)要提高技能证书含金量。
技能证书是学生专业技能等级的证明,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技能考核是宽进宽出,没有门槛,学生毕业时基本都能持毕业证、技能证,但工资待遇却不尽如人意。
中职学校要变“宽进宽出”为“宽进严出”,严把出口关,严格规考核,提高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学校要与行业共同制定技能证的考试标准,允许没有取证的学生工作后继续考证,确保技能证
书名符其实。
惟有如此,我们的毕业生才可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获得政府及社会力量的认同与支持。
3、改进中职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笔试、结论式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重视过程评价,要以人为本科学评价。
(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有些课堂教学,美其名曰是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课堂非常热闹,实质上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收获。
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
尤其是就业导向的教学,以实践为核心,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
这些课可能看上去很安静,节奏也很慢,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和检测,主要是“看”,而不是“听”;主要看学生,而不是老师;主要看进步,而不是标准。
在具体的评价容上,主要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欲和情绪度,看学生的活动数和活动量,看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看课堂评价的多元化和有效度,以此作为考察教师课堂教学成功最基本的、主要的因素。
从而让教师教得“省力”、获得幸福,学生学得快乐、考得满意。
(2)改进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服务的,评价职业教育活动质量的核心就是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好坏。
所以评价学生应重视过程、淡化结果评价。
对学生
而言,起初我们可以用他们更为关心的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引领。
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用期待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改进对学生期末一考定成绩和考试方式单一的局面,把学期学业成绩取得的主要比例放在平时、放在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课堂上得以体现。
我们应该将专业技能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以操作方法训练为主,通过逐步、逐渐、反复地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技能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心灵手巧,以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的目的。
在技能考核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对学生的考核可以多用现场操作形式,特别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
在项目考核中,我们应该以“过程为主,局部结果为辅”,通过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引领学生感悟,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努力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和在积极性,达到自我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合格的专业课教师。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这既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之根本,又是提高职业技能教学之关键。
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还未形成,教师的实践能力制约了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总体水平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及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代表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领域的实际水平,是学校声誉和教学质量的标志,更是提高职业技能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要想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造就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并通过他们带
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其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而熟练地运用教学理论和职业技能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通过他们带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2)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本身职业技能水平就不熟练,严重影响了职业技能的教学水平。
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定期带薪脱产到企业培训,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开展实践进修,积累工程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懂得如何教学又懂得如何训练,既是训练的设计者又是学生的指导者、陪伴者和支持者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教学团队。
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有选择的从企业直接招聘高质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面向社会聘用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由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一个数量充足“动态组合、校企流动”模式的兼职教师人才库;由他们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发挥他们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优势,发挥他们熟练运用行业企业现行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的优势,实现中职课程教学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
5、加强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生专业技能的形成,需要训练,目前学生缺少顶岗实习场所
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
而实训基地建设,则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
因此,要想真正搞好中职教育教学,就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首先,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
学校在办学思想上要突出鲜明的“地方性”特色,集中力量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前景良好的品牌专业。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专业设计和办学形式上有较强的为地方服务的针对性,全面调查师生的实训需求,制订出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以及专业方向的定位上必须准确、具体,做到定向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教学模式。
譬如,我们学校就可以努力把校实训基地建设成为xx县教师培训基地、xx县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等。
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紧紧依托行业,紧密融合企业,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将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
带领生产实习的教师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容进行大胆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拟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掌握过硬技能的技术。
最后,需要强调的就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地市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为,不论是提高现有专业课教师的素质,或是多渠道增加合格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