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公园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市公园发展趋势
城市公园发展趋势
2.1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
2.1.1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现代城市空间己不再是特殊的单一土地,而是综合地向外扩张,追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开敞与联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结构调整、功能开发,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建设不仅是建几个公园的问题,而是要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使公园分布合理,形成“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整
体格局。
2.1.2城市公园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公园建设要求与城市构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像私家园林那般“孤芳自赏”或传统城市公园那般“故步自封”,它的开放性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公园开放性的实现层次除了考虑公园系统中公园与公园之间的整体性之外(公园系统的建设),还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的融通(具体单体公园的建设)。公园开放性所涉及到的内容,至少包括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及与城市文化的对应。
2.1.3多元城市空间的利用
在城市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的今天,合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土地(包括道路、停车场、水道、市场等),通过规划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综合利用空间无疑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的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2传统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发掘、运用和表达
“一个公园必须继承该地域的地方景观和文化。公园在整体上作为一种文明财富存在,必须保持它所在地方的自然、文化和历史方面的特色。”(节选自《世界公园大会宣言》,1995年)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景观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如何发掘、如何表达、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应该成为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2.2.1传统文化要素的保留、挖掘及再现
图4 :“跨海东征”景点
图5:菖蒲河公园中的“扇子”雕塑
公园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的承载形式上,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传统的表达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设计具有现代感。传统文化形式的保留及再现不要仅仅局限于整体风格及具体材料方面,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真正的文化内涵,可以使用现代的一些布置手段,利用具有现代感材料的处理方式,借助园林要素的形式或符号,在设计中选用“只言片语”的传统形式汇插到现代园林中。如紫竹院公园的“跨海东征”(图4),把中国象棋棋局拟人化再现,使游人形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菖蒲河公园中的扇子铜雕(图5),都是作为承载文
化的符号要素在园林中表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2.2文脉的表达和场所精神的体现
图6:北京植物园“黄叶村”
衡量一个城市园林文化品位的高低,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无疑是文脉。文脉代表着一个城市园林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而文脉和场所精神的表达正是通过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建筑或其它符号性的东西所承载,在新建城市公园过程中,要对场地元素辩证的分析,使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元素能够表留下来,使文脉能够充分表达,彰显场所精神。同时环境中优美的废弃建筑等原有因素还可以改造加以利用,被忽视的自然特征也都可以被揭示出来。皇城根遗址公园的设计方案中,京味文化的元素贯穿场地始终,明城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使游人对北京的文化体验更加直观,印象深刻;北京植物园中的黄叶村,复原曹雪芹当年的生活环境,使人睹
物思人,引发无限联想(图6)。
2.3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
2.3.1城市公园的生态化
图7:朝阳公园植被景观
城市公园正从“咫尺园林”的微观尺度向“大地园林”“生态园林”的宏观尺度发展。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城市公园的一个重要作用。设计应以自然布局为主,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和自然植物群落,景区中的主要景观建筑要与大自然流畅质朴的情趣相协调,不能把城市公园当作一处游乐场或娱乐场所来规划,一个真正的公园可以没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不能没有绿色植被,如朝阳公园大面积的绿地和合理的植物群落,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起到很大作用(图7)。
2.3.2设计中体现人性化
图8:公园道路五障碍设计
简?雅各布斯(加拿大)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中,认为“要努力协调人与现代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关系”,一个公共空间设计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为大多数使用者所肯定,即公共空间的生存依赖于使用者的感受,当失去了人的关怀之后,无论它被设计得多么豪华舒适或是遵循美学原则,也只能是像雕塑。城市公园作为一个为人与自然、人与人活动交流的公共空间,通过空间的可达性(可接近性、大众性)、可亲近性和可参与性的景观要素的创造,营造多样化的活动领域,激发人们的正面情绪。同时,在公园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体现对多数人的服务。如公共厕所的人性化设计、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等(图8),从细节中体现对人的关怀。
2.3.3公园主题多样性
公园要有自己的风格即公园的个性。公园设计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特点,创造不同的主题。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以雕塑为主题,展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成为其特色;菖蒲河公园以水为主,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设置雕塑小品,烘托气氛,画龙点睛,公园的夜景照明,突出红墙、河道和植物倒影,使人耳目一新;而明城墙遗址公园则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通
过城墙、角楼展现沧桑之美。
2.4多元设计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图9:“华夏名亭园”一景
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心理特征乃至使用方式,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设计思想。当前的城市公园建设理念正走上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并存的道路,多元化园林创作趋势将不可避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元素(并且社会也比以往更宽容地容纳各类思潮和各种尝试)的引入,这种倾向性对于设计者来说应该是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和更能发挥的设计环境。虽然两者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和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对接会有些摩擦甚至冲突,但不同的设计理念将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示在设计的舞台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如陶然亭公园中的园中园“华夏名亭园”,使传统园林的意境在现代城市公园中体现(图9)。(2)西方设计思想的引入与融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