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_整_和_造_杨春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2期大连大学学报Vol.34No.2 2013年4月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Apr.2013
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整”和“造”
杨春宇,佟 昕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在东北方言中,“整”和“造”是两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泛义动词,可称得上是东北方言中的两个“万能动词”。

本文对这两个动词在东北方言中的意义与功能进行了描述,并初步从史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列表分析了两个泛义“万能动词”的异同,进而凸显出东北地域这两个方言动词的语法特色,为泛义动词类型比较提供个案研究参照。

关键词:东北方言;方言语法;泛义动词;整;造
中图分类号:H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395(2013)02-0042-05
收稿日期:2013-02-01
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12BYY03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12YJA740088);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基金(WJQ2011021)
作者简介:杨春宇(1971-),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的研究;佟昕(1988-),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一、引 言
东北方言,因其内涵丰富,为我们昭示了广阔的研究前景。

东北方言研究方兴未艾,语法研究概莫能外。

关于东北方言的动词,前人亦有诸多先行研究,现对东北方言语法研究方面进行简单的综述。

关于语法方面,有侯海霞2011《辽宁方言词缀研究》[1],其所阐释的辽宁方言词缀亦可作为东北方言词缀来借鉴;付楠楠2010《东北方言词语使用和语言态度的代际及地区差异研究》[2],从东北方言词汇、语言态度与地区差异方面进行了阐释;满蕾2010《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3],重点在于东北方言中数字词的梳理与总结;高杨2010《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借词》[4],重在介绍由于地域与历史原因,满语对于东北方言的影响;潘登2010《东北官话体词性词语的构成特点研究》[5],从体词性词语入手分析东北官话;王晓领2009《辽西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6],重在辽西方言程度副词的研究,其也可作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研究来借鉴;刘倩2005《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7]、赵丽娟2004《黑龙江方言
附加式形容词研究》[8],重在对东北官话形容词进行研究,这些新近的硕士论文研究,正说明这个领域研究的方兴未艾。

在独具魅力的东北方言中,当然不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动词。

“整”和“造”是两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动词,除去罗竹风1993《汉语大词典》[9]中收录的义项外,在东北方言中,这两个动词又有着各自意义与功能方面的方言特点。

针对东北方言中的动词“整”和“造”的研究,张明辉2009《辽宁铁岭方言语法二题》[10]论文提到了“整”与“造”在东北的泛义;于欢2011《对东北方言“整”的语义、语法、语用分析》论文[11],从“整”的语义、语法、语用进行了分析;关立新2003《说东北方言动词“造”》论文[12],则主要把“造”进行了词义分类,并阐释了它的语法功能。

但我们综观前贤的研究,或都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描写,未从史的角度对东北方言中的“整”与“造”的发展作出系统分析与阐释。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东北方言“整”与“造”的义项,逐个进行分析1⃝,并从汉语史的角度分析了两个动词在东北方言中的发展,从语法及语境语用角度尝试分析了两个动词的语法
1
⃝“整“与“造”的东北方言义项,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整理与笔者的调查。

第2期杨春宇 等: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整”和“造”43
功能,对这两个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进行了多方面描绘与比较2⃝,为未来进一步从类型学意义进行比较与研究提供个案参照。

二、动词“整”
(一)关于东北方言“整”的意义及用法描写
“整”在东北方言中有如下几种意义,我们试描写如下:
1.整个楞儿3⃝:全部
(1)这片山~都种的果树。

(2)他演讲结束后,~会场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整庄:整齐;
(1)屋子让你收拾得挺~的。

(2)理完发,人显得挺~的。

3.正好:与散,乱相对。

(1)钱花的挺~,100块钱,不多不少。

(2)还差5块钱,你帮凑个~。

4.做、办
(1)这么~是违法的。

(做)
(2)这件事情咋~?(办)
5.使…得到,置办、筹措(用一些方法得到一些东西,如通过拿、制作、赚取等),作及物动词,后接表数量的短语。

(1)太饿了,~俩馒头吃。

(通过“拿”的方法得到的。


(2)来客人了,去~两个菜。

(通过“制作(炒菜)”的方法得到的。


(3)找了份兼职,~点零花钱。

(通过“赚取”的方法得到的。


(4)给孩子~杯水。

(通过“倒”的方法得到的。


(5)来,~两口菜。

(吃)
(6)来,小王,~一杯酒。

(喝)
6.使…变得,说出去,传扬;打击、惊吓。

不及物动词,一般带表状态或结果的补语。

(1)这事情我一定得~出去。

(2)咱不想把事儿~大。

(3)你把电脑~坏了。

(弄)
(4)这事太突然了,当时就给我~一愣。

(5)他的一番话,马上就给我~没电了。

(不说话了,没有底气了,服输了。


7.捉弄、折磨、陷害,作及物动词。

(1)你这是往死里~他啊!
(2)他是新来的,不懂规矩,大家都~他。

8.构成“~景儿”4⃝、“~事儿”5⃝、“~没用的”、“~用不着的”等结构。

表示捏造事实,故作姿态,提出不同意见、唱反调、绕圈子、吹嘘、捣乱、挑拨等含义,常表消极或贬义。

(1)就你,能挣那么多钱,你可别~(事儿)了。

(吹嘘)
(2)这事就怨你,给~黄的。

(捣乱)
(3)大家都同意了,就他要~用不着的。

(提出不同意见)
(二)关于“整”的意义功能的解释与分析:
1.在古代汉语中“整”的本义是整齐。

如:
(1)整,齐也。

——《说文》
(2)整设于屏外。

——《礼记·月令》。

注:“整,正列也。


(3)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僖公三十年》
2.近代汉语中,“整”增加了表使动的意思。

东北方言文学中的许多例子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如:使…变得整齐=整理=制作好
(1)~房间、~队形等。

(2)……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了,另~上酒肴来。

二人闲谈漫饮,叙些别后之事。

——《红楼梦》第二回(3)雨村先~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

——《红楼梦》第三回
(4)邓九公合褚家夫妻看了……便~了~衣襟,望空深深的作了一万福……。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3.在现代汉语中,“整”的动词本义依然存在,当然在东北方言中也不例外。

例子如前,容略。

4.东北方言里,“整”的特点为:
1)宾语可以及物,可以是人,就变成了去“整理”人了,也就引申出了捉弄、折磨、陷害;打击、惊吓的义项来了。

有些“整”的用法还需要在语境中分析。

“捉弄、折磨、陷害”义项中的意义程度就与语境有关。

如:
(1)兄弟二人打闹,母亲对哥哥说:“弟弟还小,你别~他。

”(捉弄)
(2)两人竞争一个岗位,一人不能去~另一个人。

(陷害)
2
⃝本文除出自文献例句外,无特殊说明,其他例句为笔者的调查。

方言调查合作人为:甲:佟晓明,辽宁抚顺人,50岁,文化程度:初中;乙:董丽丽,辽宁沈阳人,36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丙:戴春华,吉林长春人,48岁,文化程度:高中;丁:赵南昌,黑龙江哈尔滨人,52岁,文化程度:高中。

在此,对方言调查合作人表示感谢。

3
⃝该词在《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记录为“整个浪儿”;经笔者考查,“整个浪儿”、“整个楞儿”在东北方言中二者都存在,意义、用法无差别,是语音通转所致。

笔者调查方言合作人读为“整个楞儿”。

4
⃝该词在《简明东北方言词典》和《东北方言词语拾零》均未收录,意为装模作样。

5
⃝该词在《简明东北方言词典》和《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中均未收录,意为做作或无事生非。

44大连大学学报第34卷
(3)面对审讯,敌人再怎么~他,他就是不屈。

(折磨)
2)同时“整”字的义项也与动词的主语或者宾语有关。

如:
(1)对一起吃饭的客人说,来~一杯酒。

(喝)
(2)他冲厨房做饭的妻子喊道:再~一杯酒。

(倒)
3)整=作,办,形成万能动词后,本义虚化,构成“~景儿”、“~事儿”、“~没用的”、“~用不着的”等结构时,贬义色彩衍生。

如:
(1)你兜里没钱,付不起,就别~了。

(2)这是一件造福大家的好事,你可千万别~。

(3)你兜里没钱,付不起,就别~了。

三、动词“造”
(一)关于东北方言“造”的意义与用法描写
“造”在东北方言中有如下几种意义,我们试揭示如下:
1.打击、惊吓
(1)这事太突然了,当时就给我~一愣。

(2)他的一番话,马上就给我~没电了。

(不说话了,没有底气了,服输了。


2.吃、喝
(1)炖了一锅菜,大伙使劲~!
(2)没吃饭,喝了一壶水,~了个水饱。

3.与“给”连用,构成“给~”句式,表遭受义。

贬义动词:消费,糟蹋,被……(实质遭=造,是语音上的内部曲折形成的)
(1)一个月工资让他一天就给~了!
(2)这小伙太能~钱了。

4.(物品)被使用,(人)被磨练。

(1)这件大衣真禁~,穿了三年还没坏。

(2)孩子去了趟外地实习,给~完了,人瘦了好几圈。

5.有彻底、完全的、或出乎常理、意料之外的附加义。

消失、跑、到、前往
(1)这小子一转眼就~没影了。

(2)他一早就~城里去了。

(二)关于“造”的意义功能的阐释与分析:
1.古汉语的本义是:制造,制作。

(1)复造候风地动仪。

——《后汉书·张衡传》
(2)王将伐吴,造船于蜀。

——《晋书·吾彦传》
(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梦溪笔谈·雁荡山》
2.在方言中,“造”字的义项众多,除语音的的内部曲折外,或还与音韵通转有关。

音韵学上,
,而成为万能动词。

如:关于“造”的打击、惊吓这个义项,源于古义的发展的含义。

例如:
(1)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礼记》(通“猝”,忽然、仓卒)
(2)景公造然变色。

——《韩非子·难二》(通“骤”,忽然)
(3)手中的事儿还没完,又来~活计了。

(通“作”,手工做)
3.造=遭。

因语言的内部曲折而成。

出现(物品)被使用,(人)被磨练义项,有时还包涵对(物品)过度使用,糟蹋、破坏(物品)的不满的感情色彩。

造(巴):有瞎弄、糟蹋、捉措、使贱的意思。

如:
(1)这房间让你~的,都住不了人了。

(2)有你这么~的吗?多少备用的也不够啊。

(3)挺好的家让你~成这样。

(4)新买的一件衣服几天就让你~成这样。

(5)孩子不听话,就知道~东西。

4.关于“造”的吃、喝这个义项,包涵能吃,能喝的意思,有一定的夸大程度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能体现出一定的感情色彩。

如:
(1)哥几个真能~,一桌子饭菜都吃了。

(表惊讶,出乎意料)
(2)孩儿子~的多,身体长的壮。

(表对孩子能吃的喜悦)
(3)这小子一天什么活儿也没干,饭到挺能~的。

(表对他不干活,多吃饭的不满)
5.造=诌:造模,编造、撒谎
(1)别听他~,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

(2)别瞎~,说实话!
四、关于“整”与“造”
的句法结构与功能分析
(一)从语法上观察动词“整”,它具有如下特征:
1.前面可以受副词来修饰,如:
(1)狠整。

(程度很深地去做某件事)
(2)使劲整。

(程度很深地去做某件事)
2.可以有动词重叠式,如:
(1)你去把作业整整。

(写作业,修改作业)
(2)我们把这台旧机器整整,也许还能用。

(修理)
3.可以有动词后缀“了”、“着”、“过”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曾经发生过,如:
(1)他把饭整了。

(做完饭了)
第2期杨春宇 等: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整”和“造”45
(2)他整着饭呢。

(正在做饭)
(3)他以前整过这台机器。

(修理过)
4.作谓语时,可接表状态、表结果补语,如:
(1)把土地整平了。

(休整、填埋。

表状态)
(2)喝酒把客人整趴下了。

(让他喝醉了,喝倒了。

表结果)
5.除单独运用之外,还可以作为构词语素,但构词能力一般。

在东北方言中,仅有“整事儿”、“整景儿”、“整个楞儿”几个词汇。

(二)从语法上观察动词“造”,它具有如下特征:
1.前面可以受副词来修饰,如:
(1)猛造。

(程度很深地去做某件事,多是贬义)
(2)狠造。

(程度很深地去做某件事,多是贬义)
2.可以有动词后缀“了”、“着”、“过”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曾经发生过,如:
(1)他把钱造了。

(花光钱了)
(2)屋子正被他造着呢。

(正占用着呢)
(3)这台机器这么破,一看就被他狠劲造过。

(过度地使用过)
3.作谓语时,可接表结果、表状态补语,如:
(1)两碗饭就造饱了。

(吃饱了。

表结果)
(2)这缸这么小,两三桶水就造满了。

(倒满了。

表状态)
4.动词“造”在东北方言中只单独运用,通常不作构词语素。

(三)及物非及物的初步探讨
东北方言的动词“整”与“造”,两者兼属不及物动词与及物动词。

两个动词带直接宾语和不带直接宾语的时候意义上会有区别,如:
(1)他整了——他整你。

(2)他造了一阵——他爱造钱。

两者做及物动词的时候,有时候可以省略宾语。

如:
(1)你整不整饭?——整。

(2)你还这么造钱不?——不造了。

两者都有贬义动词的含义,不过用法不同。

“整”宾语倾向于人,“造”的宾语倾向于物。

(1)他就爱整新来的,单位人都不喜欢他。

(2)你们不能这么造机器,至少得让它休息两个小时。

“整”字源于“使…变得”的用法,可表使动;“造”字则溯于“给+遭”句式,而具有表被动的功能。

(四)关于“整”与“造”的泛义
在东北方言中,“整”和“造”都可提炼相当于汉语“作”,“办”,“干”的意思,确实算作名副其实的“万能动词”。

除去之前罗列的各义项之外,“整”和“造”还可以根据语境表达不同代替众多实意动词在句子中表达出相应的含义,进而彰显了各自的“万能性”,并且在大多数语境中,两个词可以互换。

如:
(1)他唱歌好听,让他整两句。

(整:唱)
(2)他太困了,一回来就整/造了一觉。

(整/造:睡)
(3)骑车不小心,差点整/造沟里去。

(整/造:掉)
(4)他不会跳舞,就跟着瞎整/造。

(整/造:跳)
(5)夏天太热了,整/造得我满身都是痱子。

(整/造:热)
(6)他下象棋是高手,谁也整/造不过他。

(整/造:下)
从上面这些例句可以看出,动词“整”与“造”在东北方言中,构成的词汇意义复杂而丰富,并且带有地方性的口语色彩,有时也能体现出说话人的夸张意味与感情色彩。

一般动词的词义具有精确性,词义单一。

而东北方言的万能动词“整”与“造”则体现出了词义的概括性与丰富性,在用法上也显得灵活而随意。

(五)“整”与“造”的义项对比表(表1)
五、余 论
综上,我们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东北方言“整”与“造”的义项,并尝试从汉语史的角度对两个动词在东北方言中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从语法及语境角度阐释了两个动词的语用功能,并把这两个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进行了多方面描绘与比较。

在东北方言中,东北人的性格也表现在其方言词汇之中,“整”与“造”在现实运用着,让人能感受到说话者的直爽与干脆,在含有贬义的语境中,又能透露出一些戏谑与幽默。

以此可见,方言与地域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的各地方言中,都存在着类似的“泛义动词”,如“弄”、“耍”,等等,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方言体系中,都扮演着类似于东北方言中“整”和“造”的角色,那么它们是如何在各自方言的发展变化中获得“泛义动词”的地位,如果把各地的“泛义动词”加以横向对比,是否能在意义、用法及句法结构功能方面,得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呢?
更进一步说,我们认为这两个动词与英语中的do、日语中的する、やる等,及与北方一些阿尔
46大连大学学报第34卷
表1
泰语言中的万能动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或可进行类型学意义上的比较研究,它们是否正因为即可做及物动词又可作非及物动词泛化后,才获得了“万能动词”的意义与功能,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关注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侯海霞.辽宁方言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付楠楠.东北方言词语使用和语言态度的代际及地区差异
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3]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4]高杨.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借词[D].广西师范学院,2010.
[5]潘登.东北官话体词性词语的构成特点研究[D].黑龙江大
学,2010.
[6]王晓领.辽西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
[7]刘倩.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5.
[8]赵丽娟.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
大学,2004.
[9]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10]张明辉,王虎.辽宁铁岭方言语法二题[J].广州广播电视大
学学报,2009(4).
[11]于欢.对东北方言“整”的语义、语法、语用分析[J].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12]关立新.说东北方言动词“造”[J].景德镇高专学
报,2003(3).
On Two Universal Verbs of“Zheng”and“Zao”in Dialect of
Northeast China
YANG Chun-yu,TONG X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Abstract:In the dialect of Northeast China,verbs of“Zheng”and“Zao”are frequently used as omnipo-tent;they are two”universal verbs”in the Northeast dialect.This paper aims to describe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se two verbs in the Northeast dialect,and to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highlighting the gramm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m,so as to provide a case reference for comparison of universal verb categories.
Key words:Dialect of Northeast China;Dialect grammar;Universal verbs;“Zheng”;“Z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