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六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
神经毒素 (neurotoxin):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细胞毒素 (cytotoxin):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肠毒素 (entertoxin):引起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 紊乱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外毒素蛋白质成分
分子结构:A-B模式
A:活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内毒素生物学作用:
病原菌从一个宿主到另一宿主体内并引起感 染的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 or communicatio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 致病,只有在某特定些情况下才可引起致病, 这类细菌称为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导致宿主某部位寄居 细菌的种群发生改变或各种群的数量比例发生 大幅度变化而导致的疾病。
§2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对宿主 感染致病的能力。
侵袭力
毒力
毒素
细
菌
侵入门户
的
致
病
性
侵入数量
一、毒力 (virulence)
毒 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量)。
上皮细胞 侵袭性酶
(四)侵袭素(invasin) 细菌的这一侵袭能力受侵袭基因(invasive gene,
inv)所控制。inv基因编码产生侵袭素(invasin)。 具有侵袭素的细菌: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空肠弯曲菌等。 (五)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
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 胞外多糖或蛋白质)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材料表面 后形成的膜状结构。
痢疾杆菌:消化道感染-肠道-粘液脓血便
结核杆菌: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肺结核、肠结核、皮肤结核
§4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
➢ 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来源于宿主体
外的细菌所引起感染。
传染源:病人 、带菌者 、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节肢动物 媒介、STD、多途径感染(结核)
正常菌群的延伸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与它们存在的环境(即宿主)之间 存在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状态。这种状态始终 处于动态过程之中。只要这种动态过程不会引起 疾病,就被称为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当宿主(免疫、营养及代谢等)、正常微生物群 (种类、数量、位置等)或外界环境(理化和生物) 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就会导致微生态 失调(microdysbiosis),最常见的是菌群失调 (dysbacteriosis)。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它是从细胞水平 或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 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二、机会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1、概念: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 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可引起致病。
➢2、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在应用抗生素治
感染三要素
感染
细菌的
宿主免疫性
致病性 抗感染免疫 (系统应答)
环境 (社会、自然)
§1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等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 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 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
半数致死量 (LD50) 半数感染量 (ID50)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 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 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侵袭力(invasiveness)
➢ 概念:致病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并在 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物质基础: (1)荚 膜:保护、抗吞噬和抗杀菌物质的作用; (2)粘附素:粘附于粘膜细胞,避免被清除(菌毛); (3)侵袭性物质:一般不损伤机体组织细胞,协助 致病菌定植、繁殖与扩散(侵袭性酶)。
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2.毒素(toxin)
➢ 概念:细菌合成的对机体组织细胞有损害的 毒性物质。
➢种类: (1)内毒素:G-菌的细胞壁成分,当细菌裂解或 endotoxin 菌体破坏后释放的毒性脂多糖物质。 (2)外毒素:G+菌和部分G-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 exotoxin 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 / 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口腔
表皮葡萄球菌、甲 / 丙型链球
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
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
体、放线菌、白念珠菌等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
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
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
主要内容
➢概述 ➢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 ➢细菌的致病性 ➢感染的种类和类型
细菌的感染(infection):是指细菌侵入宿主体 内生长繁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 病理变化过程。
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称为病原菌(pathogen) 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
(A)热源性(pyrogenecity)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源自文库)内毒素血症
(endotoxemia)和休克
(D) DIC
二、细菌入侵的数量
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
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 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
三、细菌入侵的途径
各种细菌侵入机体,须有合适的途径
破伤风杆菌:伤口-深而窄、污染严重-感染 消化道-不致病
➢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体内正常菌
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传染源来自自身的感染。
二、感染的类型
1. 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 少、毒力较弱,病原菌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较轻, 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