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简介(2020052113084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博简介

?来源:发布日期:2013-10-26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70000余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建制沿革

1933年,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国民政府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蔡元培先生亲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济、杭立武等先后接管筹备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初属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后隶属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1954年起,改属江苏省文化局领导;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仍名南京博物院。建院至今,历任院长为徐平羽、曾昭燏、姚迁、梁白泉、徐湖平、龚良。

二、馆舍建筑

筹备处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1936年动工,由当时着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建,至50年代初仅建成人文馆。大殿古朴庄严、雄浑伟岸,成为南京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在大殿西侧新建的艺术馆则延续了原有建筑形式。

2009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2013年完工。总建筑面积8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此次改扩建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一院六馆”格局。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后关系、檐口高度、材质颜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形成视觉平衡。整体风貌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二者协调融合、交相辉映。

三、主要藏品

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江苏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

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青铜、玉石、陶

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

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其中,新石器时代“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烙铜壶”、“郢爰”,西汉“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错银铜

牛灯”、“鎏金镶嵌神兽铜砚盒”,西晋“青瓷神兽尊”,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

画,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为国宝级文物。此外,“扬州八怪”、“吴门画派”、

“金陵画派”、傅抱石、陈之佛等大家的书画藏品成组成系,别具特色。

四、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

南京博物院为副厅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设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办公

室(下设财务管理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人事组织部、典藏部、社会服务部、文物征集部、

《东南文化》编辑部、图书信息部、文化创意部、安全保卫部、物业后勤部等部门,另附设国

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江苏管理处、江苏省文物总店。

截至2013年底,全院有在编人员221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3人(研究生29人、本科55人),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有81人(正高23人、副高30人)。另有300余名合同用工。

五、基本陈列及专题展览

南京博物院始终履行“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的立院宗旨,早在抗战时暂迁四川李庄期间就举办了“史前石器展览”等展览,1948年还与故宫博物院举办联合展览,观众达10万余人次。

新中国成立后的10余年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从猿到人”“中国历代陶瓷展”“社会

发展史”“伟大的祖国古代艺术展览”“史前彩陶展览”“南唐二陵出土文物展览”“南京博

物院的十年”等专题展览。1960年起以“江苏历史陈列”为基本陈列,近3000件的考古学、民族学文物和历史文献系统展示了江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标志着陈列展览由临时展览转型为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相结合的新模式。1989年该展更新为“长江下游五千年文

明展”,将通史陈列改为专题陈列。

1999年兴建的艺术馆陈列面积7000平方米,设立了珍宝、玉器、青铜、明清瓷器、书画、陶艺、漆艺、织绣等11个专题陈列馆,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现如今“一院六馆”各有侧重:历史馆常设“江苏古代文明展”,全方位呈现江苏地区古

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艺术馆按照艺术品的质地分类展陈馆藏珍品;特展馆重点打造一流水平的精品展览,包括引进的外展和以院藏珍品为主的主题展览;非遗馆通过动态方式展示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技艺;民国馆重点展示南京地区民国社会生活风情;数字馆以网络科技和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带给观众全新的古代文明体验。

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南京博物院每年还举办数十个临时展览,包括院藏文物专题展、

其他省市的文物精品展、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展以及国外有影响的文物及艺术品展等。

六、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1、早期民族民俗学研究

20世纪30年代,一大批着名文化学者云集南京博物院,先后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历史

遗迹、民族服饰、手工业、语言和文字、动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征集了大量文物,陆续出版了

《远东石器浅说》、《麽些标音文字字典》、《麽些象形文字字典》、《中华民间工艺图说》

等学术专着,为中国民族民俗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

2、考古调查与发掘

抗战期间,南京博物院专家或主持或参与发掘了四川彭山崖墓、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龙山文化城址、甘肃宁定阳洼湾齐家墓地,考察了云南苍洱地区文化环境。

上世纪5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作为华东文物工作队的主要组成,曾在江苏、福建、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主持或参与发掘了一批文化遗址和墓葬,曾昭燏、尹焕章、赵青芳等主持发掘

的南唐二陵、青莲岗遗址等大批墓葬颇具影响。

1954年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以江苏境内为主。主持的昆山赵陵山遗址(1991)、高邮龙虬庄遗址(1993)、扬州唐城遗址(1993)、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墓(1995)、扬州宋大城遗址(1995)、金坛三星村遗址(1998)、江阴高城墩遗址(1999)、连云港藤花落遗址(2000)、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2004)、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2005)、张家港东山村遗址(2009)、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2011)、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2012)等被评为“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