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期末复习

《城市规划》期末复习
《城市规划》期末复习

《城市规划》复习葵花宝典

欲练此功,必先自攻

若不自攻,必不成功

1、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自然的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

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2、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居民从事职业;居民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3、各国对现代城镇的定义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4、镇至少有2000以上的非农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聚居。

5、设市标准进行了大的调整:

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虽不足此标准,但确有必要的地方,也可设市。

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或者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

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市国民生产总值10亿元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虽不足以上标准,但确有必要的地方,也可设市。

6、城市的发展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7、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8、城镇化:指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9、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

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

10、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

礼制——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规划布局呈现出等级分明、中轴对称的特征。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10+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思想;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全球城、全球化理论到全球城镇区域;从环境保护到永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11、田园城市理论:要点(1)限制城市规模(2)实现城市功能分区:同心(3)城市按照

规划单元建设

评价(1)将城市作为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2)“田园城市”方案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3)一定局限性

12、卫星城镇理论:在大城市的郊区或者以外的附近地区为了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压力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要点:“卧城”—半独立城镇——独立卫星城镇

13、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14、规划技术系统:包括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空间战略规划和建设控制规划

15、城乡规划运作系统是指规划实施操作机制的总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领域的主干法。

17、我国城乡规划行政体系主管部门构成: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18、城乡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1)行政决策权(2)行政决定权(3)行政执行权

19、法定规划体系二元划分:战略性规划和实施性城乡规划

20、我国城乡规划运作体制的核心是程序合法、依据合法。

21、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2 实施城乡规划的依据:(1)法律规范依据(2)城乡规划依据(3)技术规范依据

4)政策依据。

2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核心)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4、城市的经济特征: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密度密集区;城市以农业剩余为前提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城市是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市场交易中心

25、城市维系和增长的动力:集聚经济(分类: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内)地方化经济(产业内)城镇化经济(产业间))

26、城市和经济关系: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27、常住人口:户籍常住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28、城市社会发展规律: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

29、城市人口统计方法:静态统计: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

动态统计: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30、城市人口结构分析:(1)年龄结构:(2)职业结构(3)家庭结构:(4)空间结构

31、城市人口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适用于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城市,对于新建或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的城镇则不适用

(2)时间序列法:适用于城市人口有长时间的统计,人口数据起伏不大,未来发展趋势不会有较大变化的城市

(3)增长曲线法:适用于较为成熟的城市,不适用于新建城市或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城市(4)劳动平衡法:(5)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工矿城镇。

32、城市规划模型的类型:宏观模型—社会经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微观模型—描述城市各项活动的主体行为;基于GIS模型—GIS与城乡监测、交互与沟通

33、、城市规划预测方法:因果推断法;趋势外推法(线形、曲线、对数趋势外推法等)

情景分析法(又称前景描述法或脚本法);交叉影响分析

34、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35、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

36、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于这一层面)和建设控制引导(详细规划)两个层面。

37、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38、城乡规划必须坚持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

1)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3)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4)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5)省、自治区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人民政府所在地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6)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它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7)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人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8)镇人民政府——P179.

39、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40、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权力表征、经济表征、法律表征)

41、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42、城市用地的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43、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需特殊设防,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44、自然环境条件分析:1、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与湿度)4、地形条件(山地、丘陵、平原)

45、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居住区的危害,一般工业区应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

46、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叫热岛效应。

47、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生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48、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可能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

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49、城市用地的构成:1、功能构成2、比例构成

50、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

51、城市发展战略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

52、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53、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

54、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55、城市人口的构成: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等构成情况。

56、城市功能的特征:第一、整体性:第二、结构性第三、层次性第四、开放性

57、城市空间结构模型:①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型②扇形理论③多中心理论

58、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

1、集中发展中小城市应鼓励集中发展。

1)网络状优点:方便布置各类建筑,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展,有利于汽车交通发展缺点:布局容易单调,不易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城区

2)环形放射状优点: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及凑发展趋势,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城市中心可能过于拥挤和过度聚集,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布置

2、分散式布局

1)组团状

优点: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较长,市政建设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比较大。

2)带状(线状)

优点:空间组织有一定的优势;

缺点:规模有一定限制,不宜

3)星状(指状)

4)环状优点: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缺点:城市用地向环状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5)卫星状

优点: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而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

缺点: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现有基础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否则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6)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优点:有利于充分开发资源、减少运输成本和建设费用。

缺点:若过于分散会产生很多问题。

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

居民的环境需求

——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交往的需求——消闲的需求——美的需求

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

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

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

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

住区的功能

居住功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社会互动功能\对多样性的包容

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整体性、经济性:节地、节能、节材、节省维护费用、科学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生态性:改善居住区功能,提高居住区质量,同时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地方性与时代性: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与历史文脉等因素、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

日照标准: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日照时间的最低日照质量作为该地区的标准,每一户住宅的日照不得低于该标准。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住宅为保证后排在规定的时日能够获得所需的日照量(日照标准)而保持的一定间距,这个间距称为日照间距。

日照量=日照时间+日照质量。

住区设计的使用要求

A 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B 满足居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C 合理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等

住区绿地指标

新区不应低于30% 、旧城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规划的经济技术分析一般包括用地分析、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造价估算等几个方面。

15章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交通特点:四种形式

轨道交通、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汽车交通、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步行交通、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公汽交通、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等、道路的功能、主要道路(干道和交通性道):解决城市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辅助道路(生活性道):解决城市中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逐渐减弱。

5.城市对外交通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航空交通

2.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3.《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4.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是20 年

5.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分为3类用地

6.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居住建筑用地

7.属于交通性道路特点的为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

8.城市规划的母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简述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

(1)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不须或只须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

(2)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或只有采取重大工程措施才能修建,因而在经济上不合理

3.简述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

(4)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5)增加城市经济效益;(6)有利于城市防灾。

四、论述题

1、你认为我们当前许多大城市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存在问题?

答:(1)大拆大建,城市资源浪费。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不考虑投入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 (2)城市的文脉被切断。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3)各类保护建

筑遭到破坏。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恣意蚕食、侵占、破坏和拆毁,情况相当严重,且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4)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

3.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行列式特点: ==日照好,有利通风 , 有规律,也富于变化 ,工程简单,便于施工,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 ,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 ,丰富空间的措施,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单元错落拼接——产生体型变化,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

周边式特点: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安静、安全 ,寒冷地区有利挡风,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不能适应地形变化,不利于抗震

混合式: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

人工智能引论复习题

人工智能:是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模仿和实现人类的智能. 符号主义(主流学派):认为人的认知基元是符号,认知过程即符号操作过程;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因此,能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认为知识是信息的一种形式,是构成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知识运用. 连结主义:认为思维基元是神经元,而不是符号处理过程;认为人脑不同于电脑,并提出连结主义的大脑工作模式,用于取代符号操作的电脑工作模式 行为主义:认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所以被称为行为主义),提出智能行为的“感知—动作”模式;认为智能不需要知识、不需要表示、不需要推理;人工智能可以象人类智能一样逐步进化(所以称为进化主义);智能行为只能在现实世界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 确定性推理是建立在确定性知识和证据的基础上的推理.从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确定性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但却又是合理或基本合理的结论.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对事物的现象、本质、状态、关系、联系和运动等的认识. 知识表示方式(把知识用计算机可接受的符号并以某种形式描述出来)一阶谓词逻辑、产生式表示、状态空间图表示、与或图表示、语义网络、框架结构表示,还有问题归纳法、面向对象法等. 机器学习是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 机器学习的基本系统结构:环境向系统的学习部分提供某些信息,学习部分利用这些信息修改知识库,以增进系统执行部分完成任务的效能,执行部分根据知识库完成任务,同时把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习部分.在具体的应用中,环境,知识库和执行部分决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学习部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全由上述3部分确定.下面我们分别叙述这3部分对设计学习系统的影响.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令P(x):x是人,Q(x):x是要死的:(x)(P(x)→Q(x))∧P(苏格拉底)→Q(苏格拉底) 证明(1) ( x)(P(x)→Q(x)) 前提 (2) P(苏格拉底)→Q(苏格拉底) 全称量词消去 (3) P(苏格拉底) 前提 (4) Q(苏格拉底) (2)(3) 分离 每个学术会议的成员是专家,有些成员是年轻人,所有有的成员是年轻专家. 令P(x):x是专家,Q(x):x是年轻人,R(x)表x是学术会议成员: (X)(R(x)→P(X));(?X) (R(x)∧Q(X));(?X)(Q(X)∧P(X)) 证明(1)(?X) (R(x)∧Q(X)) P (2) R(a)∧Q(a)ES(1) (3)R(a)T(1)I (4) (X)(R(x)∧P(X))P (5)R(a)→P(a)US(4) (6) P(a) T(3) (5)I (7)Q(a) T(2)I (8)Q(a)∧P(a) T(6) (7)I (9)(?X) (Q(x)∧P(X)) EG(8) 任何鸵鸟都不会飞,多有雌鸵鸟都是鸵鸟,所以,所有雌鸵鸟都不会飞. 设P(x):x是鸵鸟;Q(x):x会飞;R(x):x是雌鸟. ?x(P(x)→?Q(x)),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B

人工智能试卷(B)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15小题,共15分) 1、97年5月,著名的“人机大战”,最终计算机以3.5比2.5的总比分将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击败,这台计算机被称为(A) A)深蓝B)IBM C)深思D)蓝天 2、下列不在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包含的4个要素中D A)事实B)规则C)控制和元知识D)关系 3、谓词逻辑下,子句, C1=L∨C1‘, C2= ? L∨C2‘, 若σ是互补文字的(最一般)合一置换,则其归结式C=(A ) A) C1’σ∨C2’σB)C1’∨C2’C)C1’σ∧C2’σD)C1’∧C2’ 4、或图通常称为D A)框架网络B)语义图C)博亦图D)状态图 5、不属于人工智能的学派是B A)符号主义B)机会主义C)行为主义D)连接主义。 6、人工智能的含义最早由一位科学家于1950年提出,并且同时提出一个机器智能的测试模型,请问这个科学家是C A)明斯基B).扎德C)图林D)冯.诺依曼 7、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研究分支学科叫(B )。 A)专家系统B)机器学习C)神经网络D)模式识别 8、下列哪部分不是专家系统的组成部分(A) A.)用户B)综合数据库C)推理机D)知识库 9、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D ) A)正向推理B)逆向推理C)双向推理D)简单推理 10、C(B|A) 表示在规则A->B中,证据A为真的作用下结论B为真的B A)可信度B)信度C)信任增长度D)概率 11、AI的英文缩写是B A)Automatic Intelligence B)Artifical Intelligence C)Automatice Information D)Artifical Information 12、反演归结(消解)证明定理时,若当前归结式是(C)时,则定理得证。 A)永真式B)包孕式(subsumed)C)空子句 13、在公式中?y?xp(x,y)),存在量词是在全称量词的辖域内,我们允许所存在的x可能依赖于y值。令这种依赖关系明显地由函数所定义,它把每个y值映射到存在的那个x。这种函数叫做(B ) A. 依赖函数 B. Skolem函数 C. 决定函数 D. 多元函数 14、子句~P∨Q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B ) A. P B. Q C. ~P D.P∨Q

《小城镇建设》投稿须知2016

《小城镇建设》投稿须知 《小城镇建设》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探讨小城镇及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热点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设置有“小城镇建设纪实”、“特色小镇”、“城镇规划”、“城镇化研究”、“新农村建设”、“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小城镇旅游”等十余个优秀栏目,始终致力于追踪报道行业最前沿信息。 1著作权 来稿不得一稿多投。本刊对稿件有权删改。论文发表后,作者同意将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翻译权转让给《小城镇建设》,本刊所附稿酬包含上述费用。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络数据库。作者如不同意将自己的文章编入网络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否则视为同意。 2 投稿方式 本刊采用杂志电子信箱和网站投稿系统两种方式接受投稿。电子邮箱:bj_xczjs@https://www.360docs.net/doc/d4592356.html,,xczjs@https://www.360docs.net/doc/d4592356.html,,网站投稿系统正在建设中,正式启动将发布通知。稿件采用word格式,文件名格式为“作者姓名+文章题目”,图片要求见13。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 1-2007),作者信息须填写如下表1,且在来稿开头另页注明。 表1 《小城镇建设》投稿信息表 3 篇幅与格式论著、综述等文稿,包括图、表在内,字符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字数以5000~7000字为宜。论著一般应包括:题目、署名、作者单位(具体到单位的一级部门)、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产生论文的研究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正文、图表、注释、参考文献、投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通讯作者通讯方式,以及英文版的题目、署名、摘要和关键词。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二 答案 (上海交大)

一、选择题答案1、A2、A 二、填空题答案 1、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使用的条件是(1)事实表达式是任意形式(2)规则形式为L→W或L1∨L2→W,其中L为单文字,W为任意形(3)目标公式为文字析取形 2、基于规则的逆向演绎系统使用的条件是(1)事实表达式是文字合取形(2)规则形式为W→L 或W→L1∧L2 ,其中L为单文字,W为任意形(3)目标公式为任意形式 3、归结法中,可以通过修改证明树的方法得到问题的解答。 三、问答题答案 第1题答:

得解图:

第2题 第3题 答:综合数据库: (m1, m5, m9, b) 设从河的左岸到右岸,其中m1, m5,m9分别表示过河时间需要1分钟,5分钟和9分钟的人,在河左岸的人数。b=1表示船在左岸,b=0表示船在右岸。规则集: 初始状态:(2, 1, 1, 1) 结束状态:(0, 0, 0, 0) h函数:h(n) = m - b,其中m为在左岸的人数,b为船是否在左岸。 对于任意两个节点ni和nj,其中nj是ni的子节点。 当ni中b=1时,则nj中b=0,因此:max(h(ni)-h(j))=(m-1)-(m-1)=0, 而C(ni, nj)最小为1, 因此h(ni)-h(nj)

因此该h函数满足单调性条件。所以h满足A*条件。 第4题 答:对事实和规则进行skolem化: (1)(s) ~P(a) (2)(s)(P(g(s))) P(g(s)) (3)(x)(s)(y)((P(s)∧Q(b,x,s))→H(y) (P(s)∧Q(b,c,s))→H(f(s)) (4)(x)(s)(Q(b,x,s)→Q(b,x,g(s))) Q(b,x,s)→Q(b,x,g(s)) (5)(x)(s)(y)(~P(s)→Q(b,x,y)) ~P(s)→Q(b,x,h(x, s)) 经变量换名后,有事实和规则如下: ~P(a) P(g(s1)) r1: (P(s2)∧Q(b,c,s2))→H(f(s2)) r2: Q(b,x3,s3)→Q(b,x3,g(s3)) r3: ~P(s4)→Q(b,x4,h(x4, s4)) 用对偶形式对目标skolem 化: (x)H(x) H(x) 演绎图如下图(这里只给出了一个一致解图)。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一答案 (上海交大)

一、选择题答案1、b 2、A 3、A 二、填空题答案 1、在修正的A算法中,fm的含义是到当前为止,扩展的节点中,f的最大值 2、对任意节点n,设m是n的子节点,当h满足条件h(n)-h(m) ≤ C(n, m), h(t) = 0时,称h是单调的。 三、问答题答案 第1题 答:当问题有解时,A*算法总是找到问题的最优解结束。如果h函数定义的不合理,则当扩展一个节点时,不一定就找到了从初始节点到该节点的最优路径,对于这样的节点,就有可能被多次扩展。特别是如果这样的节点处于问题的最优解路径上时,则一定会被多次扩展。解决的方法一是对h函数的定义给出限制,使得h满足单调性。对于满足单调性条件的h,则一定不会出现重复扩展节点问题。二是对A*算法加以改进,使用修正的A*算法进行搜索,则可以减少重复扩展节点问题。 第2题 答:回溯搜索策略与深度有限搜索策略最大的不同是深度有限搜索策略属于图搜索,而回溯搜索则不是图搜索。在回溯搜索中,只保留了从初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的搜索路径。而深度优先搜索,则保留了所有的已经搜索过的路径。 第3题 答:化子句集如下:

归结树如下: 修改证明树:

得到问题的解答:R(h(f(g(c, a)))) 第4题 第5题 答:搜索图如图所示,其中括号内标出的是节点的f值,圆圈内的数字是扩展的次序。F(16) 得到的解路径为:S-B-F-J-T 第6题 答:如下的知识可以帮助求解该问题: (1)序列中,偶数在偶数位置,奇数在奇数位置; (2)第五个数为5。 综合数据库:

用一个1到9的序列表示:N = {x},其中x为1到9的数字之一。规则集: r1: IF len(N)=4 THEN {x}∪{5} r2: IF len(N)为偶数and n=In(1, 3, 7, 9) THEN {x}∪{n} r3: IF len(N)为奇数and n=In(2, 4, 6, 8) THEN {x}∪{n} 其中len(N)为求序列的长度,In(a, b, c, d)为取a、b、c、d之一。初始状态:{} 结束条件:得到的序列N前i个数组成的整数能被i整除。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工程建设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茂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作了系统 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探讨,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城市规划应该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的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城市规划核心价值基本准则发展趋势 一、概述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提升, 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1978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20几年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了20312个,城市的数量由190个增加到了663个,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 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正面临着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 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 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 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 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 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

城市规划中人与城市的关系

目录 摘要 (1) 一、城市与人的关系 (1) 1.1城市与人的关系的概述 (1) 1.2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1) 二、城市如何服务于人 (2) 2.1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 (2) 2.2绿化方面 (2) 2.3公共交通方面 (2) 三、城市的建设问题 (3) 3.1城市建设的依据 (3) 3.2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 (3) 参考文献 (4)

城市规划中人与城市的关系 摘要:人类既是城市的建设者,又是城市的居住者、使用者。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中,人的行为与人的需求都尤为重要。从各个国家与城市的发展历史与经验来看,城市的扩张与膨胀史就是人的欲望的扩张与膨胀史。 人是城市的主体,人来进行城市的建设,也来利用和感受城市,也就是说人在建设一个符合自己需求与愿望的城市。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人在为满足自己需求与愿望而奋斗的一种过程。城市利用的过程,就是人享受自己建设成果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人类关系建设问题 Abstract:Human is not only the builders of the city, the city is the occupants and user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people's behavior and human need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rom the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country and city, the expansion and expansion history of the city is the expansion and expansion of human desire. People are the main city, people come to the city's construction, but also to use and feel the city, that is, peop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ty in line with their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city.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people struggle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and desires. The process of city, is the process of people enjoy the fruits of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CityHuman beingsRelationshipConstruction problem 一、城市与人的关系 1.1城市与人的关系的概述 人类既是城市的建设者,又是城市的居住者、使用者。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中,人的行为与人的需求都尤为重要。从各个国家与城市的发展历史与经验来看,城市的扩张与膨胀史就是人的欲望的扩张与膨胀史。 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产生了越来越相互协调的趋势。如果说,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命题,主要是要研究和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那么,“人与城市的和谐”命题,则要集中研究和解决城市中人与资源、环境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前者侧重于从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角度,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后者不仅涉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创造的各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资源,涉及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环境;其关注点,不仅包括城市人们的经济活动与城市自然界的和谐,而且包括城市内部人们各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与城市各类自然的和人类创造的资源、环境的和谐。 1.2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人与城市的和谐。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其主观意识

2019公需科目计算智能+人工智能导论答案

D、人造机器人 答案:C PEAS分别是指哪些组件? A、性能/环境/执行器/传感器 B、传感器/性能/环境/执行器 C、环境/执行器/传感器/性能 D、传感器/环境/执行器/性能 答案:A 智能体程序分别有哪些类型?() A、感知智能体/决策智能体/学习智能体/规划智能体 B、简单反射型智能体/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基于效用的智能体 C、机器人/软件/硬件/算法 D、类人智能体/类动物智能体 答案:B 智能体使用什么组件来获得环境信息?() A、执行器 B、CPU C、传感器 D、条件--行动规律 答案:C 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的核心组件比简单反射型智能体多了什么?() A、执行器 B、传感器 C、CPU D、世界模型 答案:D 基于目标的智能体比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多了什么组件?() A、CPU B、世界模型 C、目标 D、环境 答案:C 可以把效用想象成什么?() A、效果 B、能源 C、金钱 D、智能体 答案:C 基于效用的智能体比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多了什么核心组件?() A、世界模型 B、CPU C、效用评估 D、金钱

答案:C 哪个例子是强链接?() A、收音机听到的一个人 B、微博上的陌生朋友 C、亲人 D、同事 答案:CD 一个图表示为G = (V, E),其中V是指?() A、一个点 B、一条边 C、边集合 D、点集合 答案:D 局部信息相似性链路预测的优势是什么?() A、精准 B、速度快 C、符合实际场景 D、包含节点属性 答案:B 下面哪个是全局信息预测算法?() A、Common neighBors (CN) B、JACCArD (JC) C、ADAmiC-ADAr (AA) D、PAgeRAnk 答案:D 谷歌搜索引擎的算法基本框架是?() A、Common neighBors (CN) B、JACCArD (JC) C、ADAmiC-ADAr (AA) D、PAgeRAnk 答案:D PAgeRAnk中,参数Oj是指() A、所有网页的数量 B、从网页引出去的链接的数量 C、指向网页的链接的数量 D、可调参数 答案:B 一个好的学习训练模型应该是?() A、在训练时最小化错误率(提高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 B、模型应该简单(防止过拟合) C、将模型函数正则化 D、可以利用已知的数据特性,例如稀疏、低秩等 答案:ABCD 正则化是为了什么?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

一、填空: 1.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有(1)、(2)和行为模拟。 2.任意列举人工智能的四个应用性领域(3)、(4)、(5)、(6)。 3.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包括(7)、(8)、(9)归纳技术、联想技术。 4.谓词逻辑是一种表达能力很强的形式语言,其真值的特点和命题逻辑的区别是 (10)。 5.谓词逻辑中,重言式(tautlogy)的值是(11)。 6.设P是谓词公式,对于P的任何论域,存在P为真的情况,则称P为(12)。 7.在著名的医疗专家系统MYCIN中规定,若证据A的可信度CF(A)=0,则意味 着13 ,CF(A)=-1,则意味着(14),CF(A)=1,则意味着(15)。 8.谓词公式G是不可满足的,当且仅当对所有的解释(16)。 9.谓词公式与其子句集的关系是(17)。 10.利用归结原理证明定理时,若得到的归结式为(18),则结论成立。 11.若C1=┐P∨Q,C2=P∨┐Q,则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19)。 12.若C1=P(x) ∨Q(x),C2=┐P(a) ∨R(y),则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20)。 13.有谓词公式G,置换δ,则G·ε= (21),δ·ε= (22)。 14.有子句集S={P(x),P(y)},其MGU= (23)。 15.在归结原理中,几种常见的归结策略并且具有完备性的是(24),(25),(26)。 16.状态图启发式搜索算法的特点是(27)。 17.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中,OPEN表的数据结构实际是一个(28),深度优先搜索算 法中,OPEN表的数据结构实际是一个(29)。 18.产生式系统有三部分组成(30),(31)和推理机。其中推理可分为(32)和 (33)。 19.专家系统的结构包含人机界面、(34),(35),(36),(37)和解 释模块。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2.do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 页面功能[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编辑:zjx ] 浏览2825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一、总则 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二、术语、代号 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现状

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现状之我见 指导老师:牟凤云 专业:资环 姓名:蓝忠志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众多城市的大力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管理也显得越发重要,但是在这其中传统的城市规划原理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粗浅地探讨了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现状所出现的体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就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对策建议

目录 前言 (4) 2.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4) 3.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5) 4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6) 4.1我国城市规模规划的现状 (6) 4.1我国的城市规划方法现状 (6) 5.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7) 5.1管理体制的不顺、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 (7) 5.2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7) 5.3公众参与度及法律保障不足 (7) 5.4从业人员的问题 (8) 5.5运行机制为单一的单向模式 (8) 6.对城市管理的对策的一些建议 (9) 6.1 健全规划的管理体制 (9) 6.2加强监督机制 (9) 6.3设立公民参与制度以及完善法律制度 (9) 6.4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10) 6.5完善机制,推动审批改革 (10) 7.结语 (11) 8.参考文献 (11)

前言 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城市规划工作的改革以及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问题渐已成为了一个焦点和热点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对全国城市规划工作的整体发展状况和态势、当下的问题和成因、政策的走向和趋势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很显然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要改变城市规划管理的被动状况,科学有效地编制城市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真正确立城乡空间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有地位,我们就需要不断对目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改革。 2.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主要是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征求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规划成果的质量把关、申报和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主要是对城市规划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城市规划管理就是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已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行政审查,批准、核发“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否符合已批准的规划,以及城市内的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行政管理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规划部门通过规划行政权履行规划管理职能,以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拥有依法干预城市开发的权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是对城市建设活动施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选择题知识点 1.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中常用词的英文及其英文缩写。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 2.什么是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有和生物一样的各种本能,比如生存和安全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一种新的文明。 3.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能进则进。从一条路往前走,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回来,换一条路再试。 4.面向对象、产生式系统、搜索树的定义?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是软件开发方法,一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对象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来讲的,面向对象方法,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组织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系统建模,更贴近事物的自然运行模式。 把一组产生式放在一起,让它们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一个产生式生成的结论可以供另一个产生式作为前提使用,以这种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的系统就叫作产生式系统。 对于需要分析方法,诸如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穷尽的方法)以及启发式搜索(例如最佳优先搜索和A*算法),这样的问题使用搜索树表示最合适。 5.机器学习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机器学习是一门研究及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识别现有知识的学问。6.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提出的背景是怎样的?

人工智能导论在线作业

人工智能导论在线作业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答:决策树是一种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是一个预测模型。 基本方法: 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步骤: a.绘制决策树图。从左到右的顺序画决策树,此过程本身就是对决策问题的再分析过程。 b.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并将结果写在相应方案节点上方。期望值的计算是从右到左沿着决策树的反方向进行计算的。 c.对比各方案的期望值的大小,进行剪枝优选。在舍去备选方案枝上,用“=”记号隔断。 2、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列举至少六种知识表示方法 答: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许多知识表示方法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使用较多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表示法、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法等。本文将介绍这些知识表示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一些分析和比较。 (1)词逻辑表示法。谓词逻辑表示法是指各种基于(ormalogic)知识表示方式,用逻辑公式描述对象、性质、状况和关系,例如“在轨道上”可以描述成:(npaceshiporbit)它是领域中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知识表示方法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把数学中的逻辑论证符号化,能够采用数学演绎的方式,证明一个新语句是从哪些已知正确的语句推导出来的,那么也就能够断定这个新语句也是正确的。 在这种方法中,识库可以看成一组逻辑公式的集合,识库的修改是增加或删除逻辑公式。使用逻辑法表示知识,将以描述的知识通过引入谓词、函数来加以形式描述,得有关的逻辑公式,而以机器内部代码表示。在逻辑法表示下可采用归结法或其它方法进行准确的推理。

《城市规划学刊》投稿须知

《城市规划学刊》投稿须知 《城市规划学刊》(原《城市规划汇刊》)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领域创刊最早的专业期刊之一,以学术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为办刊特点,关注规划学科和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 投稿要求 根据学术论文的要求,投稿需要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并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应有所发现创造和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和抄袭。 投稿范围包括:城市规划理论和概念、规划政策和实践、城市规划技术与方法、城市空间发展问题与规划、规划师的社会作用,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来稿务求原创性,稿件未投它刊,未在其它任何期刊(包括内部出版物)刊登或研讨会上发表过(特约除外)。 本刊接受.doc文件格式和可编写的.pdf文件格式文稿,投稿时请投邮箱:csghxkqk@https://www.360docs.net/doc/d4592356.html,稿件,或将稿件和电子文件一同寄(送)到本刊编辑部,也可以用电子邮件把文稿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本刊的电子邮箱。文中插图另附.tif格式的图形文件,分辨率在300dpi以上。 体例与规范 投稿的编写格式一般包括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必要时还有附录部分。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和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和注释、参考文献。 1 题名、作者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洁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附简介信息,包括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电子邮件地址等。如系基金资助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的论文,请在稿件首页页脚位置注明基金名称、项目全称和编号。 2 提要与关键词 提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有结论。一般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提要一般300字左右。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8个。投稿同时需要提供英文题名、英文提要和关键词。 3 标题、图、表的序号 文章序号以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1,1.1,1.1.1,一般为三级编号,不超过五级。图、表分别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图和表都应有确切简短的题名,图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表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在正文中表,图及其编号要提及并对应。 4 单位 采用国际单位制和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中国法定计量单位。 5 参考文献表 参照GB/T 7714-2005,《城市规划学刊》常用参考文献类型的格式依次示例如下: 5.1连续出版物 [1] 刘武,郑良, 姜础. 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其在分类研究上的意义[J].科学通报, 1999,44[23]: 2481~2488. [2] 沈福煦. 中国古代文化的建筑表述[J].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 [2]:1~10.

城市规划分类

城市规划分类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的规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

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任务 根据国家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合理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最终使城市工业、居住、交通和游憇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阶段性规划。具体内容 ⑴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⑵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⑶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