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二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劳动法价值目标视角:应当能蕴含劳动法
1
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理念


• 劳动法特点视角:应当构成判断基本原则

2
的科学性的核心标准

• 该法律原则的功能和意义视角:要能提升
3 劳动法的实施效益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自由原则
含义
按照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根据 自身特长、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 法律
4 •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关系 5 • 提高劳动技能
中的 义务
6 • 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7 • 其他义务
(二)“劳方”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 依法行使集体劳动权——权利主体:劳动
工会 1
者与工会
代表
劳动 2 •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者相
对于 资方
3
• 检查和监督劳动法的实施
(二)“资方”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资 方” 在集 体劳 动法 律关 系中 的权

• 建立雇主组织
1
• 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2 3 • 集体行动权:如闭厂权
“资 方” 在集 体劳 动法 律关 系中 的义

不得从事“不当劳动行为”:
如应支持和保障劳方依法行使团结权、 支持工会的正当运营和合法活动、不得 对行使集体劳动权的会员从事不利益之 歧视、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与劳方进行 集体协商、应当做到诚信协商等
劳动
5
得特殊培训
者在
个别
• 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平等享受保险福利、
劳动
6
获得社保待遇给付、获得利用公共福利
法律
设施
关系
中的 权利
•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依法自主选择争
7
议处理方式、请求依法受理争议、控告
不法行为
1 • 履行劳动合同、完成劳动任务
劳动 2 • 服从指示命令
者在 个别
3 •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三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外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新中国劳动法的产生发展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一、外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背景
•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和用工方式的 1 变化
2 • 资产阶级革命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
3 • 实质正义理念对契约自由的修正
产生 标志
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含 义
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殊保护或者倾斜性保护
理论 基础
是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由劳动关系从属性决定 ;劳动者权利的人权性质
具体 建立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体系;形成特殊保护的 体现 实体规范体系;设置特殊保护的程序规范体系
引申:为何劳动者相对是个“弱者”?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协调原则 含义 既是目标状态,也是调整方法
1 • 私法与公法相兼容 2 • 自愿约定与强制标准相结合 3 •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统一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一: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社会化劳动过程中
产生的社会关系。——注意区分不同表述之间的使用差别
1 • 主体资格法定 特 2 • 产生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 征 3 • 具有财产与人身双重属性
理论意义
司法实践意义
区 • 保障不同情况下法律术语使
分 用概念与其内涵的一致性,
意 避免同一法律术语在不同内

涵外延方面的混淆,实现法 律术语使用的严谨与科学
• 目的不同:保护少年儿童, 解决建立劳动关系资格问题
• 权利性质不同:属于单向性 权利,突破权利义务相对原 则,划定就业促进权利适用 范围
• 义务主体不同:国家主要责 任,用人单位社会责任
• 会计、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
• 基金会
引申: 1.自然人用工的 法律调整? 2.“高管”的界 定与法律调整
地域上的 适用范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劳动法调整的用工 主体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关系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是劳动法的基本原理部分,对于劳动法的调 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体系内容、法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进行介 绍和讨论,是劳动法的总论部分,是学习劳动法具体制度的前提。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劳动的特点、调整对象、适用范围、 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劳动法的体系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原理、主体和内 容,我国劳动立法、外国劳动立法和国际劳动立法的关键性内容。
• 劳动行为能力发展趋势: 专业技能与文化越来越重 要
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 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 含义 担义务的当事人。又称职工或者雇员 特点 典型的从属性
反思 劳动法视野下的“劳动者”分层调整问题
(二)用人单位
个体
经济组 织
国家
机关
企业
用人 单位
事务所 等合伙
组织
基金 会
本章教学重难点:劳动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律关系之间的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原理、主体及内容。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五、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 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 • 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与资方进行集体协商
2 • 诚信集体协商
3 • 集体协商中履行和平义务
4 • 履行集体合同 5 • 依法行使集体争议行为
• 其他义务: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经济建设、 6 教育职工爱护财物、协助资方开展民主参
与活动和职工社保福利事业、支持资方依 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等
会员 相对 于工 会的 义务
的权 利 4 • 参与劳动争议和争议行动的处置
集 团结权(狭义) • 基础

劳 动
集体协商权 (集体谈判权
• 核心
权 或集体交涉权)


集体行动权 • 保障
本 (集体争议权)


民主参与权
• 与“劳动三权”相 互协调和配合
“劳 动三 权”
会员 相对 于工 会的 权利
1 • 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 劳动报酬权:按劳、按币、按时足额获得不 2 低于最低工资的报酬
• 休息休假权:依法享有休息权、不得随意加 3 班加点、依法在节假日休假
• 劳动安全卫生权:获得安全卫生的环境条 4 件、用工风险知情权、取得劳动保护用品、
定期健康检查
• 职业培训权:获得职业培训资格、保障
培训时间、免除有关培训费用、有权获
理论 基础
是劳动法诞生基础;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逻辑起点; 由劳动关系人身性质的决定;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具体 体现
劳动就业;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运行;集体合同的订 立与运行;民主参与机制等
引申:1.劳动法律调整中“干预”与“自治”的范畴? 2.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定位?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
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 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达到就业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 一般规定:年满16周岁
评 • 特殊情形:
价 要 素
• 年满18周岁:有毒、有 害、重体力、在中学读书
• 未满16周岁:体育、文 艺
• 一般规定:劳动自由、身 体健康程度、文化知识水 平、就业愿望等
• 特殊情形:特殊岗位的特 殊要求,如特殊资格认证、 特殊身体条件等
主体之间的从属性
特点
权利义务的强制性
客体的相对单一性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所有制 性质
劳动者 的组织

分类 意义
涉外 关系
用工的 标准性
双重
试用
非标准 劳动关

劳务 派遣
借用
非全 日
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一)劳动者 (二)用人单位 (三)其他主体
(一)劳动者: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与 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

• 用工自主权:招录自主权、招工条件和标 1 准的制定权、用工选录权
2 • 组织管理权
3 • 奖惩权 • 其他权利:订立合同时了解劳动者相关信
4 息、保护商业秘密等
用人 单位 在个 别劳 动法 律关 系中 的义

1 • 不得从事就业歧视行为 2 • 支付劳动报酬 3 • 执行各种劳动标准 4 • 提供职业培训 5 • 缴纳社会保险费 6 • 依法行使组织管理权:如不强迫冒险作业等 7 • 不滥用惩戒权 8 • 其他义务
1 •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契约自由仍占主导地位
发展 历程
2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蓬勃发展
•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正规用工的调整、 3 “去管制化浪潮”的应对、“灵活安全性”
的价值追求
引申: 1.信息社会下劳动法调整面临的挑战? 2.劳动法调整对非正规就业的回应? 3.“去管制化”思潮对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影响? 4.如何权衡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安定性与灵活性要求?
4 • 平等性与从属性相互交织
引申:1.劳动力相较与资本的特性? 2.劳动关系从属性的生成与内容

1 • 劳动法价值与调整目的上


2 •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上(从属性的“度”)


3 • 用工主体资格上

区 别
• 其他方面:劳动权益保障、用工风险承担
4

引申:1.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的概念界分 2.劳动关系的法律认定
(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 他社会关系

1 • 属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性社会关系


2 • 属于劳动关系运行必然结果的社会关系

3
• 属于与劳动关系产生、变更、消灭具有一 定牵连的社会关系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 企业
主体 上的 适用 范围
• 个体经济组织 • 民办非企业单位 • 国家机关 • 事业单位 • 社会团体
事业 单位
社会 团体
民办非 企业单

(三)其他主体
工会 雇主组织
劳动 组织
政府
其他 主体
就业服务 职业培训 劳动保护 社会保险 其他服务
服务 主体
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 者在 个别 劳动 法律 关系 中的 权利
• 就业权:择业自由、平等就业、就业促进、 1 职业保障
理论 基础
具体 体现
劳动关系特殊性——依存与冲突;存在的基础 ——合作;维系的基础——信赖。
集体谈判;民主参与、三方协商;争议处置等
引申:如何理解“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
五、劳动法的体系
宪法:国家根本大法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2 • 监督工会工作:行为、资产和经费的使用等
• 要求工会代表自己反映诉求、维护利益:
3
要求工会提供指导和帮助、向有关主体反映意见、
代表劳方进行集体协商、维护劳动权益、解决劳
资纠纷等
4 • 从事工会组织的活动、享受工会给予的
各种福利、奖励等
5 • 在工会媒介上发表言论
6 • 其他
工会 代表 劳动 者相 对于 资方 的义
二、我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立法
(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劳动 立法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劳 动立法
(四)《劳动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的劳动立法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立法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劳动权。 《工会法》《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 定》等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四、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定义
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 劳动法主体之间以劳 动为纽带产生的社会 关系经由劳动法调整 后形成的权利义务关 系
• 性质不同 • 范围不同 • 效果不同 • 其他
• 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 1 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
•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 2 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 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 3 作任务 4 • 其他:学习法律和工会知识等
三、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一)用人单位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 单位 在个 别劳 动法 律关 系中 的权
(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劳动立法
1978年《宪法》恢复规定保障劳动权。wk.baidu.com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界90年代的劳动立法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 教育权。 劳动就业方面:《职业介绍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 》《关于招工考核择优录取的暂行规定》等 劳动合同方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等 职业培训方面:《关于就业训练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等 工时制度方面: 1982年《宪法》规定保障休息权 工资制度方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关于国家机 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等 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等 特殊群体保护方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 社会保险方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等 集体劳动法方面:《工会法》的修改 劳动争议处置方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