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电子信息类1101班3110209107 胡志涛
左海伟人昭闽都,廉明清正仕途岖。
慷当慨以终赴履,祸与福兮难避趋。
济世匡时沸热血,抗英御侮挈凶颅。
虎门烟焰辉寰宇,思绪萦飞笔墨濡。
林则徐简介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嘉庆九年(1804)中举。
十六年中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
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
十二年授江苏巡抚。
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
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
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
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
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十九年正月抵广州。
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
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
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林则徐大力整
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
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七月因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
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
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
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
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
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
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
九月被革职。
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
五月充军伊犁。
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
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
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
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
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
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
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林则徐平生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
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近这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嗅着三坊七巷那古朴的气息,我们走到了林则徐纪念馆。
纪念馆馆舍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现有林则徐生平业绩展览和禁毒展览,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林则徐纪念馆里分别布置了“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清正务实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伟人”、“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这些主题的五个展厅进行展览。
走到林则徐纪念馆前,抬头可见正门匾上写着"林则徐纪念馆",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
一走进林则徐纪念馆,二面的白墙似乎代表了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通红的柱子诉说着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作风态度。
在纪念馆的东面是新建的的禁毒教育宣传馆,里面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吸食工具以及各类的毒品,还有近年来警方破获的重大、特重大吸毒案件,在这里面有鸦片发展史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的历史资料。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北面是三块石碑,上面篆刻的是圣旨、祭文和碑文,这些都是林则徐为官时皇上所赐予的,在御碑亭的两根柱子赫然写着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必驱之。
”这两句诗是他的爱国胸襟,也是他人生追求的写照。
在御碑亭右边是树德堂,树德堂内有一尊林则徐的塑像,塑像上有皇帝的御书“福寿”,塑像的左边是一幅江主席的题词: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离开A展区“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后,我们还参观了林则徐的B展区“清正务实的社稷名臣”、C展区“放眼世界的左海伟人”、随后,我们走进D展区“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内的“虎门销烟”展厅,展厅内挤满了人,人们争相观看“虎门销烟”的模拟场景,伴随着已录制好的讲解词,各个场景的灯光依次变亮。
场景左侧,是前来观看销烟的民众和外国人;场景中间,林则徐在众多官员陪同下,举起令旗一声令下,几十名工人将一箱箱的鸦片投入池中。
人们欢呼着,雀跃着,庆祝销烟。
随着缕缕“白烟”腾起,销烟池内的鸦片逐渐沸腾、冒起“气泡”。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E展区“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
最后我们来到了花厅曲尺楼。
这里亭石楼阁,假山碧水,池鱼嬉戏,环境幽雅,丝毫没有城市的喧闹声,真是一幅极美的画卷。
参观了纪念馆后,我仿佛感到这位民族英雄像一座大山一样,屹立在我的面前
悠悠情思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竟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
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再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
除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外,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则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
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
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因此,要求禁烟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有爱国心的士大夫也要求禁烟。
从1836年起,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场禁烟与弛禁的激烈争论。
湖广总督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等支持黄爵滋的主张。
林则徐从1838年7月至9月,3次复奏道光皇帝,赞成黄爵滋的主张。
他尖锐地指出,如果不切实禁烟,长此下去,几十年后,军队就会衰弱,国库就会空虚,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国家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于1839年1月8日在北风呼啸的严冬离开京城,踏上南下征途。
3月10日到达禁烟斗争的最前哨广州。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合作,开始禁烟工作。
广州的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林则徐有禁烟的决心和魄力,都积极行动起来,支持林则徐的缴烟命令。
为了敦促洋商交出鸦片,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并派兵严守商馆,断绝商馆与澳门的交通,撤退中国在商馆中的雇员,终于迫使英国鸦片商贩同意缴烟。
林则徐、邓廷桢率领文武官员,勒令停泊在零丁洋的洋趸船上的英、美烟贩缴烟,从4月12日到5月21日,收缴了2万多箱鸦片(其中1540箱属于美国烟贩),共计237.6万多斤。
这在清代禁烟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这一胜利,像惊雷般地轰击了珠江口外零丁洋上的敌船,那些贩运鸦片的敌船纷纷逃窜。
1839年6月3日,这是值得中国人民纪念的日子。
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为了让外国人“共见共闻”,6月13日,林则徐发出告示,准许外国人到销烟现场参观。
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参观后,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
从6月3日到25日,除留下8箱作为样品送往京城外,200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了。
林则徐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清朝处于危难之中时,他挺身而出向道光皇帝上书,宣传鸦片的危害,还在广州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使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同时我感觉到了清朝政府的无能,为了能够维护尊严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我国的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赔款2100万元,从此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如果当时中国的科技技术很发达,也就不会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落后就要挨打”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国家的科技发达了,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联系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为以后的朱国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