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特征及其开发(同名25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修学成为学生出游的一大动机.赵幼芳等[6]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16~26岁的青少年旅游目的有42.29%的意在增长知识,35.16%意在寻求乐趣;保继刚等[7]对北京国内游客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对游乐场最感兴趣,其次是郊野风景区,17~30岁的青年人对郊野风景区最感兴趣,他们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
是观看自然风光或是寻求乐趣.笔者对河南大学的部分大学生出游目的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选择多为自然与人文资源兼有的旅游地(见表1).表1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
名胜古迹观光游名山大川观光游探险猎奇游科学考察游高新技术参观游
44 30
13 8 5
1.3旅游消费水平有限,但商机无限
经济因素是一切旅游需要产生的基础,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旅游需求,还决定着一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方式以及旅游时间的长短和目的地的远近.青少年学生生活还没有独立,没有经济收入,旅游消费大多来自父母给的
零花钱(42%),所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他们的旅游消费都相对低于成年人,以基本消费为主(见表2).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从而蕴藏着
巨大的商机.按200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学生出游人数占出游总人数的14.7%,学生人均花费为449.3元/人,如果学生每年出游1次,旅游业的收入将是7.44×14.7%×449.3=91亿多元,由此带动的总收入将达400多亿元(旅游带动效应按1∶4.3计算),约占2001年国内旅游总收
入的1/8(2001国内旅游总收入3 522.37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学生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开发学生旅游市场正当其时.
表22001年国内不同年龄游客每次出游的人
均花费[8]元
14岁以下15~24岁25~44岁45~64岁65岁以上
城镇413.3 635.1 885.1 746.7 785.6 农村332 570.69 609.33 640.36 496.95 1.4旅游度假行为特征
1)出游时间.学生旅游有着明显的时间结构特征,表现出淡旺季差异显著.据调查,有65%以上的青少年学生选择暑期旅游,特别是在每年的高考、中考之后,即7,8月,只有9.3%的学生把旅游活动
安排在周末.同时,学生旅游的度假时间也较短,平均为4.8 d.
2)在出游方式.大学生和部分高年级中学生的自我独立性较强,多倾向于背包旅游和旅途的自我设计,喜欢自助游,而很少参与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游(见表3).而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处于父母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强烈影响下,一般参与家庭游或与朋友、同学结伴出游.
表3大学生出游方式选择%
自助小包价(门票、交通费) 团队包价
71 8
21
3)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大学生一般倾向于中长距离,约有52.1%的大学生愿意进行中长途旅游,29.7%的学生选择短途旅游;中小学生的旅游活动范围多在市区、市郊或者本省范围内. 2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青少年学生旅游前几年就在我国崭露头角,但当时主要由共青团以冬、夏令营的形式开发的.自1999年国家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出台后,中小学生旅游热潮一涌而起.它所凸现的巨大市场潜力引得许多旅游企业纷纷涉足,推出了一大批
为青少年学生量身订做的产品[9].如“广之
旅”2000年就以“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卖点,推出了一批修学旅游产品,如工农兵修学营、生态考察营、科技奇趣营、民俗风情营、井冈山革命老区寻踪游等;北京航天国际旅行社也组织了航天科技夏令营,推出了包括中华航天博物馆、航天育种基地、火箭发动基地等在内的数个景点;还有一些旅行社组织了赴境外了解异域历史、强化英语的夏令营等.这种从具有行政色彩的暑期夏令营到学生旅游的百花齐放说明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已真正启动,正在成为全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2.1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的供给系统
1)旅游产品的针对性不强.目前,旅游市场上很少推出专为青少年学生设计的产品,大多旅游产品或把成年人的旅游产品简单的“克隆”套用在青少年学生身上;或简单重复课堂上的内容,形式老套.如大部分旅行社推出的夏令营,只是将以前的成人线路稍加变动,添上一些适合孩子游玩的行程,草草包装一番就美其名曰:“某某夏令营游”.一项调查也显示:80%的家长对夏令营不满意,不
是搞成变相的旅游团,就是一味的吃苦教育.如沪上7家知名旅行社联合推出的一项名为“星星雨·手拉手”会宁助学游的活动,由于以“吃苦”为主题,缺乏创新,结果报名者寥寥,被迫取消.
2)部分针对青少年学生目标市场的产品名不副实.如近年来推出的“青年旅馆”业,本来是从青年人经济拮据的现实出发,意在为青年旅游提供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住宿环境,但每人每天40~60元的定价却让学生旅游者望而却步[10].
3)旅游产品形式单一.青少年学生是一个求知欲望强烈的团体,但很多线路设计者却片面地理解了“求知”含义,一个专题线路下来,不是高校校园,就是科研院所,使旅游线路陷入单一化的境地[11].
4)产品价格不菲,脱离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有些旅行社不考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纯粹以赢利为目的,设计的旅游产品价格离谱,远远超出青少年学生的消费水平.如一些“出国游”、“修学游”,价位普遍在万元以上.再如一些大学游,1个10 d的大学游,住6~8人间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加上几个常规景点,竟收取高达3 000元的费用,还不包括交通费,导致家长、学生的不满.
2.2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的支持系统
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相关企业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然而,目前一些旅游企业由于没有看到青少年旅游市场的潜力,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了这一市场;还有一些旅游企业碍于青少年市场开拓的艰难性,嫌其利润薄、事情多、责任大,或是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从而放弃了这一市场.笔者曾对开封市几家旅行社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旅行社在开拓青少年旅游市场方面都还
没有投入精力.结果一方面使许多商家挤在观光旅游的独木桥上压价竞争,另一方面却是学生和家长由于找不到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产品而望眼
欲穿.不仅如此,包括所有的导游、司机、餐厅、车队都不愿意接学生团.
从政府职能部门来看,政府部门虽然增加了“五一”和“十一”的假期,但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关于
学生出游的规定,并没有解决造成青少年旅游市场低靡的关键问题.在国外,对青少年学生旅游实施很多的优惠政策,对开拓学生旅游市场的旅游企业也给予支持.如本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国际学生旅游联合会,每年专门针对青少年学生旅
游发行旅游优惠卡150多万张,持卡的学生享有机票、住宿、游览等方面的优惠;日本、美国、朝鲜等国也对开拓学生旅游市场的旅行社实行税收、线路设计等方面的优惠.而在我国,大中专学生凭学生证每年只能坐4次火车,且局限在学校和家庭所在地之间,旅游景点景区对这些学生几乎不实行优惠,中小学生坐火车出游也没有很多的优惠,对开发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的企业也没有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些教育部门对学生旅游也不是很重视,他们将所辖院校的师生旅游“包”给本部门投资设立的旅行社,不仅部门、地区的“垄断”造成了部分有“权”组织教师、学生出游的旅行社却因“日子好过”而不求创新,而且许多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在组织上、交通上和接待内容上根本无法保障质量,甚至把青少年带进商店购物,身心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学生家长十分担心. 2.3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信息系统
旅游信息的获取是青少年产生旅游动机和进行旅游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国有条件的大学、中学、小学已并入该网络,利
用网络进行产品发布和促销已成为现代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青少年旅游市场的运作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这方面的产品较少,极个别信息只见于《中国旅游报》.其他形式的促销活动以及各大旅游网站主页中只有零星的相关信息.另外,在推出的少数专项线路中,旅游解说系统还没有形成.而且,专门负责学生旅游的一些相关机构如旅游协会等在国内还相当缺乏,学生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旅游的发展.
2.4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的需求系统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学习求知的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浓,勇于冒险进取,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比较高.这个群体人数多,身体和心理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是很强,致使一些旅游企业不敢组学生团.目前,青少年旅游活动都处于自发的状态中,旅游者在线路选择(特别是长线旅游)方面得不到有益的指导,出游有很大的盲目性[12].这样不但影响旅游的效果,往往还会造成旅游事故的发生.
3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
3.1旅游企业要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旅游企业应摒弃“学生市场没钱赚”的错误观念,重新认识学生旅游市场.国际青年旅游联合会秘书长彼德·德琼指出:青少年学生旅游者的消费事实上属于中高档,旅游周期长,又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和勇于探险精神.从人均消费讲,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远大于那些住星级宾馆的“高档消费者”.彼德·德琼还预言青少年旅游市场发展将居领先地位.这说明学生旅游市场其实是大有可为的,关键在于如何开发[13].
1)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青少年学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阶段差异,按不同年龄及其与年龄相互配合的学习阶段来考虑定位和设计(见表4). 表4青少年学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阶段年龄/岁组团方式
产品类型
产品特征
小学生7~12父母带领型/团体组织型夏令营、科普游、主题公园趣味性、教育性
初中生13~15父母带领型/团体组织型森林、环保、科技游、名胜古迹游、乡村游趣味性、参与性、科普性
高中生16~18团体组织型/自主型/同学结伴型
名校大学游、环保、科技游、名胜古迹游、乡村游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
大学生19~24自主型/同学结伴型学术考察、修学、探险、体育竞技、名胜古迹、民族风情文化性、刺激性、冒险性
2)档次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大多数学生出游讲究经济,注重旅游体验,而在食宿方面的要求低于成人,也较随意,因此,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
就应着重于增加学生旅游者的旅行体验,同时产品的设计和服务整体组合,既不能平平淡淡,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奇而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差别太大.另外,大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他们希望能在旅游活动中有充分的控制感,并以此作为取得成功的象征,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旅
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和服务整体组合时应为他们提供多样的选择.
3)加强与学校、学生旅游组织者的沟通和联系.旅游企业与学生难以进行直接的联系,学校、学生旅游组织者是联系学生与企业的纽带,通过他们的帮助,旅游企业能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学生旅游市场.
3.2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首先,要为学生出游提供优惠措施.如交通部门应放开政策,对学生假期旅游实行全面打折优惠,而不应将学生持学生证优惠这一措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所在地之间及每年4次的使用权上.
除此以外,还应鼓励餐饮、旅馆、景区景点等在青少年住宿、餐饮和门票上收取较低的费用.其次,修建相关的配套设施.如青年旅馆、家庭旅馆,设立旅游宿营地、帐篷等价格较低的住宿设施.使青少年学生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第三,要加强宣传.一方面,不仅要针对青少年学生,而
且要针对家长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要选择好媒介.当然,传统的宣传媒介是必要的,但考虑到现代青少年热衷于网络,应积极制作、完善网上宣传促销.此外,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兴趣,一本好书,一部好的电影,好的电视节目本身就是好的宣传媒介,例如《庐山恋》、《少林寺》、《藏龙卧虎》、《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曾激发了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学生旅游的愿望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还要发挥政府的“公众服务员”职能,密切与旅游企业、各类院校的联系.通过政府引导和舆论导向,努力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以支持旅游
企业积极开拓青少年旅游市场,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除继续加强法规建设外,还应设立相应的旅游安全机构和安全预警系统,完善旅游保险,在各景点建立医疗卫生站和餐饮卫生管理机构,加强旅游安全教育,提高旅客安全意识.
3.3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旅游
学校应把学生旅游当作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对学生旅游组织者的正当活动给以支持并加以指导,鼓励他们在组织学生旅游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旅游团在发展学生旅游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校方也应意识到,学生,特别是大中专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的愿望和热情.因此,学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关心社会,观察现实,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旅游活动中展现当代学生的风采.学校还应积极配合旅行社的工作,加强对学生旅游的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