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胡同全面保留,认为对空间利用率过
3
低,不利于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
实现。
而位于北京二三环间的西城区,其旧城胡同居住容纳量却很低。
2
这就导致建筑与规划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将古城区面积缩小,对
区内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四合院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应用现代技
术适应新文化需求。
不同意见的提出看到了人民对民生和文化的重视,而这些思考也将继续。
02
从建筑师的角度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成了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师的创作理念,将古典建筑符
号运用在建筑上,力求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契合点上,以求达到发扬本土特色,从自身角度传达传统民居建筑
的审美价值,并渴望使用者从中体会民族文化自豪感。
从居民的角度而言,传统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物质文化需要,他们在克服困难,希望城市规划尽可能
改造前
改造后
总结
20
01 总结
截止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远超国际城市居民容纳率,
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其资源承载极限,各类高层、 1
超高层住宅拔地而起,将北京城在竖直方向上拓展,尽可能在水平方向压 缩居住空间,甚至利用行政手段,对各县区设置“引进控制指标”。
市民观点
11
01
在走访中市民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 是希望胡同中的四合院、大杂院尽可能完 整保留。
另一种如菊儿胡同,历史上是妓女等 群体的居住区,认为影响不好,应全部拆 除。同时提出仿古建筑仿的尴尬,为何不 直接完整保留优秀建筑的疑问!中国国力 和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为何依然不能留 下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建筑?
13
03
当剔除掉历史性这一点,胡同这种建筑群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建筑本身,不添加人文色彩的,仅仅灰 墙灰瓦的建筑本身。这也是还原民居建筑的始发点,即为人建造的,用于居住的建筑。 接下来谈的保留是经过修缮的以及他的用途。这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传统民居散布全国 各处,数量多、规模大,不加以任何使用途径的保留是不现实的。但继续用于居住或是形成旅游景点,就 不得不进行修缮和改造,所以在一些传统民居身上出现了大量现代化的事物。
近景的胡同与远景的 摩天大楼
14
04
仿古建筑是好是坏?部分仿古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开发商看上的是其商业价值,导致普通民众对仿古建筑 有很大的意见。
“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 ,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建筑师将书本中的建筑实体化,一方面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普通民众 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加深内心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复原是对古建筑的一个思考与学习过程。潮 流之所以成为潮流,在于大多数人的追求与推崇,高度的文化认同使我们对传统有着不加思考的崇拜,在“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指导下,追求发扬本土特色的目的很容易产生歧化,将“中国特色”符号 化、边缘化,就会流于表面,在表现形式上陷入语汇贫乏。当我们思考仿古建筑建造的初衷与意图,便会 理解中国在古建筑文化上的探索与进取。
保留优秀的民族建筑。
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北京建城的4个要点即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微杂院——胡同改造 张轲
03
城区菊儿胡同的改造,就是在努力协调古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内开展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改造更新、新旧结合” 危改试点方案。其突出特点是:将传统四合院的独门独户的居住形制与现代单元式居住形式相结合,将每个单元在形式上做为单独的个体, 功能交通上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居住的基本单位。在建筑设计上,为每户新增了原传统四合院中没有的厨房、卫生间等设施,方便生 活。建成后,每组建筑基本保留了大院落的组合形式,较好地延续了旧有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原有的胡同传统结构,继续保 持了以往四合院传统住宅院落的地域空间。在立面外形方面,维持了原有风格,被社会称为“类四合院”或“楼房四合院”。
01
03
传统四合院的墙体一 般都是外面用一层好砖 里面用碎砖衬里,这样 既节省材料,也可以起 到防寒隔热的作用。四 合院的墙体厚,屋顶也 厚,屋顶最下面是一层 椽子,椽子上面是望板, 望板上面就是泥背和灰 背,一般来说有七八公 分到十来公分,有得地 方局部还比较厚,在往 上是望瓦(底瓦,盖 瓦),加起来整个屋顶 的厚度将近一尺。这个 厚度,冬天可以防寒, 夏天可以防热。冬暖夏 凉,也是有助于节能环 保的。
12
02
对于第一种观点,可以看出市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及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同时也发现这种观 点的市民并没有居住在胡同中,对关于胡同等传统民居的政策与区域规划不甚了解。传统民居也因为有历 史性这一特点,使得人们直观的认为历史中的建筑就是好的,应当被完整保留。
完整的、不加改动的保留,是要将建筑放在真空环境下阻止其腐蚀、风化,留下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东 西。显然,自然带给建筑的损害我们无能为力。下一个问题自然就出来了,既然有损害,那么从建筑材料 与建造方式上还原无疑是最好的,而现实是,现有工业化精细加工的建筑材料在耐久性、表现力与健康舒 适等方面无法与传统相比。例如四合院院门门楣上的壁画,其鲜艳程度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其效 果是现代颜料不能比拟的,它的原料成分来自石头和其独特的配比,但却没有流传下来,这就注定他的不 可复刻性。
第二种观点可以看出中国人赋予建筑的道德观,也体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程度。建筑本身具有历史性, 在文化、考古、民俗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流传下来的文化,应秉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人本平等,从人群种类评判高低与否则有失偏颇。这种观点反映的是我们的文化自觉性依然不够,好坏取 决其主体人群,这种想法无疑为文化定位埋下了隐患。而让普通民众参与对传统民居的思考与保护就显得 极其重要了。
15
保护与更新
16
01 去与留
传统民居的去和留,则是 思考传统民居在当代留给我们 的是什么!
四合院承载着老北京居民 的情怀,每个胡同都有自己的 故事与历史,四合院发展到近 现代,一个院子大多已不是归 一家一户,而是几户人家共同 使用,院落的布置促使院内形 成了亲切的交往方式,而穿梭 在北京城内的诸多条胡同又以 一个更大的单位调节着居民的 交往。北京的数千条胡同从历 史经验告诉我们,街道不只是 交通空间,更承担着人与人之 间交流的重任。
4
21
T..h. ank You
以北京胡同现状浅析传统民 居的保护与改造
1
基本介绍
2
01
北京胡同的基本格局来源自元 代大都时期,按照《周礼 考工记》 记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
特点表现为,北城胡同大多沿 袭元代城市规划,横平竖直,而南 城的胡同则受河道走势影响,以及 商业往来道路走向,形成了很多非 正南正北的胡同。胡同作为北京城 的主要道路形式,对北京历史文化 起到了载体的作用,而且形成胡同 的四合院,则是体现了封建社会的 人文思想。
04
庭院
北方四合院中一般有较多的庭院,建筑都是围 绕庭院进行布置,建筑的各部分东西厢房以及南方 都通过庭院获取采光。四合院中的影壁除了遮挡外 人视线外,也可反射更多的光线进入南房中。
屋顶
四合院的屋顶形式主要是坡屋顶,坡屋顶的坡度一般在 27°~30°之间,前后主体的坡屋面形成类似漏斗的形状, 使更多的阳光能照射到建筑物的间隙胡同中,以及庭院内, 便于采光,同时又能减少太阳辐射对屋面的影响,加上屋面 的青板瓦正反相扣的铺叠方法,檐口抹灰的做法,太阳辐射 对室内的影响不大,可以起到隔热防晒的作用。
02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 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 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一般南房低于北房,建筑的南墙低于北墙。主要是为了保证 四合院中的正房拥有充足的采光。在四合院中东西厢房的采光弱 于正房。四合院一般西北高东南低,院门开在东南角,不仅有风 水学的讲究,也有助于院落整体的排水。与整个北京的排水系统 也是一致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胡同现状
8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线
交通与电线
风化
现代修复
02
穿梭于胡同中时,有很好的发现和休闲感受,然而几个与青砖灰瓦不相符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1、空调等现代化装置的引入:四合院的建成大多于元、明、清三代,虽经多次修缮、维护,但大体结构与形制仍基本 与旧时无异,而旧时的形制却并未考虑到为居民带来方便的现代科技。现代居住建筑在设计时就考虑到空调外挂机安 装后的整体造型,但胡同在建造时无法预见,导致其随处安置,不成系统,凌乱裸露在外,与古朴的四合院格格不入。 2、电线的接入:电线的接入在胡同建造时也是难以预料的,电线交错裸露于上方,杂乱无章,不成系统,不仅美感欠 佳,还存在安全问题。 3、道路交通:旧城区中的大小胡同交错相通,表面上方便了胡同间的交流沟通,然而70年代后的私搭乱建,家门、 院墙外占公共交通空间、摆放杂物、乱停车辆的情况,使得原本较小的交通空间更加拥堵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