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物流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汽车物流的发展概况

1 汽车物流的概念

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部件供应商、物流运营商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汽车物流按业务流程可分为四大部分:供应过程中的零部件配送运输物流,生产过程中的储存搬运物流,整车与备件销售、储存及运输物流和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物流。供应物流是指上游供应商向整车厂提供汽车零部件、生产材料、辅料到整车厂的仓库入口的流程。生产物流主要发生在企业的内部,即指从仓库入口到生产线消耗点,再到成品车库的入口前的物流整车与备件销售物流是指从成品车库、备件库人口到经销商入口之间的物流。大力发展我国汽车物流产业体系,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整合、升级的重要条件,更是有效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 国外汽车物流的发展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物流概念的国家,也是物流管理研究与实践最先进的国家。从美国物流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1一1949年):物流概念的产生与物流观念的启蒙阶段。早在1901年,约翰·克罗威尔就在美国政府《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农产品的物流问题。从实践发展来看,在1941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开展,为人们对综合物流的认识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动了战后对物流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

第二阶段(1950一1978年):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实践推广阶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逐步形成,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的顾客服务职能日益突出,从

而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1978一1985年):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物流政策及物流规模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物流管理理论上,随着各种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的开发与应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物流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从实践上看,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物流管理的内容已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结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人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应商及用户稳定、良好、双赢、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这些关系。

第四阶段(1985年以后):物流理论、实践的纵深化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对物流管理认识的提高,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开始向纵深发展。在理论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营销、生产是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从实践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日益加快,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应用,对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美国的物流管理更加趋于智能化。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促使现代物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目前,在美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占80%。据统计,1999年,美国物流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了80亿美元以上。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络开放环境下的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子交易、在线电子支付的新型商业运营方式。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3 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概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

1.物流概念产生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前)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

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流通企业的采购与销售,仓储、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在严密的计划之下进行的,与物流相关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等各环节也都是分别开展的,没有物流的概念,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与机制。

2.物流概念的引进与试验(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以原国家物资总局为首,铁道部、交通部、国家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成的中国物资流通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次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撰写了考察报告,介绍了日本物流情况与大会内容。1981年,北京物资学院的王之泰教授在物资部的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发表了“物流浅谈”一文,首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引人中国。此后,“物流”用语开始见之于国内文献中,并作为“物的流通”、“物资流通”等的简称被广泛使用。由于物流概念是由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部门及其研究者们引进的,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为主,而对其他领域的物流研究很少,也很少有所应用。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物流研究以及物流理论的应用,还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很少对企业的微观物流进行研究与应用。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改革重点的转移,物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开始逐渐地由热转冷。

3.物流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复兴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物流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界,人们又开始重新积极地研究与探讨物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