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侯立群

赵登超

韩传明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前言

核桃(Juglans)是世界最重要的坚果类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核桃仁是很好的滋补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含脂肪65%左右,蛋白质15%左右,碳水化合物10%以上,粗纤维5.8%,维生素及磷(0.32%)、钾(0.39%)、钙(0.10%)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核桃的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观,具有不翘不裂耐冲击等特点,适宜制做高档用具。核桃树冠多呈半圆形,树高大,枝叶繁茂,根群发达,在城市公园栽植有较强的防尘能力,有净化空气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在山丘、坡麓、梯田、堰边栽植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目前,全世界核桃结果面积228.36公顷,坚果总产量135.16万吨;其中,中国核桃结果树面积66.7万公顷,有2亿多株实生树,品种(系)200余个,实生农家品种160余个。年产核桃50.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29.22%和25.4%,居世界首位。核桃面积在中国主要坚果类果树中居第一位,而产量在板栗之后居第二位。

中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和传统出口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居世界第2 位。目前核桃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内核桃市场一片繁荣,中国核桃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发展核桃的热情有增无减。近年来,我国对核桃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核桃产量稳步增长,果品质量不断提高,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售价连年攀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核桃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在这一大好形势下,中国核桃业如何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确应引起业界同行们冷静思考,认真对待,努力做好每一步工作(郗荣庭,2007)。所以分析和总结我国核桃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着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世界核桃供需平衡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生产概况

1.1 栽培面积与产量

中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新中国建立前,核桃处于实生繁殖和自然生长状态,总产量5万t左右,1921年曾出口6710t。驰名中外的山西“汾州核桃”、河北“石门核桃”和云南“漾濞核桃”是当时的畅销商品。50年代中期,全国核桃产量升至10万t;60年代“文革”期间,核桃总产量降至4~5万t;70年代“文革”结束后,总产恢复到7~8

万t,1978年达到11.8万t。进入80年代,受国家政策影响和市场驱动作用,全国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表1),使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郗荣庭,2007)。

表1

1978-2005年中国核桃产量

年份产量(t)

产量(t)

产量(t)

1978 118,650 1996 237,989 2002 340,147

1980 118,900 1997 249,834 2003 393,529

1985 121,917 1998 265,121 2004 436,862

1989 160,053 1999 274,246 2005 499,074

1990 149,560 2000 309,875

1995 230,867 2001 252,34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陆承志2007

目前,中国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结果表明:全国核桃栽植面积为166.7万hm2,约2.1亿株,核桃产量50万吨。其中云南9.0万t、陕西6.4万t、四川6.0万t、山西5.3万t、河北4.7万t、新疆3.2万t、甘肃3.0万t、辽宁2.6万t、河南2.5万t、山东2.0万t、北京1.4万t(表2)。

表2

2005年主产省、市、区核桃产量及份额

省、市、区产量

(t)

份额

(%)

省、市、

产量

(t)

份额

(%)

省、市、

产量

(t)

份额

(%)

云南91,200 18.27 河南25,339 5.07 吉林2,888 0.56 陕西63,790 12.78 山东20,455 4.10 宁夏627 0.13 四川59,272 11.88 北京13,787 2.76 西藏622 0.12 山西53,432 10.71 湖北9,051 1.81 天津422 0.08

河北47,032 9.4 贵州6,840 1.37 广西339 0.07

新疆31,761 6.36 安徽6,300 1.26 江苏151 0.03

甘肃29,675 5.96 湖南3,761 0.75 福建112 0.02

辽宁25,576 5.12 重庆3,227 0.6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陆承志2007

1.2 区域布局

核桃在我国分布广泛,除黑龙江、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区外,从北纬21°29’的云南勐腊到北纬44°54’的新疆博乐,纵跨纬度23°25’,西起东径75°15’的新疆塔什库尔干,东至东经124°21’的辽宁省丹东,横跨经度49o06’,均有核桃栽培和分布,包括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等20多个省、市、区。核桃的垂直分布从新疆吐鲁番处于海平面以下约30m的布拉克村到西藏拉孜海拔4200m,均有核桃自然生长,生长地相对高差非常突出(张志华,2007)。

中国核桃有三大栽培区域:一是大西北,包括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二是华北,包括山西、河南、河北及华东区的山东;三是云南、贵州。《中国核桃》按照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有适当栽培规模等原则,将中国核桃划分为6个分布区和13个亚区(表3)。

表3

中国核桃分布区及亚区

分布区亚区

1.东部沿(近)海分布区(1)冀、京、辽、津亚区

(2)鲁豫、皖北、苏北亚区

(3)豫西亚区

2.西北黄土高原分布区(1)

晋、陕、甘、青、宁亚区

(2)

陕南、甘南亚区

3.新疆分布区(1)南疆分布亚区

(2)北疆分布亚区

4.华中、华南分布区(1)鄂、湘亚区

(2)桂中、桂西亚区

5.西南分布区(1)滇、黔、川西亚区

(2)四川亚区

6.西藏分布区(1)藏南亚区

(2)藏东亚区

1.3 品种结构

我国现有核桃属植物8个种,其中作为广泛栽培的主要是普通核桃(J.regia L.)和铁核桃(J.Sigillata Dode)。普通核桃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据《中国果树志?核桃卷》记载的无性系品种及优良品系179个、实生农家品种514个、优良单株124个。铁核桃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张志华,2007)。

我国核桃生产中使用的品种主要来自国内选育的核桃良种,分为早实和晚实两个类型。目前的品种结构特点:(1)核桃良种普及率低,实生核桃占有相当多的生产比重;(2)核桃生产品种多而缺乏专用品种和高档主导品种,难以形成主导国际市场的核桃品牌产品;(3)缺乏具有多抗性的品种,如母本来源于新疆核桃的某些早实品种,在高温多湿气候条件下表现出抗病上的缺陷;(4)核桃品种结构的不良搭配,包括授粉品种的配置。中国主要核桃品种(表4、表5、表6)。

表4

中国实生选优的主要核桃品种

种(系) 选育单位

发布年份

北京861 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张宏潮)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90 晋香山西省林业研究所核桃实生后代1991 晋丰山西省林业研究所核桃实生后代1990 西林1号西北林学院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4 西林2号西北林学院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9

西林3号西北林学院(高绍棠) 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4 西扶1号西北林学院(高绍棠) 隔年核桃实生后代1989 西扶2号西北林学院(高绍棠) 隔年核桃实生后代1984 西扶3号西北林学院(高绍棠) 隔年核桃实生后代1984 陕核1号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隔年核桃实生后代1989 新早丰新疆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张树信) 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9 温185 新疆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张树信) 卡卡孜实生后代1989 扎343 新疆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严兆福)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9 绿波河南省林业研究所(罗秀钧)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9 薄壳香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张宏潮)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4 北京746号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张宏潮)晚实核桃实生后代1986 西洛1号西北林学院(高绍棠)核桃实生后代1984 西洛3号西北林学院(高绍棠)核桃实生后代1987 礼品1号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刘万生)新疆纸皮核桃实生后代1989 礼品2号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刘万生) 新疆晚实纸皮核桃实生后代1989 晋龙1号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刘文德)汾阳县晚实核桃实生后代1991

晋薄1号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刘文德)山西孝义县晚实核桃实生后

1991

元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新疆早实核桃实生后代1979 薄丰河南省林科所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9

绿岭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

香玲芽变2005

岱辉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香玲实生后代2003 金薄香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薄壳核桃实生后代2004 金薄香2号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薄壳核桃实生后代2004 冀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核桃实生后代2001 里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核桃实生后代2001 岱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丰辉实生后代2000 新巨丰新疆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张树信)和春4号实生后代1989 注:以上材料部分来源于《中国果树志-核桃卷》。

表5

中国引进的主要核桃品种

品种(品系) 引种人来

引种时间(年)

爱米格(Amigo)奚声珂美国1984

彼德罗(Pedro)奚声珂美国1984 契可(Chico)奚声珂美国1984 强特勒(Chandler)奚声珂美国1984 特哈玛(Tehama)奚声珂美国1984 维纳(Vina)奚声珂美国1984 希尔(Serr)奚声珂美国1984 哈特利(Hartly)奚声珂美国1984 清香郄荣庭日本1983

表6

中国杂交育成的主要核桃品种

品种(系) 研究者亲

发布年份

丰辉王钧毅上宋5号×阿克苏9号1978 鲁光王钧毅卡卡孜×上宋6号1978 香玲王钧毅上宋5号×阿克苏9号1978

辽宁1号刘万生河北昌黎大薄皮(晚实)优株10103×新疆纸皮核桃实生

后代的早实单株11001

1980

中林1号奚声珂涧9-7-3×汾阳串子1989 中林3号奚声珂涧9-19-15×汾阳穗状核桃1989 中林5号奚声珂涧9-11-12×涧9-11-15 1989

寒丰刘万生新疆纸皮核桃实生后代的早实单株11005×日本心形核

1992

鲁香张美勇上宋6号×新疆早熟丰产2001 云新7914 方文亮云南薄壳核桃×新疆核桃2001 云新7926 方文亮云南薄壳核桃×新疆核桃2001 云新8034 方文亮云南薄壳核桃×新疆核桃2001 云新8064 方文亮云南薄壳核桃×新疆核桃2001 云新85227 方文亮云南薄壳核桃×新疆核桃2001 90301 范志远三台核桃×新早13号2002 90303 范志远三台核桃×新早13号2002 岱香张美勇辽核1号×香玲2003 鲁丰张美勇上宋6号×阿克苏9号2003 元林侯立群、王元丰×强特勒2007

均毅

1.4 栽培技术

适生环境要求:核桃属深根性、喜温、喜光、耐寒、耐旱树种,适应性较强。普通核桃正常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8~15℃,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0℃,极端最高气温不高于35~37℃,

无霜期150~240d,

年降雨量500~1100mm,年相对湿度40%~80%,年日照时数1800~2300h,海拔500~1200m。核桃对土壤要求不高,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含有钙的微碱性土为宜,在pH值6.2~8.2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山地阳坡比阴坡生长好,建丰产园应选择在坡度15°~20°以下,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缓坡中下部,土壤以通透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并要求有1m以上的土层,地下水位距地表2 m以上,最好有灌溉条件(王贵,2007)。

繁殖技术:20 世纪80 年代以前,中国核桃多以实生繁殖为主,子代变异较大,结果延迟。目前,嫁接繁殖成为实现核桃良种化、早果丰产的主要手段。核桃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枝接包括双舌接、插皮接、插皮舌接、劈接、切接、腹接等;芽接包括方块芽接、“T”字形芽接、环状芽接等。春季一般在核桃萌芽后采取舌接,其成活率可达80%以上;夏季(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一般采用方块芽接,其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早期密植丰产栽培:核桃的早期密植丰产栽培试验以辽宁(1974)、山东(1980)、山西(1989)等地开展较早,均取得了良好结果。山东省果树研究所5 年生密植丰产园亩产达152.0kg;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6 年生辽核1号,亩产达到211.3kg;在山东蒙阴山丘平地黄粘土上建立的0.65hm2 密植园,嫁接后第 2 年挂果,第4~11年平均产量达到3175kg/hm2(陈吴海等)。早实丰产园栽培密度应以结果初期末或刚刚进入结果盛期的核桃树冠幅确定(顾斌等),采用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是改变目前核桃生产落后状况的重要措施,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嫁接是核桃幼树实现丰产优质的关键技术(张文越),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行核桃安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

树体管理:核桃秋季落叶后或春季放叶前都可进行栽植,树形以主干疏层形(或分散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为宜,要求在5~7a内基本完成整形。核桃在冬季休眠期内修剪易发生伤流,且不同时期修剪,其伤流量的多少不同(杨华廷)。试验证明,核桃大树以果实采收后至叶片变黄以前带叶修剪最好,此时修剪无伤流发生;长势旺的幼龄树,应在春季带叶修剪。卢根良等人指出,幼树、初结果树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级骨干枝,使其尽快形成良好的树体骨架;盛果期树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调整平衡树势,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延长盛果期年限;衰老树修剪的任务是用徒长枝、新发枝更新复壮树冠。幼树应进行修剪,否则易出现早衰现象,直接影响产量(张文越等,1986)。

病虫害防治:据文献记载,目前已知为害核桃的害虫有120 余种、病害有30 多种。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地方病虫害种类、分布、为害程度各有不同。如陕西、甘肃、四川核桃横沟象为害严重,北京、河北、山东核桃瘤蛾为害严重。核桃病虫害直接影响核桃的产量和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姬生锋等对以核桃黑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冬季和初春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将害虫控制在发生为害之前,夏季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人工防治为辅,直接控制当年为害,减少后期和来年病虫来源,秋季以人工防治为主,压低越冬病虫来源,减少来年发生量。

1.5 成本收益

近10年来,我国核桃生产的成本效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趋势是单位面积成本逐年提高,而核桃价格和经济收益在显著增加。譬如,有些早实核桃良种丰产园,栽植第3年投产,第4年亩产100~150kg,每公斤核桃坚果28~36元,亩产值为2800~5000元,亩纯效益达2000~4000元。

2 市场流通

2.1 流通体制

中国核桃的流通体制首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渠道自由经营阶段及供销社为主体的计划管理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几乎所有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购统销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核桃的生产和消费。随着核桃市场体系和信息检测分析的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各类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连锁超市为补充的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发展逐渐壮大,出现了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促进了核桃产业发展(韩一军等,2007)。

2.2 流通渠道

目前,中国核桃产品的流通渠道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城乡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产销一体化企业、超市等零售商店和果业协会等渠道由生产者到消费着手中。其中,产销一体化成为新的生产流通形式,核桃产区的各种协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3 市场价格

从上世纪80年代初(1984),国家放开果品购销价格后,种植果树成为果农的“伊甸园”,中国果业持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期间,包括苹果、柑橘在内的多种水果的价格出现了大的波动,其中桃、葡萄等果品的价格起伏频次多、频幅大。然而核桃因受产业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多重影响,市场上核桃价格不断攀升,从20世纪50年代每千克0.5元,已上升到现在的每千克25元左右,约增50倍,其产品价格和效益仍在稳步上升(表7)。

表7

核桃的市场价格

(2008年3月)

产品市场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价格走势

核桃坚果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36.00 32.00 34.00

核桃坚果西安市朱雀农产品交易中心36.00 30.00 36.00核桃坚果山西省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市场30.00 20.00 25.00核桃坚果北京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4.00 19.00 20.00

核桃坚果贵州遵义坪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

20.00 14.00 17.00

核桃坚果北京昌平水屯批发市场20.00 19.40 19.80核桃坚果晋运城果品30.00 26.00 28.00

核桃坚果黑龙江鹤岗市万圃源蔬菜有限责任

公司

0.00 0.00 20.00

核桃坚果牡丹江市双合中俄蔬菜果品批发市

0.00 0.00 30.00

核桃坚果济南市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30.00 20.00 20.00

核桃坚果河南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0.00 0.00 15.88

核桃坚果豫南阳果品0.00 0.00 18.00

核桃坚果湖北潜江市江汉农产品大市场0.00 0.00 34.00

核桃坚果贵阳五里冲30.00 10.00 22.00

核桃坚果西安朱雀36.00 25.00 33.00

核桃坚果新克拉玛依35.00 30.00 32.50

核桃坚果新焉耆光明35.00 25.00 30.00

核桃坚果新疆伊犁霍城县界梁子66团农0.00 0.00 30.00

2.4 存在问题

尽管核桃流通渠道多种多样,目前核桃产业同其他果品业一样,仍然体现着小生产、大市场的特点,在众多环节缺乏标准和规范化,与核桃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存在着交易方式落

后、信息体系不完善、流通设施落后、釆后处理能力薄弱以及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另一个问题是核桃初级产品价格过高,其结果会引起生产的盲目扩张,它会通过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来平衡。

3 加工状况

3.1 加工水平

中国核桃产品加工起步较晚,相应的加工规模小、产品种类少、产品影响度低,远远落后于核桃生产发达国家的产品加工业和国内大宗水果产品加工水平。同时,中国核桃生产区多分布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大规模集约化核桃生产园较少,主要依靠千家万户的果农分散种植,核桃生产和采收以及采后处理技术手段落后。如采收仍然采用人工敲打,采收时间过早、且做不到按品种采收;采后去青皮、清洗等基本上靠人工进行,坚果靠自然晾干法干燥,若遇到阴雨天气,核桃仁很容易发霉、长毛,颜色变深,商品等级下降,这都给核桃加工及加工品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3.2 加工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河北、河南、云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省涌现出一批核桃加工企业,如邯郸宜维尔食品公司、云南香格里拉食品公司、济南华鲁食品公司。主要加工产品有核桃油、核桃蛋白质类产品、核桃果茶、香料、活性炭等。核桃油除主要作营养保健油直接食用外,还可在制作糕点与营养食品中作添加剂,在工业及医药方面也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出口价格一般在8000~10000美元/吨;核桃蛋白质类产品包括核桃粉、核桃乳、核桃芝麻乳、天然核桃乳、核桃汁、核桃乳酸发酵酸奶等。有些企业采取综合加工利用,分别获得核桃油、核桃粉等产品,或提取多肽等高档保健品和药物产品,但总的加工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郝艳宾等,2007)。

随着核桃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核桃产业水平正快速提升,核桃营销和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加工布局逐步优化,加工规模继续扩大,产品种类逐渐增多,将会大大提高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和核桃产品市场竞争力。

3.4 发展方向

我国是一个核桃生产大国,现在的年产量在50万t 左右,而且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加,产量还会继续扩大。如何消化如此大量的核桃,保持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市场需要,对核桃进行产业化综合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在不同区域建立综合加工厂,形成核桃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以加工带动种植,以加工促进发展,为核桃种植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 消费变化

4.1 消费总量

中国是核桃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年核桃坚果生产总量超过50万吨,除少部分出口国际市场外,主要供国内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加工能力的提升,我国核桃及其制品的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国内核桃需求量将每年增长10%左右。

4.2 消费结构

中国核桃的传统消费主要是生食、油用和用于制作糕点的辅料等等。近年来,多种新的核桃消费产品不断增多,如饮用制品核桃乳、核桃粉等。核桃产品消费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和高消费人群为主,青少年和普通消费群体的消费比重相对较小,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桃产品正逐步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

4.3 消费水平

中国核桃生产规模和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按全国人均消费量计算,年人均消费核桃仅有0.38kg,而同期美国人均占有1.1kg。

目前,世界核桃年总产量135.16万t,人口65亿,人均只占有0.21kg。无论是世界或主产核桃的中国和美国人均占有量显然较少。

4.4 影响因素

影响核桃消费的因素很多,核桃产品消费量首先会因市场供给状况、生活水平等需求因素的影响,另外也会因消费者的偏好、认识水平所作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市场供应状况、地域差别、收入水平、价格变化、消费偏好等。

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价值认识的深化,今后对核桃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核桃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5 贸易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核桃市场的销量呈迅速上升趋势。据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今后10年世界核桃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0%递增,到2010年需求量将超过112万t。因此,世界核桃生产、贸易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世界核桃年贸易量为15万~20万t, 其中带壳核桃和核桃仁各占一半。核桃生产国都是核桃出口国。有40多个国家进口核桃, 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主要进口国。

国际核桃市场带壳核桃年交易约17.13万t左右(FAO),2005年美国核桃坚果出口约5.3万t,约占世界带壳核桃销售量的30%,每吨售价1800-2000美元,年际变化不大。中国核桃坚果出口数量波动较大。1996年出口量1650吨,1999年4750吨,2001年1180吨,年平均出口量基本维持在1200~1500吨(坚果)。2005年约占世界带壳核桃销售量1.2%,是

美国外销量的1/17。中国核桃市场售价每吨1267美元,美国每吨售价2130美元(表8)。两个核桃生产大国的市场份额和销售单价的差距,关键就是产品质量,左右产品质量的核心就是质量标准和保障措施的落实。例如,土耳其2006年产核桃坚果13万t,但品种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逐年提高且落实较好,其市场份额和售价也在不断提高(郗荣庭,2007)。

表8

2005年10主产国带壳核桃出口状况

国家数量(t)价值(美元/t)

数量(t)价值(美元/t)

中国1,480 1267.02

190 1307.25

美国52,790 2130.31

90 1544.39

19,180 2106.45 墨西哥80 1974.37

乌克兰5750 742.93 埃

20 1399.06

罗马尼亚660 700.35 土耳其10 2258.92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另据世界果树生果仁协会近年统计,5个核桃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美国55%,中国14%,法国13%,印度9%,智利6%,其它国家3%。

世界常年生产的核桃油约90万t,美国年产核桃油20万t左右,其次为中国和土耳其,以上三国家年产量约占世界核桃油产量的50%以上。每吨核桃油国际市场售价平均为2000美元,并且一直是畅销货品(郗荣庭,2007)。

6 趋势展望

6.1 生产趋势

近几年由于核桃的价格连年上涨,全国各地核桃栽植的面积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云南省规划核桃栽植面积达到3600万亩,新疆规划核桃栽植面积为300万亩,甘肃陇南现有核桃栽植面积已达到1000万亩,可以预计,中国的核桃产量在5年后将超过100万吨,是目前的2倍,为了保障核桃产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应当重视核桃采后商品化

处理,提高核桃商品品质。

加强自主研发和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核桃采后商品化处理的设备,倡导农民对核桃进行适时采收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干燥、分级等商品化处理,从而提高核桃的商品属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我国核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疲软无力的局面。

注重核桃综合深加工利用技术的研发。现在全国从事核桃加工的企业大小有几十家,在市场上能见到的产品有大寨核桃乳、河北元源保健品有限公司(衡水)“养元”核桃乳等,但是现有的加工企业多是从事单一产品的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原料成本过高,利润少,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对核桃(包括青皮、硬壳、横隔膜等部位)中活性物质的分析研究,为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6.2 消费趋势

今后应当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核桃的产、工、销一体化发展。在中国的核桃产区从事核桃产品交易的企业、个体户不下千家,然而能够拥有自己的核桃生产基地,创出自己品牌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有的公司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开始从基地抓起,从品种、栽培技术、栽培模式等基本工作做起,来带动中国核桃的商品化栽培,改变核桃在我国散乱栽植、粗放管理、好的核桃产品变不成优质商品的局面。

6.3 贸易趋势

今后应当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目前我国各地的主要核桃产区的行业协会组织还不能将核桃的销售、宣传、生产管理、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与推广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产业能够有序的发展。中国核桃生产多是山区或丘陵的小农个体经营,缺少行业协会的组织参与,既难予实施统一的、规范化的集约经营和管理,也难予带领果农进入国际核桃市场,而栽培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则是提高技术含量,增产增收的必由之路。

国家只有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几个专门从事核桃销售、商品化处理及加工的龙头企业,并以企业为平台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将农民的栽培管理、产品的收购、销售、科研单位的品种选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力创企业自己的品牌,才能保证整个行业的顺利发展。

作者简介:侯立群,山东林科院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核桃产业发展协作组组长,主要从事核桃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三篇

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XX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XX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到20XX年,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39.7万亩,核桃产量达5561吨,约占大理州的40%,全省的1/7,产值达8340多万元。种植和管理达到了区域化、集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核桃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3.8%,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7%。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800余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81元的50.6%。农民人均核桃收入是1985年的44.7倍。核桃已经成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支柱。全县有2万多人通过大力发展核桃摆脱了贫困,一些农户率先进入了小康行列。核桃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核桃系列产品的开发和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核桃产业链的指导思想 XX核桃产业链构建过程中,要树立:①系统思想,将全县作为一个系统,以核桃产业为核心,带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循环经济思想,充分利用核桃深加工后的剩余资源制造成多种绿色环保产品。③产业经济思想,充分联合协会、公司、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构建XX核桃产业链必须针对XX县核桃的资源优势和品质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系统思想、循环经济思想、产业经济思想和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作指导,对XX核桃产业链的形成进行科学研究,使XX由现有的核桃种植基地向“核桃种植基地+核桃加工基地+核桃产品集散地”发展,通过产业链的构建

促使XX经济腾飞。 三、实施产业化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特色农业的发展将产生新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核桃位列世界四大著名坚果之首,营养极其丰富,有“营养宝库”、“浓缩营养食品”之称,尤其蛋白质、钙、磷和其他矿物质含量之丰富,是其他果品不能比拟的。XX县地广人稀,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核桃的优势和潜力。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等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核桃种植成为XX林果业发展的重点。 XX县地处偏远,经济状况较为落后,培育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构建特色核桃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度统一,是核桃产业化运作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发展核桃产业能够: ①提高农民收入。 ②增加城镇就业岗位。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以核桃为支柱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⑤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建立核桃产业链已具备基本条件: ①XX县现有核桃种植面积39.7万亩,年产量达5561吨,现有的核桃产量以及周围县份核桃种植基地的建设,为核桃深加工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原材料保证。

核桃产业形势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侯立群赵登超韩传明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0.前言 核桃(Juglans)是世界最重要的坚果类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核桃仁是很好的滋补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含脂肪65%左右,蛋白质15%左右,碳水化合物10%以上,粗纤维5.8%,维生素及磷(0.32%)、钾(0.39%)、钙(0.10%)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核桃的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观,具有不翘不裂耐冲击等特点,适宜制做高档用具。核桃树冠多呈半圆形,树高大,枝叶繁茂,根群发达,在城市公园栽植有较强的防尘能力,有净化空气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在山丘、坡麓、梯田、堰边栽植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目前,全世界核桃结果面积228.36公顷,坚果总产量135.16万吨;其中,中国核桃结果树面积66.7万公顷,有2亿多株实生树,品种(系)200余个,实生农家品种160余个。年产核桃50.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29.22%和25.4%,居世界首位。核桃面积在中国主要坚果类果树中居第一位,而产量在板栗之后居第二位。 中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和传统出口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居世界第2位。目前核桃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内核桃市场一片繁荣,中国核桃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发展核桃的热情有增无减。近年来,我国对核桃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核桃产量稳步增长,果品质量不断提高,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售价连年攀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核桃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在这一大好形势下,中国核桃业如何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确应引起业界同行们冷静思考,认真对待,努力做好每一步工作(郗荣庭,2007)。所以分析和总结我国核桃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着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世界核桃供需平衡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产概况 1.1.栽培面积与产量 中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新中国建立前,核桃处于实生繁殖和自然生长状态,总产量5万t左右,1921年曾出口6710t。驰名中外的山西“汾州核桃”、河北“石门核桃”和云南“漾濞核桃”是当时的畅销商品。50年代中期,全国核桃产量升至10万t;60年代“文革”期间,核桃总产量降至4~5万t;70年代“文革”结束后,总产恢复到7~8万t,1978年达到11.8万t。进入80年代,受国家政策影响和市场驱动作用,全国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表1),使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郗荣庭,2007)。 166.7万hm2,约2.1亿株,核桃产量50万吨。其中云南9.0万t、陕西6.4万t、四川6.0万t、山西5.3万t、河北4.7万t、新疆3.2万t、甘肃3.0万t、辽宁2.6万t、河南2.5万t、山东2.0万t、北京1.4万t (表2,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陆承志2007)。 云南 91200 18.27 河南 25339 5.07 吉林 2888 0.56 河北 47032 9.4 6840 1.37 广西 339 0.07 1

核桃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春风物语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关于XX县发展薄皮核桃产业的调查与思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特色产业这个关键环节,有特色才有优势,有规模才有效益。近年来,临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薄皮核桃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政府培育、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发展薄皮核桃9万亩,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薄皮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支柱和特色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发展现状 1999年,该县在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的帮助下,从山东引进了香玲和丰辉两个薄皮核桃品种,经过多年来的示范推广,形成了以绿岭、绿蕾、新惠通等公司为中心,辐射全县8个乡镇、220个行政村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目前全县薄皮核桃栽培面积达9万亩,产量56万公斤,产值达4200余万元,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优质薄皮核桃产业龙头县”、“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省级示范县、国家太行山星火产业带薄皮核桃示范基地。随着薄皮核桃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核桃深加工项目也逐渐发展起来。绿岭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的核桃深加工项目已投入生产,年可加工核桃1000吨,产核桃油200吨,烘烤核桃5吨;投资1.4亿元的核桃综合深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阶段,现已完成征地工作。绿蕾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的核桃深加工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扶持,培育壮大。该县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的县优质薄皮核桃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每年都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实际工作中,注重做到“五抓”。一是抓规划。经过全面调查,仔细研究,结合临城实际,制定了《临城县2008年-2012年薄皮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为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二是抓规模。鼓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200 2)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

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 201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根据1998年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 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20169户的7 3.7%,全县有泡核桃1 7.26万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01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 4.86万亩(24 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 6.7万亩的 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 5.5%,人均占有25株.在24 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 4.3万株,占8

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2年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意见稿) 核桃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2号《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同年,**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以//发(2010)6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给予我县核桃产业多项支持。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核桃这个特色产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1年底,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8.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2万亩(良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10000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4.7亩,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山区主产乡镇达50-60%,棋盘镇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核桃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有良种园10万亩,占总面积38.46万亩的26%,但良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1万亩,占总面积的2%左右。管理粗放较为普遍,

表现为:幼园保存率低、苗木参差不齐,土肥及树体管理差,尚有50%的园地除间作外,几乎没有管理,长此以往,园将不园,效益也将飘渺无期;大部分挂果园修剪不到位,缺水少肥,产量品质不高。目前全县核桃产量,老品种仍占90%以上;现有挂果老品种大树中有90%的处于放任生长状态,靠天收益,几乎不修剪、不施肥。核桃园“一分栽,九分管”,管理需要人力、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尤其要获得高效益的核桃园自栽植后,需要至少3-5年的高投入及规范管理。近年来我们仅注重了苗木投入,栽植后管理的投入没有跟上,大部分群众管理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加之缺乏资金投入,“重栽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 2、核桃品种混杂 几年来,我们对引进的30多个核桃品种的生长及结果表现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核桃品种丰产性都很好,但对水肥要求高、壳太薄、缝合线不紧密,若遇到极端性天气产量、品质会遇到极大影响,如今年核桃膨大期持续干旱,成熟期阴雨较多,大部分新品种核桃种仁干瘪、霉烂变质,严重影响了核桃品质,售价低于老品种。加之,现有挂果园中,品种较杂,成熟期不一,不利于集中采收和商品化处理,也影响了核桃品质。经过比较分析:在引进品种中清香、香玲、维纳三个品种核桃种仁饱满、质量好,便于机械化处理。因此,建议把这三个品种作为全县主栽品种,按照“一园一

关于核桃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核桃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18-11-22一、核桃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核桃是深受市场青睐、人民喜食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它既优化生态,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核桃种植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销路好,效益高,易管理,多代受益等特点,也是丘陵、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核桃需求量日益增大;加快核桃种植和开发,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县委、县政府及扶贫、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核桃基地建设,把核桃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林业部门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坚持规模化栽植、集约化经营”,严把种苗关,严把穗条质量关,按照群众投入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支持等,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扶持我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一)我县种植核桃的自然条件优越。 核桃属于喜温、喜光、深根性树种,适宜生长的条件是:年平均温度9度--16度,全年日照时数在XX小时以上,无霜期210天以上,要求土层深厚(大约1米)、疏松、排水良好。 我县境内山区面积大,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2℃,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XX~2600小时,无霜期217

天,年平均降雨量600—700毫米,有利于核桃生长和提高果实质量。 (二)我县种植核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县大面积坡耕地缺少灌溉条件,种植农作物产量低,不少地方属于望天收”,经济效益较差,而在这些地类上种植核桃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植农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能有效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我县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大部分属于水土流失严重、亟需治理的区域,还有很多适宜种植核桃的宜林荒山荒地。 我们充分利用此类土地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既可以增加地被覆盖,减缓水土流失,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又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三)群众种植核桃收益好、积极性高。 核桃栽植三年挂果,五年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核桃200斤,按照目前15元/斤计算,亩产收入在3000元左右,远高于种植一般农作物。 近两年,核桃销售的形式很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调研中发现,我县核桃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核桃面临品种更新和改造。 在我县现有的核桃种植面积,70%的面积是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发

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镇基本情况介绍 **镇地处**县北部,地处澜沧江流域,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核心腹地,距县城保和镇82公里,澜沧江从北向南纵贯全镇,境内流长达21公里。全镇辖区土地总面积3829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干地亩),人均耕地亩,有林地面积32280公顷,森林覆盖率%。**镇90%以上的面积均属山区、半山区,境内最低海拔1720米,最高海拔2834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毫米,境内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气候适宜,适合种植玉米、水稻、小麦、黄豆等农作物。全镇辖巴丁村、倮那村、梓里村、新洛村、**村、同乐村、松洛村、拉波洛村八个村委会,99个村民小组2720户10352人。乡村通路率为100%,村组通路率达99%,但绝大部分路面质量极差,晴通雨阻,雨季道路塌方严重,修复难度大,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 二、**镇核桃产业发展基本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 (一)**镇种植核桃的自然条件及优势。 **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山区面积占90%,海拔多在1800—2500米之间,泡核桃是**的乡土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木,核桃被群众称为“铁杆庄稼”、“绿色银行”,成了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镇海拔

1750——2500米范围及其适宜栽植泡核桃,全镇适宜栽植核桃的有97个村民小组2648户共涉及9959人。**镇具有发展核桃产业的优越条件。 一是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全镇有适宜核桃生长的土地面积2万多亩,有得天独厚的土壤资源、气候、空气湿度等自然优势。 二是有优良的种源。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多年实践,我镇在泡核桃繁育、栽培、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镇、村、组三级泡核桃栽培技术体系,严格按照“五个一”种植标准进行种植。 四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核桃种植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种植技术要求不高,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群众有发展泡核桃的强烈愿望,种植的积极性高。 五是实现了五个转变。既种植规模从零星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种植方式从粗放向科学化转变,注重种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种植核桃从副业向主业转变,从荒山荒地里种植向好田好地种植转变。 三、核桃产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镇原生核桃资源比较丰富。全镇8个村委会均有分布,根据2016年核桃现状调查情况统计,全镇现有核桃总计91627株,其中泡核桃27035株,泡核桃产量

漾濞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漾濞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点苍山之西,是“中国核桃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设3镇6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有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总人口100663人,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7.7%,森林覆盖率达68.4%,是全省林业重点县和核桃主产区之一。漾濞的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于核桃生长,生产栽培核桃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核桃分布,1000多年前就有核桃栽培历史记载。漾濞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而誉满中外,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会上曾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的殊荣;1995年漾濞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的称号。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证书,2005年又获得了“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的称号。 一、漾濞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到2005年,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39.7万亩,核桃产量达5561吨,约占大理州的40%,全省的1/7,产值达8340多万元。种植和管理达到了区域化、集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核桃

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3.8%,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7%。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800余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81元的50.6%。农民人均核桃收入是1985年的44.7倍。核桃已经成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支柱。全县有2万多人通过大力发展核桃摆脱了贫困,一些农户率先进入了小康行列。核桃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核桃系列产品的开发和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核桃产业链的指导思想 漾濞核桃产业链构建过程中,要树立:①系统思想,将全县作为一个系统,以核桃产业为核心,带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循环经济思想,充分利用核桃深加工后的剩余资源制造成多种绿色环保产品。③产业经济思想,充分联合协会、公司、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构建漾濞核桃产业链必须针对漾濞县核桃的资源优势和品质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系统思想、循环经济思想、产业经济思想和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作指导,对漾濞核桃产业链的形成进行科学研究,使漾濞由现有的核桃种植基地向“核桃种植基地+核桃加工基地+核桃产品集散地”发展,通过产业链的构建促使漾濞经济腾飞。 三、实施产业化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特色农业的发展将产生新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pdf

是一个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低山地区柑桔、茶叶产业发展成果明显,高山地区烟叶、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已实现脱贫致富。然而,中山地区因自然条件制约,缺乏有利的主导产业,当地农民“增收难”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将通过对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总结症结,研究对策,浅析核桃成为中山地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县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县域内均有分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952吨,涉及11个乡镇,106个村,3万多农户,成为全县第三大林果产业。现阶段,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2004年初,针对我县中山地区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半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在半高山地区乡镇、村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10万亩,主要有云新、辽核、香玲、鲁光、中林5号五个品种 ,全县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其中水田坝乡核桃面积达15000亩。千亩以上的村达20多个,如屈原镇铺坪村核桃面积达2000亩,目前该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18亩。500亩以上的村有近50个。 良种选育基本完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核桃种苗的适应性问题,201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选育本地优良品种、新建县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实行核桃种苗单一来源采购。一年来县林业局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初步选育出了2个地方良种,并通过省级良种签定。建成了150亩的核桃良种繁育场,每年可出圃优质核桃核桃苗60万株。形成了就地育苗、定点采穗、定向供应、单一采购的苗木繁育体系和供苗机制。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沙镇溪镇长春村核桃种植大户梅云刚,2004年将10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核桃后,通过自学技术,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核桃产量。今年,他已收获核桃干果2000多公斤,收入达8万元,同时,他在田间套种的中药材,可收入1万多元。前不久,梅云刚又筹资100万元在长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创建了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伍家荒核桃种植示范园,成为我县核桃规模种植的样板。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根据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我县种植核桃有四大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经专家对已发展核桃品种的评估,生长良好。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0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我县现有柑橘、茶叶、烟叶三大主导产业,柑橘产业种植仅限于低山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江带,面积趋于饱和;烟叶生产只适宜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域发展。核桃产业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在海拔600至1300米,中半山区除有一定茶叶产业外,并无其他规模品种。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县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大修农田水利,这将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县平均亩产150公斤,收入6000元左右,与柑橘、茶叶产业相比较,虽然单产效益不及,但综合效益极其客观:一是该产业种植不受区域限制,种植覆盖面大。二是不受立地条件限制,坡度大小,荒山、荒坡,有土都可栽种。三是在核桃园内,可采用套种与之相适应的白熟等中药材的方式,每亩收入可增加约2000元。因此,核桃发展综合经济效益不亚于柑橘和茶叶两个产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 ,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第四、生态经济共赢。我县地处库区,对生态保护具有很高要求。核桃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外,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经测试,在核桃防护林区内,风速降低32%,水蒸发量减少13%,土壤含水率提高5.5%。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不足。截止目前,由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更多倾注于柑橘、茶叶、烟叶等产业

产业调研报告 [依靠科技做大核桃产业的调研报告]

产业调研报告 [依靠科技做大核桃产业的调研报告] 依靠科技做大核桃产业的调研报告 xx县山地广、气候好,核桃产业有基地、有科研机构,也有市场前景。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万亩,其中良种园区面积12.1万亩,实生园面积8.9万亩,果农在园区组建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130余人。xxx 镇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镇XX村和XX镇XX村等地,核桃已逐步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向生态循环发展。现就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县、镇、村三级技术培训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结合核桃产业发展实际建立起集技术引进、试验转化、推广发展为一体的技术服务网络及本土化专业人才队伍;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对核桃产业发展大户提供技术资金扶持。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好技术培训和科技成果推广,发挥联合带动作用。运用专业合作社的机制解决发展基金投入不足和发展后劲的问题;开发延伸核桃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核桃干果深加工能力,研发新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挖掘核桃的潜在经济效益,不断拉长核桃生产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核桃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2、发挥示范作用。加强老核桃基地改培,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充分释放原有核桃基地的生产力;优化核桃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

转,鼓励大户承包,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大户,采取专业合作社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 XX镇XXX千亩核桃良种丰产园基地建设,积极推行现代科管,立体种植,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5个村200多农户发展核桃,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3、推广五项新技术。一是推广核桃良种选优技术。2000年以来,XX县从国家林科院引进的鲁光、香玲、中林1号、元丰、辽核4号、阿九、扎343、西洛3号等18个品种,在三角池林场进行引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气候特点的五个品种,在全县推广,面积达16万亩;对乡土核桃开展群众种植筛选,再进行科技选优,选出了“清油1号”、“露仁核桃”、“串子核桃”;从野核桃、山核桃中选优、选出“美人”、“红狮子头”、“九龙”3个工艺核桃品种。对试验成功的新品种要继续做好管理和选优推广工作。二是推广核桃嫁接育苗新技术。近年来,XX县科技人员进行嫁接育苗技术推广,“回笼火坑嫁接育苗”、“**枝接育苗”、“电热床嫁接育苗”、“夏季双开门芽接”获得成功。对这些成熟的生产技术应推而广之。三是推广核桃高接换优技术。1998年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XXX教授来县传授核桃高接技术,目前嫁接技术已被部分果农熟练掌握。在XXX、XX、XXX、XX、XXX、等镇嫁接166万株。此项技术已在XXX推广,有关部门应在本县核桃适生区推广此技术。四是推广青皮核桃直播建园技术。就地播种,就地嫁接,不移

核桃市场 发展前景 分析

?核桃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信息整理: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7287496.html,/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发表时间:2008年11月11日 核桃是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一(还有扁桃、腰果、榛子),它是胡桃属落叶乔木,在中国栽培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据市场预测,核桃富含脂肪(70%以上)及蛋白质(20%),是高热能营养食物,又是无胆固醇的绿色保健食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历来被称为“木本油料”、“铁杆庄稼”,是中国开发山区林业生产的重要经济树种。目前,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核桃分布,面积有1000多万亩,2亿多株,以云南、山西、陕西、河北、甘肃、河南、四川、北京、山东、新疆产量最多,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每吨核桃价值12000元以上,并且是我国传统出口物资之一。 一、营养价值 核桃仁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既是补气养血、润肺健脑、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又是滋补营养、风味独特,广泛用于食疗、主食、糕点及高档菜肴的食品。在国外的尼古拉斯节(每年的12月6日)和圣诞节(每年的2月25日)两节的总销量可达85%以上。 二、我国及世界核桃生产的状况 世界上年产核桃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年产量为22.6万吨,其中75%在美国国内销售,25%出口,占世界总产量的10%。中国居第二位,年产核桃15万吨左右;土耳其年产量与中国接近,达12-15万吨;法国年产核桃2-2.5万吨,意大利年产核桃6万吨。 世界上核桃栽培面积最大的是中国,约为1000万亩,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栽培面积的总和,居世界之首,其次是美国,栽培面积120万亩;土耳其有核桃树400万株;法国有200万株;匈牙利有600万株;波兰有40万株;西班牙有503万株。 我国在60年代,核桃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0-50%,进入70年代后,美国进行品种改良,一跃成为世界核桃出口大国。从而我国的核桃的出口量逐渐减少,仅占世界核桃出口量的15-20%。主要原因是栽培采用实生苗木,果个大小不一,果皮厚薄不等,没有品种优势。果品商品率低,优果率更低。

核桃市场调查及前景分析

2014-2015年核桃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 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一份专业的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以上内容的数据和研究分析部分,在报告中的比例各占50%。 作为通用型调研报告,行业市场研究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核桃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核桃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核桃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核桃行业现状和整体的发展情况,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核桃行业现状及核桃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核桃市场变化和核桃行业发展趋势。

核桃是世界最重要的坚果类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核桃仁是很好的滋补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含脂肪65左右蛋白质15左右碳水化合物10以上粗纤维5.8维生素及磷0.32、钾0.39、钙0.10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核桃的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观具有不翘不裂耐冲击等特点适宜制做高档用具。核桃树冠多呈半圆形树高大枝叶繁茂根群发达在城市公园栽植有较强的防尘能力有净化空气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在山丘、坡麓、梯田、堰边栽植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目前全世界核桃结果面积228.36公顷坚果总产量135.16万吨其中中国核桃结果树面积66.7万公顷有2亿多株实生树品种系200余个实生农家品种160余个。年产核桃50.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29.22和25.4居世界首位。核桃面积在中国主要坚果类果树中居第一位而产量在板栗之后居第二位。中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和传统出口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居世界第2 位。 目前核桃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内核桃市场一片繁荣中国核桃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发展核桃的热情有增无减。近年来我国对核桃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核桃产量稳步增长果品质量不断提高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售价连年攀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核桃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随着核桃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核桃产业水平正快速提升核桃营销和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加工布局逐步优化加工规模继续扩大产品种类逐渐增多将会大大提高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和核桃产品市场竞争力。 中国是核桃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年核桃坚果生产总量超过50万吨除少部分出口国际市场外主要供国内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加工能力的提升我国核桃及其制品的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今后国内核桃需求量将每年增长10%左右。 我国是一个核桃生产大国现在的年产量在50万t 左右而且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加产量还会继续扩大。如何消化如此大量的核桃保持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市场需要对核桃进行产业化综合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在不同区域建立综合加工厂形成核桃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以加工带动种植以加工促进发展为核桃种植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核桃产业建设情况汇报

核桃产业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核桃产业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将我乡近三年核桃产业建设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忙怀乡基本情况 忙怀彝族布朗族乡地处昆明的东西边陲,位于澜沧江中游的横断山区,云县城的东北部,跨东径99°21′—99°33′,北纬24°20′—24°38′,东与思茅市景东县隔江相望,其余周边与云县后箐乡、涌宝镇、晓街乡、茂兰镇、漫湾镇相接壤,国道214线沿罗扎河穿乡而过,形成了一江五乡相包,一河划两块的地理布局,是集民族杂居、高寒、分散、贫困为一体的民族乡,全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795米,相对高差为1795米。境内山原辽阔,峰峦叠障,江河纵横,光热充足,温润多雨,立体气候突出。全乡有耕地面积32192亩,有森林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全乡辖邦六村、拉弄、忙贵、温速、慢卡、高井槽、麦地、丙茂、新街、新路、新平等11个村委会,共有129个村民小组4644户农户。2016年末总人口19156人,其中农业人口18239人。 二、核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忙怀乡原有核桃面积亩,2016年种植面积亩,其中

在忙贵和新街定植嫁接苗1000亩,合格面积达1000亩,铁核桃籽直播9717亩。合格面积共达亩,成活率达93%,成活面积亩;2016年种植面积25900亩,其中嫁接苗15000亩,铁核桃籽直播10900亩成活率达%,成活面积23569亩;2016年种植面积万亩,其中嫁接苗11690亩,铁核桃籽直播8910亩。三年累计种植核桃亩,其中嫁接苗28407万亩,铁核桃籽直播万亩,成活率达 %,成活面积亩。全乡累计核桃面积有亩,其中已挂果面积亩,年产量244吨,年产值195万元。已挂果的1万多亩核桃主要分布在新街、新路、麦地、丙茂、高井槽、忙贵、温速等冷凉山区。 三、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稳步推进核桃产业建设 乡党委、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核桃产业建设作为忙怀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二一”发展战略和“1334”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全乡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把核桃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好又快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思想,强化意识。在核桃产业发展上,忙怀乡党委按照县委〔2016〕1号文件精神,成立了三人议事决策机构,把核桃产业列为重点工程抓落实。每年都召开核桃产业建设动员大会,统一全乡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乡级各部门实行包村制度,形成党委主抓、政府细抓,部门包村、

2017年中国核桃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核桃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核桃行业相关概述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较多,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 中国核桃的产地分布很广,黑龙江、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22个省(区、市)都有分布。内蒙古、浙江及福建等省(区)有少量引种或栽培。主要产区在云南、陕西、山西、四川、河北、甘肃、新疆、安徽等省(区)。其中安徽省亳州市三官林区被誉为亚洲最大核桃林场。 二、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核桃富含丰富的营养,不仅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所以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核桃的适应性非常强,在国内分布也较为广泛,许多省市都有种植核桃。核桃生长条件比较喜温,适合湿润的气候,所以布局上又带有地区性特征。 1、总体良种化程度偏低,呈粗放式管理方式 因核桃嫁接技术的要求较高,难度系数更高,而且嫁接苗木紧缺,也就造成了市场上核桃的嫁接苗木价格较高,这是我国核桃产业发展速度受限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核桃建园质量。分析研究近几年核桃市场情况,苗木售价均在20~30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园成本,使不少民众望而止步,也使得核桃产业 发展速度有所减缓。部分地区政府更是在明确项目后,为节省建园成本,选择实生苗木栽培,造成核桃基地县建园质量受损,而且核桃幼树生产周期较长,收益也较慢,使得果农种植热情大大降低,这也是我国核桃生产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嫁接核苗繁殖较难,使得核桃生产中良种占据比重不大,总体良种化程度较低,这和我国核桃产业发展形势不相符。国内核桃生产多是以山地种植为主,产地条件较差,粗放式管理,管理措施也就难以落实到位,这对核桃生产效益存在一定的制约。 2、核桃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果实品质难以保证

XX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XX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XXX 摘要:XX镇种植核桃虽然有上百年地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实生苗栽培,品质差,结实迟.文章分析了芳华镇核桃种植存在地问题:产业规模小;品种良莠不齐;管理粗放单产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深加工技术. 总结 并提出了核桃产业发展中所采取地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政府引导,林工贸相结合;培养龙头企业, 开展核桃产品地精深加工;加大科技创新服务,促进产业升级等加快核桃产业发展地对策. b5E2RGbCAP 关键词:核桃;产业发展;芳华镇 核桃

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是一个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低山地区柑桔、茶叶产业发展成果明显,高山地区烟叶、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已实现脱贫致富。然而,中山地区因自然条件制约,缺乏有利的主导产业,当地农民“增收难”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将通过对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总结症结,研究对策,浅析核桃成为中山地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县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县域内均有分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952吨,涉及11个乡镇,106个村,3万多农户,成为全县第三大林果产业。现阶段,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2016年初,针对我县中山地区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半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在半高山地区乡镇、村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10万亩,主要有云新、辽核、香玲、鲁光、中林5号五个品种,全县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其中水田坝乡核桃面积达15000亩。千亩以上的村达20多个,如屈原镇铺坪村核桃面积达2000亩,目前该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18亩。500亩以上的村有近50个。 良种选育基本完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核桃种苗的适应性问题,201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选育本地优良品种、新建县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实行核桃种苗单一来源采购。一年来县林业局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初步选育出了2个地方良种,并通过省级良种签定。建成了150亩的核桃良种繁育场,每年可出圃优质核桃核桃苗60万株。形成了就地育苗、定点采穗、定向供应、单一采购的苗木繁育体系和供苗机制。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沙镇溪镇长春村核桃种植大户梅云刚,2016年将10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核桃后,通过自学技术,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核桃产量。今年,他已收获核桃干果2000多公斤,收入达8万元,同时,他在田间套种的中药材,可收入1万多元。前不久,梅云刚又筹资100万元在长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创建了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伍家荒核桃种植示范园,成为我县核桃规模种植的样板。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根据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我县种植核桃有四大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经专家对已发展核桃品种的评估,生长良好。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0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我县现有柑橘、茶叶、烟叶三大主导产业,柑橘产业种植仅限于低山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江带,面积趋于饱和;烟叶生产只适宜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域发展。核桃产业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在海拔600至1300米,中半山区除有一定茶叶产业外,并无其他规模品种。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县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大修农田水利,这将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县平均亩产150公斤,收入6000元左右,与柑橘、茶叶产业相比较,虽然单产效益不及,但综合效益极其客观:一是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