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精度指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在测量中,任何一种测量的精密程度高低都只能是相对的,皆不可能达到绝对精确,总会存在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误差。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尽量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必须充分认识测量可能出现的误差,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克服。通常在测量中有基本误差、补偿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与抽样误差等。
•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偶然误差的特性
•精度评定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一、观测误差
当对某观测量进行观测,其观测值与真值(客观存在或理论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用数学式子表达:△i = Li – X (i=1,2…n)
L —观测值X—真值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仪器的原因
①仪器结构、制造方面,每一种仪器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而使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一定限制。
DJ6型光学经纬仪基本分划为1′,难以确保分以下估读值完全准确无误。
使用只有厘米刻划的普通钢尺量距,难以保证厘米以下估读值的准确性。
②仪器构造本身也有一定误差。
例如: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则测量结果中含有i 角误差或交叉误差。
水准尺的分划不均匀,必然产生水准尺的分划误差。
2、人的原因
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观测者的习惯因素、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等也会给观测者成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外界条件
例如: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变化,均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曝晒使水准气泡偏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的瞄准产生偏差,风力过大使仪器安置不稳定等。
人、仪器和外界环境通常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先作两个前提假设:
①观测条件相同.
②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的误差的数值、符号及变化规律。
先看两个实例:
例1:用名义长度为30米而实际长度为30.04米的钢尺量距。
丈量结果见下表5-1:
可以看出:
误差符号始终不变,具有规律性。
误差大小与所量直线成正比,具有累积性。
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危害性很大。
例2:
在厘米分划的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时,有时估读过大,有时估过小,每次估读也不可能绝对相等,其影响大小,纯属偶然。
大气折光使望远镜中目标成像不稳定,则瞄准目标有时偏左、有时偏右
可以看出:
②从个别误差来考察,其符号、数值始终变化,无任何规律性。
②多次重复观测,取其平均数,可抵消一些误差的影响
引进如下概念:
1.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具有规律性。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为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个别偶然误差虽无规律,但大量的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
3.粗差----观测中的错误叫粗差。
例如:读错、记错、算错、瞄错目标等。错误是观测者疏大意造成的,观测结果中不允许有错误。
一旦发现,应及时更正或重测。
(二) 测量误差的处理原则
在观测过程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总是同时产生。
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应尽可能地加以改正、抵消或削弱。对可能存在的情况不明的系统误差,可采用不同时间的多次观测,消弱其影响。
消除系统误差的常用的有效方法:
①检校仪器:使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②求改正数:将观测值加以改正,消除其影响。
③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如对向观测。
研究偶然误差是测量学的重要课题。
消除或削弱偶然误差的有效方法:
①适当提高仪器等级。
②进行多余观测,求最或是值。
偶然误差的特性
⑴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⑵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⑶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具有大致相等的频率;
⑷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
用公式表示为:
[]
lim
lim2
1=
∆
=
∆⋅⋅⋅+
∆
+
∆
∞
→
∞
→n
n n
n
n
实践表明:观测误差必然具有上述四个特性。而且,当观测的个数愈大时,这种特性就表现得愈明显。
若误差的个数无限增大(n →∞),同时又无限缩小误差的区间d △,则图5-1中各小长条的顶边的折线
就逐渐成为一条光滑的曲线。该曲线在概率论中称为“正态分布曲线”,它完整地表示了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P 。 即当n →∞时,上述误差区间内误差出现的频率趋于稳定,成为误差出现的概率。 正
态
分
布
曲线的数学方程式为
e
f y σπσ
221
)(22
∆=
∆=-
σ
为标准差,标准差的平方为
σ
2
方差。方差为偶然误差平方的理论平均值:
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方程式为 :
e f y σπσ
221)(2
2
∆=
∆=- , []n
n
n n n ∆∆∆∆∞
→∞
→=⋅⋅⋅++=2222212lim lim σ,[][]n
n
n n ∆∆±
=∆=∞
→∞
→lim
lim
2
σ
从5-3式可以看出正态分布具有前述的偶然误差特性。即:
1.f(△)是偶函数。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求得的f(△)相等,所以曲线对称于纵轴。这就是偶然误差的第三特性。
2.△愈小,f(△)愈大。当△=0时,f(△)有最大值; 反之,△愈大,f(△)愈小。当n →±∞时,f(△) →0,这就是偶然误差的第一和第二特性。
3.如果求f(△)二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可以求得曲线拐点横坐标: △拐=±
如果求f(△)在区间± 的积分,则误差出现在区间内的相对次数是某个定值 ,所以当 愈小时,曲线将愈陡峭,即误差分布比较密集;当 愈大时,曲线将愈平缓,即误差分布比较分散。由此可见,参数 的值表征了误差扩散的特征。
观测条件较好,误差分布比较密集,它具有较小的参数 ; 观测条件较差,误差分布比较分散,它具有较大的参数 ;
具有较小 的误差曲线,自最大纵坐标点向两侧以较陡的趋势迅速下降; 具有 较大 的误差曲线,自最大纵坐标点向两侧以较平缓的趋势伸展。
e
f y σ
πσ
221
)(∆=
∆=-
最大纵坐标点:σ
π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