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6期
Vol .30 No .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1年12月Dec .2011“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
孙 茹,邹晓峰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课程主要应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运动机体变化的规律,研
究防治运动性机体损伤与机能失衡的方法,是体育硕士研究生和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
课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和考核方式改进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理
论上的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11)06-0084-03
[收稿日期]2011-10-08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0102206)。
[作者简介]孙 茹(195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任务是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视角出发,揭示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探索运动对生命的生物学价值、运动与人类健康的相关性。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具有较长的历史,在1954年2月,就先后有苏联专家来华进行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体育卫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该专业越来越多地被社会认识与关注,逐渐开拓着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为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一级学科)和运动人体科学硕士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主要应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运动机体变化的规律,研究防治运动性机体损伤与机能失衡的方法,为科学地开展竞技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依据。目前,为配合吉林大学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学的办学目标,我院“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课程建设以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用现代教育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课程教学评估,强化课程管理。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建设,我院“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课程建设已经达到核心课程水平。
1 教学内容的构建突出综合性和前沿性
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在本专业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为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等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也可以为运动员的选材、机能评定、技术分析诊断、膳食营养等提供必须的科学依据与方法[2]。因此教学内容的构建,必须体现“高”、“深”、“新”的特点[3]。“高”即教学内容的起点和要求要高,不是本科教学内容的重复,要突出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知识的理论性;“深”即教学内容要有深度,突出学科的综合性,方法学内容要具有难度与广度;“新”即课程内容要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体现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内容。为此,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课程建设中,将重新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为三大部分,即理论部分、实验部分和方法部分,每一部分又由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前沿进展所组成,这样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理论性、综合性以及前沿·
84·
性。
由于运动人体科学从不同的研究侧面形成了诸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众多的三级学科,因此教学中,重点从三级学科层面上介绍运动人体科学各个领域的重点以及研究进展。每一讲即反映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又尽可能在三级学科层面上进行交叉渗透,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内在的规律性和关联性。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体系的结构框架,把握事物规律。在此基础上,就课程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作为激发研究生进行探究、开展学术研究的基本素材。这样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又可为体育专业研究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拓宽学术视野和提供研究思路。例如,在进行运动与细胞凋亡研究教学中,首先阐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的生化和分子学特征以及细胞凋亡的机制;然后介绍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这些基础的知识与方法使研究生对运动与细胞凋亡有了深入了解;最后再重点讨论运动诱发细胞凋亡,对运动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与可能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这样反映该领域的前沿性和发展性。
2 教材的建设体现创新性和先进性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集中体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教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与水平。在核心课程的建设中,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完整性以及实用性等标准,选用教材。目前,国内“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课程并没有统一的研究生专用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参考了《运动生理高级教程》、《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高级教程》等相关教材。因此,编写一本吸收了国内同类教学用书的优秀成果,跟踪最新研究方向,反映新知识、新成就,采用有益和有效的新经验、新方法、新体系,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的研究生教材迫在眉睫,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吉林大学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中有3名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因此完全有能力编写一本适合体育专业研究生应用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材。在新教材编写中我们力求符合体育院系研究生培养目标,适合研究生教学与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遵循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跟踪世界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反映新知识、新成就,采用有益和有效的新经验、新方法、新体系,具有较大程度的适用性。教材的主干内容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学科的基本原理、最新发展情况、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问题及思路、参考文献目录等。
另外,为了配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还遴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反映本学科发展前沿的一些教材或者书籍。如乔德才主编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与应用》、乔玉成编著的《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等,作为研究生教学的辅助教材。
3 教学方式突出专题讲座与讨论研究相结合
教学方式被认为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环节,课程学习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教学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改变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采用专题讲座与讨论研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其主要思想是把课程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划分成若干个需要研究的专题,通过对若干专题的讲座与学生讨论研究相结合,来启发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1 专题讲座
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特点,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众多的三级学科在某一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进展作为不同的专题,授课教师或外请专家对不同的专题加以介绍,重点介绍各种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在每个专题的应用。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综合地将运动人体科学的不同学科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讲授。例如在讲授运动员的选材专题时,就应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及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特征要求进行研究,并深入到运动员不同运动能力的遗传特征和家族聚集性等方面。从教学实践来看,专题讲座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 专题讨论
·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