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1) - 副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色彩的社区更新
社会背景决定,提升住房环 境,通过提高社会福利解决 社会人口问题
上世纪60年代,是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普遍富 足的黄金时期,人们希望在“富足的社会重新发现和消 除贫困”。其次凯恩斯主义——新政城市在西方兴起, 认为政府有责任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平等的社会福利。 因此,在此背景下催生的城市更新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 的关注,强调被改造的原居民能够享受到新带来的社会 福利和公共服务。
城 市 更 新
城中村改造模式 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
公共参与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
绅士化研究
城市绅士化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再城市化的过程中,伴随 着中心区更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空间演变结果,其显著特征是城市中产阶级及以上 阶层取代低收入阶层,重新由郊区返回内城居住。 文献:城市绅士化与城市更新--以南京为例 作者:朱喜刚、周强、金检 主要内容:对比西方绅士化运动和中国目前绅士化进程,在结合中国实际城市 更新,强调了绅士化运动和城市更新的互动关系,指出为了避免在今后的郊区 化过程中出现城市中心区“空心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吸引中产阶级居住在 城市中心区是保持城市发展活力的明智之举。
文献: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基于扬州旧城更新实践 作者:薛伟 主要内容:基于扬州的问卷分析,提出构建因地制宜的参与决策系统,并认为系 统运行成功的关键在于参与技术和行政管理者能力。 文献:对深圳市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吕晓蓓,赵若焱
主要内容:对深圳城市更新进行全面分析后指出,政府在城市更新领域处于弱势 ,面临着分散、交叉、时序混乱和难以统筹的困境,指出城市更新制度建设本质 在于建设政府的统筹能力。
文献:城市更新中地方文化资本的激活——以山东省滕州市接官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规划为例
作者:黄怡 吴长福 谢振字 主要内容:引入“文化资本”概念,提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文化资本的积累和激活 是保护、延续地域地方特征的一种方式。而单纯的某一地方的文化资本的激活并不能 有效的带来创收,只有当其成为一种共识,并由此形成地域历史文化景观网络时,才 能发挥作用。粗鲁的城市更新理念和粗放的更新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扭转。
2.
引言
城市更新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城 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调节机制与动力驱动,正以空前的规模 如火如荼的进行。进入21世纪以来,其在政府管理、市场约束 和人居环境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中心区功能优化、公共空间 的完善、城市特色的塑造和社区服务的强化都需要正确的城市 更新策略引导。与此同时,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 问题,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鉴于此, 在梳理了国外城市更新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状,如 何确立中国城市更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路线,成为此次研究的 关注重点。
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
文献: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以云南安宁文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作者:刘婷婷 主要内容:当前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旧区城市更新的大规模建设 ,而密集的更新建设 却对历史建筑及文脉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历史建筑的“拆” “留”存在着固 有的矛盾,而以此同时它的保护和再生也增强了片区的活力,是公共空间复苏的一剂良 药,与周边资源的有效整合必然可以维护城市特色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城市更新势必要涉及对城市居民的住宅改善和动迁安置等事项。住宅建 设是适应人口增长的关键,而目前大量的旧区住宅用地被改造成商业性质 的高级公寓和所谓的“高尚小区”,面向城市低收入居民适住的商品房较 少,居民丝毫得不到更新和拆建所带来的利益。动迁安置不利,新建城市 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房屋质量隐患、城市基础设施不相配套等
文献:我国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运动反思
作者:黄亚平、周敏、林凯旋
主要内容:分析了绅士化的改造内在机制,并解析了绅士化社会空间分异, 指出西方绅士化是发达城市在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及逆城市化后,再城 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经历了内城衰败到振兴的过程。而中国正经历快 速城市化的过程,如何对城市存量空间的再开发,打造一适合中国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国式绅士化是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提升城市化质量的美好 途径。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周坚斌 2015 10 8
目 录
1.
城市更新背景
2.
3. 4.
引言
西方城市更新发展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
5.
6.
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发
小结
1.
历史背景
近代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快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 和环境的恶化,城市更新开始成为西方政府和社会不 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罗斯福新政中以拆除贫民窟为 主的“绿带建镇计划”成为城市更新额开端。
文献:城市更新规划中的低碳设计策略初探 -以深圳市罗湖区木头龙小区更新项 目为例 作者: 赵映辉 主要内容:提出城市发展和人一样都有从富有生命力到衰败的过程,必要时需要 通过更新细胞的方式,恢复生命活力。而城市更新活动只有采取低碳设计理念, 采用适当的低碳设计策略.倡导居民以低碳方式生活,才可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才可能落实发展定位,达到规划的理想目标。
公共参与研究
文献:“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对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思考 作者:汪坚强 重要内容:结合近年来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点:公民“被动式”的 过程式参与多,“主动式”的决策式参与少;对公共利益考虑少;公民参与的积 极性很高,但实际参与的渠道和方法少。指出城市更新下的“民主化”的更新改 造道路必须做到四个方面的思想观念转变:政府管理者、开发商、城市设计者和 居民自身。 文献: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演进发展:基于深圳盐田案例的回顾 作者:秦波 苗芬芬 主要内容:基于公共政策相关理论,进行城市更新下参与主题、参与结构和参与 途径三维度的研究,指出不同于增量式的新区规划建设,立足于存量土地资源优 化开发的城市更新是更大范围内和既有居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城市建设,公 众参与必须作为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师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手段。
市场导向的旧城再开发
私有部门成为主要力量, 政府提供大环境,吸引资 金回流,刺激经济增长
70年代全球经济下滑和全球经济调整,西方经济体收到极大 冲击,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政府主要关注点。其次,政权的更 替是城市更新政策转变的催生剂。
社区综合复兴
重注人居环境,强调居民 参与,社区成为政府和开 发商两级之外的制衡第三 极
7. 小结
中国正处于空前的城市化时代,城市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城 市旧区改造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城市 发展是以中国整体社会运行体制的急剧转型为背景的,各种社 会力量的博弈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旋律,中国已经进入“利益 博弈时代”。 因此,当代中国的城市更新问题,已经不再只是城市规划师发挥 自己想象力的舞台,更已成为社会整体关注的利益焦点和展开 博弈的竞技场。中国的城市研究界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过 程中,需要非常耐心地审视一下西方在二战后走过的历程。通 过对西方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演进历史进行回顾,我们会发 现众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或许正成为启发我们获得新知的重 要源泉。
4.
城市更新的国际经验
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美国由于收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驱动,其城市 更新进行的多是单一的商业开发,这种开发通常是以牺牲低层收入阶级居 民的利益为代价,造成了居住分离现象,社区的瓦解和空间的再分布,加 剧了阶级分化,社会矛盾凸显。
2.西方城市更新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博弈”。资本主 义制度下的城市更新只会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对消 除社会贫困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是,真正作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规划师和公众 广泛参与其中的、将物质性改造与社会政策整体考 虑、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问题的一 场社会改良运动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应该说是从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才在西方全面拉开的,它以1949 年美国《住宅法案》(TheHousingAct) 的颁布为标志。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
文献:城市更新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作者:种颖 主要内容:总结了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其成因 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优先、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治理旧城区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和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四个方面的城市更新策 略。 文献: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垃圾减量及处理研究取向分析 作者:黄和平、袁梅凤、兰树莹、闫清泉 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更新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建筑垃圾也不可避免地随之增多.这些建筑垃圾不仅成为污染环境的一个主要 因素,而且大量地浪费了各种资源,对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 负面影响。因此,实施建筑废料的减量化及资源化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 圾的产生,对我国实施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形体主义规划思想
形体主义规划思想
形 体 决 定 论
功 能 主 义
机 器 增 长
城 市 多 样 性
历 史 价 值 保 护
可 持 续 发 展 观
城市更新
城市再开发
社区邻里复兴
城市更新理论发展导向图
3.
发展历程
政府主导的,带有 一定福利色彩的旧 城更新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国外城市更新 的政策演变
市场主导,基于公 私伙伴关系的旧城 更新
5.
中国当前城市更新现状
1. 老城过度开发,新城郊区化 2. 形象工程泛滥 3. 政府、房地产、居民三者之间利益 博弈的扭曲化 4. 城市旧城区社区大量解体 5. 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遭受冲击
6.
美国城市更新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启示
1.加深对城市更新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城市更新不仅仅是 旧建筑、旧设备的翻新,不仅仅是一种城市建设的技术 手段,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导向的竞技行为,他具有深 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是可持续的发展。 2.城市更新的目标从物质更新过渡到人居环境的改善。 城市更新不能停留在物质环境的改善,区域功能提升等 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地位的阶段,而是不断深入区域中的 社区、居民,对居民利益的关注、社会文化利益和历史 脉络的保持,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本质。 3.城市更新不同与单纯的初始城市建设过程,它的出台与 实施都需要政府、开发者和社区居民三方的真实合作和 参与。
文献:The New Middle Class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Cental City 作者:Ley D 主要内容:从社会文化论角度提出“返城运动”假说,认为绅士化是一个反向的 “侵入— 演替”模式,是中产阶层郊区化现象的代名词,并且认为城市绅士化 造成了社会人口变迁、职业结构转型及城市文化变迁。 文献:New Urbanism:G e n t r i f i c a t i o n a s G l o b a l U r b a n 作者:Smith N 主要内容:美国学者史密斯 (Neil Smith)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地租落差 ”理论,指出这种理论下的资本差创造的巨大收益又刺激了城市精英和政府进行 旧城改造的动机, 即资本的“返城运动”成为城市绅士化的动力。
以公、私、社区三 方伙伴关系为导向 的旧城更新
推土机式的贫民窟清理
福利色彩的社区更新
国外旧城更新实 践过程
市场导向的旧城再开发
公众参与的社区综合复 兴
推土机式推到重建的贫民窟清理
政府主导,私企鲜有参与, 注重物质环境的提升 二战后,经济增长,人们不满足于残破的物质环境(社会 环境条件、卫生条件、住房和拥挤的交通),固急于改善 城市形象,以及更好的利用市中心土地,开始进行大规模 的清洗。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本主义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深 入人心,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强调从社会、经济、文化、 环境等多维度角度综合治理城市问题。
这一时期人们认识到,城市更新应该是对社区的更新, 而不仅仅是房地产的开发和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国内外研究
绅士化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社会学 地理学 城市经济学 城市规划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