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的短沟道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SFET 的短沟道效应3 第8章 MOSFET 的短沟道效应
MOSFET 的沟道长度小于3um 时发生的短沟道效应较为明显。
短沟道效应是由以下五种因素引起的,这五种因素又是由于偏离了理想按比例缩小理论而产生的。
它们是:
(1) 由于电源电压没能按比例缩小而引起的电场 增大; (2) 内建电势既不能按比例缩小又不能忽略; (3) 源漏结深不能也不容易按比例减小;
(4) 衬底掺杂浓度的增加引起载流子迁移率的降低; (5) 亚阈值斜率不能按比例缩小。
(A ) 亚阈值特性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MOSFET 的亚阈值特性来推断阈值电压到底能缩小到最小极限值。
对于长沟道器件而言,亚阈值电流由下式给出 也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式中的d
C 为单位面积耗尽区电容。
t kT V q
=
是热电压,1/d
ox C
C ξ=+,在DS V 大于几个热电压时有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 上式也可以写成
从式(8.4)中可以看出,当0GS
T V V -=时,即当栅-源电压等于亚阈
值电压时有亚阈值电流: 为了使GS
T V
V <时,器件可以关断,我们可以令(8.4)中的0GS V =,
则有
如果规定关断时(当0GS
V
=)的电流比在(当GS T V V =)的电流小5个
数量级,式(8.7)和式(8.8)的两边相除则有 得到亚阈值电压的最小值为 如果1/10.76 1.76d
ox C
C ξ=+=+=则亚阈值电压的最小值是
5ln105 1.6726 2.3500T t V V mV mV
ξ==⨯⨯⨯=。
如果还想将阈值电压降低到400mV 左右,那么就要减小1/d
ox
C C ξ=+的值,使1/ 1.34d
ox C
C ξ=+=。
考虑到温度对阈值电压的影响,按比例缩小阈值电压将更加困难。
阈值电压的温度系数1/T
dV
mV K dT
=-。
导致阈值电压在温度范围(0-
85℃)内的变化是85mV 。
制造工艺引起的最小变化也在50mV 之间。
工艺和温度引起的变化合计为135mV 左右。
因此,对增强型的MOS 器件其阈值电压一般都控制在0.50.9T
V V
V
<<之间。
(B ) 短沟道效应使阈值电压减小
对理想MOSFET 器件,我们是利用电荷镜像原理导出阈值电压的表达式。
见下图。
()
()'''max 8.11mT ss SD Q Q Q +=式中忽略了沟道中的反型层电荷密度'n Q ,
()'
max SD a dT Q eN x =为最大耗尽层单位面积电荷密度。
这个电荷密度都由栅的有效面积控制。
并忽略了由于源/漏空间电荷区进入有效沟道区造成的对阈值电压值产生影响的因素。
图8.2a 显示了长沟道的N 沟MOSFET 的剖面图。
在平带的情况下,且源-漏电压为零,源端和漏端的空间电荷区进入了沟道区,但只占沟道长度的很小一部分。
此时的栅电压控制着沟道
区反型时的所有反型电荷和空间电荷,如图8.2b 所示。
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沟道区中由栅压控制的电荷密度减小。
随着漏端电压的增大,漏端的空间电荷区更严重地延伸到沟道区,从而栅电压控制的体电荷会变得更少。
由于栅极控制的沟道电荷区中的电荷数量()
'
max SD Q
会对阈值电压造成影响,如式(8.12)所示。
我们可以用图8.3所示的模型,定量的计算出短沟道效应对阈值电压造成的影响。
假设源/漏结的扩散横向与纵向相等,都为j
x 。
这种假设对扩散工艺形成的结来说是合理的,但对例子注入形成的结则不那么准确。
我们首先考虑源端、漏端和衬底都接地的情况。
在短沟道情况下,假定栅极梯形区域中的电荷有栅极控制。
在阈值反型点,降落在沟道区的空间电荷区上的势差为2Fp
φ,源和漏结
的内建电势差也约为2Fp
φ,这表明这三个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大体相
等。
如图8.3a 。
假定梯形区内的单位面积平均电荷密度为'
B
Q ,则有
上式可以写成
由图8.3b 可以看出,有如下关系: 由(8.15)式
将(8.17)带入(8.18) 带入(8.15)式
与长沟道器件相比,短沟道器件阈值电压表达式应该写成 考虑短沟道效应后,MOSFET 器件的阈值电压会降低。
在这个模型的假设下,只有减小源/漏结的深度和增大单位面积栅电容ox
C ,才能降低阈值电压的偏移量。
另外,式(8.22)是建立
在源、沟道、漏的空间电荷区都相等的假设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如果漏端电压增大,这会使栅控制的沟道电荷数量减少,'L变短,使阈值电压变成了漏极电压的函数,随着漏极电压增大,N沟器件的阈值电压也会减小。
MOSFET的窄沟道效应
MOSFET结构的表面空间电荷区电荷、电场、电容为了更详细地分析表面空间电荷层的性质,可以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定量地求出表面层中的电场强度、电势分布。
为此,我们取x轴垂直于半导体的表面并指向体内,规定x轴的原点在表面处。
表面空间电荷区中的电荷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势都是x的函数。
在利用泊松方程求解之前,我们先做如下假设:
(1)半导体的表面是无限大表面(表面尺寸远大于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尽管这种假设会带来误差,但其误差及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样我们可以利用一维的泊松方程求解。
(2)为了讨论更一般的情况,半导体中的掺杂为补偿掺杂(这一假设更符合实际,因为NMOS器件的沟道大都是经过了补偿掺杂,以得到合适的阈值电压值;PMOS器件的衬底N阱的形成也是在P型原始衬底经过补偿掺杂获得的)。
(3)在半导体内部,假定表面空间电荷电离杂质为一常数,且与体内相等,电中性条件成立,所以空间电荷区的净浓度()0
ρ=
x (4)其净掺杂表现为P型半导体。
空间电荷区的净浓度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d a
+-分别表示电离的施主杂质和电离的受主杂质浓度;如果N N
在常温下杂质完全电离,则有0d
p N n +=(这是因为我们假设其掺杂为
补偿掺杂),0a
p N
p -
=;,p p p n 分别表示x 点处的
P 型半导体空穴(多子)
浓度和电子(少子)浓度。
在上述假设下,一维泊松方程的表达式: 将0d
p N
n +
=和0a p N p -
=带入上式可以写成
上式中的s
ε是半导体的介电常数、括弧中的第一项是0()p
p n
n -是P 型
衬底的过剩少子浓度,第二项0()p
p p p -P 型衬底的多子增量。
其表达
式分别由下式表示:
将(8.28)和(8.29)两式带入式(8.27)的泊松方程: 将上式两边同乘以dV ,左边可以写成
上式的E 是电压为V 时的电场强度。
将半导体内的电场设为零,对上式积分得
将(8.30)式的右边对V 积分得: 第一项积分得 第二项积分得 所以: 及
令1/2
2s t
D p V L qp ε⎛⎫=
⎪ ⎪⎝⎭
称谓德拜长度。
则
应当注意:上式中的V 大于零时取“+”号,小于零时取“-”号。
D
L 称做德拜长度。
式(8.38)叫做F 函数,是表征半导体空间电
荷层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F 函数,可以方便地将表面空间电荷层的基本参数表达出来。
在表面处s
V V =,由此得到半导体的表面处电场强度为
根据高斯定理,表面的单位面积电荷与表面电场的关系
上式中的负号是因为规定电场方向指向半导体内部为正。
将(8.40)带入上式,
注意:当金属电极为正,即s
V 大于零时,s
Q 用负号;反之,s
Q 用
正号。
上式表示表面空间电荷层的单位电荷密度随表面势变化,这相当于电容效应。
微分电容可由s s
s
Q C
V ∂=
∂求得:
在第7章,我们只是定性地讨论过MOS 器件空间电荷层存在着4中状态,仍以P 型衬底半导体为例: (1) 多子堆积状态 (2) 耗尽状态 (3) 平带状态 (4) 少子反型状态
图(8.6)是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势的函数关系图,详细标出了P 型硅在温度是300K ,掺杂浓度153410a
N cm -=⨯时,表面电荷密度和
表面势的函数关系。
有了半导体表面电场s
E ,表面电荷s
Q 和表面电容s
C 的表达式,就可
以精确分析各种状态下情况。
1. 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
当外加电压G
V <0时,表面势s
V 及表面层内的电势都是负值,对于
足够大V 和S
V 值,F 函数中exp S
t V V ⎛⎫
⎪⎝⎭因子的值远比exp S
t V V ⎛⎫- ⎪⎝⎭
的值小。
又
因为P 型半导体00/p p n
p 远小于
1,这样F 函数中只有含exp S
t V V ⎛⎫
- ⎪⎝⎭
项起
主要作用,其它项都可以略去。
将上式带入式(8.40)、(8.42)和式 (8.43)中,可得
以上三式分别表示在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时表面电场、表面电荷和表面电容随表面势s
V 的变化关系。
2. 平带状态 表面势0s
V
=,根据式(8.38)很容易求得00,0p s t
p n V F V p ⎛⎫
= ⎪ ⎪
⎝⎭,从而求得 0,0s s E Q ==。
表面电荷则不能直接将0s
V =直接带入(8.43)式,原因是将0s V =带入
该式,分子分母均为零。
要想求得表面势0s
V
=时的表面电荷需要对
(8.43)式求极限
在考虑到P 型半导体0
p n 远小于0
p p ,最后得到
3. 耗尽状态
当外加电压G
V 为正,但其大小还不足以使表面处的本征费米能级Fi
E
弯曲到费米能级以下时,表面不会出现反型,而处在耗尽状态。
这时,表面势s
V 大于零,且0
p n 远小于0
p p ,F 函数中的
00
p p n p 及exp s
t V V ⎛⎫
- ⎪⎝⎭
项
都可以略去,则有
将上式带入式(8.40)、(8.42)和式 (8.43)中,可得
其中1/2
2s s
d p V x qp ε⎛⎫=
⎪ ⎪⎝⎭
是耗尽区宽度。
耗尽状态下的表面电容的表达式跟
平板电容的表达式一致。
4. 反型状态
随着外加电压G
V 增大,表面处位于禁带中央的本征费米能级Fi
E
下降到F
E 之下,就会在表面处形成反型层。
反型可分为弱反型和强反型两种,以表面处少子浓度与体内多子浓度的大小来界定。
当表面处的少子浓度小于体内的多子浓度时,称为弱反型;当表面处的少子浓度大于体内的多子浓度时,称为强反型。
表面处的少子浓度为
当表面处的少子浓度等于体内的多子浓度时,即0s
p n
p =时,上式为
()22
0exp 8.55s p i
t V p n V ⎛⎫= ⎪⎝⎭
或
另一方面,根据波尔兹曼统计
比较式(8.56)和式(8.57)可得强反型临界条件是 强反型临界条件时的能带图如下图所示。
因为 式(8.59)÷式(8.57)的两边
00
2exp exp ......(8.60)p fp s p t t n V p V V φ-⎛⎫⎛⎫-== ⎪ ⎪⎝⎭⎝⎭
带入F 函数
此时的1/2
00,1exp ......(8.61)p s s s t p t t n V V V F V p V V ⎧⎫⎛⎫⎡⎤⎛⎫-⎪⎪
=- ⎪⎨⎬⎢
⎥
⎪ ⎪⎝⎭⎪⎪⎣
⎦⎝⎭⎩⎭
s
t V V 时,exp 1s t V V ⎛⎫
- ⎪
⎝⎭。
式(8.61)可以简化
将上式带入式(8.40)、式(8.41) 和式 (8.42)中得 当2s
fp V
φ时,s t V V ,F 函数中的
0exp p s p t n V p V ⎛⎫
⎪⎝⎭
项随s V 指数增加,其值较其它项都大的多,故可以略去其它项,可得
应该值得注意:一旦出现强反型,表面耗尽层宽度就会达到最大值dm
x ,不再随外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反型层中的电子屏
蔽了外电场的作用。
5.电容-电压特性
MOS 电容结构是MOSFET 的核心,MOS 器件和栅氧化层-半导体界面处的大量信息可以从器件的电容-电压关系即C V -特性曲线中求得,MOS 器件电容的定义:
其中,m
dQ 是金属极板上单位面积电荷的微分变量,G
dV 是穿过电容
的电压的微分变量。
假设栅氧化层中及栅氧化层-半导体界面处均无陷阱电荷。
此时
式中的mos
V 是加在栅氧化层上的电压,s
V 是表面势。
由电中性条件
得m
s Q
Q =-
s Q 是单位面积的表面电荷。
将上式带入(8.71)式,可得
当栅压改变时,表面电荷和表面势随之改变。
因此, 将m
s dQ
dQ =-和上式的G dV 带入(8.70)式
将上式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s
dQ -,并定义 为半导体的表面电容。
则有1......(8.78)11
1ox
ox
ox s
s
C C C C C C =
=
++
该式表明MOS 系统的电容相当于氧化层电容与半导体空间电荷层电容的串连。
如下图所示。
下面讨论:
(1)堆积状态的MOS 系统电容
前面的讨论已经得到堆积状态时的半导体表面电容有(8.47)式
给出exp 2s
s s
D t V C
L V ε⎛⎫=
- ⎪⎝⎭
带入式(8.78)式得
先考虑负偏压较大时的情形,这时2s
t V
V -,exp 2s
s s ox D t V C C L V ε⎛⎫
=
- ⎪⎝⎭
,此
时的MOS 系统电容等于栅氧化层电容ox
C C =。
这是因为半导体的
表面和体内都是同一类型P 型。
见下图中的A -B 段。
(2) 平带状态
平带状态的半导体表面电容的表达式由(8.49
)式给出SFB
C =
所以此时的MOS 系统电容为 (3)耗尽状态
当外加电压G
V 为正,但不足以使半导体的表面反型时,此时表面处
于耗尽状态。
表面电容的表达式由(8.53)给出
1
/
2
1
/
2
1/2
02s s
s s
s D t
d
s t s
p t V C L V x
V V qp V εε
ε
ε-⎛⎫
==
= ⎪⎛⎫⎝⎭⎛⎫ ⎪ ⎪ ⎪⎝⎭
⎝⎭
MOS 系统的电容由下式给出
继续加大偏压时的,表面耗尽区宽度表现为最大值1/2
04s fp dm
p x qp εφ⎛⎫
=
⎪ ⎪
⎝
⎭。
而
此时的MOS 系统电容变为最小值
当2s fp V φ≥时,表面电容的表达式由(8.69)给出,1/2
0s s s D p n C L p ε-⎛⎫
= ⎪ ⎪⎝⎭。
MOS 系统电容变为
当G
V 较大时,表面出现强反型,表面处的少子载流子浓度s
n 显著增
大,而反型层的厚度很小,使得表面电容s
ox C
C 。
若反型层的载流
子浓度的变化跟得上外加电压的变化,则此时的电容即为栅氧化
层电容。
另外,理解MOS 结构的总电容与栅压的关系还可以从下述关系来理解。
1ox ox ox ox ox d s s
C C C t x C εεε==++,对P 型衬底而言,在积累区,耗尽区宽度为零,所以ox C C =;随着栅电压的增大,表面进入耗尽状态,
耗尽区的宽度随栅压的增大而展宽,因此,MOS 结构的总电容随栅压的增加而减小;当栅压增加到使耗尽区宽度为最大dT x 时,MOS 结构的总电容有最小值min C ;继续增大栅电压G
V ,表面出现反型,反型层中的电子与P 型衬底及耗尽区宽度形成反型层电容s C ,这可以看成是减小了耗尽区宽度的结果,栅电压越高,表面反型层加厚,表面电容s
C 越大(可以看成进一步减小了耗尽区的宽度),因此在表面反型状态,随栅压的增大MOS 结构的总电容从最小值min C 逐渐增大,直至等于强反型状态的值ox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