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酶法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年来,各国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最大允许 限量(MRL)日趋苛刻,如:欧盟1mg/kg, 美国和加拿大0.3 mg/kg,日本50 mg/kg,使 原有的方法灵敏度不够,已不能适应于当 前的检测要求。应用ELISA,氯霉素检测下 量达到0.1 mg/kg。
• 将氯霉素与载体牛丙种球蛋白结合,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完 全氯霉素-BGG抗原,并免疫兔三次,一个月后收集兔血清, 纯化出抗氯霉素抗体。 •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O)与氯霉素抗体(CAP)结合,形成氯霉 素结合体(CAP-HRPO)。 • 在已固定抗氯霉素抗体的酶标孔内依次加入两份的氯霉素标 准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蜂蜜样品,37℃反应1h后取出,再加 CAP-HRPO,37 ℃反应1h后取出,加呈色液,反应5~15min 后观察结果并加反应终止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值。 • 美国和加拿大规定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量为不大于1mg/kg, 欧盟则为不大于0.1mg/kg,我国尚没有标准。将ELISA方法应 用于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其检测灵敏度为0.3mg/kg, 基本达到国际检测标准要求。
8.2.1 多酶偶联测定法
• 当被分析的底物或反应产物没有易于检测 的常规手段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酶进行连续式或平行式的偶联反应,使底 物通过两步或多步反应,转化为易于检测 的产物,从而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偶联 的酶主要有脱氢酶和氧化酶。其中应用最 广泛的是以NAD(辅酶Ⅰ)或NADP(辅 酶Ⅱ)为辅酶的脱氢酶类。
ELISA常用的测定方法
• 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 直接法是酶标记抗体与待检测样本中固相抗原直接作 用,加入底物后,显色(其颜色深浅与样本中抗原量成 正比); • 间接法是使已知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检测样 本中的抗体作用,再加入酶标记抗同种动物抗体的免 疫球蛋白(抗抗体),使与特异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 作用,加入酶底物,显色(颜色深浅与样本中抗体量成 正比)。 • 本法具有可定量、反应灵敏准确、标记物稳定、适用 范围宽、检测速度快以及费用低等特点。近年本技术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广泛应用在快速检测上
例1:葡萄糖的定量测定
己糖激酶 葡萄糖+ATP 葡萄糖-6-磷酸+ADP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NADP
6-磷酸葡萄糖d内脂 + NADPH+H+ 若将以上两个酶反应偶联,则葡萄糖的减少量与 NADPH的生成量成一定比例。NADPH在340nm波长处 有特征最大吸收峰,而NADP则无光吸收。因此,通过 测定340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就可以对葡萄糖进行 定量分析。
8.1.3 被测化合物是酶的辅因
子或抑制剂
• 如果待测物质可作为某种酶专一的辅酶或抑制剂,则这 种物质的浓度和将其作为辅酶或抑制剂的酶的反应速度 之间有一定关联,因此通过测定该酶的反应速度就能进 行这种物质的定量。 • 此法可用于嘌呤、核苷酸、维生素、辅酶和食品中农药、 杀虫剂的检测。同样,利用那些活性金属离子决定的酶 也可进行相应无机金属离子的检定。 辅酶或抑制剂 待测物质 产物
(1)以碘代硫化乙酰胆碱作为底物
5.5’-二硫代2.2’-二硝基苯甲酸(DTNB)作为显色剂。 碘代硫化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碘代硫化胆碱
DTNB
5-巯基-硝基苯甲酸 (黄色) 于410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变化
• 通过比较特定的酶催化显色反应动力学曲线, 直接显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 碱的抑制率,并以其来反映样品受农药污染的 程度。 • 现已有依据这一原理研制出便携式残留毒性快 速测定仪。敌敌畏的检出限为2.2×10-5ug/ml。 此方法可以对大量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或不 超标进行快速筛选,亦可进行农药残留的定量 分析。
8.2.4
酶标免疫检测法
•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具有选择和结合的双重功 能。通过测定复合物中酶的含量可得出待测 抗原的含量。酶标免疫检测法可用于食品的 污染检测中,尤其适用于毒素的快速检测。
酶 + 抗体 酶标抗体 待测抗原 酶—抗体—抗原复合物
8.2.5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nzyme-Linked l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将酶分子与抗体分子连接成一个酶标分子, 当它与固相免疫吸附中相应抗原或抗体复合物相遇时形成 酶-抗原-抗体结合物,加入酶底物,底物被催化成可溶 性或不溶性显色产物,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性或定量, 这对酶标记抗体技术是一个发展。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主要针对小分子量(<2500)的农药, 因为大分子量的农药可以直接作为抗原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小分子量的泻药属于半抗原,一般不具有免疫动物产生抗 体,因而要与分子量大的载体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人 工抗原的形式贸易商动物产生抗体。
• 不必控制影响酶反应初速度的pH和温度等许多参数, 而只需要保证酶反应进行完全。 • 例如,在乳酸脱氢酶催化反应中, 乳酸+NAD+ 丙酮酸+NADH 一种方法可以加入过量的反应物NAD(P),通常是 使它的浓度达到被测组分的浓度的5至10倍;另一种方 法,可以加入肼除去产物丙酮酸,使反应向产物方向 进行。另外,可以在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制作标 准曲线,然后通过标准曲线得到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在某些情况下,酶催化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就已达到平衡, 此时可以通过提高反应物浓度或去除反应的某一产物,从而 打破平衡,使其向有利于产物的方向进行。
8.1.2 动力学测定法
• 根据测量转化速率,以得到底物浓度。 • 测定的参数可以是吸光度、荧光度、pH值等。初 速度V0和底物的原始浓度[S 0]不是线性的,而是一 条曲线。以1/ V0对1/ [S 0]作图制作标准曲线,然 后从标准曲线测定待测物浓度。
第8章 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前言 8.1 8.2 8.3 8.4 概念、优点、局限性 酶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酶法分析技术 酶指示剂分析食品热烫和灭菌效果 固定化酶和酶电极
酶法分析的概念、优点、局限性
酶分析的概念
酶分析就是通过对酶反应的测定来达到化 学分析和临床检定目的的一类分析方法。
它分为两种类型: ① 以酶为分析对象的分析,称为酶活力的测定; ② 以酶为分析工具的分析,称为酶法分析。
酶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8.1 酶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终点测定法 动力学的方法 作为酶的抑制剂 测定食品中的酶活力
作为酶的底物 测定食品成分
8.1.1 终点测定法
• 是酶法分析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 原理:在以待测物质为底物的酶反应中,如果使底 物能够接近完全地转化为产物,而且底物或产物又 具有某种特征性质,通过直接测定转化前后底物的 减少量、产物的增加量或辅酶的变化等就可以定量 待测物。 接近完全地转化 待测物质 酶 产物
(4)选用乙酸萘酯作为底物
• a-乙酸萘酯+水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萘酚+乙酸 固蓝B 显色产物
• 在68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检出限在 mg/kg级别。不可检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酶法分析技术的种
类及其基本原理
龙肇. 马硕
8.2 酶法分析技术
8.2.1 多酶偶联测定法 8.2.2 通过酶反应循环系统的高灵敏度测定法 8.2.3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8.2.4 酶标免疫检测法 8.2.5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下图是根据反应前后酶反应体系的吸光度或荧光 强度的总变化,测定产物(或底物)的量。 (1) CA、CB和CC 3个底物浓度对吸光度 变化的影响,吸光度最 初变化快,以致反应在 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此 方法仅需知道最初和最 终吸光度; (2)根据(1)中的数 据,得到底物浓度和吸 光度总变化的相关图
终点法的优点
酶
例如
• 利用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 (acetychdine Esterase)的特异性抑制作用,目前已 广泛应用酶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痕量和微量有机磷及 氨基甲酸酯类的残留。 • 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催化乙酰胆碱,且同时它也可以 催化水解其他一些羧酸酯,产生色差反应。当农药 抑制了胆碱酯酶,则反应不能进行。 有机磷及 抑制 乙酰胆碱酯酶 氨基甲酸 乙酰胆碱 有色物质 酯类农药
8.2.5.2 ELISA在食品中检测的应用
(1)检测食品中的毒素 (2)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 (3)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4)检测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1)检测食品中的毒素
• 目前发现能引起人中毒的霉菌代谢产物至少有150种 以上,常见的产毒性真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 镰刀菌属等,其中最常见且研究最多的是黄曲霉毒 素、超曲霉毒素等。 • 例如 有报道利用免疫吸附方法测定酱油中黄曲霉 毒素B1,过去多以限量法,指标仅限于小于、等于 5ug/kg,对于超过此值的样品,需作确证试验,手 续更为繁杂,且不能准确定量。 • 按ELISA法可大大提高样品阳性检出率,在扫描仪 上可直接测出数据。
8.2.3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 酶的活性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底物进行测 量,经酶解后产生放射性的产物,随时间所 生成的放射性产物含量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此外,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底物经酶的作用后 得到的产物,经适当分离测定产物的同位素 含量。此法可用于需要进行极微量的分析或 因新发现的酶还未找到适当的分析法时的测 定。用于测定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有3H、 14C、32P、35S。
Vmax[S0] Km+ [S0]
n0=
该方法特点
• • • • • • 测定速度快; 试剂用量少,成本低; 对浊度和色素的干扰不敏感; 不需要考虑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有利于自动分析。 对裂解酶和异构酶特别适宜,当水含量 保持不变时,水解酶催化的水解反应也 可以认为是单底物反应。
该方法不足
• 对反应的条件(如酶浓度、pH和温度) 要求严格,待测物的测定和标准曲线制 作的条件要求完全相同。 • 要求分析使用的酶具有高的Km,以便测 定较高的底物浓度。 • 准确度相对较差。
8.2.5.1 酶联免疫吸附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含抗体 酶标抗原(或抗 +待测样品 体)固相载体 或抗原) 经洗涤去除反应液中其他物质
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量 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免疫复 合物
酶反应底物 有色产物
固相载体上酶标抗原或抗体被结合量(免疫复合物) 即与标本中待检抗体或抗原的量成一定比例。
(2)氯化乙酰胆碱
氯化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醋酸 pH指示剂 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3)植物酯酶水解2,6-二氯乙酰锭酚
• 植物酯酶促使底物2,6-二氯乙酰锭酚分解
有机磷农药
根据反应溶液水解前后颜色的变化,通过辨别农药对 酶抑制程度,间接观察农残情况。
• 此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很适合于水 中和市售新鲜蔬菜进行农残快速检测。 检测限在0.029mg/L~10 mg/L。
检测罂粟壳等毒品
•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在食品中渗入罂粟壳等 毒品,而现有方法如比色法、极谱法、色谱 法和免疫分析法无法有效监测样品,而酶联 免疫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 便,能快速监测。 •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最小检出浓度为 5.0ng/mL,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
•
该法的原理是
SOD亚硫酸 盐氧化酶
存84天。
通过酶反应循环系统的高 灵敏度测定法
8.2.2
A+B C+D A+Y C+X • 如果待测底物A的量极微,无法直接测定时,可 将以上两式偶联,构成一个酶反应循环系统,将 A的产物C再变成A,如此经过多次循环,产物 D的量将随反应时间不断积累而增多;如果选择 适当的反应条件,在一定时间后使循环反应停止 时,D的生成量将与被测物质A的最初浓度成比 例。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微量物质A,经过循环 反应后,通过测量D就能定量微量的A。
酶法分析的优点
被测样品无需预先提取分离; 为什么?专一性!
不破坏被测物质; 为什么?
常温、高效、温和!
酶法分析可测定化学分析无法分析的内容。
为什么? 酶的广泛分布、种类多!
酶法分析的局限性
① 需要有适宜的、高纯度的、高比活力的工
具酶,因而代价较高; ② 工具酶在酶法分析中只起一种温和而专一 的预处理作用,最终测定仍需采用化学方 法或物理化学方法。
食品酶学分析中采用终点法所需 要的某些酶的浓度
底物 葡萄糖 甘油 尿酸 延胡索酸 酶 已糖激酶 甘油激酶 尿酸氧化酶 延胡索酸酶 Km 1.0×10-4(30℃) 5.0×10-5(25℃) 1.7×10-5(20℃) 1.7×10-6(21℃) 酶浓度 /(IU/L) 1.67 0.83 0.28 0.03
• 将氯霉素与载体牛丙种球蛋白结合,形成具有免疫原性的完 全氯霉素-BGG抗原,并免疫兔三次,一个月后收集兔血清, 纯化出抗氯霉素抗体。 •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O)与氯霉素抗体(CAP)结合,形成氯霉 素结合体(CAP-HRPO)。 • 在已固定抗氯霉素抗体的酶标孔内依次加入两份的氯霉素标 准溶液和不同浓度的蜂蜜样品,37℃反应1h后取出,再加 CAP-HRPO,37 ℃反应1h后取出,加呈色液,反应5~15min 后观察结果并加反应终止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值。 • 美国和加拿大规定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量为不大于1mg/kg, 欧盟则为不大于0.1mg/kg,我国尚没有标准。将ELISA方法应 用于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其检测灵敏度为0.3mg/kg, 基本达到国际检测标准要求。
8.2.1 多酶偶联测定法
• 当被分析的底物或反应产物没有易于检测 的常规手段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酶进行连续式或平行式的偶联反应,使底 物通过两步或多步反应,转化为易于检测 的产物,从而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偶联 的酶主要有脱氢酶和氧化酶。其中应用最 广泛的是以NAD(辅酶Ⅰ)或NADP(辅 酶Ⅱ)为辅酶的脱氢酶类。
ELISA常用的测定方法
• 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 直接法是酶标记抗体与待检测样本中固相抗原直接作 用,加入底物后,显色(其颜色深浅与样本中抗原量成 正比); • 间接法是使已知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检测样 本中的抗体作用,再加入酶标记抗同种动物抗体的免 疫球蛋白(抗抗体),使与特异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 作用,加入酶底物,显色(颜色深浅与样本中抗体量成 正比)。 • 本法具有可定量、反应灵敏准确、标记物稳定、适用 范围宽、检测速度快以及费用低等特点。近年本技术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广泛应用在快速检测上
例1:葡萄糖的定量测定
己糖激酶 葡萄糖+ATP 葡萄糖-6-磷酸+ADP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NADP
6-磷酸葡萄糖d内脂 + NADPH+H+ 若将以上两个酶反应偶联,则葡萄糖的减少量与 NADPH的生成量成一定比例。NADPH在340nm波长处 有特征最大吸收峰,而NADP则无光吸收。因此,通过 测定340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就可以对葡萄糖进行 定量分析。
8.1.3 被测化合物是酶的辅因
子或抑制剂
• 如果待测物质可作为某种酶专一的辅酶或抑制剂,则这 种物质的浓度和将其作为辅酶或抑制剂的酶的反应速度 之间有一定关联,因此通过测定该酶的反应速度就能进 行这种物质的定量。 • 此法可用于嘌呤、核苷酸、维生素、辅酶和食品中农药、 杀虫剂的检测。同样,利用那些活性金属离子决定的酶 也可进行相应无机金属离子的检定。 辅酶或抑制剂 待测物质 产物
(1)以碘代硫化乙酰胆碱作为底物
5.5’-二硫代2.2’-二硝基苯甲酸(DTNB)作为显色剂。 碘代硫化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碘代硫化胆碱
DTNB
5-巯基-硝基苯甲酸 (黄色) 于410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变化
• 通过比较特定的酶催化显色反应动力学曲线, 直接显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 碱的抑制率,并以其来反映样品受农药污染的 程度。 • 现已有依据这一原理研制出便携式残留毒性快 速测定仪。敌敌畏的检出限为2.2×10-5ug/ml。 此方法可以对大量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或不 超标进行快速筛选,亦可进行农药残留的定量 分析。
8.2.4
酶标免疫检测法
•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具有选择和结合的双重功 能。通过测定复合物中酶的含量可得出待测 抗原的含量。酶标免疫检测法可用于食品的 污染检测中,尤其适用于毒素的快速检测。
酶 + 抗体 酶标抗体 待测抗原 酶—抗体—抗原复合物
8.2.5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nzyme-Linked l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将酶分子与抗体分子连接成一个酶标分子, 当它与固相免疫吸附中相应抗原或抗体复合物相遇时形成 酶-抗原-抗体结合物,加入酶底物,底物被催化成可溶 性或不溶性显色产物,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性或定量, 这对酶标记抗体技术是一个发展。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主要针对小分子量(<2500)的农药, 因为大分子量的农药可以直接作为抗原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小分子量的泻药属于半抗原,一般不具有免疫动物产生抗 体,因而要与分子量大的载体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人 工抗原的形式贸易商动物产生抗体。
• 不必控制影响酶反应初速度的pH和温度等许多参数, 而只需要保证酶反应进行完全。 • 例如,在乳酸脱氢酶催化反应中, 乳酸+NAD+ 丙酮酸+NADH 一种方法可以加入过量的反应物NAD(P),通常是 使它的浓度达到被测组分的浓度的5至10倍;另一种方 法,可以加入肼除去产物丙酮酸,使反应向产物方向 进行。另外,可以在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制作标 准曲线,然后通过标准曲线得到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在某些情况下,酶催化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就已达到平衡, 此时可以通过提高反应物浓度或去除反应的某一产物,从而 打破平衡,使其向有利于产物的方向进行。
8.1.2 动力学测定法
• 根据测量转化速率,以得到底物浓度。 • 测定的参数可以是吸光度、荧光度、pH值等。初 速度V0和底物的原始浓度[S 0]不是线性的,而是一 条曲线。以1/ V0对1/ [S 0]作图制作标准曲线,然 后从标准曲线测定待测物浓度。
第8章 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前言 8.1 8.2 8.3 8.4 概念、优点、局限性 酶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酶法分析技术 酶指示剂分析食品热烫和灭菌效果 固定化酶和酶电极
酶法分析的概念、优点、局限性
酶分析的概念
酶分析就是通过对酶反应的测定来达到化 学分析和临床检定目的的一类分析方法。
它分为两种类型: ① 以酶为分析对象的分析,称为酶活力的测定; ② 以酶为分析工具的分析,称为酶法分析。
酶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8.1 酶法测定的基本原理
终点测定法 动力学的方法 作为酶的抑制剂 测定食品中的酶活力
作为酶的底物 测定食品成分
8.1.1 终点测定法
• 是酶法分析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 原理:在以待测物质为底物的酶反应中,如果使底 物能够接近完全地转化为产物,而且底物或产物又 具有某种特征性质,通过直接测定转化前后底物的 减少量、产物的增加量或辅酶的变化等就可以定量 待测物。 接近完全地转化 待测物质 酶 产物
(4)选用乙酸萘酯作为底物
• a-乙酸萘酯+水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萘酚+乙酸 固蓝B 显色产物
• 在68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检出限在 mg/kg级别。不可检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酶法分析技术的种
类及其基本原理
龙肇. 马硕
8.2 酶法分析技术
8.2.1 多酶偶联测定法 8.2.2 通过酶反应循环系统的高灵敏度测定法 8.2.3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8.2.4 酶标免疫检测法 8.2.5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下图是根据反应前后酶反应体系的吸光度或荧光 强度的总变化,测定产物(或底物)的量。 (1) CA、CB和CC 3个底物浓度对吸光度 变化的影响,吸光度最 初变化快,以致反应在 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此 方法仅需知道最初和最 终吸光度; (2)根据(1)中的数 据,得到底物浓度和吸 光度总变化的相关图
终点法的优点
酶
例如
• 利用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 (acetychdine Esterase)的特异性抑制作用,目前已 广泛应用酶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痕量和微量有机磷及 氨基甲酸酯类的残留。 • 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催化乙酰胆碱,且同时它也可以 催化水解其他一些羧酸酯,产生色差反应。当农药 抑制了胆碱酯酶,则反应不能进行。 有机磷及 抑制 乙酰胆碱酯酶 氨基甲酸 乙酰胆碱 有色物质 酯类农药
8.2.5.2 ELISA在食品中检测的应用
(1)检测食品中的毒素 (2)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 (3)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4)检测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1)检测食品中的毒素
• 目前发现能引起人中毒的霉菌代谢产物至少有150种 以上,常见的产毒性真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 镰刀菌属等,其中最常见且研究最多的是黄曲霉毒 素、超曲霉毒素等。 • 例如 有报道利用免疫吸附方法测定酱油中黄曲霉 毒素B1,过去多以限量法,指标仅限于小于、等于 5ug/kg,对于超过此值的样品,需作确证试验,手 续更为繁杂,且不能准确定量。 • 按ELISA法可大大提高样品阳性检出率,在扫描仪 上可直接测出数据。
8.2.3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 酶的活性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底物进行测 量,经酶解后产生放射性的产物,随时间所 生成的放射性产物含量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此外,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底物经酶的作用后 得到的产物,经适当分离测定产物的同位素 含量。此法可用于需要进行极微量的分析或 因新发现的酶还未找到适当的分析法时的测 定。用于测定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有3H、 14C、32P、35S。
Vmax[S0] Km+ [S0]
n0=
该方法特点
• • • • • • 测定速度快; 试剂用量少,成本低; 对浊度和色素的干扰不敏感; 不需要考虑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有利于自动分析。 对裂解酶和异构酶特别适宜,当水含量 保持不变时,水解酶催化的水解反应也 可以认为是单底物反应。
该方法不足
• 对反应的条件(如酶浓度、pH和温度) 要求严格,待测物的测定和标准曲线制 作的条件要求完全相同。 • 要求分析使用的酶具有高的Km,以便测 定较高的底物浓度。 • 准确度相对较差。
8.2.5.1 酶联免疫吸附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含抗体 酶标抗原(或抗 +待测样品 体)固相载体 或抗原) 经洗涤去除反应液中其他物质
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量 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免疫复 合物
酶反应底物 有色产物
固相载体上酶标抗原或抗体被结合量(免疫复合物) 即与标本中待检抗体或抗原的量成一定比例。
(2)氯化乙酰胆碱
氯化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醋酸 pH指示剂 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3)植物酯酶水解2,6-二氯乙酰锭酚
• 植物酯酶促使底物2,6-二氯乙酰锭酚分解
有机磷农药
根据反应溶液水解前后颜色的变化,通过辨别农药对 酶抑制程度,间接观察农残情况。
• 此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很适合于水 中和市售新鲜蔬菜进行农残快速检测。 检测限在0.029mg/L~10 mg/L。
检测罂粟壳等毒品
•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在食品中渗入罂粟壳等 毒品,而现有方法如比色法、极谱法、色谱 法和免疫分析法无法有效监测样品,而酶联 免疫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 便,能快速监测。 •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最小检出浓度为 5.0ng/mL,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
•
该法的原理是
SOD亚硫酸 盐氧化酶
存84天。
通过酶反应循环系统的高 灵敏度测定法
8.2.2
A+B C+D A+Y C+X • 如果待测底物A的量极微,无法直接测定时,可 将以上两式偶联,构成一个酶反应循环系统,将 A的产物C再变成A,如此经过多次循环,产物 D的量将随反应时间不断积累而增多;如果选择 适当的反应条件,在一定时间后使循环反应停止 时,D的生成量将与被测物质A的最初浓度成比 例。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微量物质A,经过循环 反应后,通过测量D就能定量微量的A。
酶法分析的优点
被测样品无需预先提取分离; 为什么?专一性!
不破坏被测物质; 为什么?
常温、高效、温和!
酶法分析可测定化学分析无法分析的内容。
为什么? 酶的广泛分布、种类多!
酶法分析的局限性
① 需要有适宜的、高纯度的、高比活力的工
具酶,因而代价较高; ② 工具酶在酶法分析中只起一种温和而专一 的预处理作用,最终测定仍需采用化学方 法或物理化学方法。
食品酶学分析中采用终点法所需 要的某些酶的浓度
底物 葡萄糖 甘油 尿酸 延胡索酸 酶 已糖激酶 甘油激酶 尿酸氧化酶 延胡索酸酶 Km 1.0×10-4(30℃) 5.0×10-5(25℃) 1.7×10-5(20℃) 1.7×10-6(21℃) 酶浓度 /(IU/L) 1.67 0.83 0.28 0.03